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7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0

  界面新闻:最近将迎来返程高峰,人也越来越多。请问商务委,我们对主副食品供应方面有什么举措?

  刘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下的主副食品保供工作。我们建立了“政企联手、市区联动、部门联合”的主副食品保供机制,多管齐下,全力确保主副食品供应平稳有序。疫情发生尤其是2月3日部分行业复工以来,本市主副食品市场疫情防控措施有力,货源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市场开工率逐步提高,可以满足市民日常消费需求。

  从农产品批发市场数据来看,蔬菜、猪肉供应平稳。本市蔬菜批发量每天在4500吨左右,每天交易结束后保持5000吨至6000吨左右周转量。猪肉批发量每天在5000头以上,可以满足消费需求。目前,各区菜市场摊位经营逐步恢复,蔬菜摊位开工率在80%以上,市民餐桌最常见的青菜、大白菜、卷心菜、番茄、青椒、土豆、萝卜等蔬菜品种丰富、供应充足。

  超市卖场抓紧补货,绿叶菜补货从一天1次增加到一天3次,目前货源采购供应及时,米面粮油、方便食品、绿叶蔬菜、饮用水等商品供应有保障。生鲜电商方面,主副食品供应货源充足,价格保持稳定,能够满足市民需求。本市的一些主要平台多渠道加强与上游供应商合作,利用物资保障绿色通道,保障生活必需物资供给。由于用工相对紧张,为保证送货时间,企业在抓紧增配人手,并推出了预约下单服务新模式。

  当前,市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及各区,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多措并举,全力保障主副食品运得快、供得上。

  一是加大产销对接力度。推动批发市场加强与全国77个主供应蔬菜基地、50个外延蔬菜基地和全国主要猪肉产区对接,抓紧组织货源。

  二是加强批零对接。针对超市卖场蔬菜需求量猛增的情况,积极组织大型超市卖场直接对接批发市场,形成市场保供联盟,保障超市卖场加快货源组织。

  三是提供重要物资运输保障。在交通部门支持下,给予主副食品运输通行“绿色通道”保障,确保主副食品等物资运得快。

  四是拓展生鲜电商用工渠道。积极协调电商企业与目前部分歇业的餐饮企业对接,缓解电商企业近期因订单增加而出现的用工紧张。

  五是强化行业疫情防控工作。会同本市副食品行业协会、连锁经营协会、百货行业协会、购物中心协会等,发布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标准,努力为市民提供放心、安全的购物环境。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我想提问丁伟主任,现在春运返沪的大客流即将到来,对此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这个决定会有哪些针对性的考虑?

  丁伟:这次决定是一个应急性的决定。抢在大规模人流到来之前,人大特别召开了一次常委会,我们也在和时间赛跑。我们的“防输入、防传播、防扩散”面临新的挑战,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做出这样的特殊决定,从制定决定的背景来说体现了针对性。

  为了切实做好“三防”工作,我们授权市政府,在医疗卫生、道口管理、社区管理等11个领域,可以采取临时性的管理措施。同时我们对单位、个人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比如说规定个人进入公共场所应当要自觉地佩戴口罩,个人也要按照规定如实申报相关的信息,配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测量体温等。我们还规定了个人如果有隐瞒病史、隐瞒重点地区的旅行史、隐瞒与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接触史、逃避医学隔离观察等行为的,除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外,还要进行信用惩戒。这些相应的制度都是针对即将到来的特殊时期,在立法上给出的相应制度保障。

  央广:上海启动一级响应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动联防联控机制。能否介绍一下我们是如何开展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的?有没有相关的案例和数据?

  刘平:一是依法防控。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本市第一时间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落实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通知、通告、配套文件等。这些文件都是经过风险评估、依法审慎决策的,为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疫情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障。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依法发布疫情信息,依法征用应急救援物资,落实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推进。今天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也是为进一步推进“依法防控”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二是依法治理。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哄抬物价、制假售假、造谣传谣、捐赠诈骗、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积极主动作为,依照《价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拳出击,从严从重查处了家乐福超市徐汇店哄抬物价、好药师清湖店销售过期口罩、徐某编造疫情数据等案件,以及一系列制售假劣防疫物资案件,有效震慑了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三是加强普法和公共法律服务。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各级法宣部门迅速组织力量编写《传染病防治法》等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问答和图解,开展“战‘疫’时刻 依法行动”全市疫情防控法律知识竞答,充分运用新媒体渠道开展“以案释法”,引导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办事。各相关执法部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在开展执法检查的同时,积极向市民宣传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取得了良好成效。

