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1

  1、经济日报:我想请问,长宁区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方面有哪些亮点和特点?为什么要把这个试点放在长宁区?

  顾洪辉(长宁区区长):刚才尚主任提到,在长宁区设立“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是上海首个,当然是亮点,然而亮点不仅限于此。生活性服务业和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总体来说,政府、企业、社会对这方面的关注度是不够的,跟百姓的期盼存在差距,行业发展相对来说是滞后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制定试验区的总体方案有两个亮点。

  第一是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要求。两位企业家在参与互联网座谈的时候提到,现在互联网发展存在着一个情况,男生追女生。他把互联网的企业比作为男生,把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企业比作为女生。两者之间融合发展,才能营造出使社会更好发展、产业更加融合的机会。所以,互联网的发展到了这样的条件和水平,客观上男生追女生,和女生自身要发展,都具备了条件。

  第二是顺应百姓多样性、个性化的选择。尚主任也提到,上海市民包括长宁区居民,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是滞后的,需要政府去推动、去改进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觉得为顺应消费者多样性、个性化选择要求,因此推动试验区要聚集“三个化”,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使大家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从特点来说,刚才提到了5个方面、18项措施,可以归结成一个——制度创新。我们希望学习自贸试验区的创新经验,在制度创新中、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能够走出“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的创新之路。政府在当中承担的重要任务就是营造一个最优的发展生态环境,这也是我们的总目标和总定位。在这过程当中,从区政府的角度来说,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规划,二是引导,三是监管。我们希望在监管方面可以做到三点,一是分类监管,二是精准监管,三是综合监管。在我们正在积极谋划,年底前要建成长宁区事前事后监管的信息平台。在促进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同时,担当起政府在规划、引导、监管方面的责任。对政府来说,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的工作。谢谢!

  2、新华社:我想请问一下顾区长和尚主任,新生业态必然会带来很多监管方面的问题。长宁区这么大规模地适应新生业态,在监管上有没有做好准备?对于可能处于监管还没有明确的地带,我们如何应对呢?

  顾洪辉:刚才我已经回答了您的部分问题,政府要建立事前事后的监管平台,这个平台分三类监管模式,对企业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在监管过程当中,很重要的是要建立信用管理,主要考虑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跨部门的联动惩戒机制。区里通过这个平台使相关政府监管部门,无论是专业部门还是综合部门,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建立联合,同时把信息进一步推广到其他的监管部门和政府部门。如果这个企业在一处失信,处则处受限,至少在长宁区范围内,在联合惩戒的机制上会得到很明确的反馈。这样使企业对自己的信用管理会放到非常高的高度。

  二是要考虑关于开放信用信息有关的服务,或者说关于联合信用信息社会化的应用。比如企业跟市场管理的合作,对于食品企业进行监管等,政府跟互联网企业相互之间信息共享,达到监管目的。这是我们政府在目前的环境中,更多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互联网的工具去实行精准监管,这也是我们考虑的方面。

  三是推动互联网企业信用服务的评估,或者说通过信用服务的企业对互联网企业进行评估,来推动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信用,在政府、社会的监管下更好地、更健康地快速发展。互联网企业发展,很多人说它是草根或者野蛮生长,有些企业的发展或者新的业态并不在政府现有的管理范式里,我觉得政府应该持有开放的态度,社会也应该持有宽容的态度,我们应该支持互联网企业在现今时代的发展,最终使得我们产业融合发展,使百姓在互联网条件下有获得感。

