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0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3-05-30

人民日报:政策措施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能否介绍上海市民间投资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顾军:民间投资是全社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力量。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和工作举措,推动民间投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总量规模看,近年来我市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基本保持在三分之一。考虑到部分民间投资特别是科创企业以返程投资的方式在境外注册公司后再投入我市,被统计纳入外商投资,因此我市民间投资实际总量和占比将会更大。从年均增速看,“十三五”以来,我市民间投资年均增速5.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从投资结构看,我市民间投资正在加快结构调整,房地产占比从“十三五”初的77%下降至71%,与之同时工业投资占比从12.7%上升至14.6%,信息技术、社会事业等其他领域投资占比从6.5%上升至9.1%。从发展质量看,我市民间投资成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国家创新战略、新赛道的骨干力量,2022年,我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民企占比分别超过80%和90%。

受去年低基数影响,今年1-4月我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9.8%,2022-2023两年1-4月平均增长1.1%,我市民间投资有所恢复、趋势向好。下一步,将认真抓好《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不断完善政策环境,支持我市民间投资发展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更好地发挥民间投资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民营工业投资对提振企业信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今年1-4月民营工业投资情况如何,下一步有哪些支持举措?

刘平:民间投资在本市工业投资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十三五”期间,民营工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已经从1/8提升到1/7。今年1-4月份以来,民营工业投资增速保持强劲势头,全市民营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1%,快于全市工业投资21.6个百分点,这也反映出我市民营工业投资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民营工业投资发展。

一是强化招商扩容。抢抓外出招商机遇,深入推进“投资上海全国行”,接下来还将赴深圳、广州、长三角等民企集中地区敲门招商。精准实施产业链招商,围绕合成生物、新型储能、大模型、智能终端等新赛道、未来产业领域,引导重点民企投资项目在本市布局。推动朋友圈招商,支持民企,特别是平台型企业参与上海全球招商合作伙伴计划,拓展民企招商朋友圈,在项目投资、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牵线搭桥。加强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载体招商,目前我们正全力推进南虹桥、张江、市北高新3个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建设,吸引了一批优质民企落户,下一步将继续加大优势产业招商力度,加快打造民营企业发展新高地。

二是深化技改增效。发挥在沪民企投资潜力,梳理一批民企新增业务和投资意愿清单,抓紧跟进协调解决企业投资落地需求。扩大政策覆盖面,实施分类分档支持政策,采用前补助的方式,投资门槛从2000万元优化调整为1000万元,鼓励更多民企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加大支持力度,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不超过项目核定投资的10%、最高1亿元的支持。

三是优化服务提质。加强项目推进,制订全年民企招商、拿地、开工、在建、竣工、投产六张清单,加强动态管理推进,针对性解决企业诉求。做好产业链对接,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产业链对接平台,推动航空航天、重大装备等领域优质民营企业与央企、市属国企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加快一批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尤其是面向民企重点开放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领域、大的示范性场景,推动民营企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深入对接本市优秀示范场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金融对促进民间投资具有支撑和助推作用,这次出台的《政策措施》专门提出“完善民间投资融资服务”,如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

管小军:近年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深入贯彻党中央“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方针政策,聚焦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不断完善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截至今年一季度,上海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76万亿元,同比增长14.8%;2022年全年有95家民营企业在科创板新增发行上市,占当年科创板新增发行上市企业的76.6%。

一是对现有各项金融服务工作措施进行巩固完善。推动金融机构积极采取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对民间投资项目予以支持。特别是在财政金融联动方面,实施新一轮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政策,对在沪银行申报的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贷款产品“应纳尽纳”,优化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奖励考核,突出“综合考核、分档奖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计拨付约13.5亿元信贷奖补资金。今年预计向37家银行拨付奖励资金超2亿元。

二是依托普惠金融顾问制度强化融资服务对接。去年9月,会同我市有关部门启动了普惠金融顾问制度,加快推动“线上平台、线下枢纽”建设,推动金融政策直达、金融服务直达。今年3月底,正式上线上海普惠金融顾问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一键直联”金融顾问,为企业经营发展答疑解惑,为顾问“把脉问诊”提供数据支撑。欢迎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登录网站,寻找你的专业顾问。近期,徐汇、普陀、静安的线下普惠金融顾问服务枢纽陆续落地,也期待更多企业积极参与线下银企对接会、宣讲会等活动。

三是积极发挥地方金融组织“毛细血管”作用。推动上海市地方金融组织发挥“小额、分散、灵活”特点,不断贴近和响应企业发展和百姓生活所需,服务中小微企业,成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补充。2022年,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融资担保、小贷投向小微领域的资金规模达5879亿元,同比增长22.3%;小贷、融资担保、典当行对受疫情影响客户减息降费约1.8万笔8414万元,延长还款期限4095笔合计本金99亿元,有效助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下一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要求,继续推动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引导金融机构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切实提高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文汇报:请问上海在更好地发挥民营企业作用、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沪设立创新型总部等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支持政策?

