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9
文汇报:上交会已举办八届,今年有什么新的特点、亮点?
周岚:上交会举办八届以来,在主宾机制、展览展示、交易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好的办展办会经验。今年的上交会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挖掘潜力,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
一是分享创新实践,拓展“一带一路”发展新空间。今年适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我国不断扩大合作空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和技术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本届上交会在“一带一路”技术合作专区,汇聚全国各省区市在空间信息、能源与环境、数字技术、中医药等领域的“一带一路”技术合作成果。同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技术合作高峰论坛和“一带一路”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从技术贸易、产业政策、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展开思想交流和经验分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二是汇聚转型成果,发力数字经济新赛道。当前,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本届上交会数字技术展区扩容到1.4万平方米,汇聚物联网、量子加密、云计算等领域新突破。如智能制造专区汇聚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来位置服务大数据平台、气体监测解决方案、激光技术等多项自主研发的技术与产品。智能机器人专区将展示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等。商用密码专区将展示国内首台模块化离子阱量子计算工程机“天算1号”,行业顶尖企业悉数参展。
三是力求交易实效,形成技术贸易繁荣新突破。通过发展技术贸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优化集聚,在开放合作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是办好上交会的应有之义。本届上交会积极吸引境外展商入境参展参会,有针对性的定向邀约专业观众,为境内外供需双方在技术、科研和经贸等方面开展合作畅通渠道。举办系列“上交会发布”、推介路演、对接洽谈、行业会议等活动,搭建政企对接、产学对接的平台。展馆内新设大型路演区,围绕专利出海布局、技术交易、上市培育等专题开展“上交会大讲堂”活动。展前展后举办“上交会走进地方”活动,聚焦各地优势产业,促进参展技术项目的转化落地和应用推广。
人民日报:上海技术贸易发展情况如何?上交会作为技术贸易的国家级展会平台,将如何进一步促进技术贸易?
朱民: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技术贸易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十四五”以来,上海技术贸易发展迅速,技术进出口合同金额年均增速10%,2022年达187.9亿美元,居全国各省市首位。上交会作为我国以技术贸易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展会,举办以来,在服务国家战略、展示先进技术、链接创新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促进交流,深化国际技术开放合作。上交会已经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英国、荷兰等30余个国家的800多家境外企业参展,促进了科技、经贸等领域的深入交流。本届上交会将继续着力搭建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助力形成高水平的科技开放合作格局。技术贸易高峰论坛将探讨数字化转型及开放制度供给,发布“全国技术贸易创新实践案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主题日将聚焦绿色技术应用与数字智慧集成,搭建跨国界的对话桥梁与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技术合作专区将展示我国企业与贸易伙伴在创新创业、技术转移、科技扶贫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成果。本届上交会还将与首次登陆中国市场的德国嵌入式展合作,开展互动交流。
二是聚焦热点,促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上交会始终关注产业科技前沿,举办以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进行展览展示和交易对接,促进了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提升。本届上交会除27个省区市设置主题展馆外,来自全国的近百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将参展,带来国际先进的创新成果,如超导大深度探矿技术、全球最大光伏太阳能电站项目、国内首发光储充“五合一”一体机等。既展示新技术、新应用,也反映全球热点技术领域的新业态、新趋势,推动科技同产业经济深度融合,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三是优化服务,共享技术贸易合作机遇。上交会以集聚技术贸易全产业链服务为特色,引入投融资、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等专业服务机构提供配套服务。本届上交会着力深化“3天展会+365天常年服务”机制,完善技术贸易服务生态。依托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现场提供全球技术供需对接服务。由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组建“技术贸易促进服务联盟”,协同10余家境内外技术贸易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常年技术贸易服务机制。
上海证券报: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近年来,上海取得了哪些成绩?接下来还将采取哪些举措?
陆敏:近年来,市科委会同市相关部门,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技术转移体系,激发技术要素市场主体活力。一方面,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高位增长,2022年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45%,两年增长了120%。另一方面,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力显著增强,本市高校院所以许可、转让、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成果的金额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上海交通大学以上述三种方式转化的合同金额在2020年专项改革前后增长了4倍,交大周边师生校友创业企业超过500家;上海科技大学五年来累计专利许可金额近70亿元,专利转化率超25%,孵化了36家科创企业。去年11月份本市出台了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件,今年1-3月,医疗卫生机构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293%。
接下来,市科委将持续围绕科技成果供给端、需求端、服务端,营造要转化、敢转化、能转化、转得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生态。
一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解决转化“细绳子”问题。如深入开展赋权改革试点、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和负面清单,健全科研人员合规创业机制等,推动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走向市场。
二是深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需求导向成果转化。如落实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政策,打好资金支持、人才政策组合拳;用好科技创新券政策,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技术转移、创业孵化、企业家创新领导力培训等服务,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建设若干产业领域聚焦、专业能力凸显、示范效应明显的高质量孵化器,着力提升超前孵化、硬科技孵化、孵投联动等服务能级水平。
三是高标准建设技术转移体系,培育专业化服务市场。大力发展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完善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各类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互利共生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形成市场主导、专业服务、种类多样、丰富活跃的服务市场,推动成果与资本、人才等要素的深度融合。
新民晚报:请问东浩兰生集团,上交会今年在展区设置上有什么新的变化?如何通过展览展示最新技术,做好交易服务?
