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0
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请问马春雷副秘书长,《若干意见》中提到了政策从优原则,能否具体解释一下如何从优?
马春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感谢记者的提问,您对50条政策的关注非常细致和敏锐。我们在50条政策当中的第一条就做了描述,“今后我市出台的政策,对企业和人才的支持力度优于本意见相关规定的,新片区按照‘政策从优’原则,普遍适用”。这是上海市制定政策中第一次出现,也是此次政策制定的一项重要创新。我的理解,释放两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一是稳定政策预期,另一个是政策不断刷新完善。
一方面从稳定政策预期的角度看,对于企业和人才,最怕政策变,最怕政策不可预期。“政策从优”是一条具有前瞻性的兜底性的政策条款。新片区50条支持政策,力度非常大,体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支持新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我们希望把新片区打造成全市政策最有吸引力、制度最有创新性的区域。“政策从优”将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帮助企业和人才作出长期决策,吸引他们着眼长远,参与新片区的建设和发展。
另一方面,体现了政策可以不断刷新、不断动态完善。新片区50条支持政策前期经过了大量调研,针对性非常强,但是新片区实践刚刚开始,会有持续的发展变化。上海其他区域也会不断地加快改革创新,积累形成经验。市委市政府也会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政策从优”原则保证了新的政策都可以在新片区适用,从而使得新片区政策不断刷新、不断动态完善,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策,始终保持政策的鲜活度和吸引力。
今后,我们定期将对新片区的政策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对全市最新的政策进行全面的梳理,从而实现对新片区政策不断地刷新,不断地充实,不断地优化。谢谢!
2、新华社:请问陈市长,市政府为了促进临港地区发展,很早就出台了“双特”政策,这次出台新片区50条,和之前的“双特”政策有什么关联?又有什么不同?
陈寅(常务副市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主任):上海临港地区的发展已经经过十多年,是上海重要的发展区域,而且这个区域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南面有洋山深水港,北面有浦东国际机场,都是国际海港、空港,而且区域内部有高等级的内河航道。市委市政府一直把这个区域作为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载体,2012和2016年出台了两轮针对这一地区实行特殊政策的“双特”政策,共47条。这两轮“双特”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临港地区的经济发展。
新片区支持政策在“双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新片区覆盖临港地区,但是范围更大。这次新片区大的区域在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先行启动的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未来覆盖将近873平方公里。“双特”政策主要适用于原来的临港地区,而新片区支持政策覆盖的范围更大。
新片区的战略定位更高,要打造成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从这个角度,在总结“双特”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定位,研究制定了新的特殊支持政策。聚焦于在新片区实施的特殊政策,“双特”政策中行之有效的政策,继续运用于新片区,并做了优化完善,“双特”政策中的一些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的不再在改革框架中罗列表述。
在支持内容方面,结合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定位,新片区支持政策聚焦管理机制、人才服务、财税金融、规划土地、高端产业、住房保障、交通网络、城市服务等方面,较“双特”政策拓展了税收、金融及规划领域,涉及的内容更广更深。
在支持力度方面,新片区支持政策的力度远远大于原来的“双特”政策,在许多核心领域都有创新突破,其中人才占了12条。特别是对国际人才方面,比如境外优秀的外籍毕业生,直接到新片区工作,学历要求原来是硕士,这次扩大到本科也可以。上海对本地高校外籍毕业生在“双自”地区跨国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外资研发中心直接工作放宽到本科,而现在新片区都放宽到了本科。能够集聚更多的人才,特别是外籍优秀人才,为外籍人才在新片区工作提供更多便利。新片区支持政策,就是把资源向新片区集聚,使得新片区能够长期成为全市政策资源最优惠的区域,使得更多的人才、更多的项目能够向新片区汇集。
3、上海电视台:我想请问朱芝松副秘书长,《若干意见》除了明确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还提到把临港新片区打造成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具体的措施?如何打造高品质的现代化新城?
