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0
新华社:上海一直强调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今年也是中国与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50周年,请问上海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如何发力,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另外,今年3月,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业务受理大厅正式启用,运行三个月来受理情况如何?
芮文彪:今年是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五十周年,借着合作五十周年之际,上海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一方面,主动“引进来”,设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该中心是市政府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重要合作成果,是中国司法部批准的首家在中国境内开展涉外知识产权争议案件仲裁与调解业务的境外仲裁机构。近年来,已先后与上海市、福建省、海南省高级法院等建立诉调对接机制。至今年5月底,已累计接收我国法院委托调解涉外知识产权案件73件,结案63件,调解成功率近40%。
另一方面,服务“走出去”,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去年,我局与市贸促会共同印发《关于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近年来,上海着力深化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上海分中心和浦东分中心建设,发布首批应对指导专家名录,推出维权需求企业库、海外法律法规库等“五库两指南”,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推动在纽约、东京、迪拜、马德里、慕尼黑等重点贸易目的地建设海外知识产权服务站,靠前服务企业“走出去”。
下一步,我们将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下,以市政府与WIPO新一轮合作备忘录签署为契机,办好第二十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积极参与WIPO框架下的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主动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探索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机制创新,加快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和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
关于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进展,上海保护中心主要面向全市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服务。通过专利快速预审通道,可以将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大幅压缩至3个月左右。中心试运行期间,首件经中心快速预审的发明专利申请(由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已于今年2月获得授权。今年3月中心正式运行以来,已完成专利快速预审服务主体备案302家,受理预审案件225件,获得授权25件。
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争取扩大上海保护中心服务产业门类,并支持条件成熟的区申请设立保护中心,加快构建覆盖“3+6”重点产业的快速协同保护体系。
解放日报:为保护科技创新成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海法院在司法保护方面有哪些创新实践?
王光贤:上海法院以更大力度保护科技创新成果,以更实举措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为上海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打造国际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实践。
一是加强知产保护制度建设,服务保障创新发展。上海高院出台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服务保障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相关指引。高院发布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知产法院发布涉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情况、浦东法院发布服务保障上海自贸区建设情况及相关典型案例,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二是加大知产侵权惩罚力度,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切实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情节特别严重的故意侵权行为。高院审结的被告人许某某等九人假冒注册商标罪案,严格、平等保护了国外知名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法国驻华大使馆专门就该案外交照会上海高院,对上海法院保护在华法国企业知识产权表示感谢,并表示该案提高了法国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信心。浦东法院审结的美国平衡身体公司诉某运动器材公司侵犯商标权纠纷案,系上海首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案件,全额支持原告诉请赔偿300万人民币的请求。
三是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打通知产保护“最后一公里”。上海法院在全国率先将知识产权一审案件集中管辖的布局调整为属地管辖。各区法院充分发挥属地管辖优势,积极回应辖区内重点产业园区及创新主体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系列司法服务保障活动。依托6家知识产权法官工作室,重点服务保障全市科创园区及创新主体,开展公开庭审、集中宣判、调研走访、讲座培训、普法宣传、定期入驻法律咨询岗等司法及服务保障活动,覆盖相关企业3,000余家,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是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合作,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上海高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和调解中心签订《加强知识产权领域替代性争议解决交流与合作谅解备忘录》;发布《关于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诉调对接的工作办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有一个很有名的工作指引,全称是《面向知识产权局和法院的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ADR)指南》,这个指南里把上海法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合作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的工作列到其中,作为推荐案例,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官网发布,这说明了我们和国际合作的保护成效。
上海电视台:上海警方在打防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方面有何举措成效?
蔡田:近年来,按照公安部专项行动部署要求,上海警方在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协调下,依托新型现代警务机制,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力度,紧密联动知识产权、市场监管等行政监管部门,聚焦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影响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知识产权领域犯罪开展集中打击。
一是精准警务研判打击新型犯罪。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不断强化滚动排查、综合研判,进一步提升打新案、破难案、解谜案能力水平,成功侦破了一批样板案、疑难案。同时,立足本市科创中心建设,聚焦高新技术重点领域,针对不法分子通过盗窃、欺诈、电子侵入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企业商业秘密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加大打击查处力度,成功侦破多起侵犯行业龙头企业商业秘密的案件,并及时通报预警相关行业企业落实防控。
二是强化合作不断提升打击效能。聚焦日化用品、服饰箱包、医美产品等重点民生领域,以及软件、游戏、文学作品等新兴领域,针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网络化、跨地域特点,在公安部的指导协调下,不断加强与行政部门、外省市公安机关的沟通协作,通过集群战役、集中收网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链条打击,确保打深、打透、打彻底。2022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累计侦破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案件1400余起,其中跨省市案件300余起,抓获一大批犯罪嫌疑人。
三是打防并举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为了更好服务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上海警方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知识产权,依托“惠民利企”调研走访活动,深入企业“访企问需”“访企送教”“访企献计”。一方面,加强行业调研。瞄准关键节点,深入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开展会商研究,进一步了解新兴行业、专业领域的现状,掌握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的难点,通过广泛开展行业性调研,赋能实战打击。另一方面,前移工作阵地。主动听取和收集行业动态、犯罪线索和工作建议,建立良性互通的企业维权绿色通道,不断推动线索推送、信息共享等环节的警企协作,探索构建快速受理、快速侦查、快速追赃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澎湃新闻:海关在进出口监管方面怎么开展打击侵权工作的?另外,现在有的中小企业反映维权困难很大,海关部门能提供哪些支持?
