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7
今天(4月27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主题是“不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优良金融生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周小全介绍了本市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刘兴亚、上海银保监局副局长曹光群、上海证监局副局长王登勇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上海围绕市场主体需求,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金融营商环境,金融发展生态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金融市场活力充分迸发。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持续增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能力,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打造服务科创企业的投融资链条。发挥风险投资“最先一公里”作用,积极支持初创期科创企业加快发展。发挥银行信贷作用,“科技履约贷”“科创助力贷”等科技专属信贷产品持续完善。2022年末,上海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52%。发挥科创板示范引领作用,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截至3月末,科创板累计上市企业510家,累计首发募资额7717亿元,总市值6.6万亿元。落实“浦江之光”行动,建设服务全国科创企业的重要投融资中心。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等在沪落地。二是为中小微企业成长保驾护航。启动普惠金融顾问制度。普惠金融实现“增量扩面、提质降价”。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累计服务企业55万户次,支持发放贷款3800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规模已累计突破2000亿元。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上海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第二,持续扩大金融高水平改革开放,为中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地位更加凸显。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效应显著,创设自由贸易账户,推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沪港通”“债券通”“沪伦通”陆续推出,“互换通”即将推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取得重要进展。“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支付清算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业务基本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启动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建设。二是金融中心城市品牌知名度日益扩大。陆家嘴金融城在全国率先实施“业界共治+法定机构”公共治理架构,沿黄浦江金融集聚带承载力不断提升。陆家嘴论坛已成功举办十三届,成为国际知名高端对话平台,即将召开第十四届。开展上海金融创新奖评选,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性强、示范性好的优秀成果。三是中外资金融机构加快集聚。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736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539家。一系列全国“首家”“首批”外资金融机构先后落沪,机构类型涵盖绝大部分对外资最新开放的业务领域。
第三,持续推动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为金融服务赋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主要是三方面,一是金融科技数据资源逐步丰富,支持成立上海数据交易所,建设地方金融监管信息平台。二是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初步构建,吸引培育一大批优质金融科技企业,成立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智能投研技术联盟。三是重大试点有序推进,开展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等试点。实施数字人民币试点,数字人民币长三角跨区域支付等重点创新场景在沪落地,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初见成效。
第四,持续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制度,为更好参与国际合作竞争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主要是三方面,一是金融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法院、金融仲裁院。市人大颁布《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二是信用与消费者保护体系建设不断健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沪成立,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中证资本市场法律服务中心、上海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成立。三是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深入推进。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且呈收敛态势,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获得国务院维护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的表彰。
第五,持续打造国际金融人才高地,为金融人才落地生根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上海金才”工程,加大力度引进海外高层次金融人才,不断完善金融人才服务政策,保障金融人才扎根上海、安心工作。上海金融从业人员超47万人,人才素质进一步提升。
接下来,上海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标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水平,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维护金融安全运行,打造近悦远来的金融营商环境,为上海进一步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夯实基础。
一是加快落实国家战略,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贯彻落实“浦东引领区意见”,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以人民币资产为基础的优势,提升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以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为契机,创新机制安排,作为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制度“转接口”,便利境内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以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为抓手,通过高水平制度供给,从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上,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打造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更好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同时,进一步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深化全球资管中心建设,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二是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建设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高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建设开放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配合落实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升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深入探索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加大风险压力测试,加快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培育种类齐全的金融产品体系,加大金融衍生品供给,丰富商品和金融期货期权品种。完善多层次、广覆盖、高能级金融机构体系,加快机构集聚,持续推动对外开放项目落地。打造互联互通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高水平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及统一对外开放,增强面向国内国际的服务能力。
三是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着力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强金融政策协调配合,全力服务“3+6”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尤其是科创、中小微、民营企业,加强金融中心与经济、科创、贸易、航运中心的联动,形成共促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健全绿色投融资服务体系,打响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品牌。兜牢民生底线,加大养老、医疗、健康等产业金融支持力度,保障民生重点领域。
四是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全面提升金融治理和服务水平。深化法治建设,修订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加强地方金融监管,支持地方金融组织健康发展。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化解,守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建设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提升金融市场监测水平。打造金融人才引育留用完整闭环,引进留住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金融人才。探索开展金融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试点,支持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建设。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