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8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0

  解放日报:上海市民的日常医疗服务已逐渐恢复正常,医院的就诊人数不断增加,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对医院管理和院感防控有什么措施?

  郑锦:本市从新冠肺炎防控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院感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我们继续加强医院管理,切实防范院感事件发生,维护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安全。我们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做到六个“进一步加强”。

  一是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持续加强医疗机构的道口楼宇管控,实行进出分离、单向流动,严把就诊入口关。对所有入院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佩戴口罩,并询问流行病学史。加强预约就诊,实行分时预约、错峰就诊,严格执行“一人一诊一室”。

  二是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检测。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原则上要逐步建立符合相关标准的临床检验实验室,具备开展新冠病毒临床检测能力。

  三是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管理。发热门诊要对所有就诊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行严格的隔离观察和治疗检测。

  四是进一步加强急诊管理。加强急诊服务力量配置,落实首诊负责制,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五是进一步加强住院管理。病区出入口加强门禁管理,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出入病区,严格病房探视管理。确需陪护的安排一名陪护人员。

  六是进一步加强院感防控。建立医务人员健康监测制度。强化感控督查员制度,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以临床科室为单位,设立感控督查员。开展全员感染控制培训,医疗机构切实加强每日清洁消毒。

  文汇报:今天上午发布了新版口罩佩戴要求,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具体的佩戴要求?另外一个问题大家也很关注,学校陆续复学了,请问学生上体育课,以及市民户外运动要不要戴口罩?

  吴寰宇:关于口罩佩戴要求,概括起来说就是“三个必须”、“两个建议”。

  三个必须分别是:第一、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及相关陪同人员,赴医疗机构就诊或前往公共场所(场合)时,必须佩戴口罩。

  第二、相关从业人员在岗期间,依据执业规范和有关规定,必须佩戴口罩(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人员等)。

  第三、乘坐轨道交通或长途客车,进入医疗机构、福利机构及学校等国家有明确要求的场所,必须佩戴口罩。这三个必须是规定动作。

  还有两个建议:针对年老及体弱者、包括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在外出时,从自身防护角度,建议佩戴口罩。第二是建议市民随身携带口罩,如果遇到密闭空间、人群密集区域或者需要与他人密切接触时,建议视情况佩戴口罩。这两个建议是自选动作。

  无论是规定动作还是自选动作,建议市民朋友们都能够按照指引要求,同时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实际需求,科学佩戴口罩。

  关于第二个问题,对于学生上体育课以及市民体育运动是否需要佩戴口罩,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注,在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如果活动是在室外或者户外,而且没有近距离肢体接触的项目,可以不戴口罩。

  第二,如果项目在室内,在确保空气良好的流通以及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戴口罩。

  第三,考虑到学生刚复课不久,体能尚未完全恢复,建议体育课项目可以循序渐进,避免近距离接触项目、对体能要求较高或者对抗性较强的项目。

  澎湃新闻: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商务楼宇、大型商场等公共空间的空调能否正常开启?按照三级应急响应等级,空调及新风设施使用标准有什么变化?

  吴寰宇:大家都知道,从明天零时开始,上海将把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三级,本市将逐步进入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阶段。

  鉴于这样的背景,本市商务楼宇、大型商场、轨道交通等公共场所是可以正常使用空调的。但是在使用中央空调的时候有几个注意事项。

  第一,应加大新风量,加强通风换气。其中,使用全空气系统的中央空调时,应关闭回风。

  第二,在中央空调正常使用当中,应该严格遵照相关国家标准、卫生行业标准以及上海市地方标准对中央空调进行运行管理、清洗消毒以及卫生管理的要求,同时切实对相关设备部件清洗、消毒或更换。

  第三,当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对中央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终末消毒,经检查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第四,对于市民比较关注的家用分体式空调和出租车、公交车等汽车空调的使用,在完成滤网和机芯的清洁和消毒后可以正常使用。在使用中需要注意多通风换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新闻晨报:请问吴院长,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大家在室内时想把口罩摘掉,作为公共卫生专家,您在戴口罩这方面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吴凡:大家觉得天热起来了,戴口罩有点难受。对此,我想讲几个情况:首先,口罩能够有效阻挡飞沫传播,不管是对新冠肺炎还是其他的呼吸道传染病,它都是具有防护作用的。

  第二,现阶段,在"三个必须两个建议"的指引下,对于怎么戴口罩,大家要灵活掌握。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大家要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仔细想想,这两个措施其实是一对措施。在非人群聚集的地方,如果你确定和其他人员能保持1.5米左右的距离,就可以不戴口罩。如果距离很近,比如去窗口办事、到商场买东西等,和窗口人员以及营业员之间有近距离接触和交往时,就可以把口罩戴上。

