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23-03-0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围绕《总体方案》落实,在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下一步有什么具体考虑和举措?

鲍炳章: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以来始终遵循的一条主线。当前商务区坚持以多重国家战略为指引,致力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方位加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力度。

一是紧扣一体化,做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功能。商务区将致力高水平改革开放,激发长三角一体化内生动力,切实加强政策供给,切实强化战略协同。全力打造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和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加快形成区域一体化的产业生态集群,促进高端要素资源跨区域集散。继续着眼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探索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畅通完善进口商品集散链路,共同打响“进口商品采购在虹桥”品牌。持续提升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全球化贸易投资服务功能,为长三角企业加快国际化发展拓展渠道。

二是紧扣高质量,提升高端资源要素配置能级。商务区将坚持对标国际一流,聚焦空间布局、功能平台、主导产业再谋划、再部署,持续提升产业高度,增强要素密度,拓展开放深度,加快提高商务区的整体标识度核心竞争力。主动出击招大引强,加大吸引培育高能级总部机构力度,推动总部经济能级提升。加快集聚一批具有国际服务功能的专业服务机构,高水平建设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等功能平台。加快投资性公司和产业基金在商务区落地。高标准打造国际会展产业园,谋划一批国际化、高层级、专业性展会,助力会展功能充分释放。致力加强流量价值挖掘创造,继续大力推动商务区数字贸易港、贸易数字化赋能中心等建设。

三是紧扣国际化,打造区域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全力支持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平台打造,为各类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服务支撑,更好成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重要通道和基地。对标国际多边已生效或正在研究的经贸协定,全面推进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依托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和发展新型国际贸易,积极争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先行先试。依托进博会,努力把商务区打造成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枢纽节点、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平台。继续高质量承办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论坛。同步加快区域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支撑,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

凤凰卫视: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哪些新进展,请具体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

阮青: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一核”,两年来持续强化集聚辐射,高水平服务“一核两带”总体布局,引领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体成效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联动。商务区立足比较优势、打造功能平台,加快发展“四高五新”产业,挂牌运作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和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服务中心,为长三角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提供服务和支撑。同时,商务区里的相关区与“两带”上的各县市区积极对接,围绕航空服务、人工智能、数字金融、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开展深度合作。“一核”与“两带”之间的产业联动日趋紧密,以“虹桥总部+腹地基地”“虹桥贸易+腹地物流”“虹桥商务+腹地休闲”等为特征的功能布局逐步成型。“中欧班列—上海号”从“大虹桥”始发,来自长三角地区的货源箱量占比达到86.9%,直接、间接服务长三角地区进出口企业2000余家。

二是资源流动。商务区不断巩固放大国家战略任务叠加优势,持续强化高端人才集聚。最近,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是近年来长三角跨城通勤量增长最明显的片区之一,也显示这个片区经济活动密切,跨城通勤人员主要分布在“两带”上的苏州昆山、太仓,嘉兴平湖等地。“大虹桥”内部时空距离拉近,推动“两带”上各县市区从之前的“接轨上海”进一步转为“同城融入”。同时,商务区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加快辐射长三角,如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逐步实现资源和技术共享,面向长三角的企业商标受理窗口已正式对外提供服务。

三是项目驱动。商务区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门户功能,加快构建跨区域轨道交通网,持续加强航空运输服务能力,助力长三角走近彼此、走向世界。围绕商务区与苏浙皖周边站点协同发展,扩大虹桥火车站对长三角周边高铁网络辐射范围,沪苏湖铁路、沪苏嘉城际线等一批跨区域重大交通项目实现开工;嘉闵线北延伸等跨省市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在昨天的现场会上,上海机场集团与苏州、嘉兴、合肥等城市就深化航空合作进行签约,重点推进虚拟航站楼、数字货站等项目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向纵深发展的契机,持续推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整体标识度,更大范围整合资源,更广领域放大优势,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文汇报:商务区战略目标中,在原先“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基础上,新增了“大科创”功能,请问商务区对于这一新增功能的设想和举措有哪些?

