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0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1

  1、上海广播电台:请问陈主任,刚刚您说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国各个地方近期陆续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上海产业结构从它的构成、能级来说,有非常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到若干意见到的着力点是如何体现的?

  陈鸣波(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国家在今年年初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战略部署后,全国各个省市都在推进。上海情况是不同的,钢材、水泥等产品,上海去库存压力不大。我们注意到,天津20条,重庆30条等,这些是总体呼应国务院的措施,我们的政策聚焦在工业方面。上海与外省市相比,没有那么多土地。上海的制造业基础较好,但是跟国外先进水平,如德国工业4.0和美国的制造业相比,在新材料、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有很大差距,今后十年怎么办?主要是坚持高端,上海工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要防止二产空心化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空心化,如大飞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核心零部件都有布局。我们花了四个月时间,会同各委办局,发挥上海人才的优势,弥补土地资源瓶颈等缺点,出台的《实施意见》比较精准,符合上海的特点。

  2、上海电视台:第一个问题,请问陈主任,我们知道上海的市政府提出“十三五”的目标,在制造业这块保持在25%左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实施意见》提出了哪些思路和举措?第二个问题,请问岑福康副主任,制造业对土地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刚才提到上海土地空间并不是很大,请问土地的储备有一个具体的数字吗?这些土地如何利用有具体的规划吗?

  陈鸣波:我来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25%这个数字既是目标,也是定性,其实是24%、还是26%、或者28%并不重要。随着城市服务业的上升,制造业比重已经不知不觉中下降到27%、28%左右。前十年,制造业比重太高,服务业不够,整个城市的创新活力不够,这十年,举全市之力,通过政策引导,服务业快速发展,现在已经占67%多,接近70%。市委、市政府认为制造业空心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市委决定,制造业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对我们的要求是25%。这个数字并不代表什么,但是表示一个决心,上海制造业一定要保持一定比重,这是上海创新活力的主战场。

  “十三五”期间,按照全市GDP平均增长6.5%,制造业保持25%的比重,202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需达到3.8万亿元,现在是3.3万亿元,还有五千个亿缺口,三个方面,第一优化存量,发挥上海良好的工业基础优势,包括三百项高端装备的自主突破等等,包括技改,我们乐观预测,可以增加三千亿产值。另外一个是引导增量,聚焦汽车、电子信息、装备、生物医药等体量大、增加值率高、提升空间大的行业,策划引进一批重点项目,以集成电路为例,中芯国际等项目有约一千个亿的投资。这将有近四千个亿新增产值。以上两项相加,已经有七千亿了。大家觉得很乐观,超了两千亿,上海工业要提质增效,我们还要主动减量。“十三五”期间启动50个左右重点区域结构调整,把不符合上海产业发展方向、成本过高难以生存的企业调整出去。完成结构调整项目大概是3500项,再加上电子、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累计减少工业产值两千个亿左右。这个数学题很简单,确保五千个亿,因此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我们要举全市之力,有共识,要有好的政策,完成确保25%。

  岑福康(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土地资源紧约束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常态,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样的常态,从原先的粗放式的发展,要走集约式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前年召开了上海市第六次土地规划会议,明确提出上海“五量调控”的土地发展战略。对先进制造业,对工业用地当中,尤其先进制造业用地是予以充分保障的。这个保障上,首先从规划空间当中予以充分的保障。

  对于先进制造业,这段时间我们和经信委在开展先进制造业用地的永久性保护的划定的工作。一个城市如果没有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这个城市会空心化,要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我们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的用地需求。规土局正在编制2040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当中包含很重要的部分是土地利用规划,其中已经明确,中心城区保留少量的工业用地,郊区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重不低于15-20%,郊区建设用地留给工业用地的空间比重不低于15-20%,如果说产业需求量比较大,保留20%。我们和经信委经过充分的研究,结合人口、就业、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把这个空间预留出来。

  同时,上海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讲,不单单指工业或者先进制造业。一个方面,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刚才记者已经提到了,第二个是上海科技创新的空间,这部分基本上安排在中心城区当中,郊区中心城当中也会安排一部分。第三个,还有一块上海的现代服务业,这样三块,我们从规划的角度当中再提出空间弹性的概念,互相之间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主要是满足于整个上海的产业发展的整体需求。

  刚才讲土地储备的概念,它有两个概念,一个指空间规划预留的概念,第二个是指今年准备前期做多少土地整理工作,把这些土地全部整理出来以后,等着有项目的时候就可以启动项目,这是根据规划实施的需求,每年从规土局现在有限的新建增设用地指标当中给一定的周转量的指标用于土地储备,作为产业用地的土地储备资源,便于项目落地。