朱芝松(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感谢媒体朋友们对临港新片区的持续关注,特别是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揭牌后,各位媒体朋友给予新片区极大的支持,作了大量的现场实时报道,特别感谢。
我作为到临港新片区工作的一名新兵,将和我的同事们,在陈寅常务副市长的领导下,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奋勇努力,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各项建设任务。请各位媒体朋友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多支持和关照。
根据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要求,市委、市政府将临港新片区未来城市发展定位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和建成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目标。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定位,正在和国家有关部委及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一起,坚持面向国际、面向未来,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研究编制临港新片区的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编制其他各专项规划。如何建设好现代化新城,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作回答。
第一,打造开放创新的全球资源配置枢纽。临港开发建设已有些年头,开发建设之初就聚焦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注重引进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引进了特斯拉、西门子、卡特彼勒、等一批外资龙头创新企业;还引进了中法艺术学院、中印低碳学院;此外,我们还主动出击,在硅谷、墨尔本、赫尔辛基等地设立了多个海外创新中心。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又赋予了新片区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国家战略任务。我们将以建设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最具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为目标,全力实现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和数据快捷联通。《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将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重点创新领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前沿产业集群。新片区管委会计划于今年10月底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也将加快在新片区打造科学家社区(WLA科学社区),建设临港国际科技城。我们还将充分发挥好国际高层次合作交流平台、高能级机构和高端企业的作用,进一步吸收全球技术、资本、人才等高端资源要素汇聚临港新片区,把临港新片区打造为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
第二,打造智慧生态的未来城市。媒体朋友们大都曾到过临港新城,见证过新片区已基本形成的优良城市生态环境。新片区以滴水湖为中心,森林公园、绿地、河道等组成了比较优质的城市生态体系。经初步统计,新城周边地区的蓝绿空间占已超过60%,是全国最大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新片区“拥湖临海”的自然生态优势,打造“江海湖交汇、水田林交融”的绿色、生态、低碳之城,在空间及土地利用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要素。同时,新片区正在加快构建智慧政务、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等一体化的智慧城市体系,启动了全球首个双千兆产业园区建设。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5G、、IPv6、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科技赋能城市,着力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第三,建设产城融合的新城。临港地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始终坚持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双轮驱动”的策略,此次《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里再一次着重强调了发展产业。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引进了5所大学、2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16所中小幼学校和第六人民医院东院等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建成了港城新天地等商业配套设施;建成了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据我了解,上周末海昌公园的单日客流量超5万人。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冰雪之星、上海天文馆以及临港·陆家嘴广场、港城广场等城市综合体。下一步,按照《新片区总体方案》的工作内容,我们将吸引更多国内外优质资本和经验进入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快北岛艺术中心、临港图书馆、水上运动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新片区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和体育休闲旅游集聚区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与城市空间布局,推动产业、人口、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真正打造高端产业与高品质新城深度融合发展的格局。
第四,打造宜业宜居的人才集聚高地。在临港前期开发建设中,我们始终重视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在新片区范围内为人才提供包括人才公寓、公租房、限价商品房等全方位多元化的住房保障,刚发布的《新片区特殊支持政策》也包含相关内容。我们也始终重视新片区内外交通体系的完善,当前正在推动两港大道快速化、S2客货分流、S3高速公路的项目建设,打通交通体系同样是宜业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此外,我们还打造了临港海洋节、滴水迎新跑、滴水湖阳光音乐节等一批文化、体育、旅游品牌,丰富了城市人文内涵,保障各类人才能够在新片区安居乐业。这次发布的《新片区特殊支持政策》,对人员从业自由、境外人才的出入境、工作许可、停居留、创新创业人才、国内人才的落户、购房、培训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周到的服务措施。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快交通体系的规划和实施,加快建设各项城市功能服务。我们做这些工作的目的是希望吸引各方人才到我们临港新片区安家落户,安居乐业,共享建设新片区的成果,在这片热土上成就个人人生价值,谢谢!
4、澎湃新闻:请问新片区在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政策方面有哪些特点?能否透露一下财政资金的支持总量?资金主要投向和用途有哪些?
袁白薇(市财政局巡视员):你提的问题涉及两方面,税收政策安排和财政资金支持。
税收政策安排方面,国务院印发的新片区《总体方案》中已经明确,新片区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政策,总体目标是形成“产业+人才+贸易+投资”四位一体、融合发展,与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定位相适应的税制格局。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贴近实际需求,充分体现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和吸引高端紧缺人才集聚创业的税收政策导向,比如,对新片区里具有基础优势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从设立之日起,五年内给予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比如,对新片区研究实施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
二是借鉴国际经验,充分体现特殊经济功能区税制设计的理念。比如,对境外进入物理围网区内的货物,物理围网区内企业之间进行货物交易和提供服务实施特殊的税收政策。比如,对境内建造的船舶,在中国洋山港登记从事国际运输的视同出口,给予出口退税政策。
三是凸显开放的定位,充分体现实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制度的总体要求。比如,新片区将积极探索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的投融资业务、金融业业务的税收政策,扩大新片区服务出口增值税的政策适用范围。进一步研究适应境外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新片区税收政策。税制的安排主要体现在三个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税制安排具体的实施办法,财政部等国家部委正在制定当中,届时会向社会公布,到时候欢迎记者朋友跟我们一起做好这方面的宣传辅导工作,让政策措施尽早地出成效。
财政资金支持方面,为加快推进和实施新片区的建设和发展,市委、市政府已经研究确定,在本市建立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专项资金的规模是五年财政资金,总计出资不少于1000亿元。专项资金统筹用于新片区内各类产业扶持、创新创业支持、人才引进培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通过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研发创新、技术改造、新产品应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助推产业和人才的集聚。
5、文汇报:对于促进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金融方面有哪些特殊支持政策?到2020年上海要实现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新片区将起到什么作用?