  同时,我局人民调解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从春节到现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1月24日至2月6日,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纠纷4096件,调解成功4012件,调解成功率97.9%。其中,成功调解涉疫情纠纷283件。1月24日至2月6日,“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24小时律师在线咨询,接答电话7534通,满意率96%,针对疫情期间的劳资纠纷、合同履行与不可抗力、强制隔离措施与隐私保护等问题,向市民提供法律咨询建议。

  解放日报:最近这段时间我们有一些医院处于防控工作的需要,关闭了一部分的科室,给一部分的市民就诊带来不便,比如说有些药是急需配的。对于这一部分的矛盾卫生部门有什么措施?

  郑锦:为引导科学防控,疏导就诊病人,减少医院人流,避免交叉感染,防止疫情扩散,确保“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有序开展,疫情防控期间,本市卫生健康部门会同医保等部门,推出十条措施:

  1、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治疗性药物”的门诊慢性病患者,经诊治医师评估符合要求后,最多一次性可开具三个月用量的药品。

  2、医疗机构落实处方审核责任,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用药安全告知。如患者存在病情不稳定等不适宜开具长处方情形的,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3、医疗机构对相关科室进行风险评估,部分高感染风险的诊疗项目可暂停开展,医疗机构将通过不同渠道做好社会公告。

  4、医疗机构提供电话、网上查询和预约服务,市民可以提前查询,错峰就医,减少现场就医人数。

  5、医疗机构加强门急诊预检和分诊,对所有进入医院区域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和流行病学史问询,做好就诊引导和分流。

  6、医疗机构加强发热门诊医疗力量配备,扩展诊疗空间,将相关病例就诊区域进行相对分区,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7、为保障患者安全,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医疗机构合理按照手术指征安排手术时间,择期开展非急诊手术。

  8、本市开通上海市发热咨询热线33672885、33682885,为有发热、干咳、腹泻、乏力等症状的市民提供电话咨询,建立“新冠工作室”为市民提供网上问诊服务,36家市级医院也开通网上咨询平台。

  9、本市通过“上海健康云”APP、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12320-5进行24小时线上心理健康咨询。如市民感到心理不适或情绪困扰,且无法自我调适,可寻找心理援助。

  10、考虑到避免交叉感染,对于慢性病患者尽量避免前往医疗机构,如必须前往的,请规范佩戴好口罩。市民朋友如有常规配药或其他就医需求,可向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就诊。签约居民可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咨询联系。

  防控疫情的非常时期,医疗机构已尽最大努力做好疫情防控和各项医疗救治工作,广大医务工作者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非常时期采取的一些措施,还请市民们给予更多理解支持。

  中央电视台:今天市人大通过的决定当中对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法规和决定,都有了非常明确的措施。我想问的是对于贯彻实施这个决定会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付晨:今天上午市人大出台的这个决定非常及时,也为本市更好地去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目前我们在疫情调查处置过程当中,确实发现有少数人隐瞒流行病学史、拒绝接受检疫、不配合医学观察等情况,对疫情控制带来不利影响。

  《传染病防治法》、《上海市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和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政府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学校、公共场所等均明确了法律责任规定,对个人履行传染病防治的法定义务提出了要求。下一步,我们市、区疾控中心也将严格按照这些法律法规,科学规范地开展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密切接触者的管理等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各部门和各区县、街镇、社区开展联防联控的工作。我们也希望全社会包括我们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广大的市民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履行法定义务,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上海法治报:市民还是会有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以及纠纷,这方面有没有一些建议或者解决问题的通道?

