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1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1

  1、文汇报: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我们知道徐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集聚,徐汇在打造双创示范基地过程中,如何发挥知识产权保驾护航的作用?

  方世忠:感谢文汇报的记者,你抓住了我们徐汇科技服务业双创示范基地中最重要,也是最具有特点的一个方面。徐汇去年获批漕河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在徐汇集聚了各类知识产权机构,是上海市最多的,有150多家。其中,有20多家成为国家级的品牌机构。这一类知识产权的各类服务机构总量占上海的六成以上,是上海的半壁江山。所以徐汇知识产权的服务业资源、机构是非常集聚的。

  今年,我们也是在各区中率先出台了知识产权发展的一个专项政策,这个专项政策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全市首个涵盖了知识产权的三个领域,就是专利、商标、版权。可以说这是全市首个“三合一”的扶持办法。第二,在这个办法中明确提出以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为抓手,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市场体系的建设,积极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与现在的创新需求、产业发展能够进行有效的衔接。第三,我们知识产权专项政策聚焦知识产权的运用,特别是成果的转化,也就是韩正书记说的“纸如何变成钱”的重要环节。通过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创新效益。

  我们想通过知识产权在重点领域的突破来支撑服务全市的双创建设,主要突出三个重点:第一,首先是在徐汇区集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在徐汇区集聚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审协中心上海中心,上海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些功能性的平台在徐汇已经进行了集聚和落地。第二,发挥知识产权的催化剂作用,通过政府搭台、政策引导、市场选择,推动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就是所谓的“四大资源”,双创主体之间可以产生化学效益,推进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我们知道创新真正主体还是这些四大资源、四大主体。第三,鼓励知识产权创造价值,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来开展专利的转让和许可的工作,对于促成专利利用知识产权服务的经纪机构、中介机构给予奖励,来构建支撑创新驱动的知识产权市场服务体系完善。

  2、澎湃新闻:在徐汇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中,肯定少不了初创型和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融资难是突出问题,想请问徐汇在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发展中有哪些配套的金融扶持政策,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融资难的问题?

  方世忠:这确实是我们科技服务业双创示范基地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请今天和我一起来参加新闻发布会的陈石燕副区长进行回答。

  陈石燕(徐汇区副区长):谢谢澎湃的记者,这是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从徐汇来讲,整个金融资本还是相对比较活跃的,徐汇的金融机构数量比较多、结构比较多元,各类金融机构达到了650家。集聚了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融资租赁、第三方支付等一批风险投资机构达到200多家,也形成了科技金融的资本高地。

  近年来,我们以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本源,以产业金融、创新金融为发展定位,促进区域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所以围绕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我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目前徐汇已经建立了上市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形成一个分板块、有梯度的直接融资储备库,这个库里目前已经筛选了直接融资储备的企业超过180家,上市的挂牌企业有107家,同时证监会审核企业有7家,目前在上海证监局辅导的企业也有8家。我们通过这样的一种储备库的形式能够整合好区域内产业政策,形成一个组合拳、营造上市良好的氛围。

  第二,量身定制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平台,近年来徐汇先后投入了企业的贷款风险补偿金达到1亿元以上,主要是带动园区和银行能够风险共担、信息共享,降低企业融资门坎和成本。比如漕河泾科技型融资平台,以及商会企业互助融资平台,经过多轮升级为企业融资积累非常有效的信用信息,累计了700多家获得免抵押、免担保贷款,总量超过18亿元,同时企业的户均达到两百多万元。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第三,积极推动科创资本的集聚,徐汇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达到7.5亿元,专注于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等产业。同时我们参股了17家的创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达到60亿元。另外强化对早期项目的支撑,专门设立规模5000万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首期拿出500万和漕河泾科创中心组建1千万元的漕河泾天使创业投资基金,共同为孵化期的企业提供“孵化+风投”联动新模式,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对产业资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更好的帮助初创企业发展。

  3、上海电视台:我们知道国务院已经发布了两批双创示范基地了,在上海有徐汇和杨浦两家,想请问相较杨浦,徐汇的特色和定位在哪里,市级层面如何支持徐汇区在建设双创示范区的工作?

