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0
新华社:“一江一河”两岸核心段公共空间开放以后,市民有了更多滨水的休憩和健身空间,在“十四五”期间,上海还将重点聚焦哪些“一江一河”沿岸的领域和区域进行功能改造和品质提升?
王为人:“一江一河”两岸是上海这座城市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更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示范区域。随着贯通阶段成果的取得,实现了将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了市民,这是上海打造高品质滨水空间的起点,我们将精雕细琢、寸寸用心,让“一江一河”成为凝聚人气的公共活动新地标。
黄浦江两岸要成为更加宜游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一方面要聚焦设施完善,提升市民、游客在滨江的感受度。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文化和配套设施进一步在滨江集聚,完善杨浦大桥、徐浦大桥等体育公园,建设徐汇滨江和杨浦滨江等游船码头设施,在滨江形成体验丰富的设施格局。另一方面要优化完善、持续打造滨江公共空间标志性节点。加快实施北外滩贯通和综合改造提升、浦东陆家嘴港务大厦迁建,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新地标;建设杨浦大桥公园、世博文化公园、三林楔形绿地等标志性的绿地公园,活化利用现有绿色空间,形成承载户外公共活动的活力与景观节点。
苏州河两岸要成为更有活力和温度的超大城市生活典型示范区。推动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的提升改造,如黄浦、虹口的河口区域,静安的浙北绿地,长宁的华东政法大学,“一纺机”地块,普陀的“苏河之冠”等区域,要精心雕琢成为苏州河沿线的景观亮点和重要的功能节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要推动亲水岸线的营造,注重苏州河沿线“景观墙”“景观桥”的打造,推动M50园区、隆德路等一批新建桥梁建成,对既有桥梁、防汛墙开展景观改造,进一步整治两岸建筑立面,同步提升沿河市容环境,确保沿线市容面貌与公共空间相得益彰;全面开展跨河桥梁的桥下空间整治,开展景观改造,植入艺术、文化、体育、健身、亲子、休闲设施,将现状的消极负面空间打造为阳光活力空间;继续优化苏州河沿线的交通组织,部分区域有条件的推进沿线道路禁机、单行等措施,形成更高品质的慢行休憩空间。
同时,“一江一河”要不断活化工业历史遗产,展现城市文化底蕴。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实现滨江、滨河公共空间贯通的基础上,杨浦永安栈房、浦东民生筒仓、徐汇上粮六库、虹口河滨大楼、华东政法建筑群等一大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街区将被逐步修缮、功能植入,全面启动两岸城市更新,推进部分地标性老厂房、老建筑向公众开放,打造滨江滨河岸线新亮点。
解放日报:“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建设是重要的民心工程,上海市民有很多的期待。接下来在惠及民生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工作,如何体现“人民城市”的理念?未来建设中会不会拓展公众参与的理念?
姚凯:今年第一个工作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民心工程现场推进会,把抓发展、惠民生作为今年和“十四五”开局的先手棋。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一江一河”地区将以“十四五”规划目标为愿景,以两项“民心工程”为抓手,精心规划建设“一江一河”沿岸公共空间和设施,实现岸线贯通与功能提升同步推,丰富滨河两岸城市功能,营造更多的景观特色精品区域,加快使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变成“生活秀带”“发展绣带”。
