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上)

2022-03-20

\n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我们知道《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商务区要提升服务长三角的能力,接下来商务区在这方面会有哪些考虑?

\n

\n   宗明: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按照《总体方案》要求,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着力做强区域核心功能、着力推动政策制度创新、着力强化关键基础支撑,深化长三角协同创新、协同改革、协同开放,全面推进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主要围绕创新、改革、开放三个关键词。

\n

\n   一是做强区域核心功能,带动长三角协同创新。围绕提升总部经济能级、拓展贸易平台功能、挖掘和创造流量价值,打造高能级总部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高溢出会展经济和数字新经济、生命新科技、低碳新能源、汽车新势力、时尚新消费的“4高+5新”产业体系。抢抓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在重点领域和新赛道上抓紧布局。在聚焦高端、抢占前沿,共拉长板、彰显特色,强化协同、相互赋能上下更大功夫,推动区域发展能级整体跃升和创新协同发展。

\n

\n   二是推动政策制度创新,引领长三角协同改革。通过商务区的先行先试,继续深化《总体方案》29项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下一步对已经落地的26项政策要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还有3项政策要进一步细化抓紧落地,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实现更加广泛应用推广、更好的创造性落实,探索从政策逻辑到实地操作的路径。重点围绕统筹跨境和离岸政策创新、放大进博溢出带动效应、破解市场主体痛点难点等方面,加强探索和改革力度,做深做透制度创新的大文章,使大虹桥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本土企业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n

\n   三是强化关键基础支撑,服务长三角协同开放。充分发挥进博会作为对内对外开放的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规则链接的重大战略平台作用,以扩大对外开放来深化对内开放,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提升综合交通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立体式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巩固和放大同城效应。推动高品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进一步发挥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辐射效应,增强国际教育资源服务能级。推动流程再优化、服务再升级、效率再提速、监管更友好,努力成为长三角营商环境质量最好和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共同打响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品牌。共同努力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关键基础支撑打得更牢,携手将“大虹桥”打造为“中国的虹桥”“世界的虹桥”,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出新水平、新特色和新亮点。

\n

\n   经济日报:请问商务区未来的重点产业方面有什么新的部署和打算?

\n

\n   鲍炳章:按照《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基于商务区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结合国家和本市产业发展导向,刚才宗市长提到我们在这次一周年之际,经过比较充分的比选和调研以后,和第三方的咨询机构一起对整个面上的产业进行分析,着重提出“四高五新”未来的产业定位。

\n

\n   从产业形态上提出“四高”。

\n

\n   1、打造高能级的总部经济,着力引进标志性、引领性的龙头企业总部机构,突出总部经济的能级提升,把稳存量、扩增量、提数量和提质量能够结合起来,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功能,从而占据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地位,推动总部机构融合多元功能,构筑总部经济集聚升级新高地。我们不仅是大总部,而且包括全球的、民营的,包括国企的运营总部、研发总部、区域总部。

\n

\n   2、打造高端化服务经济,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重点对应管理、会计、法律、仲裁等机构入驻,推动专业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富有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包括利用临空服务的枢纽特点建设全球航空企业总部基地和高端临空服务业集聚区。

\n

\n   3、打造高流量贸易经济,聚焦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离岸贸易等,突出流量价值的挖掘和创造,实现流量的裂变增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内涵。发展新型国际贸易,打造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

\n

\n   4、打造高溢出会展经济,就是要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会展产业集群,发展高端国际会展会议服务产业,建成国际会展之都的承载地。

\n

\n   从产业门类来说我们提出聚焦“五新”。

\n

\n   1、聚焦数字新经济,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建设虹桥数字经济生态区,以数字技术助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电子竞技和北斗导航等产业,推动建设长三角数字干线。

\n

\n   2、聚焦低碳新能源,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集聚新能源龙头企业,聚焦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碳交易服务,打造绿色低碳先行引领区。

\n

\n   3、聚焦生命新科技,依托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临床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医疗服务,支持国际创新医药器械贸易研发等,打造尖端生命科学临床转化基地、跨界融合数字医疗服务的示范区。

\n

\n   4、聚焦汽车新势力,强化终端带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要素和配套资源集聚,支持新能源汽车能够进一步做强做大,发展智慧综合交通出行服务,打造智慧新交通创新高地。

\n

\n   5、聚焦时尚新消费,发挥好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挖掘长三角消费市场潜力,集聚优质进口商品和服务,培育孵化本土品牌,做强生活消费品免税经济、做优时尚设计创意高地、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建设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n

\n   文汇报:请问一下最近市里针对虹桥中央商务区会有一些新的专项政策吗?