鲍炳章:商务区结合编制国土空间中近期规划,提出了面向2035年展望2050年发展战略目标,增加“大科创”功能,是为了更好地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总体方案》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体现虹桥思考和虹桥特色。从商务区禀赋优势出发,重点推动三个方面工作:

一、发挥商务区特有优势,推动长三角协同创新。目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创新浓度高,产业基础好,集聚了大量企业研发中心、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市域部分范围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7家,占全市的比重达56.6%。作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商务区将通过持续提升核心功能,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和总部类研发中心集聚优势,推动“总部”与“基地”协同、研发与转化衔接、平台与企业联动,提升企业总部研发和创新策源功能,形成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平台,赋能长三角区域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二、不断汇聚创新主体,推动提高商务区创新浓度。据不完全统计,商务区已集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超1.4万家,占比17.5%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4倍,涌现出以爱奇艺、万生华态、广联达等为代表的一批数字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集聚了信达生物、云南白药、康宁杰瑞等为代表的集研发、临床、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创新药产业集群,数字内容分发、知识产权交易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初具规模、形成特色。未来,商务区将围绕优势产业和优势产业门类,加快集聚市场化创新主体,提升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市场化科技创新力量的策源能力。

三、聚焦政策制度突破,推动打造配置创新要素平台。从国内外先进经验看,科技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商务区将搭建更多高质量合作平台,推动打造国际人才港、技术交易功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球数字贸易港等重要载体平台,扩大进博会和虹桥经济论坛溢出效应,持续推动政策创新,提供更为便利的创新生态、创新服务、创新要素等配套支撑,通过链接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畅通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更好地把人流、物流、商流的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创新价值,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加快业务创新,助推商务区高质量发展。

新民晚报:闵行区提出要持续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平台打造等方面下功夫,请问目前推进情况如何?

陈华文:总体方案发布以来,闵行区牢牢把握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立足大局、凝心聚力,加快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一批高水平的功能平台、一批高能级的重大项目,在闵行相继出台或落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强产业,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着眼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区域产业协同合作,做好补链延链升链建链的大文章,引进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龙头企业、高端产业、专业服务业集聚,以总部功能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成型成势,生物医药、电竞文创、国际贸易等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绿色低碳和数字经济等产业新赛道加速布局,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这片投资兴业的热土上,闵行已累计落户企业近万家、总部类企业228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7家、民营企业总部9家,为闵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是育功能,对内对外开放辐射能力持续增强。闵行一批高水平功能型平台相继建成后,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加快集聚面向全球的企业、人才、法律等高端资源要素。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共入驻贸易企业607家,成功搭建虹桥国际咖啡港等专业贸易平台;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已落地人力资源企业129家;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出台系列专项扶持政策,吸引40家法律服务机构入驻;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打造政务服务“旗舰店”。

三是优品质,国际化城区建设加快推进。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心功能承载区,虹桥主城前湾地区紧扣国际化方向,围绕功能定位,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升级软硬件设施、强化运营管理,加大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等高品质生活服务供给,推动区域能级和品质提升。目前,前湾地区城市一体化设计深化方案已正式发布,示范区线东延伸正式获批,轨交25号线已形成规划方案,轨交13号线西延伸加快建设,18条骨干道路快速推进,前湾公园一期开工建设,虹桥前湾中心、虹桥未来中心和虹桥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地标性项目全力推进,华师大新虹桥基础教育实验园区加快建设,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内5所高品质医院开办运营。

接下来,闵行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迈上新台阶,努力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承担更重担子、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宁区锚定“最虹桥”目标来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长宁片区的发展,目前相关的支持政策、产业平台项目落地情况如何?