  3、上海青年报:想问一下马静副主任,《实施意见》提出的30条具体措施涉及面都很广,这些措施究竟能给工业企业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马静(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这个文件发布以后,很多企业比较关心,我们的《实施意见》是根据上海的特点制定的,重点是能够操作或者落实的政策,部分政策今后还将进一步细化。

  我们归纳了几个方面,一是降本方面,降低成本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在推动的重要的工作,上海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刚才陈主任也介绍了,在税费方面,上海全面落实国家的一系列关于税收优惠的政策,比如全国统一搞的营改增,还有对小微企业减免的税收政策等。此外,在上海操作权限内的政策,按照有利于企业减负的要求执行。在土地方面,我们希望企业的用地成本基本保持稳定,实现弹性出让,降低企业用地降本,一般工业项目出让期为20年,考虑到好的企业和好的项目,出让期可以是50年。我们也鼓励采用长期租赁和租让结合的方式。在用工方面,降低单位缴养老医疗社会保险2.5个百分比。用能方面,年初以来工业电价下降2.12分/度,并通过发电企业与用户的直接交易等措施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融资方面,支持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设立产业基金,融资性的担保基金等等,降低融资成本。

  其次,提速方面。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提速计划。上海土地比较少,空间有限,利用有限的资源内涵式发展,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支持企业加大智能制造的改造力度,绿色改造力度等等方面提升内涵。提升品牌、质量和产品附加值,同时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降低污染的排放和降低安全的隐患。支持企业加大产品的开发和技术开发,这就是发挥上海智力的优势,这是上海的优势。我们提出制度性的改革,比如不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零土地”技术改造,通过同步审批等方式,压缩企业在审批过程当中的一些时间。

  再次,松绑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建立上海104、195、198区域中的联动机制,随着现在整体的发展,还是要尊重现实,实事求是,联动发展。有的地方,在195、198区域中,好的企业要进行技术改造。允许符合整体的规划和环保要求的好的企业,潜力大的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但是我们要通过几个部门联合进行提出标准的条件进行会审以后,对这些企业发展松绑。

  最后,助力企业发展方面。在专项资金扶持方面,发挥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支持企业新材料首批次的突破,首版工业软件的突破,支持工业新产品开发,在这方面加以鼓励引导和支持。在基金支持方面,既要对接中央层面的专项基金,同时根据上海的产业,设立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集成电路等基金,也是支持企业发展。

  4、新华社:有一个问题提给阮主任,我们在学习人民日报,目前上海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怎么样?从经济形势看,上海下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几个着力点?

  阮青(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我们也在学习人民日报关于中国经济大势的分析判断,我们感觉非常有指导意义。从上海看,上海经济还是平稳良好的开局,也是符合发展整体的预期,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对上海经济发展环境做判断的时候,我们感觉今年一季度不乐观,今年一季度本市经济增长6.7%,在外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环境下,市委、市政府为此采取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包括工业在下行的背景下,最后能够实现6.7%,落在年度预期目标6.5%-7%范围内,确实不容易。

  亮点不少,比如,工业增速在下降,但是服务业增长还是比较快,增长11.5%,服务业把制造业掉下去的补回来了。又比如,外需进出口是负增长,但通过内需补回了一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这比往年数字快,基础设施投资这块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再比如,外部环境比较差,但是通过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振信心发挥了作用,主观能动性抵消了外部发展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上海经济还是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大家比较关注的是财政收入,一季度增长28.4%,上海的财政收入是在全国31个省市里增长最快的。这说明前几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上海大力进行结构调整的效应在显现。即便是工业,尽管速度在下降,但是工业企业的效益在好转,这都是积极的信号。

  从趋势来看,部分指标三月份四月份比一月份二月份好一点,但不能太乐观,像人民日报权威人士判断,整个中国经济处在L型的发展阶段,恐怕不是一天两天反转的,这方面要做好准备,包括工业下降,外贸进出口形势不乐观,包括房地产、金融行业风险因素的累积,需要积极应对。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才陈主任、马主任讲了,这方面有很多着力点,实际经济发展中,针对制造业发展的短板,这次出台的措施还是非常给力的。

  其他方面,包括税费改革、社保金的下降,根据国家的要求,上海这方面工作还在抓紧做。尤其是深化改革,在“放、管、服”和简政放权方面,上海在创造适于企业发展的高效率的营商环境,降低制度交易成本,还会有更多的进展,这是个好消息,对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今年预期目标是非常有利的。

  5、第一财经日报:关于上海先进制造业用地的永久性的划定工作,大概的划定的数字或者比例有吗,现在是依据什么样的标准确定的?另外,关于制度创新提到七项内容,在自贸区里面放宽产业准入制度,跨国并购融资的供应改革创新事项,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具体是怎么实施?还有,国有工业企业供给侧改革,现在上海在工业领域里,国有工业企业大概占什么体量?对于国有工业企业他们重组和清理退出具体怎么实施?会涉及到多大的体量?

