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5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0

  解放日报:闵行是全市唯一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这几年在产业和城市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实践?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倪耀明:2016年9月份国家正式批准闵行作为产城融合示范区,批准后闵行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主要在产业转型、城乡一体、职住平衡、生态宜居四个方面推进了相关工作,主要在几个方面做了工作,取得一些成效。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化多规融合,多项规划在闵行得到融合。按照上海2035年的规划,闵行总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288平方公里,整个行政区划372平方公里,怎么在288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区域范围内真正做到产城融合,首先必须是规划要进行融合,按照市里总体规划面积,再加上相关人口指标,包括经济指标、交通规划等等规划进行融合。

  二是依托两个城市副中心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水平。按照上海市总体规划,闵行拥有虹桥商务区、莘庄两个城市副中心,这两个城市副中心都是在两大城市交通枢纽的边上。在着力提升与闵行“生态宜居”定位和城市副中心相匹配的城市功能,让工作和生活在闵行的市民可以充分感受到学习、办公、出行、购物、文娱、休闲的便捷性。最近大型的商业综合体超过三十家,围绕15分钟生活圈的建设,建了100家集养老、医疗、文体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里中心,大大方便了老百姓在社区的交往活动。

  三是强化功能区建设和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闵行北部地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南部地区,包括东部地区以科技创新和生产制造业为主,北部地区怎么依托虹桥商务区、吴中路、莘庄、七宝、九星等商务区的开发建设,加快产业和相关其他功能的融合。南部地区,依托南部科创中心建设,紫竹高新园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浦江园、莘庄工业区、人工智能示范区,依托这些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同时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把产业规模做大,另外一方面,使得在闵行的同志找到更好的工作岗位。

  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优化,有效提升居住质量。“十三五”期间63个城中村,到目前为止已经53个城中村基本改造完了,还有10个城中村正在加快推进过程中。61个乡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村庄风貌、村落文化、村庄经济的同步提升。同时,打响了蓝天、碧水、净土的保卫战,河道的整治、公园建设,到今年底建成一百个公园,两百公里绿道,人均绿地面积将达到10.4平方米。现在闵行的生活品质还是可以的。

  产城融合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将坚持南北区域联动发展,一方面推动制造业、服务业产业发展,同时以虹桥、莘庄两大城市副中心辐射带动城市功能的提升,推动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上海广播电台:作为老龄化超大城市,现在各区都在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请问闵行区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在养老服务方面您认为闵行是否同样具有吸引力?

  陈宇剑:目前,我区已建成121个社区嵌入式综合为老服务设施,年底将完成125个,完成“十三五”目标值的125%。主要有三项工作举措:

  一是培育全功能养老服务综合体,依托邻里中心,统筹发力推进。2016年开始,闵行区大力推进邻里中心建设。建设之初,我们就将为老服务作为邻里中心的“标配”,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各类社区养老服务。2017年,我们依托邻里中心推进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着重发挥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枢纽功能,与社区内其他为老服务设施形成“一站多点”的设施网络,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二是织密全方位养老服务便利点,着眼15分钟可达,均衡设施布局。我们在完成100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老年人口现状和服务需求,按照“10-15分钟养老服务圈”要求,立足均衡布局,补齐局部设施短板,加快发展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点。通过梳理整合现有养老服务设施、公建配套设施或存量资源改造,科学选点、优化布局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增加养老服务供给,织密养老服务网,“十三五”新增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达到125个。

  三是建设全要素养老服务工作站,注重功能嵌入,实现服务统合。社区嵌入式养老作为上海超大型城市养老服务的首选模式,我区在推进建设中,不仅重视养老服务设施嵌入社区,更注重养老服务功能的融合叠加。

  2019年,我们按照《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指引》,在原有设施基础上,打造升级版枢纽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嵌入专业照护类、医疗服务类、智能服务类、家庭援助类、健康促进类、助餐服务类、养老服务类、精神慰藉类等8大类功能性服务,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与服务的统筹调配能力,提高了社区养老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养老服务更加充分、均衡、优质。

  如华漕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就是一个典型,中心嵌入爱博六村,和邻里中心融合设置,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是集日间照料、助餐、助浴、理发、康复保健、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与周边居村委的老年活动室、助餐点等养老设施一同构建了为老服务的“一站多点”体系,为老人提供“医养结合”、“科技助老”和“认知障碍照护”三大特色服务。

  人民日报:闵行作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区域内科研院所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比如交大、航天城等,那么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来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提升科创策源功能?