  刘平:首先,非常感谢广大市民对疫情防控措施的理解和配合,这充分体现了上海市民较高的文明素养和法治意识。

  我想再提三点建议:一是严格守法。希望广大市民继续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特别是被依法采取隔离或者医学观察措施的人员,应当积极配合,严格落实相关要求。如果故意隐瞒行程、不报备不隔离,或者在隔离期间擅自外出、与他人接触,情节严重的,将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查处。近期,国内已有10多起类似案例,提醒大家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隔离不隔心”,不得歧视接受隔离或者医学观察的人员,尊重其人身权、财产权和人格权。

  二是配合执法。希望广大市民继续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执法活动,发现有关违法行为,积极投诉举报,针对各类危害疫情防控的行为,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从严从重打击,让那些谣言惑众、发国难财的不法分子,在受到道德谴责的同时,也受到法律的严惩,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和安定和谐。

  三是依法维权。希望广大市民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发生纠纷时,注意固定和保存证据,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多元纠纷解决方式,寻求权利救济,实现定纷止争。目前,人民调解组织已覆盖全市16个区、222个街镇、6000多个居村,另有劳动争议、消费争议等十大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有纠纷找调解,方便又快捷;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以及“12348上海法网”网站、App和微信小程序,均有律师24小时在线咨询,对因疫情防控产生的法律纠纷提供咨询建议。

  此外,疫情期间全市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都对外公布了办事预约电话,市民可以通过“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跑”等方式,办理公证、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事项,足不出户,也可享受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号和门户网站,这些便民信息都会在上面及时发布。

  东方网:上海家政复工需求比较大,外地来沪的家政人员占到一定的比例。请问商务委,对于这一部分人员有什么样的措施?

  刘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市家政行业的工作。近期市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家庭服务行业协会采取积极的措施,确保居家养老服务等刚性的家庭需求落实到位。总体上看,上海家政市场保障平稳有序,特别是对重点人群的居家养老服务给予了积极的保障。据数据统计,全市近50万家政人员,春节留沪坚守岗位的近23万,占比46%,回乡的27万,占比54%。

  受疫情影响,目前本市家政服务市场呈现供需双降趋势。从需求端看,随着市民防疫意识增强,保洁类等服务需求大量减少,居家养老服务用户有40%暂停或延期服务。从供给侧看,因疫情防控趋严、假期延长等影响,致使家政人员暂缓返沪。截至2月6日,据样本企业监测,家政人员返沪率仅为5%。

  在本市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后,商务委于1月26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家政服务行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市家庭行业协会发布《家政行业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对防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一是加强家政企业主体责任。督促返沪家政人员做好属地登记、居家隔离等工作;不得安排隔离未到期人员上岗;新增服务需求安排春节期间留沪人员进行保障;密切关注家政人员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症状,立即停止服务。

  二是加强返沪家政人员疫情防控。对已在沪的重点地区来沪家政人员,严格执行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14天的要求;对即将来沪的重点地区家政人员,家政机构劝说其暂缓返沪;对从其他地区返沪的家政人员,进行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两周后再安排上岗。

  三是加强家政人员上岗管理。家政人员入户服务必须持上门服务证,全程佩戴口罩,服务前后勤洗手消毒;家政人员每天上岗前必须测量体温并向家政企业报告。

  此外,我们正在积极做好家政市场保障工作。一是延续春节家政市场保障模式。重点保障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档。二是优先保障新增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对于新增的各类服务订单,优先满足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对孤老、重患、残疾等老人服务需求给予重点保障,并安排春节期间留沪家政人员为老人提供服务,提升服务安全。三是妥善处理各类服务退单。要求家政企业实行全额退单或延期服务等方式,处理好市民退单诉求。

  下一步,市商务委将进一步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努力为上海市民提供优质、安全的家政服务。

  徐威:近日我们收到华尔街日报的场外提问,他们获悉,总部在蒙特利尔的美迪康口罩公司CEO表示,上海工厂生产的口罩已经全部供应上海本地需求。是不是这样?

  刘平:这个涉及到紧急状态下相关物资的应急征用,我来解读一下。《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2条规定,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请求其他地方人民政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或者技术支援,要求生产、供应生活必需品和应急救援物资的企业组织生产、保证供给,要求提供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

  那家企业是一个医疗口罩的生产企业,我们确实有征用的行为。这当中有两个行为:一是要求其组织生产应急救援物资的行为。二是生产出来之后,我们再按照上述规定向单位征用这些应急救援物资。这都是有法律依据的,也是我们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疫情控制所需要的一个措施。所有的依法征用都是有补偿的,同时,政府征用物资,补偿资金是有财力予以保障的。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