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4
上海电视台:按第九版诊疗方案,出院(舱)的标准是连续两次间隔24小时的核酸检测Ct值大于等于35,我们知道,出院(舱)人员居家健康监测的第七天还要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如果这次检测Ct值小于35,也就是市民所说的“复阳”,怎么办?对其所在楼栋是否封控?
赵丹丹:实践研究证明,在恢复期的新冠肺炎患者,核酸检测Ct值≥35的时候,样本中是分离不出活病毒的,这意味着这样一些患者已经不具有传染性了。基于实践研究,国家第九版诊疗方案明确规定,在间隔24小时两次核酸检测Ct值均≥35,以及一些临床表现好转,肺部症状缓解,符合这些标准,就可以出院(舱),或者解除隔离管理,可以回家了。
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符合标准出院(舱)后,不列入社区筛查对象,居家健康监测6天内无需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也就是在这期间不参加社区组织的核酸和抗原检测。第7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由属地安排专车将其转至公立医疗机构检测,或由医务人员上门采样送公立医疗机构检测。对于核酸检测Ct值小于35,按照规定应当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进行隔离管理,该人员的检测结果不影响所在楼栋、小区的“三区”划分。
人民日报:眼下正是春耕时节,上海农村春耕生产受疫情影响大吗?最近也是各种本地瓜果上市的时间,因为疫情有些农产品销路受阻,有没有助销措施?
叶军平:入春以来,我们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全力以赴化解疫情带来的各种困难。今年全市计划种植水稻155万亩,其中国庆稻3.2万亩。据我们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庆稻的播种已经完成过半。目前农业复产率已达到93%以上,其中蔬菜类复产率已达到98%以上。统计监测表明,目前每天上市蔬菜量,特别绿叶菜达到3000吨以上。现在绿肥翻耕和各种春耕工作已经准备完毕。春耕生产所需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物资全部调配到位,为上海今年农业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当前,上海已有大量地产绿叶菜和西瓜、甜瓜上市。如何进一步做好地产蔬菜瓜果的产销对接工作,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事情。近期我们也关注到之前个别封控区内的蔬菜受到影响,运不出来,对此,我们在严格落实防疫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多管齐下加大产销对接力度,既要努力帮助菜农、瓜农把蔬菜瓜果销售出去,又要努力满足广大市民的消费需求。具体来说:
一是继续加强社区团购直送。我们统筹生产、包装、配送资源,发布农产品供应基地清单,定制多样商品套餐,以“居民下单、商超配单、志愿者送单”形式,满足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是继续加强集采集配集送。推广区、镇、村(社区)三级集采集配集送模式,通过单位直采、社区联动等方式,精准匹配供需两端。
三是继续加强电商渠道对接。协调拼多多、盒马、鱼米之乡等第三方平台,发挥电商渠道积极作用,带动地产农产品销售。
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创新产销对接的方式方法,从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积极推动直送销售模式。我们将通过开展地产平价绿叶菜公益团购活动,直供中心城区的居民社区,力争把地产新鲜绿叶菜送到更多市民的餐桌。我们遴选了首批36家农业企业、合作社,推出41个地产绿叶菜平价套餐,“五一”期间已经在网上向社会发布。接下来,我们还会加大推进力度。
二是积极推广结对助销机制。鼓励各涉农区街镇和市区街镇建立结对助销机制,通过“点对点”对接团购销售模式,促进地产农产品直送居民小区。我们遴选了75家交通便利、具备一定仓储冷链加工能力的生产主体,设立临时蔬果集采集配中心,做到上市蔬果信息采集和产销对接网格化覆盖。
三是积极提高销售运输保障。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农产品保供通行证的管理和调节,加大对重点农业合作社和农产品集配中心通行证配置的支持力度,提高蔬果运输保障能力,切实打通运输堵点。
新华社:针对市民疫情期间配药难的问题,团市委组织了“代配药”志愿行动,能否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另外,青年群体还在哪些防疫工作中贡献了力量?
