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3
新华社:今年是上海连续第二年举办世界设计之都大会,请问今年大会在板块设置和内容安排上有哪些新亮点?社会大众会如何进行参与?
阮力:设计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良好沟通的媒介,要以设计讲好中国故事,要以设计传播好中国的声音。本次大会除了有上海黄浦滨江主展,还在伦敦和米兰进行海外布局,共同打造世界波、国潮风、科技范。
其中,上海主场展览设于黄浦滨江船舶馆,包括产业馆、时尚馆和广场设计嘉年华等。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全球43个“设计之都”的城市特色;看到科技创新由0到1的突破后,设计驱动如何实现由1到100的产业化,在国产大飞机、大邮轮、新能源汽车、电子终端、时尚家居等领域,打造行业创新标杆;还可以看到上海耳熟能详的经典品牌,通过设计创新引领时尚国潮,与一众国际品牌交相辉映;嘉年华区集聚“汉服、手工艺、户外、潮玩、美食、汽车”等市民喜闻乐见的元素,打造生活处处有设计的活跃氛围。
同时,海外的设计“沪”航伦敦站,是上海时尚消费品品牌的新站点,推动更多上海本土品牌迈向世界时尚舞台。把上海的“国潮风”吹向世界,以全球互联聚社会之力、树时尚之美。在米兰举办“上海时尚日”秀演和展览,涵盖时尚家居、美妆护肤、珠宝首饰等多个门类,是中国设计在世界舞台的有力发声,东方美学与西式古典和谐相遇。
在论坛安排方面,本次大会规格更高、层次更深、议题更广。围绕设计创新型城市建设,五大未来产业发展和设计十大领域前瞻话题,大会将举办“国际设计百人”峰会,全球“创意城市”设计峰会,“未来设计”峰会,将举办近50场高峰论坛,促进行业主体多元参与、创新资源汇聚融合、前沿观点碰撞交流。我们还将组织三场时尚秀演,除“衣尚东方”先锋秀,“东方美学”高定秀之外,特别是开幕式中的AIGC数字时尚秀,将通过连接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以时尚科技相交融的数字秀,来展示设计的多样性和可塑性。
本次大会还特别注重公众参与度和体验度,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继续保持对公众免费开放,请大家关注大会官方微信小程序,近期将陆续开放报名预约。大会将从9月26日一直持续到10月2日,将跨国庆和中秋节,欢迎广大市民朋友们,前来打卡拔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请问上海如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并以一流设计赋能高质量发展?
吴金城:当前,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加快推进上海设计之都建设,着力以一流设计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举办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是我们落实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与创意设计深度融合,搭建全球设计合作与交流平台,探索设计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好地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
一是聚人汇才。大会为全球创意设计人才提供发表洞见、碰撞智慧的舞台,将举办各类峰会论坛超50场,着力打造“国际设计百人”智库。当前,上海正在构建由“国际设计百人”和院士、大师领衔,产业领军人才、企业设计负责人为中坚,广大青年设计师锐意进取的多层次人才梯队,实施“产业菁英”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推进计划,欢迎全球设计领域人才来沪成就梦想,创赢未来。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产教联动,面向产业需求和未来发展,培育复合型、高水平设计人才。
二是促产兴业。我们深入落实《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推动工业、建筑、时尚、数字、服务五大设计协同发展,2022年上海创意和设计产业总产出1.6万亿元。加快培育设计骨干力量,目前市级设计创新中心182家,设计引领示范企业92家,其中12家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我们持续开展“上海设计100+”遴选,为优秀的设计作品加油打Call;今年大会也为优质设计成果、重磅新品的展示发布提供了最佳舞台。深化产业载体布局,加快建设环同济建筑和创意设计、环东华时尚设计、环华理工业设计、环交大数字设计、“江南智造”国际设计港等集聚区,推动黄浦创建设计之都建设示范区、闵行创建设计驱动产业实践区,紧紧围绕设计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服务创意设计产业和国际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发展壮大。面向未来,我们着力推动设计赋能高端产业发展、强化创新策源功能、集聚全球创意资源、构建开放合作枢纽,打造打造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引领示范。
三是兴城为民。我们将坚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依托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着力发挥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平台功能,鼓励支持设计理念在城市创新发展的多领域、多维度探索实践,捕捉创意灵感、引领时尚潮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用优质的产品服务人民。全力打造城市活力空间,优化社会公共服务,点亮民众美好生活,聚力共铸城市品牌,一起营造“城市处处有设计、生活处处有设计”的良好氛围。
新民晚报:今年大会的主题为“设计无界,造化万象”,请问有何考虑?