\n

\n   王华杰:去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29项国家政策。一年来,在国家相关部委大力支持和各方共同努力下,29项政策措施已落地26项,落地率近90%,有力提升了“大虹桥”区域的吸引力、带动力、竞争力和软实力。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发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核心承载区引领“两带”、带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制定出台市级专项支持政策,主要有两方面考虑。

\n

\n   一方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一周年为发布节点,在全面开展一周年总结评估,客观分析短板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发展需要和政策诉求,立足我市的市级事权,突出干货内容,研提一批具备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的支持政策,推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新的起点上迈出新步伐,再上新台阶。

\n

\n   另一方面对表《总体方案》、对标“三大功能”。进一步用足用好《总体方案》明确的政策措施,在应用场景和溢出效应上提升显示度。同时,结合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自身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在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三大核心功能上“拉长板”, 推出一批具有虹桥特色的市级支持政策,做强做大商务区优势产业,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商务区核心功能。

\n

\n   市级专项支持政策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应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三大核心功能以及要素保障,条目式明确了20项支持政策。

\n

\n   第一部分“进一步强化‘大商务’功能,加快建设一流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和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具体包括建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项目储备库、设立民营企业总部培育库等7项支持政策。

\n

\n   第二部分“持续提升‘大会展’能级,更好承接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具体包括制定会展经济发展专项政策等3项支持政策。

\n

\n   第三部分“不断完善‘大交通’基础,着力打造联通国际国内的开放枢纽”,具体包括加快公交网络研究等3项支持政策。

\n

\n   第四部分“着力强化要素支撑和政策保障,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功能”,具体包括合理提高区域开发强度、优先保障商务区内重大项目土地指标等7项支持政策。
\n
\n 同时,市级专项支持政策还逐项明确了责任单位。今天有关的文件已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上公开发布,下一步, 我们将重点抓好政策的落实落地,对政策推进情况开展动态评估,持续放大政策实效,进一步增强政策获得感。

\n

\n   界面·财联社:我想问一下闵行区是从哪些方面来推进南虹桥片区建设的,未来有什么进一步的考虑和安排。

\n

\n   陈华文:一年来,闵行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七个专项行动”总体安排,制定落实闵行区行动方案,明确21项重点任务和60个重点项目,努力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中,跑出闵行加速度、体现闵行新担当。

\n

\n   一是做大枢纽经济,高质量培育强劲增长极。聚焦“五型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枢纽片区有近万家企业落户,集聚208家总部类企业,云南白药、信达生物、超竞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生物医药和文创电竞等产业集群培育壮大。2021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片区完成税收68.6亿元,同比增长47.3%;其中核心区完成税收44.5亿元,同比增长68.5%。

\n

\n   二是做强功能平台,高能级提升核心竞争力。重点依托功能型平台打造,积极集聚人才、法律、金融等各类高端要素资源,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更好强化“四大功能”,更好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其中,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新增贸易型企业800家;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获得国家级产业园授牌批复,落地60多家行业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吸引24家律所和长三角仲裁一体化发展联盟等机构入驻。

\n

\n   三是做优城区品质,高水平打造城市样板区。着眼深度产城融合发展,持续发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升虹桥主城前湾地区城市功能和生态品质。虹桥前湾城市设计国际方案正式发布,三个单元控详修编获批,虹桥前湾公园、虹桥万科印象城、虹桥前湾文化中心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基本建成,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道路等市政配套项目有序推进。

\n

\n   四是做好政策承接,高效率赋能投资新高地。积极争取金融、人才、平台建设等政策在闵行先试先行,同时,精准对接园区、企业需求,出台产业培育等专项配套政策,将政策变成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和企业获得感。在国务院发布的29项政策中,16项已在闵行操作应用。对新出台的市级专项政策,我们也将全力推动政策应用,争取更多的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红利。

\n

\n   下一步,闵行区将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一周年为新起点,持续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平台打造、政策落实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核心区高质量发展和虹桥主城前湾地区高品质开发,不断提升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功能与竞争力。

\n

\n   东方网:请问一下长宁区如何发挥中心城区的优势,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在过去一年当中又取得哪些成果?