  王思政(市发展改革委巡视员):谢谢电视台的这位记者。9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在北京举行今年全国双创周新闻发布会,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也有记者提问,相较第一届北京中关村和第二届深圳湾,我们上海长阳创谷有什么特色,新闻发布会上我提到三个百年,杨浦是“百年企业、百年名校、百年市政”集聚地。上海是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杨浦是承载民族工业的重镇,但是相对于杨浦,徐汇区也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刚才方区长进行了很好介绍,我再作点补充。

  从三个“对话”的角度来理解我们这次选择徐汇作为第二次双创示范基地的一些考虑。第一个对话就是做好与历史先人的对话。挖掘传统历史价值,传承双创、科创的人文精神。徐汇区人杰地灵,有100多位院士工作生活在那里,我们今天如果漫步在有百年历史的天钥桥路、在徐家汇藏书楼浏览,都会不由自主想到一个人——徐光启。徐光启400多年前从这个地方走出来,今天我们把他称之为中国“西学东传”的开拓者,也是我们海派文化鼻祖,他是一个科学家、教育家、农学家。他最早主动学习、翻译、传播、研究西方科技和文化,他创办的徐家汇藏书楼是我国最早的中外科技、中外文化交流机构;他创办的土山湾孤儿院,是我国最早的孤儿学校,很早就在那里对孩子们进行技艺的培训传承,特别是中国的一些传统技艺的传承。土山湾孤儿学校又被称为中国西洋油画的摇篮,早年徐悲鸿、刘海粟等都与之有密切交往,而且里面的孤儿经过教育、培训之后,不但培养了谋生和创业能力,同时又有一些人变成了艺术大师,很多作品在我国早年参与的“世博会”上得到很多奖项。今天完成这个与历史和先人的对话,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我们双创、科创的人文精神,我们选择徐汇区是有这样的考虑,上海有这个历史渊源。

  第二个对话是做好与宇宙未来的对话,抢占“双创”制高点,做强科技服务业。今天上海徐汇区的天文台、气象台曾经被称为“远东第一”,大家知道我们在气象台、天文台里干什么?是和宇宙未来对话,说白了就是科技服务业。刚刚方世忠区长讲到徐汇重点是做好科技服务业,所以科技服务业与徐汇也有非常深的历史渊源,再加上今天在徐汇这块土地上有120多家大院大所,包括我们的名校,交大、复旦和中外资研发中心等等,还有上海的三甲医院,最好的资源都集中在这里。徐汇要发挥好科研基础雄厚的优势,抢占“双创”、科创的制高点,同时充分形成各方合力,做强科技服务业。刚刚记者提问徐汇的定位,其实这个定位已经非常明确,徐汇是作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区,同时漕河泾科技园区又是国家首批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这个也是非常明确的。

  第三个对话是完成与人类自身的对话。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考量,我可能讲得有一点大。大家知道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经过辛勤的劳动,加班加点的付出,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未来30年,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要变成又富又强,我们靠什么?靠智慧,靠科创。

  徐汇在这一块有很大潜力,刚刚讲到,中科院系统有很多关于人类自身的科学研究,现在研究很多方面,最后发现人对于自身的了解是很少一部分。人类如今寿命很长,大概可以活到九十几岁,甚至一百岁,但是对我们的大脑开发的量还很小。徐汇同时定位为全市的人工智能高地,一个将来的示范区,我们希望先行先试,包括健康生命产业。我们要延长自己的生命,这都是对人类自身的潜能进行新的挖掘和开发,所以这方面也是对徐汇的一个定位。

  我从这三个对话方面进行补充,表明徐汇区的特点和全市考虑的定位,谢谢!

  4、上海广播电台:科技服务体系薄弱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之一,如何看待徐汇提出以科技服务业为核心,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建设,市科委今后将会在哪些方面有些指导和支持?

  傅国庆(市科委总工程师):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客观要求,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刚才方区长有讲到徐汇区发展科技服务业有着非常好的基础,一方面有高水平的科研机构,知名高校集聚在内,另外还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才人力资源。

  这里我想补充一个数据,2016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授奖265项(人),由徐汇区域内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牵头完成的有 57项,占全市科学技术奖总数的五分之一。另外一方面,徐汇区也集聚了150余家的服务机构,比较有名的如专利商标事务所、情报所、盛知华等科技服务机构,而且这些科技服务机构知名度比较高,形成了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集聚态势。市科委也是对徐汇区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给予很大的关注,积极推动市区两级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特别是科技服务方面加强合作。

  市科委参与编制了徐汇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实施方案,目前正积极会同市有关委办局加强与徐汇区的联动,给予徐汇方案全方位支持。具体来讲有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推动科技成果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将联手徐汇区人民政府,遵循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市、区政策联动效应,综合运用平台建设、政府购买服务、人才培养等措施,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机构的扶持,推动科技服务业在徐汇集聚发展。

  二是着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徐汇优势产业,支持企业与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及其他组织采取联合建立研究开发平台、技术创新联盟、新型研究开发机构等方式,运用市场机制整合优质资源,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集成应用。

  三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水平。支持在示范基地内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人才培养制度,引导徐汇区发挥科技服务机构集聚优势,与闵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互补发展;支持成果完成单位探索多渠道成果转化模式,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市科委组织科学学所等单位全力支持徐汇的创新实践,携手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徐汇模式。

  5、新民晚报:我想请问徐汇区在双创环境营造和创新人才集聚方面有哪些举措?

