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8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0

  新闻晨报:上海的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同仁医院发现,同仁医院也是上海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之一,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同仁医院发挥了哪些作用?为未来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将提供哪些借鉴?

  马骏:同仁医院是上海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为长宁区及本市西部区域的市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危急重症救治服务。院内设有独立的传染楼,常年担负传染病防治任务。作为一家区域性医疗中心,我们在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发现上海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我们还保持了患者零漏诊、院内零感染。这当中有一定的偶然和运气因素,但是也反映了长期以来我们医院日常工作的基础,体现了我们的“内功”。这也是全上海医疗卫生系统面对疫情保持严谨、高效诊治的一个缩影。

  我们观察到,每年的年末岁初是冬春季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医院常设的发热门诊总是爆棚,为了预防高峰,减少候诊拥挤,去年10月我们对发热门诊进行了改造,优化了患者就医流程和诊疗环境,可以容纳日均400人次以上就医,并做到发热病人就诊过程中的“六不出门”,为今年的工作做好了硬件准备。

  今年1月15日晚,我院发热门诊接诊了一位武汉来沪患者,经初步检查后被列入可疑病例收治隔离,并按程序上报,5天后经国家卫健委复核,确诊为上海首例新冠肺炎病例。能够发现首例患者,部分原因在于我们之前已对发热门诊及其相关科室的医护团队进行了专题培训。

  疫情爆发以来,我院作为本市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之一,接诊了近5000例发热患者,其中疑似留观53人,确诊20人。先后有270余名医护人员参与医疗救治,由呼吸、感染、急诊、影像等16位主任组成的专家团队,为全区的疑似患者提供会诊,共筛查病例100人次。医院还派出医护人员前往市公卫临床中心、长宁区隔离点提供医疗支援。

  大年夜上海第一支驰援武汉医疗队出征时,我们也心潮澎湃。但是,我们懂得,战役打响后,有人去前线冲锋陷阵“拼刺刀”,也要有人坚守后方,上海的“父老乡亲”需要我们这样的区域性医疗中心来守护。为此,在“患者零漏诊、医护零感染”的目标下,我们确定了“一手抓发热病人诊治,一手抓日常医疗运行”的原则,让危急重症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并逐步、有序地恢复正常医疗服务。目前门诊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住院部床位使用率70%以上。

  我院毗邻虹桥交通枢纽,与虹桥机场和口岸积累了丰富的救治联动救治经验,与虹桥机场共建的“仁虹通道”是市级服务品牌,医院也是上海国境口岸传染病定点医疗机构。我们正在与虹桥机场海关等对接沟通,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

  守护患者,区域性医疗中心义不容辞!我们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全力以赴,尽力满足市民医疗需求,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文汇报: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上海有279例患者出院,出院率超过80%。请问胡主任,您作为救治组专家,能否分享一下参与救治的过程,新冠肺炎到底难不难治?

  胡必杰:近日,上海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好消息不断:2月22日,4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集体”治愈出院;2月25日,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长达12天的危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并痊愈出院,这是上海首位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截至今日,上海337例新冠肺炎患者,累计治愈出院279例,痊愈出院率82.8%,在院患者数量也大幅度减少。

  值得指出的是,上海市公卫中心收治的320多例成人新冠肺炎,绝大多数是输入性患者,老年人比较多,60岁以上的占三分之一。25日出院的这例危重患者,男性,68岁,原来就有慢阻肺、乙肝和丙肝。入院时,病情非常严重,胸部CT显示两肺广泛炎症,呼吸衰竭,并有低血压、休克。救治组用了升压药,同时也进行积极的呼吸机通气治疗。这位病人是两个感染合并,一个是细菌感染,同时又是新冠病毒感染。他入院时血浆里的白蛋白很低,可以想象,从这几个指标看,这位老先生的病情是非常严重的。

  我们治疗团队严密监测,积极处理,患者1月23日插管,2月4日拔管,拔管之前进行了评估,拔管顺利,之后一步步恢复。上海首例危重症患者出院大大提振了我们的信心,通过采取积极措施,重症、危重症有望康复。