  倪耀明:科技创新是闵行区的一大特色,所以2017年国家科技部把闵行命名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这块牌子拿到后,市政府对我们这块工作非常支持。主要是围绕着成果转化的承载力、科创生态的吸引力、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三个力”开展工作。

  一是科创资源丰富。大院大所集聚,闵行拥有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两所985高校,汇聚了航天八院等10多所专业院所,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64家,在全市占比12%。闵行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9.4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5.47个百分点。

  创新人才汇聚。闵行拥有两院院士6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512人,占全市总量的四分之一。我们培养了586名上海领军人才,南部的高校、院所、大企、园区有超过13万名科技人才,每年外国来华工作的高端人才超过500人。

  科技成果集聚。2019年区域内单位获得85项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占全市四分之一。全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6.09件,高于全市水平42.1%。

  科创生态完善。我们引进了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南部分中心、华东版权登记大厅、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等专业化服务平台,现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24家。政府投资基金总规模62亿元,建成虹桥基金小镇,已投资项目725个,成立总规模10亿元的上海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成果转化早期项目。我们还相继出台了科技、产业、人才、金融等一系列科创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支持产业项目落地、鼓励创新创业、推进成果转化。

  二是转移转化空间广阔。近年来,我们通过腾笼换鸟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载体。闵行拥有各类高新产业区块近20个。紫竹高新区是全国唯一民营运营为主体的国家级高新区,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位列第12名;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第一个建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单位面积产出最高的开发区;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莘庄工业区、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等各类特色园区,可以为产业承载提供充足空间。全区纳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块的面积达65.62平方公里。当前,我们正在推进存量产业资源转型,预计三年内可调整出约6000亩工业用地,用于产业项目落地。

  三是创新驱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我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围绕“南上海高新智造带”,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专项行动,在产业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形成了高端智造的动力源。

  我们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在全市居于前列,2019年闵行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9.21%,在全市处于第一梯队。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9%,引进达闼科技、迪信通科技、璧仞科技、天数智芯、艾为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闵行;生物医药产业逆势增长,上半年,60家规上生物医药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09.58亿元,同比增长2.5%,信达生物、云南白药、威高和康宁杰瑞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发展。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四梁八柱”之一,下一步,闵行将在加强科学统筹规划、深化科创内涵建设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聚力,加快推进国际化科创新城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闵行的“创新名片”。

  澎湃新闻:闵行在发展在线新经济方面有哪些进一步的举措和布局?

  林艺:今年远程办公、网上教学等模式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互联网营销模式引发空前关注。区内在线经济领域企业成绩表现非常突出,比如说盛大网络旗下的蓝沙信息技术公司同比增长160%;大家熟知的喜马拉雅、字节跳动一批企业都有不俗的表现。在线新经济可以保证人们交流不受影响情况下,避免近距离接触,节省更多的时间,更加方便灵活。

  今年4月份上海市发布促进在线新经济的三年行动方案,闵行作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有很多的创新成果。近几年,我们通过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不断促进新型技术和生产制造和商务金融、文娱消费、教育健康等领域深度融合,奠定了发展在线新经济的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

  比如产业规模现在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营收实现过亿在线经济的企业超过五十家,其中包括了巨量引擎、触乐信息等比较知名的企业,而且规模在不断扩大。我们产业基础优势非常明显,在无人工厂领域,上海仪电显示在无人车间实现了VR生产控制。剑桥科技实现生产线机器换人。这两家是国家智能工厂示范企业。

  在线文旅企业方面,有全土豆、喜马拉雅等重点企业,在新型移动出行领域里,还有钧正网络、联陆智能交通等等一批企业。在线教育有“行动教育”等一批重点企业,特别是近期闵行区引进了一家在线教育独角兽“一起教育”,将来助力闵行区建立教育大数据平台,打造智能教育的样板学校。

  下一步我们闵行将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的总体目标,落实新基建战略,夯实在线经济基础,高质量建设5G和宽带网络,把5G基站空间布局和产业重点园区、商务区发展结合起来,推动园区商务区开展5G内外网升级改造,为在线经济发展重点企业的导入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打造无人工厂,在闵行区基础条件比较好的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等领域,利用智能传感、视觉检测、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打造数字化的智能标杆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和无人空间车间。

