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专题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黄浦区

2021-05-14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7月14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黄浦区委书记杲云介绍了黄浦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有关情况。黄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巢克俭,黄浦区商务委主任金韶靖,黄浦区建管委主任高浩中,黄浦区金融办主任徐树杰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黄浦区是上海的经济、行政和文化中心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所在区,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民族工业的发祥地。近年来,黄浦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主动担当中心城区核心区的特殊使命和责任,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践高效能治理,城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截至2019年底,黄浦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77.97亿元,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每平方公里年度产出125.63亿元,经济密度稳居全市之冠。

  一是各领域改革创新步伐坚定有力。主动对接自贸区、新片区改革,制定发布“扩大开放50条”“促进外商投资20条”和“支持外资金融发展12条”,吸引境内首家新设外资控股券商野村东方和首家合资保险资管公司工银安盛等一批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深入对接上交所设立科创板,整合区内高端服务业资源,探索集成式服务联盟,为科创企业提供投资融资、市场开拓、成果转化和上市运作等全方位服务。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联合中金资本设立百亿级长三角科创发展基金,深化与长三角主要城市在产业、信用、养老、市场监管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助推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商旅文联动、时尚产业“四个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综合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品牌内涵,推动行政审批提速和业务流程再造,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减少76.7%,当场办结率提高到34.6%,“零跑动”事项达到92.8%;在全市率先推出政务“店小二”主题式服务,探索“无人干预自动办理”“秒批”等服务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二是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优势凸显。高端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占全区比重达76.9%。聚焦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着力提升外滩金融集聚带集聚辐射和资源配置功能,区内现有6家国家级金融要素市场、持牌金融机构664家、金融及类金融机构超过1200家,金融市场交易额约占全市3/4、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超千亿元、约占全市1/6,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CCP12等一批国际性、全国性和区域性金融行业组织在黄浦落户。巩固扩大专业服务业发展优势,集聚了等一大批全球领先的会计、审计、税务、咨询、法律、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企业,2019年贡献总税收91.44亿元,占比13.9%。推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涉外经济蓬勃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52家,全区总部型企业总税收占比近40%,户均税收贡献达1.3亿元左右;总税收亿元楼增至65幢、位居全市第三,2019年涉外经济总税收279.75亿元,占比达42.6%。

  三是商旅文产业融合发展活力涌现。对标世界级地标性商圈,推进南京路步行街东拓,南京路步行街入选全国首批11条高品位步行街;推动南京路、淮海路、豫园等区域重点商业体改造升级,第一百货、世茂广场、新世界城、凯德晶萃、“TX淮海”等改造后全新开业。大力发展首店经济,近年来共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入店、旗舰店216家,NIKE、M豆等一批优质品牌顶级旗舰店落户进驻,今年疫情期间,华为全球最大旗舰店落户南京路。大力发展节庆经济,组织举办“欢购乐游黄浦行——五五购物节”系列活动,引导商业企业探索“云逛街”“云购物”“云体验”等新模式,打造全球首个“云上时装周”,5月份百货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近三成,为消费复苏回暖注入“强心针”。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加快打造一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举办“上海夜生活节”系列活动,BFC外滩枫径、“思南夜派对”等成为全市网红打卡地。高标准推进“演艺大世界”建设,建设全市首批地方戏曲展演中心和舞台艺术排练中心,举办上海国际戏剧邀请展、上海国际音乐剧节、上海国际喜剧节。2019年演出数超过2.7万场,其中中国首演、亚洲首演、全球首演剧目80部。打造“黄浦最上海”品牌,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是重点功能区焕新提升亮点纷呈。推进外滩“第二立面”改造开发,聚焦为外滩金融集聚带扩容增能提供优质载体,有序推进外滩·中央、老市府大楼、外滩源二期、190街坊、国际医疗中心等项目,加快集聚高能级、高附加值品牌和企业。推进北京东路地区改造提升,聚焦“苏河南岸、海派硅巷”功能定位,打造环境更优美、生态更怡人的创新活力街区,基本完成沿街五金商铺清退或转型,引进一批国际工业机械领域顶级品牌,初步形成科创和文创企业集聚态势。推进“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建设,实现黄浦江滨江岸线8.3公里贯通开放,努力打造浦江两岸最为婉约精致的一段滨水线;推进苏州河岸线改造提升工程黄浦示范段建设,推动沿岸公共空间进一步向腹地延伸。

  五是群众居住条件和品质显著改善。2000年以来,通过旧改征收受益居民累计超过17万户。全面推动旧改征收加力提速,从2017年起,全区年度旧改签约总量从5280户到7260户、再上升到超过1.2万户。今年宝兴里旧改仅用122天完成居民100%签约,创下近年来全市大体量旧改项目居民签约完成时间的新纪录。积极探索中心城区“留改”途径,形成以“排险解危+加固修缮+功能提升”为重点的聚奎新村案例、以石库门里弄抽户改造为路径的承兴里案例等。大力实施旧住房综合修缮、综合改水、卫生设施改造“三大工程”,惠及家庭9万户。因地制宜开展社区“微更新”探索,在老城厢因地制宜建设“小、灵、活”的嵌入式生活服务设施,解决群众“淋浴难”“烧饭难”“晾晒难”等实际困难;在石库门里弄见缝插针建设“绿色书屋”“共享客厅”;坚持“品质提升”和“内涵增长”兼顾并重,推进“江阴—顺天村”等街区整体改造,形成“最美院落”“最美街区”。

  六是社会事业高水平发展硕果累累。推动教育事业高位优质发展,加强龙头学校建设,全区现有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7所,与同济、上海理工等高校合作建设设计创意、“新工科素养”等特色学校;新增各类托育服务点15家,在全市率先实现公益性普惠性托育服务点街道全覆盖;深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成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覆盖、普惠共享。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九院黄浦分院开办运行,“瑞金—卢湾”“九院—黄浦”和中部儿科医联体建设持续推进。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夯实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全区家庭医生服务60岁以上老年人签约14.99万人、签约率82.05%。积极应对城区老龄化挑战,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到“十三五”末全区可供给养老床位7624张,同时区内现有老年护理床位共2302张,建成36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个社区食堂、2家大型老年配餐中心和70个老年人助餐点,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街道全覆盖,积极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因地制宜提供助医、助餐、助浴等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水平不断提升。优化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打造“黄浦文化云”平台,办好思南读书会、城市草坪音乐会、表演艺术新天地等品牌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七是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持续推进城区治理现代化。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标杆示范区,开展架空线入地与合杆整治79条道路、36.2公里,在全市率先推出重点区域“席地可坐”精细化保洁品牌;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8.4万平方米,10个街道全部成功创建“无违建示范街道”;有力推进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十三五”期间新增各类绿化超过30万平方米;精心实施浦江景观灯光提升工程。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强化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自治共治,“滨江党建·金融外滩”“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品牌和“零距离家园理事会”自治品牌不断打响。持续深化法治黄浦建设,推出“拆违10条”“承重墙治理20条”“共享单车33条”等全市法治示范项目和优秀案例,在全市率先发布“居委会法律实务指引50条”,创建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