阮青:在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新基建方面: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投资主体多为市场主体。过去三年全市新基建累计完成投资超2500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超三成,主要聚焦数据中心、充电桩、末端配送设施等领域。

目前,正在研究制订新一轮新基建行动方案,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在沪扩大新基建投资规模:一是更好发挥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未来三年将聚焦绿色数据中心、氢能基础设施等领域继续实施一批新基建重大示范工程,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二是继续发挥政府贴息的撬动作用。近三年,已累计支持16个参与新基建投资的民间资本信贷项目,项目数量占总支持数的60%以上,上述16个项目累计获得银行低息贷款超65亿元。后续将进一步用好新基建贴息政策工具,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新基建。

在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在沪设立创新型总部方面:对于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总部,经过相关程序,可得到开办费、经营奖励、房租资助等三类奖励。其中,开办费和经营奖励最高都是500万元,房租资助具体根据企业办公业务用房状况,按一定标准给予3年资助。同时,经认定的创新型企业总部,还将在高价值专利培育、人才引进、研发用物品进口、创新产品采购、成果转化、注册登记等方面享受支持政策与便利服务。

第一财经电视:请问市财政局在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政策措施?

郑长林:为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2022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上海市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施办法》和《关于本市政府采购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领域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通知》等文件,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增加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规模,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根据统计,2022年我市授予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金额达到了842.91亿元,占政府采购规模的61.53%,其中授予小微企业政府采购合同金额430.37亿元,占授予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金额的51.06%。

本次《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政府投资工程,预算主管部门要在预算编制环节统筹制定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方案的要求,依托预算约束增强该项政策执行方面的刚性,同时将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的政策延续至2023年底。

下一步,将按照市政府要求,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等主管部门,认真落实文件规定,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工程采购领域,将为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作为政策重点;在货物和服务采购领域,坚持预留份额和价格优惠两项政策两手抓。通过以上政策组合,推动政府投资有效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切实提高政策服务力度,提升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领域的竞争力和获得感。

解放日报:上海民营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整体情况怎么样?上海市工商联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服务举措?

汪剑明:民营经济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本市民营市场主体规模已经超过300万,创造了全市1/4的生产总值,贡献了近1/3的税收收入,近年来我市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基本保持在1/3,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民营经济也是体现上海城市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骨干力量,在我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民企占比分别超过八成和九成。

下阶段,市工商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要求,牢牢把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以本次政策发布为契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广大民营企业主动了解政策,积极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推动政策精准直达。通过市、区工商联和商协会微信公众号、民营经济网络服务平台、民营经济大讲堂等渠道广泛宣传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培训,推动政策精准高效直达民营企业。

二是开展对接活动,做好跟踪服务。加强与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以及产业园区的沟通联系,组织全市民营企业总部、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等走进“五个新城”、走进产业园区,开展项目对接系列活动。发挥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民营经济圆桌会等平台作用,畅通政企沟通,为民营企业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精准服务。

三是解难题办实事,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会同相关部门,深入挖掘并推出民营企业参与重点项目建设的典型案例,做好示范引领。用好建言献策通道,及时反馈民间投资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持续破解平等准入、要素获取、权益保障等问题,拓展民营经济投资领域和发展空间。发挥“政会银企”“产学研用”等平台机制作用,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强化对民间投资项目的科技支撑,为项目加速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上海电视台:目前上海市基础设施REITs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后续对于支持民营企业发行REITs有什么举措?

阮青:基础设施REITs是投融资领域的重要机制创新,主要是推动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2021年6月,我市出台了“上海REITs20条”配套政策,鼓励本市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申报基础设施REITs试点,对国资、民资、外资等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同时,我们加强项目推荐与储备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启动项目储备库建设。目前已成功推动了张江光大园、临港创新产业园、东久新经济产业园、华润有巢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一批REITs项目发行上市。其中,东久新经济产业园是全国首个民营企业REITs项目,发行规模超过15亿元。

近期,国家发改委印发通知,将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消费基础设施新增纳入REITs试点范围。上海具有丰富的存量消费基础设施资产,规模可观、收益良好,近期就推动消费基础设施REITs试点进行政策推介,并已与多个消费基础设施项目持有人进行了对接,其中相当比例是民营企业。

下一步,将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发行REITs,在保障性租赁住房、消费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在帮助落实项目盘活条件、完善项目各项手续等方面对民营企业发行REITs给予支持和服务。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