邬斌:近期,团市委发动团员青年积极响应市委组织部在全市部署开展的“健康守护”“特殊关爱”“楼组党建”三个专项行动。我们发动青联委员及会员团体会员积极参与到“青春战疫 健康接力”代配药专项志愿行动中。截至昨天,已经有872名青联委员及会员参加代配药服务,累计配送各类药品8573单,其中包括肿瘤、糖尿病、精神类疾病等在内的特殊、急需药品2718单。
过程中,我们重点组建了三支“配药侠”小分队。
最主要的一支队伍负责连接社区和医院,主要解决“特殊、急需药品配药难”的问题。他们针对社区居民配药需求,志愿者上门取卡,前往对口医院进行代配药,完成后送药到社区;针对医院送药需求,志愿者帮助解决居民互联网就诊后处方药积压问题,每天把医院开出的互联网处方药直接送到小区。
第二支队伍负责连接社区和药店,主要解决的是“药店派单难”的问题,打通药店门店到社区居民中间的最后一公里。
第三支队伍主要立足所在小区,加入社区代配药志愿者的行列,协助统计需求、信息沟通、送药上门等工作。
在这次行动中,青联委员志愿者让我们非常感动。这里,我举两个事例:一个是“最远的一单”,就发生在昨天。有一名断药的特殊用药患者发来需求,家住浦东的一位青联委员志愿者得知后独自驱车,找到药后又跨越大半个上海前往送药,来回路程超过200公里,回程已过零点。
还有个案例是“最急的一单”。有位患者要做骨髓移植,但必须要用的一种消毒湿巾缺货,得到求助信息后,一位青联委员志愿者找了各种渠道采购到一箱,终于赶在手术前送到医院。
正如这些青联委员、青年志愿者一样,在这场抗疫的大仗硬仗中,上海的青年人也是好样的。特别是在社区,一大批青年人响应党、团组织的号召,参与到社区报到行动、 “敲门行动”中来,为本小区的独居老人、残障人士、困难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关心帮助,敲开“不便”,留下“方便”。
很多年轻人化身为社区“大白”“小蓝”,同时也动员身边的年轻人一起站出来,组织各类帮帮团、微信群、互助小组等,这过程中也涌现出了95后的“团长”、00后的“楼长”等Z世代青年典型。
青年人除了服务“一老”,也在帮助“一小”。比如,有1.9万人次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爱心云托班”托管服务中来。他们为战疫一线人员子女,为方舱和隔离点内的中小学生提供线上辅导和陪伴服务。再比如,针对困境青少年,市区两级团组织发起了专项帮扶行动,很多年轻人参与其中,为全市3200多名困境青少年送去了蔬菜、水果、学习用品、防疫用品等爱心礼包。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马上我们也将迎来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此时此刻,无数的上海青年在为这座城市早日迎来如常运转拼搏着、奋斗着、奉献着,这是上海团员青年对五四青年节、对建团百年的最好纪念。我们向每一位在这场战疫中无惧无畏、闪闪发光的青年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青春的礼赞!
解放日报:近期上海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对于工厂、建筑工地、商贸流通等重点行业的人员,有哪些防疫要求?
赵丹丹:随着复工复产工作的不断推进,更要严防聚集性疫情的出现。我们对工厂、建筑工地和商贸流通这些重点行业的人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总体的防疫要求。
一是建立“白名单”制度。按照工业企业、重大工程建筑工地、商贸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疫情防控指引,由相关单位提出复工复产复市人员名单,对符合防疫规定的人员申请返岗电子通行证即“复工证”,实行实名制管理,做到“一人一档”。
二是实施闭环管理。一方面,企业、工地、商贸等单位对返岗员工实行闭环住宿,尽可能落实独立住宿,严禁其他人员随意进出。另一方面,实行闭环生产管理,外勤人员应与作业生产人员分开,不同班组员工之间做到无接触换班,尽量减少人员外出,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三是实行分类防护。根据与外部环境接触程度,对员工落实不同的防护措施。
风险高的岗位人员实行“增强型一级防护”,包括佩戴N95或KN95口罩、一次性帽子、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隔离衣、手套、工作鞋或鞋套;
风险低的岗位人员实行“一级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隔离衣、手套、工作鞋/鞋套。实行分时分散就餐制度,各类人员做到不聚集、不扎堆、不聚餐,减少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
四是做好健康监测。严格落实体温监测和健康码、行程码等信息核对,做好定期的全员抗原和核酸检测。指定专人每天汇总人员健康排查情况,如出现核酸、抗原异常,或出现发热、干咳、嗓痛、乏力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要第一时间向单位报告,做好转运前的自我隔离和个人防护。对员工加强疫情防控教育,增强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员工身心关怀,保持员工良好状态。
最后,我们希望广大的复工复产复市单位和企业要坚决落实好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相应的疫情防控指南和疫情防控指引等相关要求,做好返岗人员的防疫工作,为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打下坚实基础。
青年报:这段时间志愿者的工作量和压力很大,也面临被感染的风险。请问如何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和防护保障?
