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1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2-05-31

  1、新华社:问一下赵市长,我们知道上海一直以来每年都会举行F1、网球大师赛百余项顶级赛事,上海也举办过很多国际体育单项赛事,刚刚您也提到了上海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赛事之都,对于这样的目标,上海在未来时间里将会引进或者说打造哪些新的国际体育赛事?在上海落地以后会对上海体育产业发展产生哪些利好呢?

  赵雯(上海市副市长):今年的花滑世锦赛和劳伦斯世界体育奖颁奖典礼精彩纷呈,国际赛事对这座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一直在推动赛事的国际化,比如说今年就和国际滑冰联盟达成了协议,也就是明年3月份左右,创办国际滑联“上海杯”短道速滑及花样滑冰队列滑大奖赛。大家知道,今年花滑世锦赛为申办冬奥会增光添彩了,那么明年的上海杯大奖赛要为举办冬奥会营造氛围。这个大赛将会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承诺的,冬奥会落户中国,将会带动3亿人来参加冰上项目,这就是北冰南展最好的体现。还有一项赛事就是正在积极争取申办2019年世界青年帆船锦标赛。

  只要对上海有利的,适合上海的,也能提高上海影响力的大赛我们都会去争取,但有一点,一定要合适,合适才是好的。

  2、新闻晨报:我想问一下黄局长,最近上海马拉松蛮火热的,因为刚举行了北京马拉松,还有厦门马拉松会取消半马和10公里,不知道上马有没有类似的举动?上海马拉松如何平衡大众参与度和专业度之间的关系呢?

  黄永平(市体育局局长):上马经过大家多年的努力,今年迎来了第20年,走过了19个年头。就像刚才这位媒体朋友提问说到的一样,由于大家的努力,所以这项赛事受关注的程度,影响力真的是越来越大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国际田联把我们“上马”评为世界范围内的“金标赛事”。同时市民参与度越来越高,今年报名也是人不得了。我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国际化程度可能是在国内所有的马拉松赛事中最高的,去年35000个额度当中就有6000多个是外籍人士,从世界各地赶到上海来参加,可见我们的影响力、国际化程度是非常高的。可以比较骄傲的说,在这么多年努力的基础上,现在上马组织的水平、服务保障的能力,包括我们志愿者的服务都达到了非常好的程度。今年我们也在讨论,到底要不要做什么改变。最后决定,今年暂时不考虑把专业和业余完全地区分,因为在过去20年当中,我们把健身跑、10公里、半马、全马放在一起,有一个非常好效应是什么呢?就是全市公众的参与度、关注度特别高,由此带动全民健身路跑的热情是没有办法取代的,几乎成为上海全城嘉年华会了。假如简单切一刀的话恐怕不是最合适,所以今年方案不变,四个品种都有,全程、半程、10公里、健身跑都有,变化的是,路线更加精彩了,把这座城市景观、文化,包括新天地都绕进去,包括服务保障水平都上去了,包括最后报名成功选手的装备都比往年好。变化的是,我们能够承诺今年的上马一定在原来的基础上,让市民更加关注、参与度更高,更加欢乐。

  3、中央电视台: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赵市长,在《实施意见》里面提到体育类的消费,请问一下目前上海体育类消费的情况是怎么样?在出台了《实施意见》之后,上海市政府会有哪些措施来推动体育类消费?

  赵雯(上海市副市长):现在上海的体育消费逐年增长,势头迅猛。《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体育消费统计机制、建立统计标准,我认为这个标准应该是国际化的,这样才有可比性,《实施意见》中有关目标、任务都很明确,包括将出台一系列的促进政策,这不仅是体育部门的事,也需要有关部门共同努力。

  4、上海电台:问一下赵市长,三个中超球队,申花在争冠军,您是哪个队的球迷呢?对两支球队的成绩是否满意?上海的足球方案正在策划当中,这个方案针对职业俱乐部的,有没有什么样的扶持政策已经可以跟大家说的?谢谢。

