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4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0

  央视:刚才提到在上海有9个省际进入上海的高速道路入口处都加强了劝返的力度,刚才通报的数据说劝返的人员有8000多人,请问,劝返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包括入沪人员怎么判断他在上海有没有工作或者具体居所?

  陈臻:按照《上海市政府〈关于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本市高速公路省际陆路道口对省际来沪人员测量体温,并申报相关的信息,对来自重点地区的人员一律实施隔离观察,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在沪没有居住地、也没有明确工作的人员,实施暂缓入沪的措施。在完成防疫检测以后,对来沪人员可以通过出示本市居民身份证、居住证、在校学生学生证、房产证以及在本市工作的相关证明,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缴纳公积金证明,以及单位的工作证等,证明本市有居住地或者明确工作。

  同时我们现场公安民警也会通过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的各行业用工、居住、购房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查询和确认。对没有出示有效证明,或者无法查证在本市确有居住地或者有明确工作的,平和理性地劝他们暂缓入沪。

  新民晚报: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困难家庭有什么措施?万一这些家庭发生了感染的情况,如何帮助他们?

  李勇:您的问题非常重要。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遵照市委、市政府和民政部的部署迅速行动,提前预判、周密安排、严格防控。截至今天,全市18.4万困难群众(家庭),672名集中安置的生活无着人员,无一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各项救助政策及时落实、准确到位。

  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提前预判、迅速部署,确保各项救助资金发放到位。疫情爆发后,民政部门先后6次紧急下发通知,部署本市社会救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各类困难对象的保障工作。比如,第一时间将“最低生活保障金”“价格临时补贴”等救助资金发放到位,不断不乱,不受疫情影响。截至1月31日,全市已支出救助资金1.95亿元。

  二、周密安排、精准施策,强化救助帮扶措施,确保困难群众救助到位。首先,我们加大了临时救助力度。市民政局明确对感染新冠肺炎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可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对其他生活困难患者,街道(乡镇)可先行救助;对因患新冠肺炎造成重大生活困难的,可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加大救助力度。

  同时,放宽了户籍地申请限制,对因探亲、旅游、务工等原因在本市罹患新冠肺炎,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流动人口,明确由急难发生地的街道(乡镇)直接实施临时救助。此外,考虑到困难群众可能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减少出门或无法出门,民政部门还延长了“粮油帮困卡”“粮油帮困券”等帮困项目的票证使用期限。浦东新区和长宁、杨浦、普陀、徐汇等区还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救助措施。

  其次,我们及时颁布文件,简化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的审核确认等流程,如:对新申请“低保”等社会救助的家庭,暂时取消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环节;对已经享受低保等社会救助的困难家庭,暂不进行定期复审,相关手续可在疫情解除后进一步完善等,以确保困难群众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救助。普陀、长宁、松江等区还开通了“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绿色通道’”,推行了社会救助申请审核确认全流程网上办理等。再有,我们积极鼓励社区力量、社会组织参与关爱帮助困难群众。如松江区动员区内社会组织向困难群众捐赠防护口罩、大米、食用油等。

  三、细致摸排、严格防控,通过“全市社会救助条线疫情一日一报”制度,强化风险防范,确保特殊时期民生兜底服务到位。市民政局牵头各区民政局,建立了“全市社会救助条线疫情一日一报”制度。各区、各街镇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全面摸排、重点关注、及时掌握辖区内疫情感染人员生活状况;细致了解救助对象的健康状况、家庭生活状况,以及新冠肺炎患者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情况,力求全覆盖、无遗漏。同时,加强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理性认识、科学防护,为困难群体筑牢救助帮扶和健康安全防线。各区每天都做到无特殊情况“常规报”、有特殊情况“随时报”。截至昨天,全市各区、各街镇已走访排查困难对象累计约21.23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兜底,确保困难群众救助到位,确保特殊时期服务到位。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上海日报:在上海的外国人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对他们办证有哪些便利举措,比如说延期,对他们的需求数量有没有分析?另外,问一下卫健委,如果是外国回沪,没有重点地区的旅行史和人员接触史,这样的人员回上海之后要不要隔离?

