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1
1、《界面》:我是界面新闻的记者,想问一下在今年一季度的成绩单当中,大多数的数据都出现了上涨,但是利用外资金额下降了,请问是什么原因?下一步有什么样的措施来保持外资的规模、提高外资的利用效率?
阮青(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今年的指标里外资出现了双下降,主要原因是:
第一个是上海利用外资经过连续17年的正增长,现在无论是合同外资还是实到外资都已达到较高的基数,去年合同外资总额已达到509.8亿元,实到外资已经达到185.1亿元,在这样一个高基数上,总的判断上海利用外资进入了一个增速换档期。
第二个是外部因素,现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有很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去年全球FDI(直接投资)流量下降了10—15%,整个蛋糕在缩小,全球各国引进外资竞争加剧,这也是一个客观因素。
第三个因素,外资今年一季度出现了一些下降,有一些结构性的情况。比如制造业实到外资,一季度下降25.3%,其中有成本影响的因素,有外资从沿海到内地产业转移的因素。实到外资里面还有一个情况是房地产利用外资,今年一季度下降了10.6%,这几年外资在房地产中的比重一直在回落。合同外资下降的比较多,主要原因之一是融资租赁业务波动影响,2015年是成倍增长,增长了2.8倍。现在融资租赁行业外资受汇率因素、境内外资金成本因素和国家监管政策等影响也在调整,所以出现了比较大的下降。
同时,也要看到上海利用外资结构有增有减,持续优化。刚才我介绍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利用外资,今年一季度增长了6.9%,信息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了16.8%。本市服务业利用外资里面商务服务业外资比重达到了1/3,这也体现了外资结构的良好变化。
刚才还介绍了总部经济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一季度增加了10家,其中有5家是亚太地区总部,能级比较高。还有一个情况是,自贸试验区利用外资势头非常好,一季度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同比增长43.4%,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改革效应明显显现。上海利用外资总体仍是比较平稳,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最近看到美国商会一份报告,80%的调查企业对未来上海的投资和发展充满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注外资动向和最新变化,积极采取工作措施,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主要工作包括一是落实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通知精神,以及自贸试验区新一轮深化改革方案,针对当前外商投资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体举措。第二,还是要落实好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现代服务业、先进服务业等领域扩大开放,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我们了解不少外资企业也有比较高的期待。第三,要落实好2017年版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吸引更多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落户上海。第四,加大对外资企业支持和服务的力度,支持各区和开发区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保持上海利用外资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汤汇浩(市统计局总经济师):我补充一下,从今年前三个月单月情况来看,外资合同金额和实到金额的规模已经走出去年10月份的低谷,今年第二季度各月规模有望延续缓慢提高的走势。考虑到去年上半年外资规模基数较高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合同金额和实到金额的降幅将比一季度略有收窄。随着美国加息情况明朗,人民币汇率企稳,在沪外资股权结构调整势头的减弱,以及在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进一步形成,刚才阮主任也介绍了自贸区改革开放的一些措施进一步落实,投资软环境进一步完善和《上海促进外商投资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实施等有利因素的带动,2017年下半年外商直接投资预计将有望企稳回升。谢谢。
2、《上海电视台》:我是来自上海电视台的记者,有个问题,刚才听到阮主任说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长6.8%,增速同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这个数字还是挺好,请教一下到底是哪些主要因素支撑了一季度的经济增速的回升,这些因素在未来三个季度的表现会是怎么样?
汤汇浩: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工业支撑力显著提升,随着供给侧“去产能”政策效应的显现,工业品价格显著上升,企业信心也在不断增强。从价格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月度同比均已连续六个月上涨,环比均已连续13个月保持上涨或者持平。从先行指标来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已连续7个月持续在扩张区运行,说明企业的信心总体在增强。另外,企业的效益也在明显改善,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0.1%,增速同比提高36.6百分点。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1.2个百分点。
第二个因素是内需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一是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的带动下,一季度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增速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二是一季度本市商品销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1.5%和7.8%,增速同比分别提高3.1和0.7个百分点。“商品+服务”、“线上+线下”、“零售+体验”等新消费模式和业态带动了新型消费的发展,也带动了新动能的成长。
第三个因素是出口的贡献加大,本市货物贸易出口在市场需求回暖、出口产品附加值提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增速明显回升。一季度本市货物贸易出口同比增长13.2%,而去年同期下降5.6%。出口增速由负转正也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增速的回升。
这里我也想稍微介绍一下,由于上海正在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业对本市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下拉影响。一季度上海经济增速是6.8%,全国是6.9%,我想强调一下,我们需要客观地认识经济增长的速度,不能过于看重高于或者低于全国增速,应该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结构、质量和效益。客观地讲,今年一季度,上海经济增长的结构、质量和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比如工业生产明显回升,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消费增速稳中回升,货物进出口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和企业效益增长良好等等。这些为本市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绩来之不易。
3、《东方网》:我是东方网的记者,目前全市的价格有什么样的运行特点?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怎么样?大家关心的居民消费价格是否会继续上涨?未来在稳定物价方面不知道发改委有哪些方面的考虑?