一是要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贯彻落实到“一江一河”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在建设中充分体现人本价值,真正以人民为中心,最大限度提升市民的休憩游览体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建设中注重发挥广大市民的主体力量,将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前期规划和设计,参与后续管理和运营,把“一江一河”地区真正打造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建设中彰显示范带动作用,把“一江一河”贯通效应进一步扩展到上下游,扩展到每一条河道支流,让更多上海市民享受到滨江贯通的红利。
二是市区合力推进,谱写宜业宜居宜游宜乐的绿色新篇章。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各部门、单位和各区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一江一河”建设。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涉及民心工程均纳入市级重大工程计划,加强工作协调,全力推进。市级部门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围绕黄浦江沿岸130余项,苏州河沿岸80余项重点工作,形成任务清单,细化节点、落实责任。区级部门奋力作为。各区段结合自身条件,建立强有力的区级协调平台,形成合力,全面落实。
三是进一步增强市民获得感,持续推动“一江一河”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持续推进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南拓北延,力争实现约20公里滨水岸线贯通;持续推进苏州河两岸贯通开放,完成长寿路桥(静安段)等桥下空间改造提升,多策并举推动沿线居民小区临河空间的开放共享。
四是进一步提高市民满意度,逐步确立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品牌新形象。聚焦品质提升,打造高品质风景秀带。黄浦江沿线今年预计建成开放虹口置阳、国客中心、黄浦南外滩五库以及宝山吴淞滨江、杨浦滨江中北段等8处驿站,苏州河沿线今年计划建成开放滨河驿站12处,将提供差异化、多样化、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综合环境整治,提升沿河公共空间品质。加快推进桥下空间改造、历史建筑立面整治、架空线入地、防汛墙整治等工程,实现苏州河沿线水域和陆域环境品质的全面提升。提升功能,营造富有活力的滨水空间。针对苏州河河口区的北苏州路、南苏州路、外滩源区域,积极推进商业业态提升,集聚活动人气。
人民网:“十四五”期间,在推动“一江一河”两岸实施贯通方面会有哪些重点工作?另外,还有哪些区域将会贯通?
朱剑豪:我们将持续推动“一江一河”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把更多资源留给人民,进一步扩大贯通的红利。黄浦江两岸结合区域功能转型及大型绿地建设,持续推进公共空间南拓北延。推进滨江贯通岸线向核心段南北两侧延伸,新增约20公里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岸线。重点推进吴淞滨江示范段约5公里岸线,高桥港南片区、沪东船厂、中海三林船厂等区域约7.3公里岸线,徐浦大桥以南区域3公里岸线,杨浦滨江中北段约6公里岸线,浦江、紫竹、江川滨江约5公里岸线等滨江公共空间的贯通开放。加快推进大型绿地公园建设,改造提升现有公共空间及滨江岸线,打造集自然生态、亲水互动、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活力节点。重点推进世博文化公园、三林楔形绿地、滨江森林公园二期、杨浦大桥绿地、董家渡景观花桥、兰香湖等大型生态绿地和公共空间建设,实现新增公共空间及绿地约400公顷。
苏州河两岸持续推进全面贯通开放,加快推进长寿路桥(静安段)等桥下空间品质提升,多策并举推进沿岸住宅小区的滨水空间品质提升及开放工作,到2021年底实现中心城段全面贯通开放。中心城区段结合滨河步道串联公园绿地,郊野段形成具有生态和休憩功能的郊区生态节点。推进浙北绿地、长安路节点绿地、岸线公园、“一纺机”公共绿地、“南四块”公共绿地等大型绿地空间的建设实施,新增公共绿地约80公顷。推进临空2号公园和滑板公园提升改造,实现全时段开放共享。加快推进上游闵行段、青浦段、嘉定段生态廊道建设,实现吴淞江苏申内港线段生态廊道及滨水空间贯通。
上海电视台: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苏州河未来会有怎样的水陆联动,给市民或者游客带来哪些感官、体验上的变化?
