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从虹桥商务区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两者不同的内涵是什么?它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寅:回顾虹桥地区的发展历史,从虹桥商务区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在地域范围、功能定位、承担的战略使命等三个方面不断演进,内涵在不断丰富。
在地域范围方面,2009年虹桥商务区设立时,面积是86平方公里。2019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虹桥商务区扩展到151平方公里。2021年,国务院批复《总体方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面积达到7000平方公里,其中上海市域范围2100平方公里,与当年相比大幅提升。
在功能定位方面,2009年,作为世界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投运,并设立了虹桥商务区,构建全面对接和服务长三角区域的商务中心。2014年,世界最大的单体会展建筑——国家会展中心在虹桥商务区建成运营,并于2018年以来成功举办三届进口博览会。从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到如今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和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虹桥的功能定位在不断升级。
在战略使命方面,最早的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长宁的虹桥”、虹桥镇是“闵行的虹桥”,虹桥商务区是“上海的虹桥”,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沪苏浙皖共建的“长三角的虹桥”“面向国际的虹桥”。200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时就鲜明提出“大虹桥”的概念。如今,历经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从虹桥商务区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大虹桥”蓝图初步绘就。
因此,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是一件关系长三角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成为继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后,上海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又一重要承载地。
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放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坐标中,就是要打造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的增长带。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横跨长三角“经济黄金轴线”,已成为全球货物流、商务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点和中转站,并迈向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规则链接的战略通道,也将更好地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
我们将进一步加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充分发挥好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区位优势扩大辐射圈,推动长三角区域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新华社:能否介绍一下未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这三大国家战略之间将怎样协同发展?
华源:总的来看,这三大区域定位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共同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我把它概括为四个“互”:
一是地域互连。由东向西,这三大承载地从上海市域东部直抵长三角腹地。向东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相得益彰,直面广袤太平洋和海上丝绸之路;向西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珠联璧合,辐射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全国,联动丝绸之路经济带。
二是功能互补。一体化示范区旨在通过一体化制度创新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临港新片区重在通过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打造与高水平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一体化示范区一左一右就像两部引擎,对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形成“双轮驱动”,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临港新片区在协同开放方面“两翼齐飞”,将使长三角真正成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并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路径、作出示范。
三是政策互鉴。在《总体方案》的研究制定过程中,我们借鉴了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的一些政策和制度创新举措,例如“允许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的境外知名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在虹桥商务区设立分支机构,就国际商事、投资等领域发生的民商事争议开展仲裁业务”等。下一步推进落实过程中,我们也将继续借鉴临港新片区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制度创新成果,同时也将积极分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过程中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四是项目互通。《总体方案》提出一批重大项目,如“强化虹桥与浦东两机场联动”“规划建设沪苏湖、沪乍杭、通苏嘉甬等高铁”,对三大承载地的互联互通有极大促进作用,将更好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解放日报: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中,虹桥商务区有什么新定位?围绕《总体方案》落实,近期虹桥商务区有哪些新举措?
闵师林: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历经十余年,大交通枢纽功能全面提升,大会展品牌形象日益凸显,大商务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具备引领长三角协同开放的良好发展基础。
《总体方案》对虹桥商务区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同时也提供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包括29条政策措施,其中16项是仅在虹桥商务区实施的创新政策措施,以及保税物流中心(B型)、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20多个功能平台在商务区落地。
包括将进博会期间的创新政策依法上升为常态化制度安排、在虹桥商务区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设立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投资基金、依托全球数字合作城市联盟促进长三角内外国际数字经济领域重点城市交流联通等,政策突破和改革创新的含金量十足。
《总体方案》赋予虹桥商务区重大使命,商务区近期将围绕以下6个方面,聚焦重点,对标一流,着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区域,进一步增强服务长三角能力。
一是提升产业能级,建设一流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深化会展优势。积极打通线上线下会展服务体系,做大做优“云上会展第一平台”。积极推进市级商圈建设,推动免税购物试点。推动与航材、航油、航时等航空要素相关的功能性机构和平台落地。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制订虹桥商务区数字企业认定办法和虹桥商务区特色园区(楼宇)管理办法。推动北斗、人工智能等科创产业有新发展。
二是放大进博效应,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继续深化海外贸易中心平台建设,集聚高能级国际组织,高频度举办各类高规格经贸活动。加快优质企业集聚,加快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和绿地全球贸易港、长三角电商中心等常年展重点平台建设。
三是增强辐射功能,打造联通国际国内的综合交通新门户。进一步深化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相关工作提升方案。推进中运量等区域地面公共交通网络优化研究,提升若干既有线路运营效率。进一步推动实施虹桥商务区智能化停车管理平台。打造智能化交通枢纽应用平台,打造商务区立体化的智慧步行导航系统。继续做好交通枢纽应急保障,发挥虹桥商务区指挥平台作用,加强枢纽单位联动。
四是推进改革创新,切实提升商务区营商环境。加快《总体方案》明确的各项创新政策、举措的落实。继续推进国际人才港建设。完善人才公寓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投资促进;做好商务区对外推介。我们构建了虹桥商务区区域内、长三角和海外三个层面的投促工作网络,将进一步布点并提升工作能级,持续发挥商务区投促一体化平台沟通、协调、督办作用。
五是促进产城融合,打造引领高品质生活的国际化新城区。有序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整合优化空轨项目前期研究成果,把控总体土地出让进度。推进商务区绿色低碳发展,加大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的推进力度,加强低碳能效运行管理平台的接入力度。持续推进指导能源系统建设和应用。统筹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多位一体”综合养护模式,统筹区域内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维护质量管理。
六是加快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推动形成“一地(进口商品集散地)、一港(全球数字贸易港)、一区(新型国际贸易总部集聚区)、一都(国际会展之都)”与两个市场(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上海国际医药医械交易市场)引领的“4+2”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格局,稳步扩大进口规模,持续优化进口结构,逐步提升进口能级。
虹桥商务区将牢牢把握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重大机遇,与一核两带相关各方合力高质量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努力开创新发展阶段的新奇迹。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刚刚介绍《总体方案》的政策突破和亮点时,提到了“三个一批”,能否具体介绍一下是哪些方面?