张伟:两年以来,长宁区全面落实国家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与商务区管委会紧密对接,统筹推进“最虹桥”引领行动四个方面87项任务,一批政策、平台、项目落地生效,长宁片区的势能和显示度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政策落地再提级,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长宁区持续对接落实《总体方案》明确的29项政策措施,目前已落地26项,具备承接主体和应用场景的政策达到20项。其中,有的政策受益面进一步扩大,比如,长宁片区内开通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的企业达到28家,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的企业达到77家;有的政策率先实现落地,比如,推动永久居留身份的外籍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获批境外高层次人才在华永久居留的受理权限等。同时,长宁区还积极推动落实上海市新一轮20条政策措施,释放政策效应,赋能区域发展。

第二,产业能级再提升,开放标识度进一步彰显。围绕商务区“四高五新”产业定位和长宁区重点产业目录,不断完善产业功能布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虹桥之源”在线新经济生态园2022年税收超过75亿元,同比增长21%,落地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数字贸易创新孵化基地。深入实施“总部增能”计划,目前长宁片区内经市级认定的各类总部企业达到57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6家;大虹桥营商服务中心、生命科学创新中心、中欧企业跨国交流合作平台等一批特色功能平台加速推进,在汇聚资源要素、提升服务能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产城融合再提速,品质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围绕“规划一张图”,长宁区加快用地转型和城市更新,长宁片区商业综合型首发项目——东虹桥中心正式开业,虹桥上城、春秋总部、宜家荟聚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围绕“交通一张网”,长宁区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基本完成外环抬升和迎宾三路东延伸两条交通大动脉前期工作,同步构建“四纵十八横”配套路网体系,加快建设立体慢行系统,全面提升区域交通便捷性和通达性。围绕宜居宜业,长宁区持续增加人才住房供给,今年年内将建成和投放近6000套租赁住房;不断优化虹桥国际人才港分中心和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首站功能,留学回国人员租住人才公寓专项政策实施以来,已审核通过870人、安排入住256人,通过这项政策帮助长宁区外资、总部企业成功引进了176名海外优秀人才。

下一步,长宁区将进一步深化对重大战略内涵的认识,聚焦空间布局、主导产业、功能平台等,持续锻造比较优势,不断擦亮“最虹桥”品牌,为加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贡献更多长宁力量。

界面财联社:青浦区承接了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请问如何发挥叠加优势,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杨小菁:国务院发布的一体化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虹桥是示范区的动力核。从青浦来说,很重要的就是做好两大战略优势“叠加”这篇大文章。青浦区充分发挥虹桥青浦片区辐射带动效应,引领提升整个示范区发展,片区完成固投210.4亿、占整个商务区42.3%,税收完成总量占全区比重超20%。主要体现在“三个发力”:

第一个发力,是全面发力核心功能,构筑战略赋能“新高地”。空间布局上,进一步做强“一核两片”,一核就是打造国家会展中心周边6平方公里功能强核,两片就是建设“数字创新片区”和“产城融合片区”,整体打造国际贸易和数字枢纽新门户。核心功能上,进一步做强“大会展、大商务、大科创”,强化总部经济、创新创业、青峰人才等一系列政策集成,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被评为市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整个片区新增8家贸易型总部、4家民营企业总部,各类总部企业超80家;目前美的全球创新园加快建设,中核建设计管理总院等三大创新平台落地,中核创科、华润数科等一批科创企业加快集聚。发展支撑上,进一步做强重大项目,去年青浦片区共46个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共20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540亿元,均得到有力推进,片区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

第二个发力,是全面发力主导产业,构筑经济提质“新引擎”。具体为“四个打造”:一是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跨境电商迅速发展、去年完成近2000万单,绿地贸易港创立首个“进博集市”、在全国开设13家分港,以国际采购推广为主旨的联合国采购大会已召开两届、注册供应商企业322家。二是打造长三角数创先导区,充分发挥虹桥作为“长三角数字干线”首发地优势,以海思、网易、美的为代表的领军企业蓬勃发展,契胜、海诚等一批数字企业加快落地。三是打造时尚新消费产业集群,安踏、波斯登、报喜鸟等国内顶尖的时尚消费企业总部均落户青浦片区,西上海TOD新标杆天空万科广场建成开业,社零逆势增长16.2%。四是打造数字供应链商贸枢纽,充分延展智慧物流产业链,虹桥数字物流装备港入选市级特色产业园,快递营收增长18.9%、占全国15%。