朱剑豪:苏州河地区也好,黄浦江沿岸地区也好,充分发挥滨水地区功能品质,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的考虑。在苏州河沿岸地区分布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上海城市文化尤其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上海塑造城市特色和城市魅力的关键载体。“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重点考虑如何进一步加强苏州河沿线的水陆联动:
一是我们要在规划上进一步梳理整合。在苏州河沿岸地区,我们一直非常注重沿线历史建筑遗存开发利用和保护,对苏州河沿岸的历史资源将加强系统梳理,针对重要点位和重要区段,也将进一步做好具体方案深化,全面做好历史遗存的留改、更新、使用。苏州河也是一条非常适合水上活动的河道,我们将结合水上活动的需求,进一步完善码头布点和水上活动的设施规划,结合滨水公共空间提升项目逐步实施。统筹考虑陆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水上活动资源,实现整体联动,激发活力。
二是将在活动策划和功能注入上加强互动。一方面要加强活化利用历史建筑,沿线的河滨大楼、福新面粉厂、华东政法历史建筑群在修缮和整治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底层建筑空间的开放,形成陆域和水域的亲水互动,利用功能的注入、历史元素的提炼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海派文化历史传承。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注重水上体育活动、旅游线路和沿线历史文化遗存的互动,打造休憩、文化探访、水上体育等活动相结合的富有活力的生活空间。
三是加强沿线地区的文旅资源整合。如普陀区依托梦清园-浅水湾、莫干山路时尚创意街、M50等活化空间,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后续将进一步改造提升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纺织博物馆、梦清馆等文博场馆,注重资源整合。“十四五”期间,还将重点推进包括嘉定“南四块”区域,普陀长风西片区、M50园区-宜昌路特色街区,长宁“一纺机”区域、静安东斯文里、苏河湾地区,黄浦的北京东路沿线等区域的城市更新,使苏州河两岸逐步成为宜居生活示范区。
上海法治报:目前“一江一河”地区滨水空间的立法工作进展如何,有哪些亮点?对老百姓关心的垂钓、放风筝、搭设账篷等方面的问题是怎么规定的?
姚凯:“一江一河”地区滨水空间的立法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市人大、市住建委、市司法局正在加快研究、携手推动滨水区域条例的制定工作,目前已完成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计划九月份进入审议议程。
本次“一江一河”滨水区域立法遵循的基本思路为:一是充分体现“人民性”。条例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是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对政府提出营造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魅力水岸空间的工作要求。二是充分体现“系统性”。强调规划、建设、开发和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三是充分体现“协同性”。通过制度措施设计,实现整体性和特色性相协调的有机统一,提升一江一河滨水区域空间品质。强调政企协同、人人参与、共享共治,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滨水区域管理水平。
对于市民关心的各类活动,条例坚持“共享、共治”理念,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公众在滨水区域公共空间依托相关设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党团群众活动,以及城市精神宣传、科普教育、文化节庆、旅游观光、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公共活动。
同时,对影响公共空间社会秩序的行为、活动,实施疏堵结合,通过设定限制性和禁止性行为规则来规范。比如对遛狗、垂钓、放风筝、吸烟等有争议的行为,但社会公众反映有客观需求的行为,通过划分特定区域、特定时段的管理措施,引导有序开展。对影响或破坏公共安全、市容环境等行为,如损坏重要设施、车辆驶入慢行通道、捕捞和放生等行为、活动,将被设定为禁止性行为。
总体来说,我们希望一方面通过立法来进一步规范“一江一河”两岸的开发建设、运行维护和社会秩序,使“一江一河”成为世界级滨水区。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这个条例能够成为更加有温度、更加美好的一个法律文件,能让全体市民更加体验和共享“一江一河”贯通开放的美好生活。
文汇报:“一江一河”核心段公共空间贯通后,深受广大市民群众欢迎,大家对后续的规划管理也非常期待,在后续的规划编制和管理方面,还有哪些措施?
