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0
新华社:《规划》中有提出关于“国际消费城市”的目标,在“提振消费”和“形成推动强大国内市场”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顾军:“十四五”时期,上海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消费需求,持续增强对国内外消费的吸引力、集聚力、资源配置力和创新引领力,着力建设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内贸外贸相互链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一是创新高端消费供给。支持高端消费品牌跨国公司设立亚太和全球分拨中心,发挥好上海作为世界级口岸的综合优势,建设一批进口消费品展示交易直销平台,多渠道扩大特色优质产品进口。支持黄浦、静安、浦东、徐汇、虹口等区打造全球新品首发示范区,支持重点电商平台打造全球新品网络首发中心。培育本土品牌,鼓励发展城市定制商品和零售商自有品牌,支持外贸企业打造自有品牌。前天晚上,第19届上海时装周正式开幕,上海时装周要为更多本土品牌、本土新锐设计师提供平台,让他们的才华、潜力充分释放,同时通过平台,培育大家耳熟能详的本土优质品牌,促进本土优质品牌的消费。
二是建设多层级商业地标。加快建设世界级“消费金腰带”,形成南京路、淮海中路-新天地、豫园、小陆家嘴、徐家汇、北外滩“两街四圈”。优化虹桥商务区保税展示交易功能,支持临港新片区引入高端、特色目的地消费体验项目。加快推动“五大新城”商业发展,形成面向长三角市场的商业布局。加快提升“一街一主题”特色商业街区品质。
三是引领服务消费升级。扩大文旅休闲和体育消费,加快打造人民广场、世博会文化博览区两大文化设施集聚区,推进杨浦、徐汇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优化健康服务品和消费供给,支持企业开展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推动建设各类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升级信息消费。培育一批会商旅文体融合项目,扩大外来消费。如,针对5月21日即将正式开幕的花博会,市商务委已经和崇明区政府、光明集团积极展开对接,将促使花博会与上海同期举办的“五五购物节”的各类活动联动,让各方消费者在上海有更多元的消费选择、更多样的消费体验。
四是推动消费数字化转型。加快电子商务创新发展,鼓励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大力推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小程序电商等新模式创新发展,支持浦东、长宁、青浦等区打造直播电商基地。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提升,大力发展“互联网+”餐饮、旅游、家政和体育等生活服务。推进智能化终端设施建设,推进网络新品牌建设。大家关注上海早餐工程的话,可以在很多场景下看到网订柜取,网订店取等智能化终端设施,推出以来受到年轻消费者的欢迎。
五是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提升“五五购物节”辐射力和影响力,推动消费内容、消费模式和消费场景全面创新升级。制定实施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中国国际零售创新大会、上海时装周等与“五五购物节”联动。优化“上海购物”综合环境。
六是推动生活服务升级。推动批发市场规划布局优化、功能完善和能级提升。推进家政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推行家政人员星级评定和家政机构等级评定。加强郊区大居、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早餐薄弱区域网点建设,完善以连锁早餐网点为主体,特色单店、流动餐车、外卖平台配送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早餐供应体系。今年从补网点盲点方面来说,将完成新增1000个以上网点,同时打造200个新的早餐示范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加快发展国际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也是增强外贸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未来五年上海在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方面会有哪些考虑?
宗明:“十四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提高质量和发展能级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进一步探索和扩大新型贸易发展,包括离岸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要实现离岸贸易创新突破。要进一步便利跨境贸易资金流动,支持银行提升企业经常项下离岸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度。有效利用境内外市场资源网络,扩大以自由贸易账户为基础的离岸贸易企业参与范围,支持银行为更多有需求的企业提供相关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培育一批离岸贸易结算标杆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区域探索研究鼓励离岸贸易发展的税制安排。支持虹桥商务区内贸易真实且信誉度高的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新型国际贸易。
二是要增强转口贸易枢纽功能。促进洋山港、外高桥“两港”功能和航线布局优化,进一步简化进出境备案手续,提高货物流转通畅度和自由度。建设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国际中转集拼服务中心。在高端装备制造、邮轮保养和船供、沿海捎带、多式联运等方面推进科学化、智能化、便利化监管模式。在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宗商品等领域推动国际分拨发展。
三是要挖掘跨境电商发展潜能。加快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市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建设,鼓励跨境电商模式创新,建设跨境电商营运中心、物流中心和结算中心。深化海关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监管试点,支持企业建设海外仓。提升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能级,支持专业服务机构提供通关、物流、品牌营销、融资、法律等服务。
四是要推动数字贸易加快发展。聚焦数字服务、技术转移、版权贸易、文化娱乐、体育电竞等领域,建设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文化出口基地等数字贸易领域国家级基地。发挥上海数字经济和在线新经济发展优势,在数字内容、数字服务领域打造国际性大型互联网平台。加大上海数字贸易品牌培育力度,培育云服务、数字化专业服务领域全球化布局的服务品牌。推动建立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数字贸易跨境支付结算、数字贸易数据共享服务、跨境贸易数据合规咨询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上海、服务长三角数字贸易企业的能级和水平。在“十四五”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过程中,我们还将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下一步推进过程中,我们也将及时和大家沟通有关工作进展。
经济日报:去年是特殊的年份,当年上海外贸进出总额仍然实现了正增长,请问自贸试验区在稳定本市外贸基本盘、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阮青:2020年,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自由贸易试验区5个保税区域全年进出口额增速比全国增速快2.3个百分点,可以说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全市稳外贸工作中发挥了助推器和创新者作用,具体三个方面:
一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域外贸贡献度稳步提高,支持外贸基本盘稳定。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遭受严重冲击,我国外贸发展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保税区域外贸进出口情况总体向好,展现了极强的韧性和活力,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5个保税区域(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综合保税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全年实现进出口额1.1万亿元,同比增长4.2%,比全国增速快2.3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额增长了4.5%;出口额增长了3.5%。同时,上海实施更高能级的“全球营运商计划(GOP)”,旨在集聚一批面向全球和配置全球资源的贸易、投资、供应链及研发型等高能级功能总部。
目前,松下电器全球采购(中国)有限公司等首批41家企业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签署全球营运商计划(GOP)战略合作备忘录,企业主体包括外资、央企和民企,外资国别涵盖英国、德国、日本等11个国别和地区。众多高能级主体参与营运商计划,将对贸易中心的能级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态势领先于全市。2016年,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成为本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第一批示范园区。在上海海关等口岸监管单位的支持下,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推出了“直购进口提前申报”、“行邮税电子化征缴”、“跨境电商担保验放”等多项便利制度,获得市场主体认可。
2020年,保税区域跨境电商保税备货进口、直购进口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如外高桥保税区跨境电商保税备货进口订单量同比增长了2.6倍,交易额同比增长1.8倍。根据上海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数据统计,2020年保税区域(不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订单量占全市比重45.2%;交易金额占全市比重53.2%。
三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转手买卖等新型国际贸易增势良好。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商务委发布了明确自由贸易账户支持上海发展货物转手买卖贸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于纳入“离岸经贸业务企业名单”的企业,银行可以通过FT账户为企业办理离岸经贸业务。2020年4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转手买卖产业服务中心在外高桥保税区正式启动运作,成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和支持离岸转手买卖企业发展的服务平台。目前,浦东新区离岸转手买卖业务集聚效应已经初步显现,“离岸经贸业务企业名单”试点企业数量、收支金额分别超过全市的80%和90%,在全市新型国际贸易发展中,自贸试验区走在了前列。
新民晚报:“十四五”期间上海如何有效用好进博会平台,进一步提升会展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建设好国际会展之都?
顾军:“十三五”期间,上海在向国际会展之都目标迈进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主要三方面:第一、场馆展能世界第一。上海拥有9座专业展览馆,室内展览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第二、展览面积世界第一。2019年,上海1000多个展览,展出总面积1941万平方米,这个规模到目前为止是全球第一。第三、百强商展数量世界第一。
上海有14个展会入选去年《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的世界百强名单,这个名单在全球会展业非常有权威性,上海入选的商展数量全球第一。
“十四五”时期,上海将继续高质量办好进博会,充分发挥进博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大力推动会展模式、技术、机制创新,着力将上海打造成为市场机制更加成熟、会展企业更有活力、品牌会展更加集聚、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
一是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主要是推动“四个升级”:推动贸易升级,做精做优做强“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增加境内外专业采购商规模。强化虹桥商务区进口集散功能,高水平建设一批专业贸易平台和国别商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设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推动产业升级,用好参展商资源,办好上海城市推介大会等重大活动,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总部能级提升。用好进博会海外资源网络,加强投资活动和项目信息联动,推介上海投资环境。推动消费升级,借力进博会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举办进博会参展国商品周、文化周、文化集市和各类场外延展和品牌推介活动,鼓励老字号、非遗品牌等在进博会展示推介,做大做强中国品牌日、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等各类品牌展会。提升进博会常态化精品旅游线路的吸引力、影响力,打造集展会、旅游、购物、体验等为一体的新地标。推动开放升级,巩固和放大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国际影响力,打造世界级高水平论坛和国际公共产品。将进博会期间的创新政策依法上升为常态化制度安排。高标准提升城市服务保障能力,着力打造成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际样板。
二是提升会展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等,鼓励本土会展企业增强组展实力,支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集团。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业零售、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展会项目,引进一批细分行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世界知名展会项目。大力发展“会议+展览”模式,吸引高级别国际会议在沪举办。鼓励会展企业融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办展,实现会展行业“线下线上”融合发展。
三是打造国际化城市会展促进体系。深入贯彻本市会展业条例,率先建立会展活动“一网通办”和信息备案制度。完善会展服务、会展经营、绿色会展、评估认证等标准,在全国率先形成会展业标准化体系。构建市区两级政策促进体系,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
大公文汇:《规划》中提到要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形成贸易投资制度创新高地,上海海关下阶段将从哪些方面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助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柳波:“十四五”时期,上海海关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海关总署、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从以下五方面助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一是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着力“优流程”。大力推行提前申报、两段准入等业务改革。综合运用关税、非关税措施,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推动优惠贸易协定实施,大幅精简进出口监管证件,推动实现监管证件联网核查、通关环节自动验核。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及时为企业、产业提出预警。