  三是打造多样化的智慧商业和文旅场景,促进在线经济的惠民,推动零售、教育、娱乐等领域加快云转型,依托区内一批重点企业,在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成熟运用的企业,打造无人零售、在线教育、在线出行、无接触配送、机器人服务员等等智能消费的场景。

  四是依托区内云区载体,提升在线经济能级。紫竹是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不断引进科技硬核企业。在虹桥前湾打造在线经济产业园,大力吸引在线文娱展览展示的创新型企业入驻。

  五是落实相关政策,扶持在线经济的壮大。我们有像人工智能专项政策、先进制造业政策等等方面,着力打造一批在线新经济的品牌企业产品服务,同时也丰富一批应用场景。

  东方网:作为通往长三角的枢纽门户,目前重点打造的虹桥商务区发展进度如何,下一步将如何利用区位优势,更好地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陈宇剑: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高起点建设虹桥商务区是闵行区在“十四五”期间的工作重点。具体来说,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眼建设战略增长极,激活大枢纽优势,打造总部经济首选地。目前,核心区已入驻近5000余家企业,其中约170家总部型企业(14家世界500强企业,长三角龙头企业132家),主要集中在高端商务、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产业,以跨国公司国际总部和长三角龙头企业为首的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以“虹桥商务区总部引领、长三角周边城市生产制造”的产业分工模式,与长三角周边区域形成联动发展格局。

  这种区域化布局的产业发展模式也基本得到市场认可,例如近期闵行充分利用虹桥商务区的专业人才、高新科技资源集聚优势,将信达生物(江苏)、云南白药(云南)、威高(山东)等研发总部、腾讯超竞(广州)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项目成功引入商务区,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和电竞泛文化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下一步将围绕集成电路、5G网络、人工智能、专业化机构服务等新兴产业方向进一步强化与长三角周边区域乃至跨战略区域间的产业联动合作。

  二是着眼建设开放新高地,发挥先手棋作用,打造进口商品集散地。在主动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方面,前三年闵行的重点是场馆建设、环境改造、商品集散和平台搭建。截至目前,“虹桥品汇”保税展示交易中心一期签约入驻企业109家,吸引了来自70个国家(地区)、1200个品牌、1万种进口商品。

  B型保税物流中心于去年10月投入运营,服务28个国家和地区、185家展商、价值4.4亿美元商品参展;下一步,闵行将进一步创新运营模式,探索“会场+现场”“线上+线下”“展台+平台”等多种特色展销方式,借鉴义乌经验,强化虹桥进口集散功能辐射,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为长三角周边乃至更广泛的区域提供价廉、物美、质优的国际进口商品和高端品牌推介发布会展厅,打造“上海购物”新地标和长三角区域新消费、新零售的示范中心。

  三是着眼建设城市样板间,放大试验田效应,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在“十三五”期间,我们累计动迁居民约2500余户、集体非居90多万方,国有土地动迁及回收400多亩,腾地近5000亩,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和公服配套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下一步,将依托重大产业和功能性项目导入,加快重点区域建设和功能开发步伐,围绕六个“国际”,打造名副其实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为长三角高端商务人才提供生态、友好、开放的宜居宜业环境。依托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上海国际新文创电竞中心等重大项目,不断提升商务商贸、生物医药、文化创意功能。加强国际学校国际教育资源配置。高标准建设国际艺文中心、国际社区、前湾公园等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强化高端医疗、教育、文化配套设施在长三角的辐射能力,提升国际化居住品质。加快轨道交通13号线和机场联络线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虹桥商务区为节点的从省际到城市到区域的长三角一体化交通网络。

  刚才提到高水平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是闵行虹桥商务区的突出优势之一。比如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在这里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1家高水平的医院,基本上覆盖了人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又有一个开放共享的医技中心,实现医疗资源集约、节约的配置。虹桥商务区有许多优质的学校,也成为国内外来上海发展企业高端人才的首选之地。

  最近接待了许多来自于长三角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企业,他们到闵行的虹桥商务区看完以后一见钟情,很快进入一往情深的程度,愿意留在闵行,愿意扎根闵行,在闵行虹桥商务区这块热土和沃土上,借助上海这个广阔的平台实现企业自身更高水平发展。

  文汇报:闵行是经历快速城市化的新兴城区,现在闵行教育发展情况怎么样?教育资源和水平能否跟上快速发展的人口导量?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闵行有什么切实的举措?