邬斌:在全市抗疫工作党建引领社会动员工作组的统一领导下,团市委迅速发动团员青年积极响应,积极投身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中来。青年志愿者在挺身而出“守护”“保护”这座城市,我们更要“爱护”“呵护”好他们,这是我们的责任。
简而言之,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专业培训。在本次疫情之初,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就向志愿者发出了《工作指引》,对志愿者立足社区、加强防护提出规范指导。我们深知,防疫志愿者不同于其他类别的志愿者,他们的工作是具有一定专业性和风险性的。所以我们也联合市疾控中心,专门编制了《防疫青年志愿者健康防护指南》和《防疫青年志愿者岗位分类及防护要点》,有书面版,也有视频版,为基层开展培训提供专业参考。前不久,我们又在专业部门和一线工作者的支持下,针对社区防疫工作汇编了一本《社区防疫青年志愿者岗位实务手册》,涵盖了社区核酸检测辅助、代配药、消毒、物资运送、团购等9大类岗位的规范流程和防护指引,主要目的是让志愿者“在规范中服务”“在安全下奉献”。
与此同时,我们也尝试用年轻化的方法去开展培训。比如,我们在青年志愿者中建立社群。我们联合一些公益组织,通过线上沙龙、网上直播等形式,让年轻人自己一起来讨论怎么样建立一支小区志愿者队伍、怎么样动员更多年轻人加入、怎么样编好一份疫情期间实用的社区小报等等。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一起来“抄作业”。
二是提供物资保障。本次疫情以来,团市委会同市青联、市青基会、市青企协等,在方方面面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包括兄弟省市团组织的慷慨相助和大力支持下,共为抗疫一线筹集了超过2800万元的防疫物资,包括N95、KN95口罩、医用口罩、防护服、隔离衣、隔离面罩、隔离帽、抗原检测试剂、消毒用品以及食品、生活用品等物资。
这里我想特别说的是,志愿者的安全,既需要组织用心、自己当心,更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关心。天底下没有一种职业叫志愿者,没有一种人生来就是志愿者,他和你和我一样,就是一个普通人。让我们一起关爱志愿者、善待志愿者。
上海教育电视台:刚刚提到了志愿者的防护培训,能否请专家讲解一下,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穿脱防护服?
江宁: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我们的志愿者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志愿者在防控工作中,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口罩、防护服是最常见的防护用品。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如何科学佩戴口罩和穿脱防护服。
佩戴口罩时应注意选择大小合适的口罩,要保证完全包裹口鼻和下巴。对于N95、KN95口罩,佩戴时还需要通过吸气、呼气测试来确认密合性。工作过程中应保持口罩与脸部的贴合,不能滑脱或露出鼻子。脱卸口罩时应避免用手接触罩体正面,及时做好手卫生。
有些情况,比如说协助采样、阳性楼栋送物资的志愿者,是需要穿防护服的,就是通俗说需要穿大白的。大白就是我们所说的二级防护。通常是在近距离接触可疑风险对象,或与可疑风险对象在室内待较长时间的情况下使用。主要包括:一次性帽子、N95/KN95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医用防护服、手套、鞋套或工作鞋等6件防护用品。
这些防护用品有一些关键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1、防护用品在穿戴时,因为都是干净的所以相对风险比较小,风险主要集中在脱卸时。为保证合理的脱卸顺序,我们对穿戴顺序进行了规定。
比如口罩是最重要的防护用品,因此我们最后脱;手套是最脏的,所以我们最先脱;防护服和鞋套是穿在一起的,所以我们一起脱。与之相对应的,穿戴顺序则和脱卸顺序完全相反。
2、在穿戴中是有些注意点的,比如帽子要将头发完全包裹;手套应包裹防护服袖口,鞋套要包裹防护服裤口;防护面屏应完全遮挡住下巴。
3、防护用品连续使用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使用过程中如果有污染或破损要立即更换。
4、穿戴完成后,志愿者要至少2人一组,不要单人独行,以便及时互相提醒。
5、脱卸时,我们先将最脏的手套脱掉,然后是面屏(护目镜)、防护服与鞋套同时脱掉,最后在脱卸口罩帽子,换新口罩。当然,为了保证我们在脱卸过程中双手一直是干净的,每脱一件防护用品都要进行一次手卫生。
6、脱卸时也是有些注意要点的。要慢速,轻柔;应将外表面包裹于内表面中,如脱卸防护服时要慢慢向下卷曲并将鞋套一同脱下。此外,如果多人同时脱卸,大家的动作应当同步,并要相隔2米以上距离。
所以大家也可以了解到穿脱防护服是非常专业的事情。大家在上岗前一定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好穿脱要领。我们也制作了一些视频,帮助大家培训和学习科学穿脱防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