  举个例子,有朋友表示,最近特别想去逛商场,但又害怕去了之后万一被感染,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其实这个很好掌握。在入口测温处或者一些人多的地方,可以把口罩戴上。进商场后,在比较开阔也没有很多人的地方,可以不戴口罩。等到要去交钱和营业员有比较近距离接触时,就把口罩戴上。对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在从业角度是有戴口罩的要求的。

  大家要灵活掌握保持社交距离和戴口罩之间的关系。这个原则同样适用公共交通。进地铁戴口罩,出了地铁口走在大街上,人和人之间距离较大时可以不戴。

  还有人问我,开会怎么办?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今天,我和大家说话距离很远,超过1.5米就可以不戴。对参会人员来说,也要看具体情况,比如有些会场人和人之间隔着坐、距离很大,这种情况也可以不戴口罩,但是如果会场人员密集,还是建议大家要戴口罩。

  春天游园去公园等地方时,入园处人可能会比较多,大家可以尽早准备好健康码,以加快通行速度,而且要戴上口罩。进了公园后,人没那么多了,可以不戴口罩。总之,大家需要灵活掌握保持社交距离和戴口罩之间的关系。

  最后给大家一个建议,携带口罩出门,碰上有需要的时候,就要戴上。

  上海广播电视台:请问交通委杨主任,调整为三级响应后,市民乘坐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防疫措施有什么变化?

  杨小溪:随着本市进入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本市交通行业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各项措施,采取更加精准、科学的措施,切实巩固疫情防控工作成果,全力做好常态化状态下疫情防控工作,为本市复工复市复学和促进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随着本市疫情防控形势逐渐转好,社会生活正逐步趋于正常,5月7日,上海地铁客运量已达866.3万人次的最高值,客流总量和增速非常迅猛,接近历史同期的八成。为此,上海地铁已从4月30日起完成阶段性夜间专项整治维修,全面恢复疫情前正常的列车运行计划和运营服务时间,按照全运力组织运输。16号线通过加快调试步伐,已增投3列6节编组新车上线运行,进一步改善沿线乘客的出行条件。后续,我们还将跟踪分析夏季夜间客流出行变化,适时恢复各线周末延时运营服务。

  地面公交客运量和上月保持平稳,最近一周单日最高客流量为昨天(5月7日)的378万人次,约为去年同期66.3%。

  出租汽车也维持了较高客流,近期实际营运巡游车2.7万辆,昨日载客车次38万次,网约车成功订单91.3万单。

  二是坚持动态调整防控措施,管好“流动中”。市交通委针对“三级响应”,按照要求作了调整。

  首先,轨道交通和长途汽车为人流密集场所和密闭空间,目前阶段乘客必须佩戴口罩。市交通委要求各运营企业针对等级下调后个别乘客可能放松警惕,出现随意摘除口罩的情况,要加大巡查和提醒力度,做到即发现、即劝阻、即纠正,维护好站车环境和秩序。

  乘客乘坐地面公交、出租汽车时,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的须佩戴口罩,其他乘客乘坐时倡导佩戴口罩。

  其次,乘坐地铁必须继续严格执行进站体温筛查措施。市交通委要求运营单位要关注客流增长的趋势变化,加强高峰时段的现场客流组织,提高测温、进站的通行效率。

  第三,关于夏季空调运行的举措。地铁方面,地铁车厢内都设有温度感应器,车厢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后,空调即可自动开启,若低于设定温度则保持通风状态。特别针对夏季空调运行的情况,做好通风制冷设施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消毒工作,采取最佳运行工况,保持空气有效流通。

  地面公交方面,6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以及除此期间外车厢内温度高于28摄氏度时,开启车辆空调设施;车厢内温度低于28摄氏度时,公交车辆开启空调新风换气装置或开启车窗。空调使用过程期间,要对车辆的空调装置按上海行业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增加空调车制冷系统的回风滤网清洗次数,每周至少清洗二次;空调机蒸发器及新风装置滤网等重点部件清洁维护要纳入车辆一级维护工艺进行保养和消毒。

  出租汽车方面,我们要求驾驶员尽可能保证车厢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按乘客意愿使用空调。

  此外,地铁车站、列车的消毒措施固化为运营企业日常工作,公交、出租汽车车辆仍保持每天消毒。接下来,我们将及时发布疫情防控等级调整后的进站乘车须知,会同卫健部门、运营企业加大公共卫生宣传力度,引导乘客掌握正确的个人防护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地铁公共卫生环境。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