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3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11月23日)上午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介绍了《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有关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市教委副主任孙真荣、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市科委二级巡视员陈宏凯、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紧布局未来产业的重要指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积极布局未来发展新赛道,上海出台《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一、关于未来产业布局的总体考虑
上海推动未来产业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实施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二是对标国际前沿技术趋势。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聚焦智能、健康、绿色等方向,上海结合产业创新基础优势,提出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五大方向。三是进一步拓展本市产业体系内涵。如果说“3+6”新型产业体系是上海产业发展的“今天”,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领域是上海产业发展的“明天”,未来产业就是上海产业发展的“后天”,这些领域融合演进,为上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注入新的动能。
上海谋划未来产业布局方向,主要考虑五个标准:一是技术的“前沿性”,未来产业是技术和市场都还处于孕育期的产业,需要探索最优技术路径、加快发展壮大;二是需求的“突破性”,未来产业主要面向未来需求,代表了人类对信息计算、生命质量、资源利用、空间拓展的突破愿景;三是影响的“颠覆性”,未来产业是对传统技术领域和技术路线的颠覆,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变革性影响;四是价值的“战略性”,未来产业涉及的领域在全球产业竞争合作中具有战略意义,将促进形成国际标准,树立行业风向标;五是前景的“爆发性”,未来产业技术成熟后,会形成效益产出的爆发力,对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产生广泛带动作用。
二、关于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包括总体要求、产业方向、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可以概括为“1+4+5+6”:
“1”,就是一个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科技和产业融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场结合,集中力量、滚动培育,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创新高地。争取到2030年,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
“4”,就是实现四大发展目标。一是打造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未来高地。建设未来产业研究院,成立5家左右未来技术学院,培育15个左右未来产业创新中心。二是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未来引擎。围绕5大未来产业集群,建设15个左右未来产业先导区,攻关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中国标准”。三是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未来范式。推动一批领军企业向未来产业布局,发展生态主导型企业,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四是打造要素集聚、开放包容的未来生态。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引进一批高层次战略科学家和企业家。
“5”,就是打造五大未来产业集群。一是打造未来健康产业集群。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前沿突破、临床应用为导向,推动脑机接口、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基因和细胞治疗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如在脑机接口领域,上海拥有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上海企业的“微创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技术”,绝大部分指标都领先国内外同行水平。二是打造未来智能产业集群。面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技术策源、广泛赋能为导向,推动智能计算、通用AI、扩展现实(XR)、量子科技、6G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智能、更加可靠、更加集成的技术底座;发挥在线新经济生态园、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等载体功能,推动未来智能应用落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打造未来能源产业集群。面向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以核心突破、首创示范为导向,推动先进核能、新型储能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如在氢能领域,计划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四是打造未来空间产业集群。面向深海空天利用和空间拓展,以战略牵引、突破极限为导向,推动深海探采、空天利用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如发挥上海装备产业优势,研发深远海、极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重型破冰船、高冰级LNG船等极地装备,服务国家战略;突破关键飞行技术,研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五是打造未来材料产业集群。面向材料应用的功能性突破,以前沿布局、培育需求为导向,推动高端膜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重点是提升膜材料基础结构设计和原料自主化能力,做强高性能纤维产业链,为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等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人民美好生活赋能。
“6”,就是实施六大计划,保障未来产业方案落地。如一是未来技术“筑基计划”瞄准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加强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完善全球创新网络;二是未来布局“领跑计划”瞄准载体建设和集群打造,谋划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加速园和试验场,打造标杆示范场景,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让整个社会尽快享受到技术落地赋能的红利;三是未来伙伴“携手计划”瞄准主体培育和团队挖掘,分层次建设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创新型企业、领军团队等创新梯队;四是未来场景“开源计划”瞄准技术验证和示范推广,实施跨界融合示范工程,加快研发产业化进程;五是未来人才“雁阵计划”瞄准集聚人才第一资源,整合各类创新平台,面向全球“揭榜挂帅”,助力各类人才在上海实现创新梦想;六是未来生态“雨林计划”瞄准要素高质量供给,优化“五好五不缺”发展生态,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政策和合作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市经济信息化委等相关单位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进未来产业发展的实际行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建立健全未来产业发展工作机制,着力组织落实《行动方案》,促进市、区、开发区(特色园区)联动,凝聚多方合力,共同开创上海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