  尚玉英(市商务委主任):我简单补充一下。顾区长已经就长宁区“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的实践探索做了简要介绍。这确实是我们设立“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重要任务之一。实际上就生活性服务业本身来说,量大面广,企业的规模小,而且有的行业准入门槛是比较低的,开放度也比较高。所以,这些行业一直以来存在不太规范的问题,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频发,也是社会广为关注的。再加上互联网的应用会催生很多新业态、新模式,而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正如顾区长所说,确实现有的监管制度是很难覆盖所有新的情况变化,要不就是现有制度把新的东西管死,要不就是现有制度有漏洞、有缺失,监管不到位。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在长宁区进行试验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希望通过“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率先实践我们提出的构建以商务信用为核心的新型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商务信用为核心,关键是形成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而这“四位一体”的格局,要纳入到全市推进的“上海市信用信息平台”,加强政府监管部门间的信息联动。同时,推进政府监管部门信息与市场主体搜集的信用信息进一步互通、整合,全方位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如果市场准入放的更宽,事中事后就要管得更好,还要服务得更好,要寓我们的服务于监管之中,这是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非常需要的。我们需要把“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这样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门类,拿到一个区域来做创新试验,希望让新的企业发展得更好。

  3、东方早报(澎湃新闻):我想问一下商务委的领导,长宁区的试点会不会推广到全市?有没有第二批试点名单?未来的预期目标是怎样的?

  尚玉英:谢谢你的问题。我们首先选择长宁区进行试点,是能够尽快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特别是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要有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成果。这些成果,经过检验、评估之后,能在全市推广的,我们会尽快推广。如果全部可以在全市推广,我觉得就没必要再设第二批。但是在试点过程中,我们会针对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在长宁区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不断地探索。对于监管、税收、商事制度等等,可能有些区根据自己区的特点,从其他的路径、其他的角度也提出试点要求,而这些可能是在长宁区试点方案里没有涉及到的,我们也鼓励各个区针对某一个方面,围绕生活性服务业进行一些试点。

  4、上海电台:我有一个问题,刚刚提到了“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需要营造一个生态环境,但是我们知道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有两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就是人才和金融,特别想知道这方面,创新试验区有什么创新的举措?

  翁华建(长宁区副区长):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刚刚你提到的问题肯定是我们“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建设一个核心的问题。长宁区在前期对接市科创中心建设当中明确自己的定位,结合长宁区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下一步战略定位,要打造虹桥人才特区,建设创新人才的集聚区。这次“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也明确建设三个高地: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下一步会在市商务委的指导下,根据方案的有关任务,我们会制定专项的政策,把人才的培养、激励包括服务方面的政策配套明确起来。其中可能会涉及到,结合“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的行业特点,在人才认定方面,比如说大数据,大数据细化下还有大数据风控,这是原来在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里面没有的。我们会和市里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在他们指导下,无论是职业技能的培训,还是实训,包括人才认定方面开展一些试点。同时,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下一步会在人才政策、产业政策有效衔接方面,在原有重点企业扶持方面进行结构性优化,让人才和团队有更多的获得感。所以,人才下一步的集聚包括人才政策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肯定是重点。

  讲到金融服务方面,长宁区围绕互联网的重点企业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创业投资的生态,来支持离职员工的创新创业。无论是大众点评、携程还是分众,原来的创始人设立了专业的细分创投支持离职员工的创新创业,政府在此基础上,怎么考虑做加法,出台一些扶持和引导的政策,把长宁现有业态做得更丰富、更强大,通过他们进一步整合市场创新资源,使更多的创新主体落户长宁。同时,方案中也明确要发挥政府引导资金的作用,吸引各类的资本共同参与设立“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的创业创投基金和并购基金。很多互联网企业刚开始设立都是VIE架构,我们要推动他们的企业转型。我们更多的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依靠专业的机构来完善我们的金融服务,来促进“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谢谢大家!

  5、解放日报: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想问一下长宁区的领导,讲到深化投资管理开放,进一步扩大外资开放,鼓励外商投资“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在这方面长宁区有什么具体的举措?文中讲到一照多址,目前还比较有难度,长宁区是不是先行先试?

  第二个问题问一下商务委,这次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地位怎么样?是不是全国率先推出的三年行动计划?和长宁区的合作,是不是也在全国是率先的举措?谢谢!