  岑福康:介绍一下这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这轮编制正式进入关键时候,我们在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有关专家、包括国家有关方面的意见。城市总体规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关于产业发展空间。在产业发展空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工业,尤其是指先进制造业的空间的确定。

  从这个角度来讲,划定过程中,依据主要有几方面:一是上海整体产业发展,这一块涉及专项规划,我们和经信委联手,把发展先进制造业,放到城市总体规划当中。包括一些高端的先进制造业的基地,上海有汽车、大飞机等等一些先进制造业的基地,把这些空间预留出来,划定下来。

  第二,根据上海的就业、人口来划定,先进制造业不同于服务业,不同于科技创新空间,某种程度上是城市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先进制造业,没有高端制造业,这个城市会空心化。

  第三,根据上海现有建设用地的总量,就这么一些资源,怎么把它利用的最集约化,最性价比高。主要是从这三个角度来开展这项工作。

  陈鸣波:这位记者朋友问了三个问题,一个是刚才岑福康说的,我们上海自贸区更多是以贸易为重点,很多政策创新,走在全国的前列。后期,产业部门和自贸区,也在协商在制造业方面,进行探索。举个简单例子,在集成电路方面,我们在全产业链方面和国外先进水平有差距。我们在自贸区里先尝试,包括保税、通关效率等方面。另外一个问题,关于上海的国企,很多朋友都知道,上海国企很强大,但上海的国企创新活力怎么样?实事求是说,市委市政府国企改革的力度很大,例如国有企业的并购,有些在做,有些在过程中。对制造业的促进是什么?现在很多国有企业,他们的投入研发的比例幅度是成倍的上升,现在国有企业考核中,把研发投入视同利润,这是一个信号。上海国有企业,再过一段时间,企业创新活力会大幅提高。

  在重组整合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285亿元的集成电路怎么来的,包括上汽、国盛,这些企业下面有基金的组织,他们参与进来。我们现在国企跟原来概念中的国企不一样,已经很活跃了。这其实也是一种重组并购的概念。再过几年,我们的国企创新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有新颖的组合也会开始。国有企业在全市经济中约占30%,关于制造业,大部分又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下一步的重点。

  6、中国工业报:今年一季度数据已经公布,数据表明上海当前工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究竟什么原因引起的?请问马静副主任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马静:刚才阮青副主任讲到工业经济总体在上海市的经济当中,总量是占比在逐步下降,从一季度来看,全市工业增加值下降4.1,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下降4.3,这个数字,这么多年来,可能是下滑最大的数字,其他几个方面来看,上海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业增长1.6,工业利润增长6.9%,工业税收增长了4.1%。我们分析,一方面规模在下降,但是,整个工业的效益结构不断在优化。工业的下降,并不是一季度才下降,而是好几年连续的走势。这些数据喜忧参半,忧的是工业规模增速下滑,喜的是结构质量效益不断的改善。

  上海的工业增速,为什么会下滑?也是引起多方面的关注,我们也在分析,一是整个上海处在工业化的后期,从世界的大城市发展和发达国家工业化趋势来看,如果处在工业化的后期阶段,一个城市的工业必然是一种下滑的趋势。 第二个原因,从当前处在正好是整个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也受到了影响。第三个原因,从国内来看,外需乏力,产业竞争加剧,产能过剩的问题较为严重,产业同质竞争比较激烈。第四个原因,从上海看,受到硬约束,土地资源的硬约束,环境容量的硬约束,能源总量能源消耗的硬约束,还有商务成本高,劳动力也比较紧张,比较贵,用人贵,用人紧张。上海是超大城市,这些情况充分的反映出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海工业的招商引资,工业的发展,企业的盈利空间等等。这几个因素叠加起来,产生了这样的结果。上海坚持调中求稳,稳中求进,进中求高的工作目标。上海进入新常态比全国其他城市要早,所以我们坚持减压,我们发展受到各方面情况的影响,但是坚决继续压,继续减,不适应上海发展的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坚决采取压和减的措施,力度非常大。据分析,压减影响到上海工业产值每年至少两百亿左右,连续至少十年在减压。要腾出更多的空间为上海新产业的发展,上海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下降原因的分析,主要是有这些。

  根据国内形势的判断,我们认为,2016年上海工业处于筑底的阶段,也是新动能逐步聚集培育的阶段。2017年希望企稳,这是我们初步的判断。

  徐威(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时间关系,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实施意见》已经全文公布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上,各位可以查看。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