阮青:分析当前本市价格运行走势主要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价格涨幅逐月回落。一月份CPI上涨了3.6%,主要是春节因素影响;二月份回落到1.6%,三月份是1.4%,CPI逐月回落趋势很明显。
第二个特点,价格上涨因素比较集中。主要是三个因素,对CPI涨幅的贡献可以达到85—90%。第一个因素是居住价格,这与去年房价上涨有关联,今年一季度居住价格上涨了3.9%,大概可以解释CPI涨幅一半的原因。第二个因素是医疗保健类价格,这跟国家放开低端药品、耗材价格因素有关。第三个因素是食品、烟酒、副食品的价格,影响CPI涨幅0.2个百分点。
第三个特点,服务价格涨幅高于消费品价格。一季度服务价格上涨3.2%,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价格里面主要是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比较旺盛,服务价格上涨较明显。
第四个特点,上海物价涨幅与全国的差距在缩小。去年全年上海CPI上涨3.2%,全国是2%,我们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国是1.4%,我们是2.2%,差距只有0.8个百分点,我们预计这个差距可能还会缩小。
从趋势上分析,刚才讲的三个主要因素,居住价格近两个月已经出现了略微下降的迹象。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由于2月份刚刚实施了第三轮改革,还有一些翘尾因素的影响,总体上和去年水平差不多。食品价格,一方面是蔬菜价格,一季度市统计局的数字是同比下降17%,今年以来异常天气较少,气温偏暖,蔬菜供应比较丰富,所以价格一直往下走;猪肉价格同比略微有些上涨,所以总体副食品价格涨幅可能会低于去年。当然,今年夏季、秋季会不会因为气候异常造成蔬菜价格的变化,还有些不确定性。今年本市物价总体还是处在比较平稳、温和的状态,年初确定的价格目标是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这个目标应该能够完成。
从下一步工作措施来看:一是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变化,做好副食品价格保供稳价工作,包括稳定蔬菜种植面积、在外省市建立蔬菜供应基地、加强蔬菜产销对接等,都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二是去年10月份以来,启动实施了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工作,我们制定了进一步完善本市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价格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如果当月CPI涨幅超过3.5%,就启动补贴机制,主要是对低收入的困难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相关办法从去年10月份开始实施,到今年已经进行了三轮补贴,累计覆盖人群约100万人次,涉及资金3000多万元,总体来看这个机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借这个机会也跟各位媒体朋友通报一下,今年本市价格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总的考虑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价格水平平稳。在价格政策和改革措施方面,今年重点是落实和消化国家和本市已经出台的价格改革措施,原则上不再出台可能影响CPI明显上涨的政府调价措施。我们认为,今年价格保持平稳态势,实现预期目标还是有条件、有基础的。
汤汇浩:我补充一下工业生产者价格的情况。一季度,本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4.3%和12.8%,涨幅同比分别扩大7.4和20.8个百分点。从2016年10月止跌回升开始,到2017年3月,本市工业生产者价格月度同比已连续6个月上涨,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四大行业产值占比较大,产品出厂价格波动也比较大,是影响本市工业生产者价格总指数波动的主要因素。一季度,这四大行业产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23.4%,22.3%,25.7%和14.2%,共上拉总指数3.8个百分点。其他行业产品的出厂价格指数小幅上涨。如果我们剔除刚才讲的四大行业,近年来本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体平稳,同比、环比波动均在1个百分点以内。一季度,本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在剔除四大行业后,月度同比涨幅逐月扩大,分别为0.4%、0.5%和0.6%。
刚才这位记者朋友也谈到了对价格的预测,我们初步预计本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后期可能回调,原因在于:一是金属类价格可能温和回落,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而且铁矿石库存高企,高价铁矿石后期的涨势会放缓,甚至有价格回落的可能。钢材价格缺乏持续上涨的有力支撑。二是石化类价格可能回调。一方面,原油价格后期弱势的概率较大,在原油价格相对持续高位的情况下,美国原油的增产、国内煤质油的兴起都会加剧原油供给的过剩。另一方面,化工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竞争激烈,总体上仍然是供大于求。总体来看,工业生产者价格后期上涨节奏可能会有所放缓。谢谢。
4、《第一财经日报》:我们严格实施了房地产调控,所以房地产对经济的增长有一个下拉的作用。我也注意到这个数据上有一个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了16.1%,想具体明确一下这个下拉作用到底有多大?另外请教一下,国家发改委正在积极制定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如果结合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特点,上海的长效机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是不是也有像北京一样加大供地的节奏,这方面有没有具体的情况?结合今天发布的这些整体数据,能不能请教一下目前上海整个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在这个节点上大概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性的位置?或者说我们阶段性的特征有哪些?
