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8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0

  东方网:复工复产复市后,最近地铁里明显人多了,能否透露下每天运送乘客的数据?面对复工大客流,地铁方面有什么具体的防控措施?

  邵伟中:自2月10日复工以来,上海轨道交通累计运送乘客1.44亿人次,工作日日均370.9万人次,相当于以往正常状态下客运量的三成左右;复工6周来环比平均增幅33%,差不多每周增长约86万人次。本周工作日日均客运量已攀升至633.7万人次,恢复到去年同期的51%。

  上海地铁一手抓防疫、管控高峰大客流,一手抓复工复产复市。除做好车站车厢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全程佩戴口罩、全网进站测温、应急隔离处置等一系列防疫措施外,还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复工大客流管控措施。一方面,组织专门力量,每天针对工作日早高峰客流情况,不断强化车站、线路和网络客流的分析研判,因线因站施策,动态、协同管控网络进站客流,保障车站车厢人流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通过客流观察哨、限流装置、引导等措施,加强站内与站外的实时协同,并通过“四长”(站长、轨交警长、属地派出所所长、街镇长)联动机制,加强与站外公交的信息联动。目前,全网工作日早高峰限流车站在13座左右。客流管控措施得到了市民乘客的普遍理解与支持,限流车站的现场排队进站时间平均在5分钟左右,总体秩序良好。

  二是及时向市民乘客告知地铁运营和客流管控信息。上海地铁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电视广播直播等载体,以及“上海发布”等平台的支持帮助,每天提前向社会公布次日限流车站信息,方便市民乘客错峰或调整出行方式。另一方面,依托上海地铁APP等移动应用软件,实时显示告知各线路区段车厢状态,为市民乘行提供有效引导。上海地铁车厢已张贴约16万张的防疫二维码。

  三是充分利用客流低谷线路缩时运营留出的“黄金窗口期”,进一步加强车站车厢清洁消毒、设施设备隐患消缺整改、新车调试等工作。在3月22日8号线恢复常态末班车的基础上,下周三(4月1日)起,16号线也将完成所有施工,恢复常态末班车运营。16号线首列6节编组新车也提前2周完成调试任务,已于本周一(3月23日)早高峰上线投用。其后,第2、第3列6节编组新车也将提前完成调试,计划在4月下旬陆续上线运营。至此,16号线早高峰上线6节编组列车将达到14列,最短运行间隔约3分30秒。此外,2、5、7号线预计将在4月底恢复常态末班车开行,届时将另行告知。

  新闻晨报:二级响应后,有些防控措施调整了。请问乘坐地铁还需要测温吗?有些乘客着急摘下了口罩,地铁方面有哪些管理举措?

  邵伟中:本市轨道交通将继续保留“两个必须”,乘坐轨道交通必须全程佩戴口罩,进站必须测温,持续做好车厢二维码扫码登记、站车清洁消毒通风、全运力保障组织行车、落实员工卫生防护、强化公共卫生知识宣传等疫情防控措施。同时,恢复11号线昆山段运营,按本市要求执行疫情防控标准。

  上海地铁将继续通过站/车广播、乘客信息显示系统、官方网站、双微等渠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乘客主动配合,现场工作人员将加强巡视,一旦发现有不佩戴口罩的乘客,将及时劝阻,对拒不配合、有其他危害公共秩序或公共安全行为的乘客,将联系驻站民警介入处置。上海地铁将坚持“降级响应不松劲、警惕疫情不松懈、防控要求不降低”原则,切实保障轨道交通安全有序运营。

  新民晚报:今天第32个爱国卫生月启动,朋友圈里看到很多人在转发市民卫生健康倡议书,能否请您对此介绍一下?

  郑锦:为贯彻落实由全国爱卫办、中央文明办等九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今天,本市第32个爱国卫生月暨第30届健康教育周活动启动,全市将开展城乡市容、集贸市场和老旧小区的环境卫生三大改善行动。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市民健康意识高涨的契机,今天上午,市爱卫会、市健康促进委、市卫健委会同市文明办、市住建委、市农委、市生态环境局、市绿化市容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十一部门,联合向全体市民发布倡议书:倡导文明、革除陋习,遵守公德、维护秩序,积极参与、从我做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洁净城乡环境,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倡议书一经发布,获得热烈反响。

  截至目前,共有近19万人次点击响应卫生健康倡议书。希望广大市民积极践行倡议,用实际行动营造“全社会参与、跨部门合作”的大卫生、大健康格局,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充分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以全体上海市民的自律与理性、素养与文明,共同推进健康上海行动,携手打造健康城市典范,让每个在这座城市生活、工作的人更健康、更幸福。

——健康科普——

  崔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疫情期间,很多市民朋友都关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增加自己的免疫力、抵抗力,来抵御新型冠状病毒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免疫力和抵抗力。

  或许你们要问:这两个词不是一个意思吗?其实不然。抵抗力是民间的说法,泛指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抵抗力是好事儿。而免疫却有点复杂,免疫力低下肯定不好。但我们的免疫力其实就是一次次的小感冒、生病过程中被锻炼出来的。所以如果从小对孩子过度保护,不利于免疫力的形成和完善。

  那免疫力越高越好吗?如果你的免疫系统过于敏感,面对本来不需要那么严防的东西,比如花粉、海鲜、灰尘等等,都草木皆兵、如临大敌的话,就会产生“过敏反应”。还有一些免疫紊乱的问题,会把自身正常的细胞当作敌人,进行攻击和清理,就会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

  那如何调整免疫力呢?一、获得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需要我们从小到大一次次的接种疫苗来获得,就像我们期望着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一样。二、保护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免疫力不容易,但我们需要保证它正常、不被破坏。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健康的饮食,包含全面、多样的营养元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2、保证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但过度的运动反而会因疲劳而降低免疫力。

  3、保证充足的睡眠,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会使免疫力下降。

  4、保证调畅的情绪,不良情绪不但会降低免疫力,还会影响我们的饮食和睡眠。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减少饮酒。

  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有个小方子叫“玉屏风散”,组成很简单:黄芪10g、白术10g、防风6g。它可以增强我们的正气,也就是提高了抵抗力,就像一个玉做的屏风,阻挡外邪入侵。

  恰逢春暖花开,公园也开了,大家都想去踏青游园,人多拥挤的地方还请继续带好口罩,也是对花粉过敏的一种有效防护。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