阮力:大会主题是“设计无界 造化万象”可以这样理解,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变革浪潮,设计正不断呈现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而设计的进化又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各行各业万象更新,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开辟市场新增长空间。上海设计既要勇立潮头加快创新步伐,又要动态掌握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态势,下好先手棋,主动抢抓布局,更好孕育产业的核爆点。
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在大会内容设置上谋划了一系列论坛活动,比如聚焦设计为智能制造提质升级,汽车设计论坛和工业设计论坛,突出设计如何赋能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和园区,聚焦设计为绿色低碳提速增效,绿色设计论坛和绿色智能设计论坛,针对设计赋能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加快发展,增强绿色产品供给能力。聚焦设计未来产业添砖加瓦,未来设计峰会、未来健康产业论坛、合成生物设计论坛,关注持续推进未来产业和设计产业的融合发展。
我们希望新的灵感火花不断迸发,浓厚的设计氛围持续营造,用设计架构起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桥梁,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群。
新闻晨报: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推出“国际设计百人”IP,请问今年大会在专业性和人才集聚方面有哪些亮点,同济大学作为专业高校在此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娄永琪:去年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我就提出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设计之都,上海不应仅满足于出色的回答问题,上海还更应该主动的创造性的提出问题,通过出观点、出思想、出作品、出品牌、出产业,逐步迎接一个不断壮大,主动担当,引领未来、线上线下的创意社群。上海办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就是要催生和赋能社群的成长,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思想交流、创意互建,未来洞察的全球共创共享的生态。国际设计百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同济大学受上海市经信委的委托,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上海国际设计百人智库,并在今年的大会上继续推出“国际设计百人”峰会。
据初步统计,“百人”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咖以各种形式参与了大会的承办。他们中既有像苹果前副总裁、美国工程院院士Don Norman,世界生态设计大咖John Thackara这样的设计思想家,也有像Michael Young、梁志天这样的一线设计大师;他们中有世界设计组织、国际艺术设计院校联盟、国际设计联合会的负责人,也有英国皇艺、美国罗德岛、帕森斯、意大利米兰理工、芬兰阿尔托大学等一流设计院校的掌门人,他们都将集聚上海。
人才是上海设计之都建设的第一资源。如何把全世界设计人才同上海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链接起来,是“设计百人”行动的工作重点之一。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些世界级的设计领军人才不仅躬身入局,更有不少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新上海人!今年上海白玉兰奖获得者孟菲斯创始人Aldo Cibic大师、哈佛大学前设计博士学位主任Kostas教授都已经定居上海超过了5年时间,他们和上海的本地人才一起成为了上海设计之都的建设者。
在吸引世界一流人才方面,大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上海市通过前瞻性布局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由同济大学牵头,协同东华大学等5所院校,共建有上海特色的世界一流设计高峰学科,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同济设计学科已经跻身QS全球学科排名前十,连续六年位居亚洲第一。通过同城协同,优势互补,提升了上海设计教育的整体水平,更丰富了上海设计教育的生态。
我一直认为“城市是最好的大学,上海这座城市就是最好的设计大学。”这次我在大会策展了《“设计社群:嵌入式、可感知与高交互》的学术展,就是以环同济遍布社区的设计实验室群落为蓝本,呈现上海这座城市里随处可见的设计作品、设计事件和设计力量,传达上海“城市处处有设计”,“寓设计于生活”的理念、主张和行动。
东方网:东华大学承办了今年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哪些活动?尤其是在时尚设计板块有哪些呈现?
李炜:东华大学作为本次大会的主要承办方之一,积极发挥学校在设计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全程参与大会的筹备工作,为大会提供重要支持,在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舞台上,将向世界展示“设计+时尚”“设计+科技”的“东华范儿”。在“2023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中东华大学承担了秀演、论坛、展览等以下五项活动:
一是“衣尚东方”主题秀演。大秀以“诗画自然”和“海上音韵”概念开篇,融合江南文化元素和时尚电音,并通过人工智能生成设计来呼应服装作品的灵感元素。
二是“时尚创新”展览。东华大学以“科技•时尚”为主题的展览,涵盖高科技材料时尚产品、数字化时尚新品、循环时尚设计产品等,体现了科技驱动时尚潮流的新趋势,展示了东华大学时尚设计相关学科服务上海时尚产业的新成果。
三是嘉年华——国风汉服展。展览围绕“穿越古今衣尚,感受国风魅力”的主题,设计上以中国传统建筑语言为主体风格,以原木色和中国红为主体色,结合学校的纺织特色,利用独特面料体现曲线感的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元素。
四是科技时尚论坛。论坛以“AIGC深度赋能时尚产业”为主题,汇聚业界领袖、学界专家、时尚先锋,深度剖析人工智能对时尚产业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上海时尚产业发展的新势力、新动能。
五是“设计‘她’力量”论坛。论坛围绕“女性”“城市”“设计”三个关键词,探讨女性在时尚设计产业链及城市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共话在AIGC时代,如何通过设计展现更为丰富的“她”魅力与“她”智慧,传递更为多元的“她”声音与“她”情怀。
东华大学将继续加强设计学科建设,参与上海高校高峰学科建设,推动设计理念和设计服务融入国家与地方的产业发展、空间环境、公共服务、民众生活、城市品牌等维度,为上海设计之都、时尚之都建设贡献“东华力量”和“东华智慧”。
上海教育电视台:去年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上海大学发布了 “中华老字号设计创新平台”。今年大会,上海大学将如何通过设计赋能经典品牌(老品牌)传承、创新、再发展?