  赵雯(上海市副市长):这三支队伍像我的一只手,手心手背都是肉。三支队伍我一直为“申鑫”纠结,我专门去调研,鼓励他们,要打出水平、打出精神,没有关系,如果掉了队今后争取再打回来,这才叫上海球队的精神。对于申花,可能我的情感不太一样,因为推动绿地集团与申花原来的投资者达成转让协议的过程非常艰辛,申花有那么多球迷,他们的情感都寄托在这里,希望申花不断进步。

  上港是一支新的力量。(2009年)给上海拿了全运会冠军的这批小伙子,现在已经成了中超主力,虽然我们从外国引进了一些队员,但中国本土队员是主要的,上港主要靠他们。

  上港也好、申花也好、申鑫也罢,都是上海的球队,他们赢了就是我们上海赢。所以对三支队伍我都有情感,我对他们都应该呵护,很高兴地看到现在上海球市是好的。老百姓对我们有期待,我们有责任要把上海的球市做好,这不简单是球市更是一种城市精神。8月19日那场德比打得多漂亮,虽然我不太懂球技,但我看到这么多人从比赛中得到快乐,我也感到由衷的开心。正在举行的全国智运会,我们已经拿了9块金牌,很有希望再次蝉联第一,运动员的付出非常艰辛。球员很辛苦,我希望在座的媒体朋友都给他们一点鼓励,多站在运动员的角度去理解、关怀,无论他赢了还是输了,都要鼓励他,支持他。我还有一个感受,我觉得现在讲成功学讲得太多,这个世界成功就一刹那,我们的教育更应该提倡“当人们在逆境中教会他们如何面对生活”,体育比赛就是能锻炼这种能力,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永不言弃。

  5、中国体育报:刚才赵市长已经对《实施意见》的重点和内容都做了介绍,问一下王思政主任,对于《实施意见》当中长远改革的措施有没有具体的介绍?

  王思政(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我们说本轮危机到今天,大家感觉到我们的经济还很困难,但是我们突然发现这两年,我们经济的发展当中、社会的发展当中出现了新的亮点,体育、旅游、文化消费都成为新的亮点。所以,这次从中央到地方下了很大的力气,如果媒体朋友关注的话,这两年国家出台了大概有七、八个文件都是关于扩大消费,包括体育、旅游、文化,包括养老、健康等等。实际上,我们理解国家在考虑从宏观上组合起来作为一个大消费工程。当然要把这件事情真正做好,特别是在体育上到了一个黄金的爆发点,大家看政府在推,实际上民间的力量,包括新兴的互联网经济里面,大家关注一下,今天三大巨头BAT里面都在纷纷涉足体育产业。这个月9日阿里成立了体育集团,腾讯砸重金要收购NBA的版权等等。在这个过程当中,确实从现在来讲,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我自己学习包括工作的关系,我的理解,一方面要树立在理念上要有一个大的变化,刚才赵市长讲到了,我们要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我们参加国际大赛,我们的奥运会聚焦力在拿金牌上,接下来真正要奥林匹克运动的理念成为日常体育锻炼的习惯。

  发展体育事业除了政府要营造好的环境之外,关键还是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参与。在这方面由于我们长期工作的体制机制造成的,还是政府为主。在未来怎么加大体育改革的力度,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不断国资要做,更重要是把民间的力量,包括外资。我们要认清体育发展的规律,比如说体育俱乐部,体育的中介服务,体育的协会,包括还要培育重大的体育赛事,包括利用明星效应,这些都对体育未来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这方面,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包括原来主要以政府建立体育场馆,怎么来探索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让社会力量来经营,让专业的国际团队来经营。包括一些重大的赛事,刚开始主要是政府来做,未来希望有更多的民间力量一起参与,把这块事情做起来。