  方世忠:大家都知道上海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中重点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体制机制的改革,还有一个就是人才的集聚,所以徐汇在科技服务业双创的示范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除了知识产权这个重点,非常关注的是人才如何能够集聚。我们重点做好三件事情,我用三个词汇来形容我们的举措。

  第一是提供大平台。要吸引人才一定要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我们想在徐汇构筑协同创新大平台,一方面想通过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来支持徐汇在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能够开发共享一些研发设备和实验设施,给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平台。同时也鼓励区域中的行业领军企业、高等院校,能够建设众创空间。现在我们已经有60多家了,希望集聚更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众创空间,来为这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提供大平台、大空间,这是我们做的一件事情。

  第二是构建磁力场。就是人才要集聚,从政府角度要做好良好的政策生态编制和制定,形成人才集聚的强大磁力场,所以我们已经出台了徐汇区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国际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的扶持办法,关于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办法,关于知识产权的扶持办法等等一系列人才发展、产业发展的政策。我们希望这些政策能够有利于创新型的人才在徐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通过这些政策着力解决那些制约科技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上的难点、痛点和堵点。

  第三是栽好梧桐树。希望科技创新人才在徐汇不仅有创新科技大平台,不仅有良好的政策生态,而且也有很好的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环境,所以我们出台了徐汇区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同时我们还出台了徐汇区光启人才行动计划,形成五年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一年工作方案。针对不同的创新创业事业发展阶段和不同人才需求,分别制定了光启英才、光启伯乐、光启创客、光启星梦、光启名师和光启名医的六大培养计划,为创新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广阔的舞台。

  我透露一个具体的举措,我们着力打造的“全球城市卓越水岸”的徐汇滨江,刚刚建成两千套的滨江人才公寓,希望广纳各方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上海,落户徐汇。

  6、新闻晨报:刚才方区长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构建“两级两带”创新创业空间布局,我想请问未来有怎样的发展展望?

  方世忠: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徐汇区建设双创国家示范基地,我们有目标,有重点,有举措,但是我们更加需要空间的载体支撑,所以这次我们在双创示范基地里面,提出空间的规划布局,就是你刚才提到的“两极两带”。

  “两极”:“一极”是建立有将近30年的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这是我们在高端芯片和智能硬件方面非常有基础的产业园区,所以在这个创新极里面,今后主要推动它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信息技术这样的一个产业创新极的发展。

  第二个“极”就是枫林生命健康产业创新极,这个创新极也就两平方公里左右,集聚了8家三级甲等医院,集聚一大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所以在这个地方重点发展以临床医学为重点生命健康产业创新极。

  “两带”:“一带”就是大家都关注的45公里黄浦江两岸正式贯通,徐汇在滨江拥有的岸线是11.4公里,今年年底要开放8.4公里,在这8.4公里中主要强调四句话,叫规划引领、文化先导、生态优先、科创主导。徐汇滨江的目标是建设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是两翼驱动,一翼是文化先导,通过文化来引爆这个铁锈地带的转型。另外一翼就是科创,所以我们在这里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建设,现在我们已经在推动,除了西岸传媒港、西岸金融城,重点推进西岸智慧谷,打造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希望这个地方能够成为上海打造国家人工智能高地的一个新地标,所以徐汇滨江是创新创意的发展带。

  还有一个,是从漕河泾到紫竹两个国家级科技园区连接的15号轨道交通沿线,目前正在建设,把这两个产业园区连接起来。它的大部分是在徐汇区,这个地区原来是比较落后的产业园区,现在我们在这个园区里推动城市更新,通过存量盘整方法打造新型适合创新创业的创新走廊,15号线的创新走廊。同时,我们也在布局华泾北杨人工智能小镇。滨江正在建设的体量有350万平方米,15号线的创新创意带建设体量是200万平方米,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空间布局支撑推动徐汇以科技服务业为重点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目标实现,谢谢!

  王思政:补充一下,就是建设两级两带,包括整个徐汇区作为新的第二批示范基地,实际上我们是有很多的资源有支撑的,还没有充分发挥潜力。比如刚刚讲到徐汇有上海这么多三甲医院,按照国际发达国家创新的规律,医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主体。我们由于现行制度、体制机制的限制,还没有把这块潜力进行很好的发挥挖掘。医生这个群体是最了解病人需求、最知道市场价值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对医疗器械创新、辅具创新、新药等创新往往起到关键作用,这块我们接下来还要花力气挖掘。

  徐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时间关系,今天的问答环节到此结束,各位还有采访需求,可以和徐汇区联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