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7
解放日报:临港五年引才10万人,刚刚您提到要唱响做实“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为吸引年轻人到临港工作,还会有哪些让人政策、举措?
陈金山:“临港,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确实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不仅要把这句话作为临港城市形象的宣传口号来唱响,更要把它作为临港城市发展的目标来做实。我们立志,一定要把临港建设成为深受年轻人钟爱的、真正具有“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的现代化新城,一定要让“年轻态”成为临港这座城市最独特的气质!所以我们在未来的五年中,对怎样将临港打造成为一个年轻人喜欢的城市,做了很多制度性的安排和工作上的举措安排。
首先,让年轻人在临港有更充足的就业机会,成就事业的梦想。未来三年,我们将提供不少于15万个新就业岗位,主要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跨境数据等数字经济产业;科技金融、离岸金融、航运服务等高端服务业以及智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民用航空等先进制造业。这些行业不仅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也符合年轻人的就业意愿。
第二,让年轻人在临港落户更容易买房更轻松,实现安家立业的愿望。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新一轮支持临港发展的政策文件,让人才落户临港有了更为宽松的条件,并且特别强调“将赋予重点用人单位在人才落户额度管理上更大自主权”,这些举措意味着在临港重点企业就业,落户更简单。同时,临港在购房、租房上对各类人才都有特别大的政策支持力度,再加上临港的购房条件更加宽松,房价也相对较低,年轻人在临港购房将会显得非常轻松。
第三,让年轻人在临港享受更为优质“子女教育”“就医”保障,让生活在临港的每个家庭更舒心称意。临港一直坚持“把办好优质基础教育作为临港城市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去年我们在这里宣布筹建的滴水湖学校已开工建设,明年9月将正式开学,现在已经招录了一批来自剑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近期,我们还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优秀老师和管理人才加入团队。同时,今年9月将开办上海交大、华师大、上师大、上财等高水平大学附属学校,这也将极大增强临港基础教育水平。在临港六院扩建和浦东医院临港院区建设中,我们都把儿科及妇幼保健科作为建设的重中之重,以努力为年轻人、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针对性的医疗保障。
第四,让年轻人在临港运动休闲更惬意更畅快,在临港就能享受到“诗和远方”。随着滴水湖一带建设的基本完工,临港确实变得越来越漂亮。继天文馆、朵云书院后,中银双子塔、金融湾“荣耀之环”、滴水湖樱花岛,正在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随着“冰雪世界”开业,临港时刻光影秀常态化举办,滴水湖水上运动中心今年开工,临港将为年轻人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让临港成为年轻人的最爱。
我想在这里特别诚邀我们年轻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利用各种机会来临港,来体验这座“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的独特魅力和巨大的发展活力。
凤凰卫视:临港新片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定位是什么?下一步围绕支持临港新片区再保险、科技金融、离岸和跨境金融等重点领域发展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陶昌盛:临港新片区自成立以来就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发展、携手并进。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指导下,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创新先行先试深入推进,5年来涌现出一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举措。
一是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扩大。率先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存款账户,落地高版本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国产飞机跨境人民币融资租赁出口等多个“首单”业务,出台全国首个公募基金领域数据跨境场景化一般数据清单,完成首单国际原油跨境数字人民币结算。
二是高能级金融要素资源加速集聚。落地全国首家外资合资理财公司、首家外资独资金融科技公司、首家险资私募基金,落户申能财险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累计落地持牌金融机构98家。建设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15家再保险运营中心和3家保险经纪公司入驻。
三是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扩面。打造“千亿级”产业基金集群,撬动社会资本3500亿元。实施“科创金融伙伴计划”,设立规模200亿元的临港科创母基金。成立集成电路共保体,累计提供保障2.65万亿元。试点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贷,15家试点企业完成备案。在全市率先出台汇率风险中性管理相关支持政策。
面向未来,临港新片区将持续发挥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制度优势,当好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试验田和压力测试区,助力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为更好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金融高水平开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勇当先锋,近日市委金融办会同临港新片区、在沪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金融领域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聚焦重点领域提出新一批50条举措。比如:在建设国际再保险功能区方面,加紧落实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市政府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我市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持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推动再保险市场、机构、业务、人才、数据等在临港新片区集聚,打造对标国际的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在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方面,全面推进科技信贷、保险、股权投资等领域创新,深化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贷试点,创新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发挥集成电路共保体作用,并将经验推广到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引导和带动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集聚临港新片区,积极发展与科技企业发展周期、风险特征、资金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在发展跨境金融和离岸金融方面,发挥浦东新区法规功能,支持在相关领域开展立法探索;鼓励金融机构建设跨境金融、离岸金融中心等业务平台,推动非居民并购贷款业务创新发展,聚焦再保险等应用场景研究数据跨境清单,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上海电视台:临港新片区在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优势和重点成效?市经信委如何进一步支持临港发挥既有优势,构建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宏韬:临港新片区成立五年以来,按照全市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部署,在产业和信息化领域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打造上海高端产业的“排头兵”“试验田”“增长极”。从2019-2023年,临港新片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从近千亿规模提升至突破四千亿,成为世界观察上海产业变革的窗口。
