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0
界面·财联社:当前形势下,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对于促进投资具有重要作用。规划资源部门在加大新开工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提升服务保障方面还有哪些具体举措?
许健:重大工程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日前我局印发了《关于优化本市重大项目规划资源审批和供地流程的实施意见》,对于列入市、区两级重大工程的计划新开工项目和预备项目,积极开展规划、土地等提前服务。着眼项目类型全覆盖、管理流程全覆盖、审批事项全覆盖,依托在“一张蓝图”基础上构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做实项目实施库,稳定设计方案,依托行政协助制度促进项目策划生成。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计划,做到应保尽保,包括提前下达全年一半的减量化用地指标,加大周转指标统筹调剂支持力度。
同时,我们还会进一步研究减化《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包括采用开工放样复验备案制,对产业类重大项目实行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验登合一”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上海推进工程建设领域行政审批改革,大大缩短了审批环节时间,请问对于占用大量时间的评估评审等隐性事项有什么具体改革举措吗?
裴晓:项目建设的许可证改革,上海已经进行了三年,三年来对两条线进行改革,一条线是行政审批,另外一条线是技术审查。关于行政审批这条线的改革,世行最近几年每年给上海进行评价进行打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带动了国家在营商环境排名取得非常重大的进步,我不做介绍。
下面着重介绍改革的另外一条线——技术审查。一个项目建设从前期的准备到建设到完成,这个时间非常长,里面涉及各个阶段,涉及到的行业和专业,都非常多。而且这些技术的审查可以保证项目投资的有效,对项目的经济、安全更有重要意义也非常重要,我们大概分分类,这些技术的评估和重点覆盖有四个方面,一方面是报告的编制,另外一部分是评估评审,第三方面是测量测绘,第四方面是鉴定检测。
整个环节非常多,我们从2019年开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整个中介服务技术评估评审全链条进行了认真梳理,已经在10月份发布改革意见。改革的思路大概是四个方面,四个一批。
一是清理一批。法规法律之外的审查一律取消。第二个是替代前置一批。对质量安全影响可控的项目,我们用标准来进行前置的替代。三是整合归并一批,推行区域评估、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尽可能的将同一阶段、同一主体或同类事项进行归并办理。四是精简规范一批,就是对影响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确实必须保留的项目,实施分类管理,进行简化、评估评审的程序,简化受理的条件,实施告知承诺等措施,进一步简化中介服务事项办理的流程、压缩办理时间。同时通过放宽中介服务机构准入条件、推进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管理部门脱钩、规范中介服务收费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中介服务标准、破除中介服务垄断、规范中介服务行为。
改革完以后对总数进行了梳理。改革前,上海工程建设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72项,改革以后保留40项,精简率达到44%。这40项中又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建设主体委托的21项,第二部分政府委托的是19项,属于监管的范畴。如果再细分,按服务类型,报告编制17项、评估评审20项、检验检测2项、测量测绘1项。
我们计划到本年底,进一步提升保留的中介服务项目的服务标准,优化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间。在保留这些项目办理时限压缩1/3,材料的要减1/3,所有事项都要纳入“一网通办”。我们各个管理部门都要形成一事项一方案一指南,通过把这些指南都要统一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理管理系统,确保中介服务事项办理一次性告知,限时出成果,中介服务全过程的透明,规则透明、时间透明、过程留痕、收费公开最终实现所有审批事项、服务事项,包括公共产品的服务都纳入“一网通办”的范畴。
澎湃新闻:推进重大投资项目开复工是稳投资扩内需的重要抓手,问一下市发改委,目前上海重大项目的开复工情况如何?应对疫情的影响后续将有哪些措施?
王扣柱:重大项目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中之重,它具有引领和牵引作用。抓好重大项目的协调推进,就是抓住了投资工作的牛鼻子。
今年因为受疫情影响,我们上海在春节后重大项目的开复工是碰到一些困难,但是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建的重大工程项目基本上已经全部复工,复工率超过95%。
今年我们总共安排的重大项目主要是聚焦在五个领域,一是科技产业领域,二是社会民生领域,三是生态环境领域,四是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等领域。今年安排的重大项目在建项目一共是128项,新开工项目24项,另外还安排了60项的储备项目,这些项目全部加起来的总投资将近两万亿,今年计划要完成的投资是大于1500亿。
下一阶段,我们要围绕今年完成的重大项目投资目标,主要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复工在建的项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加快建设进度,形成实物工作量。计划新开工的24个项目一季度已经有7个项目实现开工,其余的要在今年三季度前全部实现开工,60个预备项目中已经有3个项目开工,其余的我们要争取今年要达到1/3,也就是20个预备项目实现开工。
二是加大项目储备的力度。除了前面已经在建的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包括储备项目,我们加大前期工作,争取能够早日开工以外,我们还对储备项目加快推进的工作加大了力度,市发改委已经安排了6000万元的资金用于这些储备项目的前期专项研究,推动这些前期工作做深做细。这样的话,能够确保我们上海的重大项目能够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形成滚动连续。
三是加强建设资金保障。国务院常务会明确,今年要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我市已经完成了250亿元地方专项债券发行工作,后续的100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也将抓紧启动,上述发行收入将全部用于重大项目。近期,根据“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工作要求,我们又梳理准备了一批今年争取开工的重大项目,一旦专项债券额度获批,将迅速用于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
解放日报: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若干政策举措》中,提到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请问市经信委下一步在技术改造方面有什么工作打算?
吕鸣:技术改造是拉动工业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也是上海多年来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上海技改投资已占到全部工业投资的65%,在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从2009年设立技改专项以来,我市累计落实国家、市、区三级财政资金177亿元,共支持技改项目1850项,总投资约2800亿元,覆盖各类所有制,投资拉动倍数约16倍,充分发挥了技改专项资金对工业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
从投资效果看,技改对企业质量效应提升作用很明显,目前重点跟踪的100个完项技改项目改造后企业平均销售收入增长1.7倍,利润增长2.4倍,税收增长2.8倍。
在这次疫情期间,技改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的效应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市经信委联合市财政针对上海防疫物资短缺产能不足的情况实施应急技改,鼓励有生产能力的企业转产扩产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应急防疫物资,在当前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市经信委在抓好投资促进压实压细招商引资工作任务的同时,加大推进技术改造的力度支持产业发展,具体在三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发挥技改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在2019年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3%的基础上,我们将增加市级专项资金规模,加大技改支持力度。目前我们已会同各区和重点产业园区,全面梳理了全市约2000个拟建、在建技术改造项目,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
二是把握机遇,重点支持培育在线新经济。近期市里将发布《促进在线新经济行动方案》,聚焦在线新经济业态,我们将实施无人工厂专项技改行动,加大对无人工厂、数字车间、智能制造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在推动六大支柱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同时,加快培育在线新经济领域的高成长性企业。
三是统筹各类产业支持政策。针对优质技改项目,加大市级和区级两个层面科技、产业等各类的专项支持政策,统筹运用重大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产品首版次、科技型创新券等专项支持,打好政策组合拳。另外,针对符合条件的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经批准,提高容积率和增加地下空间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