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1
1、国际商报:我想问一下申主任,上海在创新发展模式、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方面将会有哪些新的举措?
申卫华(市商务委副主任):国务院下发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方案里面明确提出要加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这就要求我们有责任有担当,把上海建设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我们认为要成为“桥头堡”,首先必须有辐射作用,有集聚作用,同时,还可以进行支撑和保障。当然还有一个起点的作用,所以要想把上海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当中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这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商务委和发改委、交通委、金融办、外办等部门在交通、金融、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并走在全国前列。从量上来说,我们的成绩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比如说在外贸方面,去年,上海市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额已经达到了5535亿人民币,增长2.6%,占全市比重达到20%,出口是2650亿人民币,增长2.9%。沿线国家在沪投资的合同外资已经达到22亿美金。在沿线国家的新签工程承包项目合同额达89亿美元,同比增长66.5%,占全市比重75%,完成营业额4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上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都有快速增长。以东盟为例,一季度与东盟的进出口已经达到了1001亿人民币。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带一路”的建设无论从经贸合作还是交通建设、金融合作都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走出去桥头堡建设,计划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合作。
一是要建立以便利化为核心的对外投资管理体系。我们依托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已经在对外投资便利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下一步我们仍将查找短板和弱项,进一步提高走出去便利化程度,推进上海市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生物医药、产能合作方面走出去。当然走出去既要发挥市场主体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服务作用。我们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比如说走出去涉及到就业,要建立人才服务体系。走出去需要金融服务,我们要建立金融服务体系。走出去的国别,原来不是我们熟悉的,我们叫做新兴市场国家,就需要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一带一路”国家当中的禀赋、资源、管理有差异,所以我们也有解决纠纷的服务体系。综合起来还有像项目的融资、会计服务、税务服务、风险管理等综合服务体系。这是我们推进建设的五大综合服务体系,保证企业能够顺利出海,顺利在东道国进行建设。
当然在企业走出去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也不会忘记以风险防范为底线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一是要求企业一定要尽到社会责任。在东道国按照国家的要求,特别是按照商务部指引的要求,服务好东道国,与东道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同时,我们也为对外投资企业在东道国所面临的风险做好保障,在国内有一个事中事后监管,在国外也有事中事后的评价和风险监控体系,来保障走出去企业的人财物安全。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以多种模式进行投资。比如说可以实施股权变动,可以进行产业合作,可以建立营销网络,可以加快自己的产业升级,去完成自己的企业发展所决策的方向。
2、解放日报:我想问一下尚主任,今年一季度上海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9%,全国一季度同比增长1%,这个数字对比是不是意味着上海面临较大的引进外资的压力,有什么应对措施?
尚玉英(市商务委主任):今年一季度本市利用外资无论是合同外资,还是实到外资双下降,而且是低于全国水平,确实压力非常大。我们也分析了今年以来,利用外资下降的情况,当然有喜有忧。首先,一季度双下降是上海利用外资17年以来的首次连续三个月下降,过去单个月可能有下降,三个月连续下降是首次。我们也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主要是面对两个主要的挑战。一是全球经贸格局变化带来的挑战。特别是全球投资萎缩,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投资的回流。因此在有限的增量投资中,如何保住既有的份额是个挑战。
二是上海随着城市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与能源、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或者是受资源要素影响比较大的一些存量投资在减少。比如说制造业利用外资,制造业利用外资最高的时候,2004年上海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是60%左右,到了2013年下降到10%不到,今年一季度只占到5.2%。上海现在在大力发展战略性产业、先进制造业,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抓住产业新一轮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大在制造业高端领域的利用外资力度。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若干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制定了一系列举措和措施,代表着今后和未来上海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的力度的方向,主要是体现在“一个扩大、两个率先”。“一个扩大”就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意见》里面在服务业、制造业里面还是要进一步放大开放。“两个率先”,率先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向衔接的制度体系。率先形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这是出台这个《意见》,也是进一步应对下降的具体措施。
喜的是上海利用外资已经进入结构换档期。上海利用外资已经形成服务经济、总部经济和研发经济为主的新格局。这意味着上海利用外资的能级会进一步提高,规模也会进一步扩大,创新资源要素的集聚会进一步的增强,这也代表着上海利用外资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水平。谢谢!