李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先回答您的第一个问题。金融开放创新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提升金融市场功能、健全金融机构体系、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挥了示范效应,为在临港新片区实施相关金融特殊支持政策,进行更大风险压力测试,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若干意见》中金融部分主要表现为“三个新突破”。
首先,对标国际通行规则,以更高站位推动金融制度创新取得新突破。不仅有业务规则方面的,如,支持金融机构参照国际通行规则,为新片区内企业和非居民提供相关跨境金融服务,包括跨境发债、跨境投资并购、离岸转手买卖等;还有税收安排方面的,如,探索试点自由贸易账户的税收政策安排。
其次,立足服务实体经济,以更大力度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不仅有直接融资方面的,如,支持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平台、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企业和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还有间接融资方面的,如,研究出台对重点产业长期低息贷款等。
第三,聚焦资本项目开放,以更实举措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取得新突破。不仅有资金使用方面的,如,支持金融机构和新片区内企业从境外募集的资金及其提供跨境服务取得的收入,自主用于区内境外的经营投资活动;还有资金汇兑方面的,如,对新片区符合条件的诚信优质企业,经新片区管理机构认定,可试点开展外汇收支便利化。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推进落实,确保上述政策更早、更快落地见效,更好地服务新片区实体经济发展,更好地推进金融开放创新。
关于您提的第二个问题,新片区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作用。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在最近两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上海连续位居第5位,但和国际上成熟的金融中心城市相比,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新片区目标是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更高水平地推进金融开放,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金融服务创新的必然要求,新片区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赋予了新的实践内涵,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的重要动力。
一是新片区为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提供了“试验田”。资本项目可兑换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上海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上海自贸试验区六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金融改革创新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予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更是如此。由于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压力测试,为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提供了试验环境。为此,《总体方案》中提出“探索新片区内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同时,金融监管能力要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只有配套监管制度跟进,才能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总体方案》也提出了“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授权,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建立统一高效的金融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跨境资金等特殊领域的风险精准监测机制”等措施。
二是新片区为争取金融市场定价权提供了新机遇。判断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有地位,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就是看它是否具有金融市场定价权。如,为提升我国在全球航运运价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定价权,2009年,(《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19号文〕)就曾提出“开发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新片区将建设高能级全球航运枢纽,不仅为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结算等航运金融业务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还为航运指数衍生品推出创造了条件。我们将抓住这次机遇,指导有关单位在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下,加紧准备、尽快上市。
6、上海电台:《总体方案》公布、新片区揭牌后,很多市场主体热情非常高,很希望进驻到新片区,请问市场监管部门在市场准入方面,尤其是具体的实施细则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接下来给他们带来哪些福音?
彭文皓(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这次市市场监管局对临港新片区的连锁商业实现一照多址、一证多址的制度。推行这项制度,目的在市场准入上体现临港新片区的更开放,边界更自由,激发更多的市场主体来参与新片区高质量高标准的建设和发展。一照多址将连锁企业的分支机构设立登记简化为经营场所的备案,这项措施的实施,有效的简化了申请材料和办理流程。在申请材料上,实现了减半;在备案办理时间上为企业提供了当场办结的绿色通道。此外,省去连锁商业企业诸多分支机构的年报申报,各个经营场所可以随母体一起申报年报。
以上这些措施降低了企业网点扩张的商务成本,也推进了注册登记的便利化改革。
一证多址的政策是在一照多址的改革基础上推出的又一项改革举措,按照一证多址的方案,市场监管局将组织对连锁的食品经营企业总部进行现场评审,评审合格后,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对总部企业在本市的其他分支机构采取告知承诺方式进行审批。已经通过现场评审的连锁企业总部,如果要设立分支机构,只需要提供食品经营许可申请书和直营连锁食品经营企业的告知承诺书到辖区市场局或行政服务大厅就可以现场领取一证多址企业食品经营许可公示信息表,企业取得公示信息表就可以开展食品经营活动。分支机构的许可信息会标注在总部企业食品经营许可证上。一证多址的举措在保证食品安全基础上通过简化和优化审批流程,统一了同一模式、同一标准的连锁企业分支机构的评审标准,减少了申请人办事时间和跑动次数,使连锁企业在新片区能享受到主体准入的政策支持获得真切的实惠。
7、新民晚报:我看到在《若干意见》当中,就吸引人才方面提出有12条政策,5条国内,5条国外,这些政策和过去相比有什么新的亮点?