  恽敏霞:闵行区近年来教育增量速度比较快,“十三五”以来,闵行区基本上以每年7-10所学校在新建,作为快速城市化的新型城区,闵行区不仅教育规模比较大,而且形态也多元,拥有改革创新的历史积淀以及区域活力。闵行区委区政府一直把发展教育作为区域整体发展“最有价值的准备”,围绕“保障公平、创新治理、优化生态、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一直在努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能级以及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并且推动闵行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深度转型。

  在工作举措方面,主要有五条:一是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优化设点布局,满足各级各类教育需求。二是推进课程改革,打造智慧教育,把技术和教育之间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内涵和品质。三是坚持人才强教战略,促进师资均衡配置,教育人才作为区委人才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优质、特色、流动的师资队伍。四是梳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整合一切可以使用的社会资源,来拓展阵地渠道,完善学生成长支持系统。五是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优质学校”“新基础教育”“城乡携手计划”“初中强校工程”等一系列的集群集团发展项目。进一步打破与学校之间的堡垒,缩小差距,实现优质资源辐射推广以及合成再造。

  在整体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闵行区这几年已经成立六个教育集团、14个学区,基本以街镇为单位成立的。100%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公办幼儿园。在这个过程中有效把学区化集团化整合起来,比如七宝教育集团内有覆盖到各个学段的17所学校,在学区之间更多提倡实现四个共享,比如课程共享、师资共享、资源共享、场馆资源共享。实现两个统筹,经费投入方面统筹以及后勤服务方面的统筹。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集群发展形态,并且推动各个学区集团里面的学校能够优质发展和特色发展。闵行正在推进紧密型学区建设,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推动能够促进集群之间形成合作常态,激发合作共进活力,同时进一步扩大共建效能,提高学区集团整体办学水平,来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这几年,市政府每年都会有教育公示公报,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每年有指标,有统计数据的反馈,闵行区多项指标高于国家标准,差异系数大幅度低于国家差异系数,呈逐年优化的趋势。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中新社上海分社:近期闵行在评选十大网红打卡地,郊野公园是其中之一,闵行在城市绿化建设方面,现在以及未来有怎样的举措?

  林靖:生态环境建设一直是闵行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和一张最漂亮的名片,闵行区也是全市最早创建成全国绿化园林城区的区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有各类绿地9896公顷,林地7452公顷,两者相加占了闵行区区域面积近2/5,同时闵行还有行道树20万株,立体绿化72.4公顷(约占全市六分之一),城市绿道166公里(约占全市五分之一)。现有公园总数85座(其中郊野公园1座,城市公园45座,口袋公园39座),公园总面积达到292.74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7.37%(全市平均17.56%,排名第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4平方米(全市平均8.4平方米,排名第三)。

  一是推进林业建设。“十三五”以来,完成造林6701亩,着重在闵行黄浦江和苏州河段加大市级重大生态廊道建设,到今年年底,闵行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18%。

  二是推进各类绿地建设。2019年底之前,完成了各类绿地建设640公顷,今年还要按照时间节点推进85公顷的各类绿地建设,其中科创公园、万源公园、许浦水韵公园、马桥人工智能公园都将陆续开工,并且在年底前有部分建成。

  三是推进绿道建设。绿道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生态线,闵行区从2015年开始,连续四年把绿道建设作为区政府实事项目加以推进。每年平均以30公里的速度加大建设。在去年完成了淀浦河、蒲汇塘、新泾港、漕河泾42公里滨河绿廊贯通,今年继续加大力气予以推进,今年目标推进相关居民的居住社区的环社区绿道建设,让老百姓真正的体会到生态建设为他们带来的福祉。

  四是推进绿化建设。近年来,积极探索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方参与、多元投入保障模式,形成了区、镇、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到目前为止,全区立体绿化总量达到72.4公顷,共有屋顶檐口墙面等四百多个立体绿化景点,从空中俯瞰闵行,绿意盎然。

  五是推进口袋公园建设。2015年口袋公园建设列入区政府实事项目,到目前为止已建设85座各类公园,今年按照实事项目推进,还有25座口袋公园正在建设。到今年年底,全区公园总数将达到100座,真正让市民百姓可以推窗见绿。

  六是推进各项绿化创建工作。到目前为止,闵行区有四家单位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有13条道路被评为上海市林荫道。下一步将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向往,创造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提升更精细化的管理品质,奉献更优质的生态产品,努力绘就“城在园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生活画卷,为建设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新闵行贡献我们的力量。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