  这次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是上海市综合医疗水平和能力的展示,是对新型严重呼吸道传染病综合救治能力的一次考验。我们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吴威副主任医师每天直接参与患者救治,用他的话讲,重症病人基础状况差、情况变化快,处理过程如履薄冰,常常是惊心动魄。

  危重病人治愈出院,鼓舞医务人员的士气,更给广大民众以信心,充分体现上海应对新冠肺炎“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策略和方法,是科学有效的。相信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市卫健委和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组织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澎湃新闻:这段时间仍有市民反映就医受到疫情的影响,如口腔科等目前还没有恢复,上海卫健委有哪些举措,推进上海医疗机构的日常诊疗逐步恢复?

  郑锦:各级医疗机构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服务的工作原则,积极推进日常诊疗服务开展。为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自3月2日起,各市级医院在普通门诊全面恢复的基础上逐步恢复专家门诊,住院、手术服务持续有序开展。眼科、口腔科、五官科等部分防控高风险科室的诊疗项目也将在采取严格防护措施的前提下,于下周开始逐步恢复。

  目前,对暂未恢复的检查项目,医生会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其他替代性诊疗手段。在现有全预约就诊的情况,对预约有困难的部分老年患者,医院也会尽力安排好当日预约,并做好现场指导。

  市级医院急诊一直保持24小时全面开放,对部分专科急诊如有牙髓炎治疗等需求的市民可前往开设急诊口腔科的医院就诊,如市口腔病防治院、同济口腔、九院、市一、市六、十院、长海和市六东院等医院,相关服务信息患者可在各医院的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上查询,也可在申康中心的“上海市级医院互联网总平台”微信公众号上查询。

  相关市级专科医院的产前诊断在疫情期间一直开诊,现医院的胎儿医学诊疗科目已全面恢复,原来在医院产检的且需要做胎儿医学诊疗的孕妇根据院内转诊规范进行诊疗,其他有需求的孕妇按照原有转诊流程经接诊医生预约后,到医院经健康监测后进行检查。

  对于肾功能衰竭者、肿瘤患者以及其他需要维持定期治疗的患者,经预约,医院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提供不间断的医疗服务。我们将每天认真关注12345、12320等患者反映的就医诉求,指导医院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东方网:我们注意到有不少市民是佩戴护目镜出门,请问一下邹海东主任,作为眼科专家,能否从专业角度给我们介绍一下,市民出门的时候有没有必要佩戴护目镜?另外,我们关注到,现在孩子们在线上学习,很多家长为了保护孩子们的视力,会给孩子佩戴防蓝光眼镜或者用投影仪替代电视,这样的举措有没有必要?

  邹海东: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目前认为是新冠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作为眼科专家,我还是要强调,虽然新冠病毒主要是通过口、鼻粘膜传播,但眼结膜也为粘膜组织,易被病毒侵入,有可能发生病毒性结膜炎,所以大家要养成“勤洗手、正确洗手”的好习惯,千万不要用手尤其是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揉眼睛。

  眼结膜又有其“特殊性”,不是直通呼吸道,进入眼结膜的病毒不会直接进入肺部,会先遇到泪液,而泪液本身具有稀释和抗病毒的作用,所以病毒飞沫入眼导致肺部感染可能性还是非常低的。我的观点,医护人员在医院坐诊时可以佩戴护目镜进行防护,普通市民外出时不用佩戴护目镜。

  防蓝光眼镜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减少短波长的光线,包括蓝光对于人视网膜细胞的损伤,主要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对孩子来说,蓝光眼镜是否能减少孩子近视的产生,目前尚未定论。孩子戴了防蓝光眼镜会觉得电脑屏幕偏暗,可能会不自觉地调整亮度,这时带来的损伤仍然是未知的,所以我个人不推荐戴防蓝光眼镜去阅读和学习。

  关于投影仪,与投影仪相比,电视机的屏幕更亮,屏幕闪烁度更高,孩子使用投影仪进行学习会觉得舒适,但是居家用投影仪必须有大的屏幕,用分辨率高的投影仪,同时周边的环境要适宜,才能使孩子得到清晰的视觉。

  最后我必须强调,无论是防蓝光眼镜还是投影仪,目前都没有科学的定论认为这些手段可以减少孩子的近视发生、发展。目前明确的两个途径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及减少连续的近距离用眼时间,这样才能减少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解放日报:大家对医院感染控制比较陌生,请问一下中山医院的胡主任,作为这方面的专家,能否介绍一下医院感染控制怎么做?