\n

\n   张伟:一年来,长宁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与商务区管委会紧密衔接,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综合优势,统筹推进71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努力打造开放特征最鲜明、高端产业最集聚、城区配套最完备、辐射功能最突出的“最虹桥”。

\n

\n   一是全力推动政策措施落地。以专班、专案、专人推动政策先行先试,《总体方案》明确的29项高含金量政策措施,长宁已落地26项,其中,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创办科技型企业等15项政策具备承接主体和操作案例。东方航空等17家企业纳入商务区首批自贸账户开户名单,国际结算等跨境金融业务更加便利。支持片区内重点企业开展跨境融资,推动贴现通业务试点,有效缓解企业面临的票据贴现等现实困难。放宽外资投资性公司准入限制,给予金融、人才、通关等方面的便利,对扩大企业经营、促进产业集聚产生积极效应。

\n

\n   二是全力推动产业能级提升。聚焦“五型经济”以及“四高五新”,研究制定长宁片区产业导向和重点产业目录,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和开放经济,四大经济税收占到长宁片区税收总量的88.53%。积极推进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时尚创意产业、航空服务业以及人工智能、金融服务业、大健康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持续扩大在线新经济影响力和贡献度,数字经济企业综合税收同比增长超过45%。2021年,长宁片区累计完成综合税收129.5亿元,约占商务区综合税收的37.4%。

\n

\n   三是全力优化区域功能形态。开展长宁片区核心功能和品质提升专题研究,形成长宁片区“规划一张图”,持续优化职住关系、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完善生态空间结构。健全区域交通体系,形成长宁片区“交通一张网”,打造“四纵十八横”路网,进一步增强对外交通联系。加强与虹桥机场5大驻场单位联动,做实联席会议制度,调动各方资源和积极性,积极推动机场东片区“脱胎换骨”式的更新改造。

\n

\n   四是全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通过调整和优化,规划配置租赁住房面积42.5万平方米,约9650套租赁住房,虹桥人才公寓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成立虹桥国际人才港分中心,出台留学人员回国过渡期内租住人才公寓专项政策,首批拟提供100套人才公寓。促进公共服务能级提升,虹桥体育公园、临空音乐公园等西部六个公园全面开放,苏州河绿化景观带、外环景观带等滨水绿道加快品质提升,宜商宜居宜业的综合环境持续优化。

\n

\n   下一步,长宁将继续锚定“最虹桥”目标,按照“七个专项行动”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长宁片区运作机制,推动资源、政策、服务向东片区倾斜,全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努力形成更多具有显示度的工作成效。

\n

\n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青浦片区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发展当中承担了哪些功能,取得了哪些成效?

\n

\n   杨小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青浦片区是进博会的永久举办地和国家会展中心所在地,也是极具创新活力、增长动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细化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推进5方面86项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税收100.7亿元、同比增长47.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7.8亿元、同比增长22.1%。
\n
\n   一是规划升级,发展格局提档进阶。依托国家会展中心构建形成“一核引领、两带辐射、三片聚能、六园发力”的空间新格局,高标准打造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北斗西虹桥创新园、长三角总部经济园、数字经济园、医疗器械产业园、蟠龙文创园6个特色园区。优化“1+3+5”推进机制,由实体化运作的专项推进办统筹三方主体,并进一步辐射至青东五镇一体化打造虹桥品牌。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系列政策基础上,叠加整合区级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企业、青峰人才等支持政策。青浦片区以全区6%的面积,贡献了17%的税收和14%的规上服务业营收。

\n

\n   二是产业升级,经济质效提速进位。国际会展之都重要承载区功能进一步凸显,国家会展中心平台功能持续放大,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集聚国际展览、英富曼等会展企业164家,依托“联采项目”常态化举办联合国国际采购大会、国际采购研讨会,超1200家企业注册。国际贸易中心重要承载区功能进一步凸显,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分平台、国际时尚创意展示交易中心等功能平台加速建设,绿地全球贸易港等“6+365平台”集聚欧美工商会等30多家贸易机构以及76个国家和地区客商入驻,累计交易规模超500亿元。2021年青浦片区实到外资增长44.5%,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25.7%。国际数字之都重要承载区功能进一步凸显,依托长三角数字干线集聚以华为海思为代表的智能芯片、以美的为代表的数字家电、以北斗为代表的位置服务等数字产业,成功引入契胜、肯耐珂萨、云砺、安永安睿和以威马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等头部企业,集聚上市公司5家、总部企业68家。

\n

\n   三是功能升级,城市品质提标增效。对标主城片区功能要求,推进与周边区域对接道路建设,完善青东“八横八纵”路网体系;集聚世界外国语学校、冬雷脑科医院、百老汇剧场等优质资源,推进安踏体育公园建设,打造高品质15分钟生活圈;持续推进职住平衡,新增住宅25万平方米;复制推广进博会期间精细化管理经验,持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的目标,进一步聚焦核心功能,加快提升创新浓度、发展速度和经济密度,持续推动青浦片区高质量发展。

\n

\n   新民晚报:我有一个问题想了解一下嘉定片区,嘉定片区是“一核”衔接带动“北向拓展带”的重要区域,一年来建设推进情况如何?下一步又有哪些计划?