二是发挥开放平台作用,着力“促开放”。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充分运用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构建起全新的贸易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推动虹桥B保中心建设和常年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建设,提升新兴业态及高端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三是支持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着力“提能级”。围绕信息互联互通、规则共商共建、作业协同协调、风险联防联控、资源通享通用等5方面重点,通过以上海为龙头的区域海关一体协同机制,更好发挥上海口岸与三省口岸联动协同效应。高质量推进通关一体化,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提升上海口岸的服务辐射能级。
四是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管理,着力“提效能”。全力建设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推动海关监管从无纸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打造最具竞争力的监管模式。开展供应链安全评估、构建智能风控模型,加快运用大数据实现安全与便利的有机统一。
五是坚决守住国门安全防线,着力“保安全”。严把重点商品质量安全关,切实维护进出口食品等民生物资安全。深入开展“国门利剑”“蓝天”专项行动,一以贯之打击洋垃圾、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走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口岸疫情防控,实现人、物同防,大力推进旅检渠道信息化建设,大幅提高旅客通关效率,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构筑牢固安全的环境。
界面·财联社:“十四五”时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将进一步深化,上海要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将会在哪些方面有所考虑,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更高质量积极发展?此外,上海要打造亚太投资的门户,在吸引外资方面有哪些计划和举措?
顾军:过去五年,商务领域建立了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合作机制,特别是在推动重要产品追溯信息互通、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推动长三角经贸领域协同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十四五”时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将进入纵深推进阶段,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充分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加快畅通区域经济循环,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聚焦“大消费”,全力扩大长三角内需。优化虹桥商务区保税展示交易功能,提升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消费枢纽功能。推动“五大新城”商业高质量发展,发展面向长三角的特色商业,进一步扩大新城商业辐射能力。加强长三角联动,共同做大消费市场。今年“五五购物节”期间,上海金山区将联动浙江嘉善、平湖,青浦区将联动吴江区,促进商旅文融合,让长三角消费者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有更多样化的消费体验。
二是聚焦“大市场”,全力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依托虹桥商务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加快集聚一批贸易型总部和民营企业总部。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建设长三角区域应急供应链协作机制。
三是聚焦“大口岸”,全力建设口岸通关一体化。合作共建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实现三省一市电子口岸平台互联互通和点对点信息共享。
四是聚焦“大枢纽”,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推动综合保税区与长三角区域内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发展。加大虹桥商务区与长三角协同联动力度,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拓展带建设,加快建设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
五是聚焦“大开放”,全力携手开拓国际市场。依托虹桥商务区发展数字会展、跨境电商,建设数字贸易跨境服务集聚区,打造长三角全球数字贸易高地。依托长三角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基础,大力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构建长三角一体化产业生态,形成前沿制造业产业集群,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
关于亚太投资门户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始终引领了中国吸引外资的风向标,我们在不断提升外商投资规模的同时,也在大力吸引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等,提升引资质量。今年一季度,上海实到外资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即使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也实现了较好的增长。
一季度上海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4家,新认定外资研发中心5家。为什么讲这些数据?外资企业投资上海,主要是看好中国的整体发展,也是认可上海的营商环境,我觉得在这样趋势和基础下,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做得更好,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依托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重点区域,积极对接RCEP、CAI,对标CPTPP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向国家部门争取,率先在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争取先行先试的政策试点,为下一步高水平开放开展更多的压力测试。
二是围绕上海“3+6”重点产业,积极在产业链完善、巩固、提升方面,把引进外资的工作和本市产业集群能级提升紧密结合起来,使上海产业竞争力更加强劲。
三是紧紧围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已经在上海的外商投资企业更安心、更放心、更开心,让还没有到中国、还没有到上海投资的企业,通过口碑相传,到上海寻找更多投资兴业的机会。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商务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和16个区,包括重点功能区域,进一步做好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