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日市委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1

  1、人民日报:请问尹书记,自2013年起上海每年推出一号课题,来推动全年工作,上海为什么会想到用一号课题的方式推进改革呢?我们也注意到,一号课题都是当下社会改革发展的热点和难点,为什么选择这些课题入手?每个课题都形成制度性成果,这些成果、法规落实情况怎样?

  尹弘(市委副书记):本届市委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制度,每年确定一些重点调研课题和重点推进及督查工作。通常来看,每年确定的课题数量不等,但是一般排在第一的调研课题是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直接担任课题的负责人来研究推进的。从这几年的选题情况看,重点课题都是把中央要求和上海实际相结合,把推动上海当前改革发展和谋划长远相结合,把推进工作和增强市民群众的满意度相结合。选题涉及的都是全市改革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有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些重大问题解决了、突破了,就可以有利地推进某一方面、乃至推进面上整体工作。比如,2013年“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一号课题;2014年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2015年是科创中心建设;2016年一号课题叫“补短板”,补短板包括多方面,主要是围绕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城市安全、城市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加以研究、突破解决。这几个课题是有机联系的,抓住了干部这个决定因素,着力夯实基层基础,聚焦城市今后发展的动力支撑,同时着眼于提升城市发展的整体水平,形成了一系列一号课题的内在联系,这是一个“组合拳”。

  从课题调研情况来看,抓课题实际上是摸清情况、找准问题的过程。市委一直强调问题导向,通过排摸、调研,攻坚克难,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推进课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推进工作的过程。从几年的实践来看,课题研究对于推动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不仅仅推动全年的工作,还可能影响到上海全局,解决一个时期需要突破和致力于解决的一些问题。

  记者朋友问到,怎么想到用课题的方式?抓课题研究,重点是为了解决问题。主要是觉得这些问题在工作中,有的是积累已久,有的是工作思路遇到新的挑战。所以,我们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问题必然是存在的,看不到问题、不解决问题,实际上本身就有问题。首先要找准问题。找准问题关键真要扑下身子,从第一线去感受、去发现。像补短板的课题,市委主要领导一段时期内到一线调研,把听到、看到的最原始的情况进行梳理。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课题,整个调研组用了四个月时间,走访了150多个街道乡镇、200多个居村,座谈访谈4400多人次,充分听取基层的各方面意见,把各种意见汇总起来,形成了我们需要重点推进的若干重要问题和工作举措。另外,我们在一号课题调研过程当中,也要正确看待问题。许多问题的存在要历史辩证地看,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来看待这些问题。新官得理旧账,我们不推诿,在自己手里能够解决的问题绝不给下一任。要有担当,多算国家账、长远账,考虑全局,不打小算盘,不拘泥于目前局部利益的得失,实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突破。

  记者问“一号课题”有什么成果?我们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在推进工作的同时,有些举措、制度固化下来,有些通过地方立法基本形成了制度安排。一是建立专门的推进机制。比如,科创中心建设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课题,也是一个规划,在国家层面和市级层面建立了领导小组,同时设立工作推进小组,这样就保证了整个工作推进得比较协调、有序。比如,补短板中的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包括“五违四必”、河道整治、环境整治等,我们每年确定考核目标,每季度开现场会,举一反三、重点督察来推进落实。这两年每个季度,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都会率队到一个点上,总结点上工作、部署面上安排、检查考核进度,明确提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推进的举措,扎实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工作。二是将一些重点课题转化为重点推进和督查工作紧抓不放。比如,基层社会治理已经推进了四年,韩正同志每年召开一次推进会,来推动一些部署安排的落实,同时形成一些制度化的文件,有些可能升级到法律。补短板已经连续第三年了,交通整治明确内容也是第二年了,这些都作为市委的重点工作来抓紧推进和落实。另外,我们边推进落实边完善制度。比如说,科创中心建设“人才新政20条”经过一年的实践,进一步出台“人才新政30条”。因为有些条款好看不中用,需要调整;有些没有设定,实践中提出许多新的诉求,需要抓紧补充新的政策。