聂清:上海老字号品牌云集。去年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上海大学发布了“中华老字号设计创新平台”,旨在汇聚创意设计力量,服务老字号品牌发展。一年来,平台依托上海大学综合学科优势,以上海美术学院为核心,开展百年老字号研究、研发设计、品牌跨界创新,已经与上海家化、曹素功、周虎臣、朵云轩、民乐一厂、大孚飞跃等品牌形成多元合作,与马利画材合作推出“江南四季”中国传统色系列产品,与凤凰自行车合作推出“藤编篮自行车”,与英雄金笔厂合作推出“格萨尔史诗”英雄钢笔套装等,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今年,上海大学产业馆展区的主题是“新海派客厅•设计为生活”,由上海老字号、非遗传承创新、工业遗存改造三个板块组成,重点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链接与转化,充分展示设计的传承力、创新力、服务力、引领力。展区为沉浸式体验空间,从生活美学角度展现上海老字号的百年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的现代魅力。期间我们还将发布工业遗存改造方案“新海派一公里”上海美术学院吴淞校区规划设计。
上海大学在大会设计嘉年华活动中将推出“新海派嘉年华”创意市集,包括青年创意市集、非遗传承人市集、传统工艺数字体验空间。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青年设计师和非遗传承人参与其中,相信山西布老虎、山东潍坊风筝、云南白族扎染等传统工艺,以及创意数字生活,定会“接地气,聚人气,市井气”,给观众带来丰富的文化感受和创意体验。
上海大学在本次大会期间还将举办“长江流域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论坛”。上海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走向市场的重要枢纽,长江流域11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创意设计的源头活水,论坛上设计师们将分享对设计赋能非遗活态传承和跨界创新、推进设计产业与文化传承链接等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欢迎更多青年设计师、创意产业从业者,一起加入老字号品牌,非遗传承和创新设计的队伍中,探索具有国际风范和东方神韵的“新海派”美学风尚,谱写上海“世界设计之都”新篇章。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作为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主会场所在地,黄浦区如何抓住举办大会的契机,持续打造 “上海设计之都建设示范区”?
徐知:作为全市首个“设计之都”建设示范区,近年来,黄浦紧抓围绕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重要机遇,主动创新求变,持续增强全球设计资源要素的集聚深度、链接强度、辐射广度和支配力度,加速助力上海提升“设计之都”建设能级。
一是持续优化设计生态布局。结合黄浦城市更新和区域转型,持续丰富以设计产业为主体的特色载体,并推进存量载体品质提升,着力打响载体品牌。比如,我们成功打造了“江南智造国际设计港”,成为全市认可的新赛道特色产业园区,并逐渐形成了以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设计为主的三大代表领域,集聚了老凤祥、华建、戴森、恒源祥、文采等一批知名企业,已培育了设计中心、设计示范企业市、区级18家,6家企业设计案例荣膺“上海设计100+”。
二是加速推进设计与产业融合。依托黄浦应用场景丰富、配套要素齐全、动态数据海量的优势,我们持续发挥设计对于产业发展、业态培育、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引领辐射作用,加快推进创意设计与产品研发、工业制造、品牌创新、展览展示、服务贸易等方面深度融合,发挥设计在产业链中的赋能作用。
三是多举措培育支持设计人才。我们持续加强产教联动,不断培育产业领军人才、企业设计负责人等中坚力量,积极吸收广大青年设计师扩充人才梯队,努力构建创意人才集聚区。比如我们与同济设计学院共同培育创意设计后备人才,在马兰戈尼学院培养高端时尚设计人才,还培养了一批国家级工美大师、市级设计领军人才等。
四是持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我们用好用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时尚产业发展、企业技术中心等促进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持续加大对设计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近两年内,我们累计支持了40多个设计类项目,政策支持资金累计达1200多万元。
黄浦将以优化完善设计创新生态体系为支撑,把设计理念和服务全面融入产业发展、空间环境、公共服务和民众生活,践行“人民城市”建设理念,努力将黄浦打造为处处有设计的城区样板。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