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说“法宝”第四集 菲利蒲

2024-09-05

海报_副本.jpg

菲利蒲

塞尔维亚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科技、人才和创新这三个部分的改革举措是最重要的,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柱,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

“我在上海已经生活了20年。可以说,我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将上海变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

塞尔维亚帅小伙菲利蒲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很小的时候,他就跟随来华从事历史研究工作的父母来到上海,小学二年级就当上了留学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菲利蒲已经不记得是谁给他起了这个中国名字。有时他也会纳闷,“别人的‘菲利浦’都是三点水的浦,为啥我是草字头的蒲?”尽管如此,他还是接受了这个更有中国味道的名字。“我叫菲利蒲,蒲松龄的蒲。”遇到新朋友时,他总会这样自我介绍。

来中国读书,在中国长大,菲利蒲希望能从学理上和实践中真正地理解中国,在学术和外交领域成为中塞“铁杆友谊”的桥梁。这次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于菲利蒲来说也是一件大事。

菲利蒲特别关注三中全会公报中关于科技、人才和创新的改革举措。“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三个部分是最重要的,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柱,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菲利蒲认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科技、人才和创新这三个因素都是关键,此次三中全会的改革举措,已经为三者进行了最好的布局。

最近,菲利蒲回到家乡塞尔维亚探亲。“前几天,我搭乘火车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去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这条铁路就是由中国建造的。这种建设高铁的能力与经验,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部分。”

让菲利蒲特别感动的是,习近平主席今年访问塞尔维亚期间,签署了很多重要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中方将在未来3年支持50名塞尔维亚青年科学家赴华开展科研交流,邀请300名塞尔维亚青少年赴华学习。“我们将看到学生们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未来也会有更多的中国学生走向世界各地。”

在菲利蒲看来,国与国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交流沟通、相互学习。“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这种交流和沟通将使我们的联系更加紧密。我期待有一天能成为塞尔维亚和中国之间的‘桥梁’,我想所有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可能都有类似的抱负。”菲利蒲认为,中国为培养人才所做的努力,也是在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对于全球发展而言,“这是件好事,是个好兆头”。

“我可以向你保证,未来五年会很精彩,因为我很确定我们将会再次见证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盛事之一。”菲利蒲说。


文字 潘高峰

视频摄制 戴天骄 孔明哲

摄影 陶磊

视觉 蒋玉涛

翻译 林岩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