  几年下来,无论哪个一号课题,工作推进当中都取得了成效。我简单点一下。“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已选拔各类年轻干部415人,市管干部55岁以上的比例从2013年50.6%下降到目前的38.1%。各区换届以后,党政班子平均年龄47.6岁,比上一届下降2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街道强调三个“公共”,即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这三方面的责任得到强化,基层力量显著增强,服务管理能力有了提升,特别是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的格局基本形成。应当说,上海正在走出一条社会治理的新路。这两年,通过外环内禁燃烟花炮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难点工作,基层力量得到了检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这当中很重要一条是因为基层有了很好的战斗力。“科创中心建设”,科创“22条”出台以后,在大科学设施装置的落户、国家实验室的筹建、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的功能型平台的建设、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等方面都有了突破。以申请永久居留为例,制定政策以后申请增长了8倍。外资的研发中心累计达到了400余家。“补短板”,这两年重点在环境整治方面,特别是“五违四必”拆建方面,提升了干部的精气神,也让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2015年-2016年全市拆除违法无证建筑超过6500万平方米,今年一季度拆除2000万平方米。我简单罗列这些,作个介绍。

  谢谢!

  2、中央电视台:我想问一下基层党建工作。前几年,我们采访时候发现,在外企工作的白领感觉离党组织稍微有点远,但这两年采访的时候会发现在写字楼比较集中的地方,就会有金领驿站或者白领驿家等基层党建服务站。一些小区里,党员亮明了身份,主动参与到具体工作当中去。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地块,上海党建工作怎样进行创新?下一步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在哪里?

  尹弘:基层党建工作是我们这几年加强党建工作非常重要的领域和重要的工作推进方面。党的工作最重要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矛盾问题也往往在基层反映比较突出。我们希望每个基层党组织、党支部都成为一个有力的战斗堡垒。但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也遇到一些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上海是一个超大型城市,2400多万常住人口,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整个经济形态、社会环境、人口结构、群众诉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层党建工作遇到很多挑战和不适应。比如说,基层党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存在很多盲点,有很多空白点,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变化。市委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要求,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一条红线来贯穿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始终,着力解决不适应的问题,想办法努力探索一条超大型城市基层党建的新路。我们标准是什么呢?三句话,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关键是要让党组织在群众当中有基础、有影响。

  一是拓展覆盖面。首先要把组织和活动健全起来,我们集中推进“两新”组织党建覆盖,目前统计情况来看,覆盖面基本达到61%和59.8%。刚才记者问到的,商务楼宇、园区、商圈市场等领域党的建设这几年得到了强化。“金领驿站”“白领驿站”只是名称,最关键的是要成为一个载体,成为党员服务的载体,对新兴群体进行凝聚和引领。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基层党建,很重要一块是在社区,街道社区是城市基层党建的主阵地。这几年,调整建立了“1+2”党建领导新体制,“1”是社区党工委,“2”是社区党委和居民区党委。通过这个新体制强化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促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因为社区、居民区的党组织覆盖到隶属关系不在区里或者街道,但同样是在辖区范围内的单位,形成一个共建,这样区域化党建就形成比较好的平台。我们把“加强党的建设”在基层治理创新当中作为八项职能的首位,特别强调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与此同时,对有些职能进行调整,最突出的就是调整了街道内设机构,全面取消招商引资,让街道党工委的工作重心更加聚焦到加强党的建设上,更加聚焦到公共服务管理上,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三是管理力量重心下移。我们把区里一些执法力量放到基层进行管理,派出机构的人事考核权、任命权逐渐下放。区级机关、市级机关编制进一步缩减,缩减的编制投放到基层一线,充实基层一线的力量。

  四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配强村居书记,目前平均年龄48岁,本科以上学历的增长了43%,一部分80后已经成为了骨干主体。

  五是提高群众的获得感。通过建立党建服务中心、党建服务站点,来创造条件让党员开展活动,加强党建服务。另一方面,结合政府工作,围绕社会管理进行推进,比如连续三年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每年改造面积翻番。这些都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下一步重点还是要巩固、深化、提升。一是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自治共治的机制,强化社会力量协同参与。二要补短板、强基层、重服务,加强各领域的党建工作,使党建的要求在基层第一线能够得到落实。特别是贯彻中央加强国有企业和高校党建的要求,贯彻好有关举措,形成上海工作的特点。另外,农村基层党建还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加强探索,形成一些新的经验,把一些已经行之有效的措施固化下来成为制度。

  谢谢!

