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做客“民生访谈” 城市安全挑战依旧严峻

2024-04-23

  记者 陈玺撼

  昨天,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做客“2024上海民生访谈”,就市民关心的生产安全事故、电动自行车火灾、汛期安全等热点话题一一回应。

  三个“没有根本改变”

  2023年,上海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1人,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切实守牢了超大城市安全底线。马坚泓表示,整体来看,上海近年事故总量波动不大,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但挑战依旧严峻。去年,上海发生有人员死亡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包括工矿商贸、生产经营性火灾、道路运输、水上运输、铁路运输、渔业船舶、农业机械、民用航空)438起、死亡455人,与2022年相比,分别增加18.1%、13.8%;与2021年相比,分别增加1.9%、下降0.4%。去年,上海发生4起较大事故,分别造成3人死亡,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马坚泓表示,作为超大城市,上海的城市安全风险面临“三个没有根本改变”:城市高风险的安全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重点行业领域的高风险特征没有根本改变,事故隐患大量存在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同时,新问题、新风险不断增加,随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一大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投入使用,大跨度、大面积的建筑施工集中出现,可能带来更多风险隐患。

  切实防范事故发生,应急管理部门部署推进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马坚泓介绍,2023年,上海通过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建筑施工、消防、燃气、厂房仓库等各类重大事故隐患2805项,是前三年排查总量的11.8倍。

  电池入室充电高危

  去年,上海发生超过1000起电动自行车火灾。近年来,上海电动自行车火灾的数量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

  马坚泓表示,作为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从4月2日起启动了全市范围的电动自行车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

  “根据此前掌握的情况,上海电动自行车约有1060多万辆,目前实际使用量有待进一步排摸。”马坚泓表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电动自行车的相关标准、政策却不够健全,尤其是在电池等方面。

  据透露,去年上千起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中,约五分之一与室内充电着火有关。“现在整车带进楼充电的少了,但把电池带进家里充电仍是普遍现象。”马坚泓认为,应当尽快出台相关安全标准、政策,明确电池的报废条件和判断风险的依据。

  “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需要综合施策,大家共同努力。”马坚泓透露,从“防”的角度,相关部门正抓紧修订《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依法依规加大对相关危险行为的追责、查处力度;从“疏”的角度,上海正研究如何鼓励、引导规范的企业去集中建设、设置一批质量有保障的标准化集中充换电装置,同时配备监测和集中管控的功能,一旦发现充电过程中有过热、火灾等情况,及时通报给就近的部门采取措施。

  建设韧性安全城市

  再过一个月上海将进入汛期,马坚泓表示,根据初步判断,今年汛期上海可能出现高温天数多、梅雨天温度偏高、降雨量偏多等状况。受北上台风影响的可能性会增加,不能因去年的较好形势而心存侥幸,更要未雨绸缪,坚决做好各类防范工作。

  马坚泓表示,今年第一季度,上海有两起典型的社会共治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

  今年2月2日,上海发布寒潮大风预警后,嘉定区南翔镇立即部署了排查工作,一个小区及时发现了一幢楼有墙面保温层开裂的情况,有高空坠物风险,居委会在风险区域周边拉起警戒线,并在一个小时内铲除开裂保温层。2月4日、2月5日,嘉定区果然遭遇大风天气,但事故隐患已经提前消除。

  今年3月5日,上海发布雷电黄色预警,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排查发现,某小区一户居民的屋顶和雨棚有松动坠落的可能,居委会、物业紧急组织抢修,避免了高空坠物的风险。

  “这两个案例看似不起眼,但值得我们反复地宣传推广。”马坚泓表示,建设韧性安全城市的根基在于全民安全意识的提升。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