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两大千亿级产业加速发展。我们紧盯产业生态,通过一揽子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前沿产业集群化发展。以整车为牵引,集聚特斯拉、上海汽车、瑞庭时代等链主企业,吸引20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发放全国首批无驾驶人路测牌照,累计测试里程约27万公里。体系化打造“空天陆海能”动力产业,集聚一批高端动力装备龙头企业。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三大百亿级产业不断壮大。我们围绕产业链构建,凸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设计、制造、材料、核心零配件等全产业链布局。人工智能产业以智能算力和应用场景为核心,构筑智算新基建。民用航空产业一手抓大飞机整机批量生产,一手抓发动机等重要产业链环节的研制攻关,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聚焦企业主体培育,产业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我们不断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包”和“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五年来推动临港完成企业注册约10.9万家,科技型企业和创新主体持续增长,目前在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比5年前扩增5.8倍。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73家,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064家,万众兴业、生机勃勃。
下一步,市经济信息化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大力度,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产业增长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是继续支持前沿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临港新片区发挥第三代半导体细分赛道承载区的优势,推动宽禁带半导体的自主创新和应用。支持临港率先推动自动驾驶、工业制造等领域垂类大模型落地应用,打造全市智算高地。支持临港培育大飞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世界级民用航空城。
二是继续支持高能级主体不断集聚。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等重点产业链,支持临港新片区定向招商重点企业和项目。市区协同优化产业布局,市区联动建立招商服务协同机制,加强资金、场景、数据、载体等要素保障。
三是继续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改革创新。抓住国家赋予上海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的机遇,推动一批标志性试点项目在新片区率先落地;支持临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提级增效。
我们将始终支持临港新片区敢想、敢闯、敢试,面向国际竞争,瞄准世界前沿,继续当好全市经济增长极和产业发动机。
新华社:目前,上海正在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请问发改委,临港新片区在“五个中心”建设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陈彦峰: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要求上海要以“五个中心”为主攻方向,统筹牵引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特别强调要坚持整体谋划、协同推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7月召开的十二届市委五次全会也明确聚焦“五个中心”建设,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我们理解,当前“五个中心”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发力的关键阶段,随着各行业各领域的交叉融合越发广泛,各中心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交织,因此不仅要注重单点深化突破,更应在促进多中心相互赋能上下功夫。
作为全国唯一的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临港新片区承载了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等多重国家战略任务,具有充足的创新空间和丰富的业态场景。在承接好、实现好、放大好全市“五个中心”建设各项部署功能的基础上,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在促进“五个中心”联动发展方面积极探路先行,可以重点深化三方面工作。
一是创新发展新型国际贸易,赋能国际贸易中心提质升级。例如,在离岸贸易方面,通过优化拓展“新片区跨境通”平台功能,进一步汇集整合全球航运信息和货物运输状态,为提升贸易真实性审核效率提供支撑。同步鼓励商业银行探索优化业务审核流程,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跨境资金结算便利。在数字贸易方面,在支持高标准建设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的基础上,集中规划建设一批高性能智算中心,争取率先落地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探索发展针对全球数据加工处理的创新业务,拓展数字贸易新空间。
二是提升高端航运服务能级,促进国际航运中心内涵延展。例如,在航运金融方面,依托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建设,支持聚焦重点领域率先开展新型风险转移产品发行和交易试点,创新巨灾风险和特殊风险分散资本补充机制,深度融入国际再保险市场。在船舶燃料供应方面,把握航运绿色化发展趋势,以构建完善清洁燃料加注体系为突破口,持续扩大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绿色甲醇加注等业务规模,进而探索建立支撑绿色氢基能源产品贸易的国际化交易平台,助力上海完善绿色航运产业链生态。
三是打造离岸创新基地,推动国际科创中心功能提升。支持在临港新片区建设全球离岸创新基地,是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需要从全链条角度进行体系化设计。例如,在要素跨境流动方面,进一步优化科研设备和试剂耗材等货物通关流程,建立向全球开放的科技创新定向捐赠机制,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跨境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在成果转化方面,针对性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和高质量孵化器,加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产品产业化进程。