  3、澎湃新闻:在去年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已经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请问上海纪检机关在这方面是如何实践的?查处了多少违纪情况?局级干部牵涉到多少?另外这五年来八项规定执行下来查处的情况如何?

  王永伟(市纪委常委):感谢媒体朋友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关心。正如刚才所说的,“四种形态”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已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在党内法规中首次亮相,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创新成果,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四种形态”就是:对一般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提醒谈话和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种形态”;党员有“破纪”行为了,就要及时处理,使党纪轻处分和组织调整成为大多数;对少数严重违纪的党员,及时给予重处分,作出职务调整;对于极少数严重违纪甚至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党员干部,坚决予以严肃查处,并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从刚才的介绍中不难看出,作为管党治党的尺子,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仅仅是纪委一家的事。比如说谈话提醒、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需要党委落实好主体责任。比如说第二、第三种形态,需要纪委和组织部门配合,形成合力。

  就上海来说,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反映问题线索23095件,初步核实14967件次,谈话函询4661件次,澄清了结14530件次,依规依纪诫勉谈话681人,给予纪律轻处分3272人,给予纪律重处分3248人,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移送司法机关442人,其中局级干部17人,处级干部57人。以2016年为例,运用“四种形态”中,第一种形态4390人次,占“四种形态”处理总人数的68.2%;第二种形态1260人次,占19.6%;第三种形态471人,占7.3%;第四种形态318人,占4.9%。

  关于您提到的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情况,五年来,全市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809起,处理相关责任人1367人;给予纪律处分820人,其中局级干部67人,处级干部266人。此外,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五年来通报曝光324起,涉及528人,其中局级干部36人,处级干部167人。谢谢!

  4、凤凰卫视:最近有部电视剧叫《人民的名义》很火,我的问题是,最近五年上海施行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这个制度执行得怎么样?有多少人因为报告不实受到相关处理?上海作为国际性的金融城市还有很多投资渠道,是不是监管方面更复杂一些?

  冷伟青(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谢谢记者朋友对于我们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关注。我们欢迎媒体关注、欢迎媒体监督。近年来,上海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的同时,还结合自身实际,在2008年制定了《关于上海市拟提任市管领导干部(人员)个人重大事项专项申报实施办法(试行)》,并于2013年8月,率先开始对拟提任市管领导干部的个人有关事项进行查核,为后期中组部开展的“凡提必核”工作提供了经验参考。

  根据中组部统一部署,上海每年约有3.5万名副处级或相当于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含企事业单位)集中申报个人有关事项。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共抽查核实2.2万余人,其中拟提任或转任重要岗位考察人选核查9000余人,其他类型核查1.1万余人。经过核查,有360余名干部因瞒报被诫勉谈话或取消提任资格。常态化的核查机制和严肃的结果处理,让少部分仍存在“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的干部无处遁形,如实申报已成为上海干部队伍中的主流声音。

  今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与以往的规定相比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调整:一是在报告对象范围上,更加突出了党政领导干部这个重点,调整了非参公类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报告范围;二是完善了报告的事项内容,更加突出了与领导干部利益和权力行为紧密关联的家事家产情况;三是增加了抽查核实规定,为更加有效地强化查核结果运用提供了制度遵循。

  从近几年开展查核的实际情况看,投资房产、股票、基金和投资型保险,是上海领导干部家庭目前主要、普遍的金融投资方式,且与领导干部权力行为关联紧密。修订后的规定中,对此类家产事项的报告要求都作了明确。对一些存款性质的国库券、银行存款等投资项目,待相关条件成熟后再适时纳入报告内容范围。

  5、新华社:我这个问题也跟市管干部有关,2015年上海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的规定。目前已经实施了两年时间,想问一下这个规定实施到目前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一些最新的数据通报给大家?