  顾洪辉:关于“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的准入问题,在准入方面,有关互联网企业,他们在名称的行业选择上往往是跨界的,所以有它的特殊性。我们已经在积极争取上海市工商局的支持,他们近期将会出台市工商局对支持长宁区进行“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的政策。我们希望能够充分考虑“互联网+”企业的特殊性,企业可以自主的选择和申报经营范围包括名称。

  第二个是关于经营场所登记问题,你特别提到了,我前面发布的时候简单提了一下,我们是要在“一址多照”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一照多址”,这在全市或者更大的范围里,是第一次提出。我们希望至少在长宁区的范围内,对特定的行业实行“一照多址”,为“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企业提供准入的便利。

  还有一个在准入环节当中要推动注册登记的电子化建设,和单一窗口的受理制度。这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各个区也有自己的特色,从长宁来说,也要考虑进一步做到单一窗口和电子化。我们希望通过简化的过程,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政府提供非常严格监管的同时,也提供了非常优质的服务,就是“放管服”的结合。我们希望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不再需要投资方法定代表本人到现场办理有关登记的流程。这些都将极大的方便“互联网+”的企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企业对于市场、对于战略的研究和推动发展当中。而政府服务,通过更加高的效率使这些企业有关成本,特别是行政成本、交易成本得到降低。从而使这些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更好的、更宽松的发展环境。

  吴星宝(市商务委副主任):谢谢记者的提问。从目前来讲,政策层面设立“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我们查了一下,上海是在全国率先提出的,而且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工作目标。从发展的情况来看,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比较快,据不完全统计,本市居民生活服务消费占消费支出已经达到60%左右,基本接近英美发达国家的水平。2014年9月本市已经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本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几年,互联网的应用和推广,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本市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同时,结合互联网应用的宝贵经验,各个细分行业也涌现出一批引领全国、走在前列的“互联网+”的引军企业和代表型企业。长宁区顾区长、翁区长也介绍了,长宁区也是一个典型的、反映上海“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历程和成果的地区。从生活性服务业细分领域来看,商贸领域快速增长,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旅游服务、文化服务都有在全国引领的代表性企业,长宁区在其中占了很大比例。

  “互联网+”推动上海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发展,也体现了覆盖面广、市场大、垂直细分比较密的趋势特点。所以,我们想通过三年的发展,希望本市生活性服务业的业态更加便捷,服务模式更加精准,服务品质得到提高,服务环境得到优化,扩大服务消费取得明显成效。我们的目标是在三年中能够形成2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100家左右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这次试点能够在全国形成引领、示范效应,扩大上海服务业创新成果。谢谢!

  6、解放日报: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顾区长和翁区长,全国实行营改增以后,有些生活性服务业觉得税费成本增加了,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改革突破呢?

  翁华建:前段时间我们在企业走访中也听到税收方面的具体情况。国家和市级层面来说,总体是有目标的,营改增不增加企业的负担,从税费来说只减不增,但可能在具体的企业,对政策的了解,包括具体的税收使用上,可能还会有一些情况。比如说前段时间,我们走访了一家企业,他觉得现有的按季征收、年度清缴的制度对于大企业来说不是大问题,但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影响现金流。因为初创企业的收入,可能这个季度是一个高峰,后面两、三个季度是白板,但预征到年底才退,会影响他们的现金流。所以,在试验区当中会加强对企业的走访,前段时间顾区长已经明确部署,要开展大规模的企业走访活动,10多位区级领导带头走访,在走访当中把企业的问题和诉求清单转化为下一步改革创新和服务企业的任务清单。通过这样的机制,把企业在创新发展当中、创新创业过程当中碰到的问题梳理上来。有了这样的创新试验区以后,很多问题涉及到市级层面,可能还要借助市政府、市商务委的力量;涉及到国家层面,要借助于国家部委和市政府的部市合作的机制,将问题反映到国家层面,争取在长宁区借助这个平台和抓手进行先行先试、创新突破。谢谢。

  徐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如果没有问题,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