柳波:上海海关作为上海口岸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近年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
一是在重点领域专项治理上“出严招”。上海海关按照海关总署统一部署,结合上海口岸特点,聚焦重点环节、重点行业开展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龙腾行动”、寄递渠道“蓝网行动”、出口转运货物“净网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同时,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网剑行动”;会同知识产权等部门联合开展进博会知识产权保护“百日行动”。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始终保持进出口领域打击侵权高压态势。去年以来,上海海关共查扣侵权货物1.1万批次、804.4万件。其中查获的某公司出口机动车配件侵犯商标专用权案,获评“2022年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二是在提升侵权打击效能上“出新招”。上海海关深入推进“智关强国”行动和智慧海关建设,依托科技赋能,创新监管手段,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效能。加快建设“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实现对进出口侵权商品的精准甄别。在邮寄渠道应用“智能审图”查验模式,去年以来共拦截侵权邮包8600余批次。在货运渠道推广“商标智能识别”应用,去年以来通过该应用启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87批次,涉及侵权嫌疑商品220余万件。
三是在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上“出实招”。坚持打击侵权与服务创新并重,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计划,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维权能力。去年以来,新增知识产权海关备案725件,新增权利人129个,数量保持高速增长。我们在张江设立全国首个“科创企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中心”,在市北高新园区、奉贤东方美谷增设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站,就近靠前为科创企业提供“一站式”维权指导服务。同时,加强关际合作,指导帮助张江某专精特新企业异地维权案例获评“2022年上海市知识产权优秀维权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自主品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为中小企业海外维权提供指导,共同营造国际一流的口岸营商环境。
文汇报:一流的营商环境与知识产权市场秩序和对权利人合法权益的维护是密不可分的,对此上海检察机关有哪些针对性举措?
龚培华:检察机关开展知识产权专业检察工作的重要核心价值取向就是维护知识产权市场秩序和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进而实现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为此,上海检察机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保持依法从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高压态势。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790件1713人,办理了最高检督办的李某某等人侵犯任天堂游戏著作权案等一批重大案件。围绕服务商标、地理标志、网络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有力打击公司化、网络化、规模化的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犯罪。
二是持续深入推进恶意诉讼专项监督工作。坚决惩治和防范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灰色“产业链”,研究出台专项监督工作实施方案,运用大数据挖掘恶意诉讼或虚假诉讼线索。加强与法院、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进行专门协调沟通,邀请相关社会组织参与监督,开展协同整治和源头治理,维护知识产权市场秩序。
三是持续强化落实知识产权企业合规制度。上海检察机关聚焦知识产权关键核心领域,探索创新机制开展知识产权案件企业合规建设。截至2022年底,共计开展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企业合规15件,办理的杰某公司、朱某某假冒注册商标企业合规案件获评最高检企业合规典型案例。与市知识产权局等行政机关、高校、行业协会共同推动落实修订后的《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国家标准,提升知识产权企业合规标准化规范化。会同江苏、浙江检察机关、市场监管部门建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知识产权领域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机制。
四是完善知识产权权利人实质性参与刑事诉讼工作机制。出台《知识产权权利人实质性参与刑事诉讼规则》,注重提升知识产权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工作质效;注重引导权利人在诉讼过程中发表意见、协助取证;注重依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开展合理赔偿工作,近五年促成被告人向权利人赔偿累计5.28亿余元;注重防范诉讼过程中商业秘密的二次泄露,如在办理周某某侵犯某高科技制造公司商业秘密案中,检察机关主动走访被害企业,全面听取维权主张,有力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和相关核心技术领域的行业秩序。
五是设立知识产权检察服务基地,加强普法宣传。市检察院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国家战略重要承载地,设立知识产权检察服务基地,一站式服务企业维权。连续八年,发布年度《上海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和典型案例,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知识产权侵权治理情况的通报。先后发布《上海版权检察白皮书》《上海商业秘密检察白皮书》等,在今年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我们在全市范围开展知识产权检察保护的专题宣传月,开展庭审直播等活动130余场。
下一步,上海检察机关将以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为契机,加强知识产权的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力服务上海建设知识产权高地,优化法治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中国新闻社:现在商业秘密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场监管部门作为执法部门,是怎么样加大这方面的保护力度?长三角区域跨区域执法是难点,我们在知识产权跨区域协同保护方面上海有怎么样的探索?