  冷伟青:规范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行为,是上海市委贯彻中央先行先试要求、从严管理干部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2015年2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这项工作在上海试点。5月1日,本市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会议上和全国“两会”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要求上海先行先试、稳妥实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成果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在市委领导下,细致研究,扎实推进,稳慎实施,努力形成一套可执行、可操作、可检查、可问责的制度体系。

  2015年5月至10月,我们根据中央先行先试的要求,集中规范了全市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依法受权行使行政权力事业单位的市管领导干部亲属和市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亲属经商办企业行为。全市列入规范范围的1800余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专项申报,共甄别出180余名领导干部需要规范。2016年上半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回头看”,对100余名选择亲属退出经商办企业活动的领导干部,逐一核实甄别,分类设定流程规范,跟踪处置相关情况。此外,我们还同步规范了全市市管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不属于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事业单位以及部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300余名市管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行为,共甄别出40余名市管领导干部需要规范。

  从总体上看,规范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干部队伍情况稳定,精神状态积极正向,普遍认为中央把这项工作放在上海试点,既是中央对上海的充分信任,又是上海承担的光荣任务,表示要自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顾全大局,听从召唤,振奋精神,严格自律。同时,社会各界也普遍反映积极、反响热切,形成了正面的舆论氛围。

  6、上海电视台:我想问一下,年初召开的市纪委全会上透露十届市委巡视全覆盖,有人说这像一把利剑悬在头上,请问下一步在深化政治巡视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王永伟:党中央根据形势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重新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主要体现在十六个字:利剑高悬、震慑常在,发现问题、倒逼改革。我们把巡视工作比作“探头”,“探头”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及时发现问题,另外一个是预警震慑。巡视是对被巡视单位的一次“政治体检”。在工作推进中,我们牢牢把握政治定位,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来开展。在重点内容上,突出问题导向,着力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在方式举措上,采取板块轮动的方式,通过常规巡视结合专项巡视、合并巡视等形式,全力推进巡视全覆盖。到2016年底,本届市委已全面完成巡视全覆盖的任务。在过程管理上,通过“建账、交账、转账、查账、销账”的“五帐”管理,对发现的问题线索逐一明确整改责任单位、整改时限、整改完成等情况,问题得不到办理和有效解决绝不“销号”。在督促整改上,建立了整改工作责任制,对移交问题线索实行跟踪督办,对整改不到位、问题不解决、责任不落实的严肃追责,释放巡视不是一阵风的强烈信号。

  市十次党代会以来,通过15轮对271家单位的巡视,发现问题2644个,提出整改建议1198条,移送问题线索1051个。根据巡视移送线索共立案审查195人,采取调整岗位、批评教育、纠正违规行为等方式处理5809人次,退出钱款1.06亿元,巡视已经成为执纪审查问题线索来源的重要渠道。

  7、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去年中共上海市委委托各民主党派就“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进行了专项民主监督,请问成效如何?今年是不是还会继续开展专项民主监督?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凝聚各民主党派在城市建设、民生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严军(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谢谢记者朋友对上海多党合作事业的关注。中共上海市委历来高度重视支持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的基本职能。五年来,上海各民主党派围绕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十三五”规划制定和实施、“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开展民主监督,为中共上海市委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去年,中共上海市委委托各民主党派市委对全市各区“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专项民主监督,也是结合上海实际,发挥民主党派作用,回应百姓关切而开展的一项工作,是一项创新性工作。上海市16个区,8个民主党派,每个民主党派对口两个区开展专项民主监督,重点是聚焦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的完成情况、长效机制的建设情况、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监督,实际效果比较明显。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各民主党派精心准备,认真组织,结合实地走访、专题座谈等多种形式,认真履行了民主监督的职能,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今年3月1日,韩正同志主持召开专题协调座谈会,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市委开展“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情况介绍。

  2017年,中共上海市委将委托各民主党派市委就《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贯彻情况进行专项民主监督。同时,在去年基础上深化“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专项民主监督。另外,无党派人士将就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推进情况开展专项民主监督。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民主党派在上海城市建设和民生领域等方面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发挥作用。比如今年下半年将围绕“着眼卓越全球城市发展目标,深化上海城市核心功能研究”开展调研协商,还将围绕“2017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2018年重点工作安排”、“关注百姓生命健康,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等议题开展专题协商。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提交人大议案、书面建议、政协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方式,对市委和市政府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谢谢!

  朱咏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各位记者,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出席发布会的各位领导,也感谢各位记者的参与。如果大家有进一步的采访需求,会后请和我们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联系,谢谢大家!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