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0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3-20

  文汇报:之前的发布会您介绍了本市重点区域人员核酸筛查基本情况。还想问一下,重点区域的筛查结果怎样?另外,还是有一些居民没有参与核酸检测,如何做到应检尽检?

  邬惊雷:根据疫情防控工作安排,本市在 16-17日对重点区域开展了核酸筛查,总计采样了1400多万人次,并完成全部检测。

  从18-20日,我们又在前期重点区域筛查的基础上,对全市各个街镇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对不同风险级别的街镇采取差别化处置手势;与此同时,在非重点区域进行了核酸筛查,尽可能扩大筛查的覆盖面。采用切块式、网格化推进的方法,通过广泛的筛查发现潜在的传播风险,阻断病毒传播。为了提高筛查人群的覆盖面,广大的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发布公告、微信群、电话和上门告知等多种方式广泛组织动员,分小区、分楼栋、分单元、分时段依次有序进行采样;广大市民们也迅速行动、积极配合,极大提高了核酸采样效率。18、19日2天采样人数累计达到了2100多万人次。

  从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筛查效果来看,发现阳性感染者多,呈现点状区域性聚集,存在隐匿传播链,为我们及时阻断疫情局部暴发和社会面更大范围的传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天是非重点区域筛查的最后一天,在这里,我也提醒有些还没有筛查过的市民,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今天完成一次筛查。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强区域管理,尽力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广大居民参与到本次筛查中,帮助我们尽早发现潜在感染者,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东方网:之前介绍说非重点区域人员核酸筛查是不需要封闭小区的,那么对居民有哪些要求和提示呢?

  袁政安:三月份以来,上海本土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多链并行、隐匿传播的特点,是上海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形势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减少流动+扩大筛查”是上海这次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策略。在前面重点区域筛查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采取差别化的核酸筛查和防控措施,同时对非重点区域的人员开展一次核酸筛查。

  今天是对非重点区域内人员开展核酸筛查的第三天,因为这次筛查是以街镇为单位,必然会出现同一辖区内有的小区筛查早,有的小区筛查晚,还请市民朋友们关注时间安排,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在筛查前,务必携带好身份证、手机,提前通过“健康云”APP或“随申办”进行检测登记并保存好登记码,并按照社区安排,分时、分批前往采样点,以免造成人群聚集。

  二是在筛查时,请大家听从志愿者要求排队,注意规范戴好口罩,与周围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尽量不要喝水、吃东西。提前准备,现场展示登记码,减少等候时间。采样结束后,请及时洗手。

  第三点,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一点,就是要“少流动、静下来”。因为非重点区域不需要封闭管理,有的市民朋友可能就觉得我可以自由行动、随意流动,检测完就马上走出家门,邀上亲朋好友,一起聚餐或是参加集体活动等,这些行为其实都是有很高风险性的。在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前,为了防范病毒传播,我们建议和提倡广大市民朋友,切实做到非必要不外出,不聚会、不聚餐。

  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居家办公,在家多开窗、勤通风,保持健康作息和饮食。如需要外出,请务必做好个人防护,规范戴口罩,遵守“一米线”。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时刻都要记得,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要对家人和朋友的健康负责。今天的不流动,是为了明天更自由地行动,社会面早日“清零”,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解放日报:这两天核酸筛查还在继续,目前本市的核酸检测能力达到多少了,能不能保障筛查需求?另外,个人抗原检测试剂盒上市了,如果自己测试显示阳性要怎么办?显示阴性可以作为核酸阴性证明吗?