陈小宏:今年,配合上交会整体策展主题与思路,我们设置了主题馆、能源低碳技术、数字技术、生物医药、创新生态及服务五大展区,着重聚焦、突出了展会的专业度。下面,我结合展区,详细介绍一下今年上交会的相关特色:
第一,关于“技术”。今年我们对专业展区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升级,并增加了新的板块,集中演绎数字技术(商用密码、智能机器人应用、数字智造)、生物医药、能源低碳等领域的先进成果。
首先,第九届上交会响应《“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4月国务院刚刚公布修订后的《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助推数据安全和数字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缔造数字经济的安全基石,首次设立商用密码板块,同期配套高峰论坛。在这里,云集了商用密码全产业链的顶尖企业,从提供基础密码能力、密码系统到适用于数字经济各应用场景的软件、系统集成等等都囊括其中。希望通过若干年的培育,商用密码板块或将成为上交会的一张新名片,并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
其次,扩大智能机器人应用范围,聚焦多元场景落地,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终端的综合应用。我们把在工厂车间、仓储物流、菜园果园、商场卖场活跃的各路机器人汇聚在本届展会智能机器人应用专区上,让医疗手术机器人、物流配送机器人、导引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同台献技,“手”“眼”“脚”“脑”多重功能复合,共同为城市数字化转型贡献数智力量。专区更将配套“第四届中国国际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大会”,邀请政府、院校、企业嘉宾深入探讨场景化应用、技术专利申请与保护、技术标准、企业出海等热门议题。
此外,今年升级后的生物医药展区也将重点展示一批首创首发的新技术、新产品。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将共同走进上交会,为企业搭建平台、链接舞台,共同推动项目、技术、资本、伙伴合作对接。
第二,关于“交易”。技术交易服务是上交会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上交会区别于其他展会的重要亮点之一。为更好体现展商的多元性、服务的针对性和互动性,本届上交会对原交易服务区进行升级,全新的创新生态及服务展区打造出了覆盖技术交易全链条的配套服务体系,集聚了技术贸易生态链上的技术转移、人才、金融、法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点亮了不少交易服务的“隐藏技能”:“上交会大讲坛”系列活动为企业技术出海与上市提供“装备”;人才交流活动为科技力量和创新成果提供各类人力资源支撑等等。
创新生态及服务展区内的企业与机构不仅仅是展商,同时化身“服务商”,为技术交易保驾护航,欢迎大家前来发现更多惊喜。
界面财联社:推动技术贸易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请问市知识产权局,本届上交会将如何展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卫岚:知识产权保护是保护和激励创新、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既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上交会作为助推技术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除了全方位展现我国技术贸易的特点、趋势,还具有对外宣传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展现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新形象的功能。因此,上交会既是上海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的展示平台,也是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能力的检验平台。
为全力服务保障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以下简称上交会),市知识产权局主要围绕“主题日活动、特色论坛、展示宣传、服务保障”等四个方面入手,推进各项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一是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主题日系列活动。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开展巡回口头审理。公开审理一起具有典型意义的专利无效案件,参展商、企业和中介服务业代表参加旁听。召开上海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领馆通报会。邀请驻沪领事机构代表,外国商会,外资企业等参加,会议将通报2022年上海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在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知识产权案件。通过公开审理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让社会大众走近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直观了解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审理的全过程。
二是组织一系列特色主题论坛。会同市贸促会、对外经贸大学共同主办“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围绕“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海外布局、纠纷应对等主题进行研讨。会同市经信委、东浩兰生集团等举办中国国际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大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这一热点问题。
三是做好知识产权展示宣传工作。设立知识产权宣传专区。围绕“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和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主题,集中宣传高水平改革开放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成效,展示本市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交易转让、质押融资、开放许可的成功案例,以及获得国家级、市级知识产权奖项的专利技术产品。加大各类媒体宣传力度。运用网络、电视、平面媒体等大力做好“上交会”知识产权宣传工作。
四是提供知识产权服务保障。我们将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区,组织专利、商标等行政执法人员入驻上交会,为国内外展商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投诉,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邀请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中心、中国知识产权报社、上海市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院、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入驻展会,为上交会提供一门式的知识产权服务。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今年3月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正式投入运行。这次也将入驻展会,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今年“技术转移专区”有哪些特色看点和功能?
陆敏:上交会是技术市场各类要素充分融合交流的专业平台,市科委围绕科技成果供给端、需求端和服务端,强化专区技术交易的功能性、互动性。
聚焦三方面功能:一是展示成果供需信息,本届上交会将通过电子屏、实物及展板等形式,集中展示国际国内2000余项科技成果和千余项企业创新需求,欢迎参展单位和专业观众到来现场“看榜”“张榜”“揭榜”。二是汇聚技术转移服务,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集中“亮相”,现场提供“一站式”、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平时这些机构都散在全市各地,甚至全国各地,如果一家一家找还不容易,这次到上交会就可以把他们“一网打尽”,相信企业一定会找到适合的服务机构。三是开展主题活动交流,围绕技术转移组织系列主题活动,以及20场左右的直播看展,发掘成果价值和技术交易机会。
特色看点也有三方面:一是供需对接平台线上赋能,InnoMatch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自2022年8月上线以来,征集国际国内2500余项企业创新需求,700余项已找到解决方案,意向和正式交易额超过18亿元。本届上交会上,平台将为展商和专业观众开放成果和需求信息、社区、培训、展览等系列功能,提供智能化快速匹配、加倍积分提现激励等工具,加速科技成果对接。二是线下技术经理人连接,上交会将邀请本市正在接受技术转移方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养的技术经理人“组团”到现场“淘展”,现场演练,创造培训互动的好机会。三是现场技术交易服务,上海技术交易所自2020年开市以来,累计技术交易额超过170亿元,本届上交会“Mini交易大厅”将升级亮相,提供技术交易、科技金融等一站式服务。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