  另外一件事,说了很多年,但做起来难度比较大,我们自己横向部门的联动,体育与旅游、与文化、与教育各方面联动发展。比如说大、中、小学的体育设施,这几年有长足的进步,但大家感觉到力度还不够,这些设施在业余时间,在晚上,在周末怎么向社会更好的开放,说好说,但做起来还牵涉到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价格、管理,有各方面的因素。我想,主要还是要在组合拳上考虑做文章,加大改革力度,把体育产业做大。

  6、解放日报:我有一个问题问一下黄局,我们讲到体育产业发展,全民健身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我们注意到很多健身苑点基本满足中老年,但青年作为体育产业消费的主力军,比如说订羽毛球等场地时候还是遇到场地预订难的情况。未来这一块,政府如何在经费投入、项目支持、资金保障方面予以引导?谢谢。

  黄永平:上海全民健身工作不断地推进,这个过程当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步喜欢上健身,而且变成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但无庸讳言的是我们场地设施的紧缺,供需矛盾这一块来说恐怕还是非常尖锐突出的。过去多少年下来,市区两级政府千方百计在老百姓的身边,就是小区里面搞一些健身苑点,现在累计搞了1万多个,提供最基本的健身设施,还是非常受老百姓欢迎的。但像你刚才说的,对于在职人群来说,可能设施就不一定很对路了。现在,一个方面就是千方百计地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把学 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为周边的居民开放出来,提供的场地也好、设施也好,能够开展的健身活动的内容就丰富一些。与此同时,有些中心城区实在是没有空间了,像静安区,现在就开始在屋顶上开发场地利用了,等等,动了不少脑筋。与此同时,说到底还是希望积极鼓励中青年特别是在职人群,参与到社会化的、市场化的体育健身活动当中去。据我们所知,这几年市场主体、企业开办的各种健身房、跆拳馆、击剑馆等等场馆很多,但参与人次不是太多。希望在职人群可以积极参与相关的专项协会的活动,参加一些团体的活动,包括参加一些社会化俱乐部的活动,由此既是来健身,也逐渐培养一种体育消费的习惯。可能这个事情在培育和推进过程当中,我们政府、社会,包括媒体朋友,大家要一起努力,使得参加健身活动成为我们一种生活方式,承担相应的消费,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王思政:我补充一下,在新增加的体育设施方面,现在是融合联动,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比如说逐步考虑在黄浦江浦东一侧,可能还要建一些慢跑道。根据交通的发展规划里,我们将准备在有条件的一些路段增加自行车道。另外,在“十三五”当中的上海还有一批郊野公园要建设,现在明确提出在郊野公园当中要尽可能的增加体育锻炼设施,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实还要有场地,包括普陀区的桃浦,还有一个大型的中央绿地要建,在这个绿地里面也提出要求有相当数量的体育设施。

  赵雯:我补充一下。刚刚我在通报的时候讲了一个数字,上海要达到健身场地人均2.6平方米。刚刚两位都回答了,其实他问的是羽毛球场地订不到。我也跟你回答一下,羽毛球场地确实很难订。我在工作的调研当中,大家都跟我反映,要么订不到,要么就是太贵了。我想,要满足打球市民的需求,一方面就是在郊区,社区也好,多增加一些体育设施,特别是户外球类的设施,其实开车族过去也不远,关键要有合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要盘活资源,现有的这些资源也未见得都被充分利用,因为信息不对称。我们最近要打造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网一搜索就知道了,哪里有空,我就去预订。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加强管理,配置资源,让更多的人享受体育锻炼。我们积极努力,每次市政府常务会议,我跟所有市长说,你们帮我就是帮自己,帮什么?就是要给场地,就是要不断地增加体育设施,让更多的人能健身。

  非常感谢媒体朋友。上海体育要蓬勃向上,体育对城市太重要了,需要大家关心。希望媒体朋友们帮助我们、批评我们,更重要的是一道努力前行,上海的体育特别是三大球一定会更好。

  徐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感谢各位记者对体育产业的关心,也感谢赵市长以及两位领导的参与,各位媒体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新闻办,以及体育局的相关同志提出来。再次感谢大家,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