第三个发力,是全面发力品质城市,构筑产城融合“新样板”。紧扣产城融合、魅力宜居国际化城区这一定位,一是全面提升交通能级,崧泽高架全线通车,轨交2号线、13号线西延伸、G15抬升扩容加快建设,特别是示范区线作为跨省联动的城际铁路,已全面启动建设,从虹桥枢纽经闵行一个站、青浦八个站,一体直达长三角原点水乡客厅,再分别到江苏吴江、浙江嘉善,这条线将成为辐射带动示范区的核心干线。二是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蟠龙天地“城中村”率先完成、其历史风貌商业新地标五月将开启,青浦片区其他“城中村”也已形成方案,加大力度梯次推进。三是全面优化公共服务,新增1所小学、4所幼儿园,世外高中即将建成启用,与上师大共建的附属实验中学已经招生,百老汇剧院群等一批文体设施加快建设,幸福社区建设覆盖率达50%。

新的一年,青浦区将根据昨天召开的2023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工作现场会精神,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统筹指导下,壮大枢纽核、面向长三角,全力做好产业耦合、要素整合、功能聚合、产城融合的文章,持续推动青浦片区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的工作多做贡献。

东方网:嘉定片区在 “一核四片区”中,重点发展“创新经济”,打造北虹桥科创中心。请问围绕发展目标,嘉定片区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高香: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创新经济、擦亮科创品牌,是嘉定立足自身定位和比较优势,全面融入和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两年来,嘉定持续推进产业规划落地、项目建设和品质提升等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科创成色更鲜明。进一步完善北虹桥商务区“十四五”产业规划,明确打造“高能级总部经济集聚区、高流量贸易经济开放区、高端化科技服务融通区”的发展目标,着力培育数字新经济、生命新科技、低碳新能源、汽车新势力产业链创新融合生态集群,加快构建“双核两轴一带”产业空间格局。发布《关于加快北虹桥商务区产业集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深度释放政策叠加效应,不断提升科创浓度。

二是核心引擎更强劲。全力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高标准打造“一区、一城、一湾”三大标杆性项目:“一区”,即北虹桥城市更新片区,前期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一季度首发地块将进行出让;“一城”,即临港嘉定科技城,首发地块招商引资加速加力;“一湾”,即虹桥新慧总部湾,整体形象已经初具形态。“四个一批”产业项目进度持续加快,华住总部、澳康达项目已经投入运营。围绕“名企引领+平台赋能”,推动总部功能拓展和贸易平台做大做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打响北虹桥招商金字品牌,成功举办“开放北虹桥、创新领航地”发布一周年活动。

三是发展环境更友好。紧扣国际化、高质量、一体化,以重大功能性项目引领城市品质提升和产城融合加速。不断完善城市“硬件”。嘉闵线等轨道交通、沪嘉-嘉闵联络线等高快速路、金运路-申昆路等区区对接道路建设有力有序;绥德公园、蝶语园等环上公园群布局建设精致精细;2所高品质学校和江桥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高质高效。切实优化城市“软件”。深化实施营商环境6.0版,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在优政策、强服务、拓平台上下功夫,不断完善面向各类人才的多元化配套服务体系。

下一步,嘉定区将深入贯彻昨天召开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工作现场会会议精神,围绕今年嘉定片区60项重点任务目标,抓好创新经济集聚、重大项目引领、招商引资蓄能、功能配套升级,全力推动嘉定片区出好形象、出优服务。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