汤汇浩: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调控效应显著,本市房地产交易“量缩价平”,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下降32.6%,本市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16.1%。所以房地产业对本市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下拉影响。谢谢。
阮青:我们也在分析研究上海经济创新转型的阶段性特征,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总结上海经济发展历程,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到现在接近10年的时间里,经济发展能够取得良好的增长态势,这与我们制定的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经济增速稳下来。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8年金融危机,上海经济连续16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金融危机以后,受外部环境冲击,从2008年到2014年,上海经济受外部环境影响和自身转型需要,除了2010年举办世博会当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以外,基本上都是低于全国增长速度。2015年上海增速与全国持平,2016年增长6.8%,高于全国0.1个点。今年上海GDP增速预期目标是6.5%左右,一季度实际增长情况要比预期得好。
从全球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增长速度来看,上海能实现6.8%的增长,仍然是处于中高速增长水平,上海经济平稳增长态势对形成全国稳增长的良好预期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产业结构转过来。“十一五”规划之初,上海的服务业是一条“短腿”,经过两个五年规划,“短腿”的情况已经改善,现在上海已经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过去是服务业、制造业两个“轮子”,现在服务业的“轮子”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2012年上海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是60%,2016年又首次超过了70%,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和就业人员占比也都已经超过70%。这几年,上海的城市核心功能,金融、航运、贸易功能也在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
刚才,介绍了上海已集聚130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每年都大概有40-50家的增量,总部能级在不断提升。结构调整里面还有一个情况,现在上海经济对重化工业的依赖,对投资的依赖也在逐步下降,从2010年到2016年的数据也在下降,都处在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当中。2010年钢铁石化行业占GDP比重16.6%,现在下降到13.9%,结构调整还是在持续进行。
第三个特征,质量效益好起来。上海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三年都是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到全国的1/10。税源结构上我们看到一个现象,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新旧动能转换在加快,过去上海税源有烟草、石化、钢铁、汽车这“四大金刚”,在税收结构中,2013年“四大金刚”占比16.4%,去年下降到13.5%,差不多下降了三个百分点。同时,服务业中有“四小龙”发展起来了,租赁和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居民服务这四个服务业都是比较新兴的,成长性很快。“四小龙”占上海税收收入的比重从2013年的14.8%提高到了去年的19.9%,提高了5个百分点。“四大金刚”降了3个点,“四小龙”涨了5个点,此消彼涨,保证了上海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稳定增长,这也是结构调整的成效。
质量效益方面,这几年本市居民收入也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突破了5万元,在全国31个省市中,上海名列首位。上海的环境效益质量,包括单位GDP能耗、PM2.5浓度,这些都是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经过努力,“十二五”规划中都提前一年完成,现在都在持续下降。
第四个特征,发展空间留出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守住人口、土地、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底线”。一是我们认真执行国家严格控制超大城市人口总量的方针,去年略微增加了4.4万人。过去有一个阶段,上海一年新增常住人口是10万、几十万,甚至到过30万。现在已经到了平稳阶段,人口调控政策效果很明显。二是土地利用政策上推动“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大力推动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每年实现减量7平方公里以上,这两年完成了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共拆除违法建筑2297万平方米,消除违法用地1.28万亩。第三是下决心淘汰了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低收益的落后产能,“十二五”以来累计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5000项,节能减排和节地效果成效明显。四是深入推进重点行业安全整治,确保城市安全运行总体可控。
从这四个方面来看,上海创新和转型效应都在逐步显现。这些效应是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也会在未来上海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继续发挥支撑作用。这是我们理解的上海超大城市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些特征。谢谢。
5、《上海电台》:这次公布的数据里,一季度上海的工业数据非常好,而且整体效益运行都非常好。能否具体解释一下,这次工业生产明显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因为现在是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工业出现了有力的回升,是不是对一二三产的结构产生比较负向的变化影响?
汤汇浩:今年一季度本市工业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回暖的势头,呈现复苏的态势。一季度本市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几方面的特点:
从走势看,工业经济实现了2012年以来最好开局。一季度本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1%,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从结构看,六个重点工业行业增幅领先全市的工业,一季度本市六个重点工业行业的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0.5%,增幅高出全市工业3.4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强劲增长态势,一季度增长18.8%,总产值和增速均居全市工业各行业之首。在出口订单回暖的带动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13.3%,增速列第二位。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增长6.5%。
从效益来看,工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1-2月,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4%和40.1%。提质增效也取得了积极进展,1-2月,本市工业进一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降本增效作用明显,成本控制保持较低水平。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78.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21元。另外,工业企业保持较低的杠杆水平,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8.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
至于一季度工业生产明显回升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主要行业的生产形势较好,有力推动了本市工业企稳回升。在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的11个行业当中,除烟草制品业因产品结构调整导致产值下降外,其余行业均实现增长。二是主要工业产品生产回暖。在需求回暖的带动下,本市重点关注的97种工业产品中,有45种产品的产量比去年同期实现增长,占重点关注产品数的46.4%。主要高新技术产品和部分重点传统工业产品双双实现较快增长。其中,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量增长92.4%;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增长89.4%;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87.5%;金属集装箱产量增长69.4%。
至于你刚才说工业形势很好,是不是影响产业结构。实际上,产业结构比例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不能说哪个比例更高就是好的。我们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争取每个产业和行业朝着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推进。
徐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各位记者,如果对统计数据有问题可以跟统计局联系,感谢大家,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