李孝猛:行政执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方式。作为执法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始终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执法工作。2022年,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领域违法案件1129件,结案1035件,罚没款1250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3件。具体来说,主要取得三个方面的工作成效。
第一个方面的成效,执法办案工作迈向新台阶。我们加大执法办案力度,组织开展系列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保护权利人知识产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组织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物资、农村食品、老字号品牌产品等重点商品,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普陀区市场监管局查处8起销售侵犯迪士尼系列商标专用权商品案,查获侵权商品1084件,商品种类涵盖米老鼠、唐老鸭、星黛露、玲娜贝儿毛绒玩具及书包、挂饰等。
组织开展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开展全方位、立体化保护。市局执法总队在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期间,对35家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的企业,依法予以查处,同时引导企业及时进行合规整改。
组织商标代理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期间,黄浦区市场监管局,查处将老字号名称大量恶意申请注册商标案,严厉打击商标囤积行为,有力保护老品牌商标资源,被市场监管总局评为2022年知识产权执法典型案件。
组织协调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上海市连续3年在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我们每年组织全市侵权假冒商品统一销毁行动,2022年共计销毁300余吨,货值金额近5000万元。
第二个方面的成效,商业秘密保护开创新局面。保护商业秘密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工作。
高标准建设商业秘密示范站点。2022年,完成160余家市区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示范站(点)的创建工作。浦东新区、奉贤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0个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
高水平开展商业秘密保护执法。松江区市场监管局查办的某公司侵犯商业秘密案,权利人通过外交部致函中国驻德大使馆以示感谢,并追加3亿人民币的对华投资,将区域总部落户上海。
第三个方面的成效,执法协作机制形成新模式。加强跨区域协作和市区两级联动执法,实行“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的打击模式。例如,上海、浙江两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案前违法线索信息共享,行动中案情动态实时互通、精准定位、快速跟进,对侵犯“西湖龙井”证明商标专用权行为实现了跨区域、一体化、全链条的打击。
加强行政与司法保护协作,市市场监管局与市公安局、市检察院等9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首个知产领域全覆盖的行刑衔接协作意见。我们与市检察院共同制定加强行刑衔接协作意见,形成首个假冒注册商标行刑衔接类案证据指引,对案件移送证据材料和流程进行规范,从而破解了有案难移的难题,进一步形成了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合力。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是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数据知识产权工作的试点地区,能不能介绍一下上海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
芮文彪:上海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工作要求,积极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主要推进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探索制度创新。在广泛调研各类企业、律所、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业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试点若干规定(暂定名)。同时,充分利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浦东新区制定法规的特别授权,已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制度纳入浦东新区“管理措施”年度立项,计划今年下半年将正式出台。
二是推进登记试点。与上海数据交易所合作开发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系统和审查系统。目前,已完成多次系统测试,正在加快推进登记审查系统上链工作,并面向部分企业和专业机构开展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的前期宣传。
三是强化综合支撑。围绕加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会同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加强涉数据知识产权案件办理等工作研究,结合实践积极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路径。同时,会同上海数据交易所,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进行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并进入市场交易流通,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拓展数据知识产权业务,共同培育数据知识产权发展生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稳步推进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任务,推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尽快出台,并在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试点,为构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服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法治天地:近三年上海法院审理的知识产权案件年均数量超过4万件。请问,面对这么大的体量,上海法院怎么提高效率,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王光贤:近年来,上海法院着力构建有利于纠纷及时有效解决的案件裁判机制,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产权司法保障。2020年至2022年,全市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135,565件,年均四万五千多件,审结129,298件。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同期结案率达95.38%,平均审理天数79.88天,审判质效总体保持良好,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中,上海法院案件审理周期指标近两年考核得分均为满分。
主要做法:一是强化诉源治理。整合多方调解资源,形成诉前诉中调解并举、社会调解与法院调解共同推进的常态化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典型案例裁判规则的示范、指引作用,引导更多知识产权纠纷以非诉方式解决。推动电商平台、展会组织者等主体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纠纷非诉解决机制,从源头上减少诉讼案件的总量。
二是推进繁简分流。市高级法院印发《关于审理知识产权小额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积极推动知产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特别是各基层法院成立速裁团队,制作裁判思路指引,便捷类案高效审理。针对疑难复杂案件,通过专业法官会议讨论等措施,在确保案件质量、案结事了的前提下提升审判效率。
三是深化数字赋能。全面推行互联网远程审理、在线异步诉讼等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方式。探索要素式在线诉讼模式,深化庭审方式改革和文书样式改革,加速电子卷宗归档,缩短案卷材料流转移送时间,扎实推进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建设。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依托上海优质高校资源集中的优势,强化多渠道、立体式培养知产审判专业人才。搭建研讨会、论坛等调研学习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培训,提升知产审判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上海法院将深入了解社会各界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共同商讨纠纷化解的有效方案,进一步精准施策,为上海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