许健:在“十四五”期间,“一江一河”沿岸将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推进规划建设。聚焦“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和“世博-前滩-徐汇滨江”两大核心区,以及沿线若干重点板块,错位协同发展,构建世界级滨水区基本空间格局。
“外滩-陆家嘴-北外滩”核心区:重点推进北外滩规划落地实施,按照建设新时代顶级中央活动区和世界级会客厅的规划目标,聚焦航运、金融核心功能,塑造立体复合、品质卓越的空间环境,打造新时期最强活力、最好形象、最优品质的核心商务区。同时推进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平台管理,确保规划高质量落地。
“世博-前滩-徐汇滨江”核心区:浦东世博-前滩、徐汇滨江经历多年建设已初具规模,十四五期间将按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进一步推进规划落地实施。文博区定位已基本明确,后续将围绕“高能级的文博设施集聚地、文化创意策源地和公共活动体验地”目标,启动相关规划建设工作。
除了两个“黄金三角”核心区,杨浦滨江地区将深入贯彻“人民城市”的理念,持续发力,进一步推动“工业绣带”向“生活秀带”的转变。浦东新民洋-沪东船厂、宝山滨江等地区也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并推进相关建设实施。
苏州河畔的华东政法大学地区、长风地区、北京东路沿线等地区,也将进一步推进滨河沿岸城市功能提升。其中最为核心的华东政法大学区域将注重东西联动,努力做到对历史资源的最好保护、最好展现、最好利用,打造“百年经典,苏河典范”。
同时,统筹好“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坚持高标准规划管理,落实滨水地区精细化治理要求。比如在苏州河桥梁的规划管理上,除了满足道路交通功能和工程技术要求,桥梁景观设计也是彰显城市文化内涵,体现城市滨水特色的重要方面。通过主动对接区域性的桥梁建设需求,在项目立项阶段即开展国际方案征集,鼓励建筑师、艺术家、工程师合作,打造充满活力、文化内涵丰富的桥梁景观;在方案审核阶段,组织行业内资深专家对桥梁方案进行评审,同步征询相关主管部门和多方意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细化管理滨水示范区。
澎湃新闻:作为“一江一河”“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发展区块,未来,杨浦滨江将聚焦哪些方面来进行亲水岸线的建设?
徐建华: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首发地,“十四五”期间,杨浦滨江以争创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为目标,打造黄浦江北岸链接全球的“主节点”,杨浦区“五型经济”发展的“新王牌”,成为科技创新的高地、城市更新的典范、社会治理的样板。
一是高水平实现产业功能集聚,打造上海经济活跃增长极。布局“一带两区”(滨江新经济秀带和总部秀园区、研发创园区)。滨江南段打造在线新经济“总部秀园”,西部上海船厂组团打造滨江国际创新带,中部杨浦大桥组团打造在线新经济先导区,东部杨树浦电厂组团打造新型经济集聚区。滨江中北段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在线新经济“研发创园”。做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智慧医疗等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高效率实施滨江城市更新,打造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进工业遗产转化,努力为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完成旧区改造和土地岸线收储。
三是高品质营造公共开放空间,打造绿色生态活力滨水区。创建上海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持续提升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品质。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创建绿色生态三星级(更新城区类)试点区域。建设上海杨浦滨江生活秀带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创建“世界会客厅”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推进上海都市旅游最佳实践区创建和黄浦江水岸联动先行区试点。以国歌展示馆、黄浦码头旧址、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等红色地标、场馆为载体,打造红色历史文化线路。
四是高层次创新区域社会治理,打造滨江美好生活融合圈。加强党群共建,打造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教育培训基地。充分发挥人民建议征集站和滨江社会治理联合会等平台、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的积极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城区数字化转型,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数字底座,创新应用场景,在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先行先试,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样板地。同时,“十四五”期间,杨浦滨江将始终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满足和丰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不折不扣地推进杨浦滨江“民心工程”建设,共3大类、33项任务,聚焦杨浦滨江南段功能品质提升,滨江中北段延伸拓展,滨江区域文旅体功能提升,不断建设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活力滨水区。
新民晚报:我们曾收到过市民的建议,询问能否开设黄浦江和苏州河APP导览,方便市民查询附近休憩、旅游、停车的地方,是否有这方面的考虑?
朱剑豪:“十四五”期间,“一江一河”地区将充分运用“城市大脑”和“一网统管”建设成果,完善规划体系、搭建综合地理信息平台、健全智慧网格化管理机制,打造精细化建设与治理的示范区构建智慧管理平台。结合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滨江多网协同的无线网络。增设公共空间人工智能互动设施,增加科技感和体验感。
同时,将结合《“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相关工作,会同文旅部门推动旅游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实现高速通信网络(WIFI/5G)无盲区全覆盖,完善智能化设备部署。提升旅游服务数字化水平,推出建筑全景阅读、文旅信息智能获取等服务,提升市民游客参与旅游的便捷度。
对于市民提出的上述建议,我们将结合智慧管理平台和旅游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予以积极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