\n

\n   高香:根据《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嘉定区承担着“两大战略任务”:

\n

\n   一是融入打造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一核”,江桥镇42平方公里全域纳入中央商务区。

\n

\n   二是推动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嘉定463平方公里全域纳入北向拓展带。一年来,我们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嘉定片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
\n
\n   1、坚持规划为先,为空间赋能。启动嘉定片区新一轮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优化工作,明确“开放北虹桥,创新领航地”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一核聚能、一带润城、三轴联动、四区共荣”的空间格局,努力打造承载虹桥商务区主导功能、链接辐射长三角的创新经济集聚区、中央商务配套区和高品质国际化社区。同时,积极向北辐射带动,与苏州昆山市、太仓市,携手开启新一轮“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战略合作,不断做大做实长三角“朋友圈”。

\n

\n   2、坚持项目为王,为产业赋能。全力推进“一区一城一湾”三大标杆性项目建设,北虹桥城市更新片区、临港嘉定科技城、新慧总部湾,三个标杆性项目全面启动开工。打好“虹桥牌”,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大,举办北虹桥商务区推介会,华住集团总部、康德莱医械基地等龙头项目落地开工,储备了蔚来国际总部、重塑新能源研发生产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并与中宝航国际金融、天瑞金科技园等一批功能性平台展开合作。

\n

\n   3、坚持品质为优,为生活赋能。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对标国际范、未来感,持续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嘉闵线建设顺利推进,未来将与13、14号线形成“三线融汇、七站连珠”的轨交体系,启动金运路—申昆路区区对接道路建设,进一步打通链接虹桥枢纽的便捷路网。加快推进2所优质学校建设,启动国际学校规划研究,深化江桥医院“市一嘉定”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完善面向人才的多元化配套服务体系。

\n

\n   2021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嘉定片区发展态势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新的一年,我们将锚定“三年翻番”目标,加快推进落实44项重点工作和15个重点政府投资项目、23个重大工程,确保全年税收增长30%、重点产业总产出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全力推动嘉定片区早出形象、快出功能。

\n

\n   新华社:请问一下在建立国际中央商务区的过程中,我们将怎样做好产城融合。

\n

\n   鲍炳章:按照《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我想我们要聚焦区域品质提升、核心功能打造,加快建设“宜商、宜业、宜居、宜学、宜行”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

\n

\n   一是打造近悦远来的宜商环境。商务区将加快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新高地,促进形成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通过引进高水平国际商务合作伙伴、厚植国际人才优势、提升国际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快建设国际级消费集聚区,打造联系亚太、面向世界、辐射国内的重要商贸流通中心。

\n

\n   二是打造开放创新的宜业环境。加快构筑总部经济集聚升级新高地,开放创新策源地,抓紧布局面向未来的新赛道,培育创新产业集群,创造更多优质就业机会。加快建设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虹桥园,打造体验佳、效率高、服务优的人才服务枢纽。深化“放管服”改革,打响“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特色政务服务品牌。加快《促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条例》立法进程,强化区域发展法治化保障。

\n

\n   三是打造产城融合的宜居环境。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集聚国际医疗、文化资源,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完善绿地公园生态体系,拓展公共活动空间、完善区域文体功能,加大开放空间“微更新”“微改造”力度。推动产城融合,优化职住商平衡,建设与人才结构相匹配、与就业人口需求相适应的住房保障体系,重点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和人才公寓建设。

\n

\n   四是打造普惠优质的宜学环境。教育资源供给力度持续加强,基础教育布局更加完善,基础教育实验园区、高能级教育设施抓紧开工建设。充分发挥国际教育资源集聚优势,推动更多国际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更好服务辐射长三角。

\n

\n   五是打造便捷高效的宜行环境。完善长三角全域轨道交通体系,共建跨区域轨道交通网。规划建设沪苏湖、沪乍杭、通苏嘉甬等高铁,扩大高铁辐射范围。加快建设虹桥和浦东机场联络线、嘉闵线、13号线西延伸、2号线西延伸等规划线路。实施智慧交通管理、优化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包括慢行体系和路网结构的优化,打造出行更便捷、换乘更高效、体验更友好的出行环境。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