下一步,我们将支持临港新片区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加快形成更多鲜活案例,为上海“五个中心”耦合共生和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临港经验”。
上海证券报:临港新片区围绕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发展,有哪些最新成果?在促进国际数据合作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邵军:2021年,中央文件明确提出建设国际数据港,临港新片区作为先导区探索国际数据合作创新之路。去年10月,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顺利揭牌,为进一步拓展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提供了平台。五年来,临港新片区紧扣“五个中心”建设,主动链接数据合作“内与外”,在数据领域形成了一批首创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案例。
一是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规划建设了一批重点平台和示范场景,在电子提单、电子信用证等方面取得进展。目前,临港新片区聚焦贸易无纸化、物流信息可视化、数字身份互认证等方面搭平台、促创新、优服务,为航运物流、跨境电商、国际金融等多个行业注入新动能。参与中新数字政策对话机制,积极推动两地数据服务领域深入合作。二是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块链、算力集群、隐私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部署与功能应用,启动面向国际数据合作的功能性数据中心建设,探索面向“6+1”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提供能力支撑,支持国际数据加工、交换业务等发展。三是积极探索数据清单场景化创新,临港新片区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公募基金、生物医药3个领域探索11个场景,形成场景化数据清单,并基于数据清单实践案例深化数据跨境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打造国际数据合作枢纽,重点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依托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稳步扩大数据领域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探索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研究国际数字经济领域制度规范与标准,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功能区域。二是全面推进临港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建设,市级层面将加大政策支持、产业导入和项目落地,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加速发展,并在数据跨境流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突破力度,力争将临港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建设为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国际数据合作的高水平开放平台。三是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会同相关部门推进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与“操作指引”制定;深化国际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国际数据合作一站式服务窗口,为上海国际数据枢纽建设不断探索创新。
界面新闻:临港新片区设立以来,海关在支持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在支持保税创新业态发展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具体安排?
张翼:临港新片区设立以来,上海海关以“五个重要”为指引,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分别于2020年5月、2022年3月实现一期、二期封关运行,助力临港新片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水平融合发展新格局的示范新高地。一是系统性构建全新监管流程。创新实践以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充分自由、账册全面取消、统计高度便利、大数据充分运用为特征的全新进出境监管制度体系,使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成为我国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的重要载体。
二是支持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以创新实践国产大飞机“一司两地”一体化监管模式为契机,促进民用航空等重点产业在临港新片区集聚发展。充分发挥监管创新和特殊功能优势,支持保税维修、保税加工、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等业态在临港新片区加快布局。
三是助力提升上海全球航运枢纽能级。推动高低硫燃料油混兑调和政策落地实施,试点开展出口监管仓库和保税仓库两仓功能整合,推动国内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业务、国内首单外资班轮公司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业务等在洋山落地。在上海洋山港和长三角3省11港之间创新运用“联动接卸”监管模式,进一步扩大上海港对长三角、长江经济带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全力推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聚焦国务院印发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有关措施、方案,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策源地”“试验田”作用,推动“简化特定品类货物境内检疫措施”等涉及海关任务事项落地实施,目前《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中涉及海关的16 项任务已完成12项,4项正在推进。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以来,进出口总值持续增长,连续突破一千亿、两千亿元关口,在全国综保区排名由2020年封关运作当年的第10位跃升至目前的第4位,今年上半年,该区进出口总值1361.2亿元,同比增长6.2%。上海海关将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配合,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助推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一是以更高要求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推动“扩大径予放行政策适用口岸范围”等任务事项落地实施,持续提升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二是以高水平制度供给和服务举措推动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优化完善监管模式,支持以民用航空为代表的重点产业发展,助力企业更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三是以更大力度支持保税创新业态发展,支持保税维修、保税研发、保税加工、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等“保税+”业态发展。支持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打造“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中心功能区,围绕服务解决跨境电商产业链发展过程的定制化需求,不断提升监管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