3、经济日报:我想问一下经信委的史局,一季度上海经济运行开局比较好,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采取了哪些措施?刚才发布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内容,请问“十三五”期间外资投资上海制造业重点方向有哪些?
史文军(市经济信息化委副巡视员):关于第一个问题,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等文件精神,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工业经济稳定运行。
一是首季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今年1-3月,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可比增长7.1%,延续了去年下半年的回升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高于去年同期1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好于预期。
二是推进落实工业供给侧改革“一揽子”政策。发布《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实施意见》,制定智能制造、软件首版次、新材料首批次、技改项目审批流程优化等若干配套政策。
三是组织推进重点产业项目。设立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中芯国际、和辉光电二期、华力微电子二期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在智能网联汽车、船舶海工、新材料等领域布局一批重点项目。C919大飞机即将首飞,首艘国产大型豪华邮轮获意向订单,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上市,2016年共推广新能源汽车4.5万辆。
关于第二个问题,去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提出聚焦“压与减”、“新与增”,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和规模,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的新型工业体系。
上海真诚欢迎和鼓励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总体来说是“9+5+4”。“9”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高端能源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5”指的是研发设计、总集成总承包、检验检测认证、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五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还有一个“4”,指的是支持外资参与改造提升汽车、钢铁、化工、船舶等本市传统优势制造业。
我们正在实施《上海促进外商投资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招商引资工作,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有关支持政策。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行业内领先企业参与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推进重点外资制造业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年对于技术改造的投入带动了60%以上的工业投资,因此,我们也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
4、东方财经:问一下陈区长,我们知道浦东是开放型经济体制综合试点的12个城市和地区之一,根据这次发布的《若干意见》以及前不久自贸区深化改革的方案,新区和自贸区在这方面的改革会有哪些新的举措?
陈希(浦东新区副区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去年上半年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决定在浦东等12个地区开展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的工作要求,也在上海市商务委、发改委等各个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浦东新区制定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的实施方案,到目前各项工作还是进展非常顺利,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下一步将根据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和部署,继续大力推进实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综合试点试验,尤其是深入实施《进一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的意见》,努力打造构建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面我们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二是加快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科创中心建设。三是加快推进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创新,着力激发主体活力。四是加快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着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五是深化以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为支撑的金融制度创新,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六是加快多领域、广范围的交流,创造新格局。
5、第一财经日报:上海有各级各类的开发区,吸引了大量外资。下一步这些开发区怎么对新型的经济体制发挥作用呢?
申卫华:上海市目前有国家级开发区像虹桥、闵行、漕河泾、上海化学工业区、松江、金桥,还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像张江和紫竹,也有一大批市区两级开发区,张江、金桥也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部分。这里面集聚了大量的内外资企业。从2016年统计数据来看,全市各类开发区利用外资约占全市的40%,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市的80%以上。确确实实各级开发区已经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载体。如果说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上海市的各级开发区也可以称之为上海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和载体。下一步要推动开发区在发展工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方面的作用。比如说鼓励开发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到开发区的建设和管理中。我们可以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成功、成熟,甚至包括一些先行先试的政策复制推广到上海市市级和各个区级的开发区里面。也可以利用上海市市区两级开发区的品牌优势、管理优势向长三角、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去推动新的、带动全国一起发展的合作模式,也可以引进国际上先进开发区的管理经验与国际上的开发区合作,来推动上海的市区两级开发区的转型升级。
我们市区两级开发区当中有一个特殊的类型就是海关特殊监管区,我们也在推动符合条件的出口加工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也可以把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向海关的特殊监管区内进行发展。比如说跨境电商,我们在青浦、松江、嘉定开发区批准他们成为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可以在保税展示交易、租赁交易、现代服务业拓展方面向这些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松江现在已经开展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试点。这些都是构建新一轮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上海市在新一轮开放经济,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内容。总体上,我们通过这些措施,希望能够把上海的各级开发区打造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起到引领和载体的作用。
6、界面新闻:想问一下秦总,意见当中有不少内容是及到内外资公平竞争,这些条款在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方面有什么新的特点呢?