  胡必杰:大家对于医院感控比较陌生,这很正常。我们到医院看病,也会感觉没有哪种病需要去看院感科。其实,所谓医院感控,就是让医务人员、就诊患者、陪护人员,在医院诊疗期间不发生额外感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措施。医院是诊治疾病的场所,如果防控不当,可能会让你得上“感染性疾病”。

  通过这次疫情防控,大家可以看到,面对新冠病毒,主要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而医院感控正是以此为使命。以中山医院为例,特殊时期,大家第一个能想到的就是个人防护,比如我们看到医护人员穿着隔离衣、戴着口罩、护目镜和手套等防护用具。这是为了保护医务人员,避免病毒从呼吸道、口鼻黏膜和眼部等途径侵入。

  当然如何正确选用这些防护用品,其实非常有讲究,应该根据工作岗位、诊疗操作类型进行风险评估。我们既要防止因为防护不足导致医务人员感染,又要避免过度防护,导致有限的医疗资源巨大浪费。

  医院感控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保障前来医院就诊患者的安全,最大限度降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具体措施包括硬件再改造,流程再改进。比如中山医院在有限的发热门诊就诊空间里,进行合理的安全分区划定,开辟第一、第二发热门诊,根据新冠肺炎风险高低分类诊治,改进诊疗区域内的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加强环境消毒和室内通风,优化病人转运流程等。

  在市卫健委和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领导下,过去1个多月,我们对市二、三级医院的发热门诊,以及新冠肺炎院内感染风险较大的部门如急诊、CT室等,以及人员配置和知识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多轮的督导。

  市院内感染质控中心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组织专家编写并发布了《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市院内感染质控工作的指导性意见(第一版)》,整个文件共56页,内容非常详尽,很接地气,针对性强,比如:护目镜、面屏及正压呼吸面罩的消毒处理方法;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医用织物处置流程;急诊抢救室感染防控流程;新冠肺炎孕妇(产房)待产及分娩的感控流程,受到国内同行的好评。

  邹海东(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医师):市民朋友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疫情当前,“居家”和“线上”是主旋律,看电视、电脑和手机的时间也大大增加,这时该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呢?我代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给大家讲讲居家眼健康的科普知识。

  一、切忌用眼过度。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玩手机、打游戏等)容易发生“视频终端综合征”,出现眼酸、胀痛,引发或加重干眼症,严重的会发生视力下降、神经衰弱和抵抗力下降等。因此建议成年人看手机和电脑20分钟后,要休息眺望远处至少20秒钟以上。适度的居家锻炼可改善干眼症状。

  二、防控儿童近视。近视没有特效药,家长重视最重要!要严格控制孩子近距离用眼时间,年龄越小,连续用眼时间应越短。阅读、写字时应确保光线适宜,要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坚持上下午一天两次眼保健操。要注意,做操前一定要认真洗手。在通风防疫的同时,要在早晨、中午、下午的不同时间段,尽量让孩子到阳台、窗口或者自家院子里放松远眺,接触户外自然光,每天目浴阳光累计60分钟以上,这才能减少近视的发生。

  三、正确处理异物。居家锻炼或打扫卫生时,有异物(如灰尘、纸屑等)溅入眼内,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应轻闭双眼或稍眨眼,尽量让异物随泪水流出。如有消毒液不慎溅入眼内,不必慌张,应立即用大量纯净水、矿泉水,或者自来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目前本市各家医院都已开通了线上医疗咨询服务,大家有问题可以通过线上咨询眼科医生。

  总之,疫情居家时期,提醒大家要牢记:自然光,防近视;多休息,勤做操;先洗手,再摸眼;轻眼病,缓就医;重眼病,马上治。期待疫情早点过去,春暖花开时我们一起去看看外面“睛”彩的世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