王华杰:《总体方案》的政策突破和亮点,可归纳为“三个一批”,初步梳理共102项。
一是明确一批高含金量政策措施,作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突破口,初步梳理共29项,其中16项政策在作为核心区的虹桥商务区中先行实施,主要涉及固化进博会支持政策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推动服务业高水平开放、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加快总部经济集聚升级、强化交通枢纽服务功能等方面。《总体方案》中有一些原创性政策措施,比如,设立跨区域社会组织、设立招收面向全国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在全国都是首次提出。还有一些政策是从自贸区新片区、一体化示范区借鉴来的。比如,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跨境金融服务、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免税购物等。
此外,《总体方案》在大家所关心的人才支持方面也有多项干货政策,比如“在虹桥商务区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为境外高层次专业服务人才来华执业及学术交流合作提供签证、居留、永久居留便利”、“支持经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凭其持有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创办科技型企业,并与中国公民享受同等待遇”等。
二是明确一批高水平的功能平台,作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载体,初步梳理共47项,涉及上海的33项。其中既有已经具备良好发展基础的,也有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和潜力的。比如,《总体方案》明确提出“鼓励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发展医疗服务贸易”,将进一步促进医学中心引入有品牌、上规模的国内国际医疗机构,培育医疗服务产业链。又如,《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建设金山华东无人机空港”,将进一步推动金山融入虹桥“大交通”体系,实现错位发展、功能协同,成为大虹桥空运体系中的特色功能区域和开放式无人机生态系统。
三是明确一批高能级的重大项目,作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抓手。初步梳理共26项,涉及上海的13项,主要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产业发展等领域。比如,《总体方案》提出“规划建设沪苏湖、沪乍杭、通苏嘉甬等高铁”,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苏浙周边站点协同发展,扩大高铁辐射范围。比如,《总体方案》提出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将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整合港航资源,优化港口布局,健全一体化发展机制,增强服务全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三个一批为抓手,抓紧推动落地,争取早出成果、早出形象。
新民晚报:《总体方案》提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要着力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着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请问有哪些具体举措?