  邬惊雷:本次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本市开展了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的分区分级差别化的筛查措施。加上重点岗位、重点人群的核酸筛查需求,日常核酸检测需求不断攀升。我们要求各区、各单位持续加强核酸检测服务管理,挖掘潜力,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尽全力满足核酸检测需求。目前,本市每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到单人单管190万份以上。

  新冠抗原检测主要用于人群快速筛查和分流管理,以缩短传播链,优点是快速、简单、易行,缺点是敏感性不如核酸检测,可能出现漏诊。目前抗原检测是作为新冠肺炎检测的补充手段,核酸检测仍然是新冠肺炎感染的确诊依据,抗原检测阴性不可替代核酸阴性证明。在国家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临检中心专家强调,抗原检测主要用在高风险、高流行率的聚集性感染的人群检测。如果出现抗原检测阳性,不论是否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应当立即报告,按照规范将相关人员转运到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疫情期间,不少市民因封控或筛查居家。能否介绍一下,有哪些事项,市民和企业可以足不出户办理?大数据对疫情防控起到了哪些作用?

  朱俊伟:此次疫情期间,“一网通办”“随申办”作为本市政务服务平台,以数字化的手段为市民、企业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便利服务,同时也努力通过大数据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减负。

  一是确保“随申码”稳定运行,积极拓展“随申码”场所服务

  此次疫情以来,“随申码”使用量持续升高,据统计,“随申码”亮码次数单日访问量创新高,超3536.8万,近7日“随申码”访问量比2月同期增长92.7%,市大数据中心全面提升“随申码”整体运行性能,保障市民朋友的正常使用。同时积极拓展“随申码”场所服务,防疫期间可为重点场所管理单位提供安全、便捷的人员信息登记服务,帮助场所管理单位加强人员进出入管理和精准追溯,也比手动信息登记更加保护市民的个人隐私。截止到3月18日,全市累计9.8万家企业申请“随申码•场所”18.8万个,“随申码•场所”累计扫码超过1亿次。

  二是“一网通办”持续提供“不见面”办事服务

  “一网通办”平台目前共提供3466项服务事项,其中3025项可以全程网办,目前实际全程网办比率为68.3%。居住证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屋租赁费用等高频个人事项及内资企业设立、食品经营许可等高频法人事项均可“不见面”办理,而如果在线上办事过程中遇到问题,有些事项还有线上专业人员为你提供边办边问的帮办服务,帮您答疑解惑,真正让政务服务有像网购一样的体验。

  三是响应市民实际需求打造创新服务应用

  根据疫情防控需求,有的居民小区实行了闭环管理,上班族需开具“居家健康监测证明”提交单位办理请假手续。为了快速响应市民需求,各区积极作为,结合“一网通办”服务要求,主动创新服务模式,在市政府办公厅、市大数据中心的指导下,目前已有14个区在“随申办”的各区旗舰店上线了在线开具证明服务,有些还推出“免申即享”主动服务(就是不需要市民申请,政府部门通过大数据计算,主动推送给符合条件的市民),既便利了市民,也减轻基层防疫人员工作压力。3月12日-18日,仅一周时间,各区收到市民申请近24万件,已开具证明20多万件,其余正在加紧审核办理中。同时,依托“一网通办”市民主页,向符合条件的市民主动推送了5万份免申即享的证明。

  四是强化“随申办”和“健康云”联动

  在近期的新闻发布会上,惊雷主任也介绍了“健康云”在核酸检测登记、结果查询等服务方面的一些运行情况。而“随申办”作为本市政务服务移动端总入口,积极为“健康云”进行功能分流和数据协同,并且通过大数据资源平台为各区疫情防控提供数据共享和支撑。在这里也顺便提示下,如果你想查询核酸结果,除了在“健康云”上查,也可以通过“随申办”APP、“随申办”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小程序三端,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查询。

  我们深深感到,疫情以来我们的市民很不容易,既配合又包容。我们的社区和医务工作者也很辛苦,既很拼又有智慧。我和同事们也都通宵达旦努力让数据多跑路,希望它跑得更快、跑得更准,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力争帮助上海防疫工作做得更好。

  最后,我们还是提醒市民朋友们,如果有政务服务办理需要,尽量选择“网上办”“就近办”,用好我们的“随申办”“随申码”。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