余成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刚才,陈市长已专门提到了新片区在人才政策上有不少的突破,我理解,这次对于临港新片区的特殊支持政策,在吸引海内外人才方面,和以往相比主要是在三个方面有所不同,一是扩大开放,二是聚焦突破,三是提升自主性,比以前的措施力度更大。
从扩大开放上看,上海已经连续多年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魅力的中国城市。这次新片区人才政策仍然将吸引海外人才、为海外人才提供更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作为重点。从海外青年人才、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甚至是外籍实习生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支持。比如,在集聚全球青年人才方面,为外籍高校毕业生直接到新片区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允许全球高水平大学本科以上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在新片区就业。支持新片区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招收外国学生来企业实习;设立临港新片区留学人员的创业园,在留创园创办企业的外籍高校毕业生,可以直接给予工作许可。在外籍专业人才方面,打破自然人移动的诸多障碍,提供更稳定的工作预期。对在新片区工作的高科技领域人才、技能人才、新片区产业发展紧缺急需人才,一次性给予两年以上工作许可,不需要每年延期。对于在新片区工作的入外籍留学人员,直接给予最长有效十年的海外人才居住证。力争把新片区打造成国际人才试验区。在海外高层次人才方面,经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可以享受居留和出入境便利、绿色通关、便利工作许可等诸多便利。除此以外,稳步开放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实现人员自由执业。《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对具有境外执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规划、设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实行备案管理,经备案后,可以在新片区内提供相关服务。除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外,允许境外人士在新片区申请参加我国的相关职业资格考试。
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多、更好的吸引海外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从聚焦突破上看,《若干意见》紧紧围绕新片区的重点产业布局和人才发展环境两个关键,在全市面上政策的基础上,探索多方面的政策突破。比如,在居住证转办户籍方面,首次采取两年承诺期的方式,对符合一定工作年限要求的新片区人才,居转户年限由七年缩短到五年,在重点产业布局中的重点单位核心人才,进一步缩短到三年。在居住证积分方面,将原来临港专项加分政策做了进一步优化升级,享受政策的年限要求由五年缩短到三年,促进新片区优秀人才更加及时享受公共服务待遇。
从提高自主性方面看,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和用人单位引才方面,《若干意见》全方面提升新片区的引才自主性,力争使引进人才与新片区的高质量发展需求更加契合。比如,《若干意见》赋予新片区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推荐权、特殊人才直接申报权,使新片区成为本市唯一一个可以直接推荐重点机构以及特殊人才的特定区域。赋予新片区科技创新职业清单推荐权,支持新片区重点产业引进外籍人才,并享受相关待遇。同时,充分尊重用人主体的自主评价权,对于经用人主体自主认定,符合相关条件的核心业务骨干,在引进落户上予以大力支持和保障。尤其是在技能人才方面,《若干意见》除了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外,还根据新的发展情况,对国家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认定范围以外的、新领域发展紧缺急需的技能人才,在新片区探索由行业代表性企业自主评定和推荐后,纳入引进范围。
8、凤凰卫视:想问陈市长,发布稿里提到对新片区是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而且要大胆闯、大胆试,用了“大胆”这样的表述,您觉得今后上海将如何行使更大的改革自主权?
陈寅:党中央、特别是总书记,一直要求上海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而且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我们应该肩负起国家更大力度开放探索的使命。六年前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诞生在上海,这些年,上海也承担了很多国家改革开放的任务。未来,我们应该更多地面对国际更高标准进行改革开放的探索。这次新片区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园区,进行先行先试。国家批准的新片区总体方案,政策内容更丰富、改革力度更大,原来上海提出的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的想法要求,这次都得到了全面体现。我相信,只要上海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落实好《总体方案》,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能力将不断提升。
徐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由于时间关系,发布会提问环节到此结束。《若干意见》今天上午已经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全文公布。感谢各位记者对临港新片区的关注,如有进一步采访需求,可以和市发改委、新片区管委会或者市政府新闻办联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