申卫华:《总体方案》围绕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功能,明确了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促进国际贸易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可以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和本市商务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市商务委高度重视、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的各项相关任务,将对照《总体方案》明确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2025年基本建成的目标,坚持高水平功能开发的原则,推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发展。
具体举措分为:推动高水平开放、培育和吸收高能级主体、打造高质量的平台。可以形象地称之为虹桥商务区的“新三高”。
一、推动高水平开放。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支持打造“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采购商变贸易商”的良性生态圈。发挥进博会带动效应,按照国家部署,推动进博会通关监管、资金结算、投资便利等相关政策措施常态化、制度化,并向全市进行复制推广。
加强国际贸易会展培育。虹桥商务区目前每年常态化展览在600万平方米以上,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国际品牌重要展会活动的引进,推动优质资源带动上海会展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探索在数字贸易、会展服务等领域试点更多的扩大开放措施。如这几年在中央部门的支持下,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境外机构直接在国家会展中心办理国际展览的可能性,数字贸易方面也在不断推进数字开放等改革措施,将虹桥商务区打造为全方位开放的前沿窗口。同时,吸引一批国际机构、高端要素市场、专业服务机构,推动专业服务机构在虹桥商务区加快集聚。
在贸易开放,特别是新型贸易制度创新方面,我们继续支持跨境电商、离岸贸易、转口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在虹桥商务区的发展。
二、吸引和培育高能级主体。打造总部经济集聚高地。据统计,目前虹桥商务区内外资总部已经达到380家以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中央和地方各部门支持下,扩大中资、民资、外资等各类地区总部在虹桥商务区的集聚,培育有创新活力的成长性总部。
引进和培育更多高能级的贸易主体。加快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支持具有市场影响力、国际竞争力的商贸龙头企业在虹桥商务区落地,同时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供应商的集群集聚。
集聚国际贸易促进功能机构。支持虹桥海外贸易中心、虹桥国际贸易服务中心提升能级,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贸易促进公共服务平台。
三、打造高质量平台。简单来说就是打造“一区一港”。一区是指高水平建设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一港就是优化数字贸易开放发展环境,率先建成全球数字贸易港。
建设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方面来说,就是以多层次的进口展示交易与专业贸易平台,建成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集散地。提升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全球商品贸易港等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能级,增加虹桥商务区进口商品各类展示平台的集聚度、显示度;高标准建设一批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直销平台、国别商品交易中心。
建设全球数字贸易港方面来说,支持虹桥国际数字贸易产业园、国际文创电竞中心等平台在数字贸易领域协同创新。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加大措施,加快数字贸易交易促进平台虹桥商务区分站的建设,为虹桥商务区各类企业提供展示相关平台、产品和服务的渠道,实现多主体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整合。推动“6+365”平台向数字贸易升级,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文化贸易等领域,构建集数字品牌展示、数字产品交易、数字贸易配套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全球数字贸易平台。支持建设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促进服务贸易进口创新发展。
香港大公文汇: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离不开便捷的交通,在跨区域交通建设方面下一步有哪些新的规划设计?如何体现“大交通”理念?
李俊豪:围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功能,交通上要全面提高综合交通枢纽服务和管理水平。在服务范围上,下一步我们将构建服务上海、辐射长三角、链接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在交通方式上,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航空、铁路服务功能与对外辐射能力,强化枢纽集散能力,加强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目前跨区域交通建设方面的规划设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增强对外铁路通道。在既有京沪高铁、沪昆高铁、沪宁城际等线路的基础上,2020年已建成沪苏通铁路一期,开工在建沪苏湖铁路,并规划新增沪杭城际铁路进入虹桥枢纽,进一步加强虹桥枢纽与国家干线铁路网的衔接,提升虹桥枢纽对长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加强城际铁路网、市域铁路网规划建设。依托长三角区域城际铁路网规划,开展相关城际线、市域线的规划建设。一是已开工建设的机场联络线,可以实现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之间的快速连接,将大幅提升虹桥枢纽面向全国、面向全球的服务能力;二是计划今年开工建设嘉闵线,并研究北延伸连接太仓与沿江高铁,增强虹桥枢纽与相关新城及毗邻城市之间的联系;三是根据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要求,规划研究沪苏嘉城际线,自虹桥商务区经青浦新城、示范区客厅到嘉兴,并可与苏州方向对接,实现示范区和虹桥枢纽双核联动。
三是完善市区轨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相关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建设工作。今年计划启动建设13号线西延伸、2号线西延伸、17号线西延伸至西岑。
四是完善高快速干线路网建设。虹桥枢纽周边既有“四横四纵”高快速路网,可实现对外快速联通。下一步将加强内部及周边更大范围的快速通道优化,分流过境交通,并将启动G50公路扩容及智慧化改造,加快推进外环西段功能提升、G15公路嘉金段扩容等工作,增强虹桥商务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
上海电视台: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上海市以及三省一市将建立怎样的协调推进机制?如何发挥好各区域间的合力?
华源:这几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大家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通力协作、相互赋能,打好“协同战”“整体战”。我们三省一市要在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的统筹指导下,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健全协作机制,制定配套政策,加强对重大任务、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统筹联动。
具体来说有以下考虑:本市层面,我们打算设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专项工作推进机制”,由相关市领导牵头,相关市政府副秘书长配合,涉及约50个市相关部门和中央在沪相关单位,主要职责是落实《总体方案》、研究重大问题、加强沟通协调。
省市间层面,我们初步考虑在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下设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协调推进机制”,围绕“一核两带”功能布局,形成上海和苏州、嘉兴,我市6个区和江浙8个区县“1+2+14”机制,并邀请安徽相关单位共同参与。该机制主要职能是加强省市间统筹协调和政策措施推进落实。
上海市发改委已经根据《总体方案》梳理形成了本市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下一步将会同全市各相关单位,加快把新蓝图变成施工图。
一是着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地,特别是涉及国家事权的政策,我们将积极加强与相关国家部委的沟通衔接;二是着力推动功能平台能级提升,要用好进博会、数字贸易港和商务人才港等重大平台;三是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确保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在今明两年开好局、起好步,确保《总体方案》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