  吕耀东:疫情防控期间,公安机关继续为外国人提供签证延期和证件办理服务,保障外国人合法停留、居留。对于急需入境且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提供口岸签证办理便利,对有紧急需要的在沪外国人,也将加急办理停居留证件。我们也发布了通告,对因为疫情防控原因难以及时办理签证、停居留证件延期手续,而造成逾期居留的,我们将根据情况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比如说一个公司提前终止合同,外国人可以凭离职证明向相关部门申请停留签证,一般可以停留一个月。预计我们外国人办证量在300余次,主要是在沪工作、团聚、就学类申请延期的情况。

  郑锦:中国人和外国人是一样的,只有重点地区来沪人员需要隔离观察。其他地区都是一样的。

  解放日报:公安在社区防控这一块如何协助相关部门工作?

  吕耀东:社区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随着人员的返沪、企业的复工,社区防控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公安机关主要配合街镇、卫健部门、民政部门做好工作,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强化疫情的筛查。公安派出所和街镇居村委和社区卫生中心“三位一体”运作,进行上门面访,特别是对来自重点地区的人员,如果出现发烧、干咳等健康异常情况的,及时配合开展处置。同时依托实有人口数据,加强大数据分析运用,滚动地排查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包括一些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推送给卫健部门进一步开展工作。

  第二,严格执行防护隔离措施。我们指导居村委、物业、保安守好自己的门,对进入社区的人员必询问、必登记、必测温,同时通过传统的宣传方式和微信警务室等新型的宣传方式,向居民群众告知防疫应该注意的事项,尤其是告知群众注意事项、特别是不遵守疫情防控规定,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发动社区人口协管员、保安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密切关注居家观察措施执行情况,发现违反相关规定的,第一时间通报居村委或派出所到场处置。

  同时人工和技术相结合,对一些居家隔离的人员进行观测,如果发现有违反规定的,我们及时通报相关的社区管理部门开展工作。在这里我们公安机关也呼吁、倡导、倡议,隔毒不隔情、隔人不隔心,对有困难的群众我们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一道,施以援手,给予帮助,体现社会的关爱,体现上海的温暖。

  第三,依法查处违法犯罪。我们向社会发布了公告,对拒不履行居家隔离观察的人员依法进行查处,第一次训诫,第二次处罚,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到目前为止,全市公安机关开具训诫书180余份,对40余名不如实提供信息、不履行隔离观察义务、不自觉佩戴口罩、不配合测量体温的当事人依法追究了法律责任。同时,公安机关对侵犯一线防疫人员人身安全,破坏防疫设施的行为也依法予以严厉的打击。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理解、配合当前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

  东方网:在疫情防控期间,上海是怎样做好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工作,同时保证他们的防疫安全?

  李勇:感谢您对流浪乞讨人员这个特殊救助对象群体的关心。这里,我先向大家通报个情况,1月24日至2月13日,全市救助管理机构共救助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456人次,未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做好救助管理机构的管理防控,确保救助对象和机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我们多次发出疫情警示,制定防控工作规范,作出具体部署,主要工作如下:一是坚决把好救助管理机构“出入关”。疫情防控期间,民政部门积极协调公安机关、城管部门落实街面巡查职责,做好问询劝导、转介处置、送医救治等工作,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力度。同时,我们也进一步强化了对救助管理机构的卫生防疫规范,明确凡未经状况查核、体温测量、健康检视的“来站求助”或“站际交接”等人员,一律不得入站。如遇有发烧症状即单独隔离观察或送医等。同时,疫情期间,无特殊情况,各级救助机构已暂停接送受助人员返乡。

  二是严格规范工作流程,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实施封闭式管理。

  三是加强物资保障,我们要求各救助管理机构对防疫消毒用品予以足额保障,将有限的资源向救助管理一线部门倾斜。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