秦丽萍(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也是这次《若干意见》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题中之义。我们希望将公平竞争打造成为上海投资环境的一张亮丽名片,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资上海、深耕上海。《若干意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公平竞争:
一是在保障政策公平方面,本市发布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今后本市制定、修订与外商投资相关的重大政策,都应事先听取外商投资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规,不得擅自增加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限制。这就从制度层面保证了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可预期性以及执行上的一致性。这也是外商投资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
二是在推进准入公平方面,本市已于2016年率先开展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改革试点,并选取浦东新区为样本,注重系统集成,与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等相衔接,协同推进各类重大改革事项,实现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和业务。
三是在促进经营公平方面,《若干意见》明确支持外资参与本市标准化工作,促进外资公平参与政府采购,同时进一步拓宽外资企业融资渠道,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
四是在完善投资保护方面,《若干意见》中提出将建立本市外商投资权益保护工作机制,通过跨部门联动,更好地保护企业权益。同时在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这也回应了外资企业的关切。
总之,希望通过全方位的改革创新举措,将上海打造成最具影响力的公平竞争的投资热土。
7、企业观察报:想请教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引进外资跟资本输出怎么取得平衡呢?第二个问题,美国退出TTP对上海自贸区来说有什么影响和促动?第三个问题,“一带一路”对上海来说是机遇更多还是风险更大?
尚玉英:关于第一个问题,上海从去年开始出现了双向投资的逆差,就是出去大于进来的。有几个数据,上海对外投资总额在全国城市是排在第一,超过深圳。第二,上海的对外投资70%是属于并购类的,是在全球投资品牌、渠道等高端要素,或者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进行全球布局的投资行为。
第二个问题,虽然全球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但全球一体化仍然是今后的主流方向。在深入推进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上海会积极适应、主动参与。为什么说积极适应呢?我们一直说上海一定要成为全球供应链、价值链的节点城市。比如说全球产业供应链的节点城市,我们所有的制度安排就要适应全球供应价值链管理的模式。而且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模式,跨国公司已经非常成熟了。现在无论是世界五百强还是我们的跨国公司已经以供应链为核心进行全球布局。这个趋势是不可能逆转的,或者说不会短时间逆转。你仅仅把一个项目回流,或者把一个项目移走,是不可能短期内形成全球的供应链体系。所以,对上海来说,我们会积极适应、主动参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比如说上海现在牵头在推进APCE亚太电子示范口岸的项目,就是希望包括上海在内的亚太地区主要的投资贸易节点城市能够在投资贸易方面尽可能有统一的标准,或者说尽可能打破投资链、供应链,或者是贸易链中的一些障碍和壁垒。目前亚太电子示范口岸网络进展非常顺利,也得到亚太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大力响应和积极支持。
第三个问题,“一带一路”不仅对中国,对上海,对许多国家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随着上海企业,包括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经营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包括上海的企业,应该抓住“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也是分两类,一类还是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对上海来说,或者对中国企业来说,要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但还一些国家或者地区欠发达,对这些地区,我们希望在风险防范的同时,首先企业要苦炼内功,优势互补。作为企业来说,也要有它投资的选择、投资的战略和投资的目的性。这样既能抓住“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又能够在互惠互利合作过程中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当然也扩大中国对外的影响。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开发区走出去。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建设非常成熟了,支持企业走出去和支持开发区走出去,可能在一些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可能更容易成功。谢谢!
秦丽萍:我对第一个问题进行一些补充。GDP和GNP是两个专业概念,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区域为统计标准的,强调的是生产的概念,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GNP是国民生产总值,是强调以本国居民为统计的对象,包括在本国创造的GNP,包括在国外创造的GNP,强调的是收入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阶段可能更多的是GDP大于GNP,发达经济体更多的是GNP大于GDP。从我们国家包括上海来说,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通过利用外资使我们的综合经济实力得到非常大的提高。从80年代第一项利用外资项目,到目前上海累计利用外资8.8万个项目,实到外资超过2000亿美元,我们去年的GDP也已经超过了2.5万亿人民币。当我们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有更多的资本走出去,通过往外输出资本可以获得更多的GNP。
徐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若干意见》的全文会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上公布,欢迎各位记者查阅。如果有进一步的问题可以和市商务委或新闻办联系,谢谢大家。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