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1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8月31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介绍了《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情况,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市“一江一河”办主任姚凯,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市“一江一河”办常务副主任朱剑豪,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杨浦区副区长徐建华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关于《规划》编制的总体考虑
“十三五”期间,“一江一河”的开发建设成效显著:滨水岸线实现基本贯通,公共开放空间持续优化,产业能级得到逐步提升,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传承,滨水空间管理更加高效,城市“项链”越串越长,为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夯实了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一江一河”沿岸地区作为上海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重要的核心功能发展轴、彰显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空间载体,未来发展被寄予了很大的期待。因此,“一江一河”发展五年规划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要求、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更好发挥战略引领和先导作用。首先,要深入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新要求,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大格局谋划“一江一河”新发展。其次,要更快适应市域空间新格局赋予的新变化,聚焦核心功能、城市活力和空间品质,使之成为具有集聚、配置和辐射高端资源要素能力的世界级滨水区。第三,要把握好上海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提质转型的新机遇,加快推进沿岸地区城市有机更新,传承“一江一河”绝无仅有的空间基因、文化基因,实现“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变。最后,要积极应对提升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的新挑战,发挥政府主导、市区联手、多元合作的体制优势和领导小组工作平台的统筹协调作用,打造全周期全要素协同、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示范区。
二、关于“一江一河”地区发展的总体目标
总体思路上,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坚持发展为要、人民为本、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以高品质公共空间为引领,推动深度开发,优化功能布局,培育核心产业,打造城市地标,努力将黄浦江沿岸打造成为彰显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黄金水岸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将苏州河沿岸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现代生活示范水岸,实现“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发展绣带”的转变,将“一江一河”滨水地区打造成为人民共建、共享、共治的世界级滨水区。
发展目标上,总体概括为“2+5”。2个总目标:黄浦江两岸地区基本建成体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展示区,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共客厅和具有区域辐射效应的滨水生态走廊;苏州河两岸地区初步建成超大城市宜居生活典型示范区,基本建成多元功能复合的活力城区、尺度宜人有温度的人文城区、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绿色城区。细化了5个分目标:一是努力打造高品质的滨水公共空间。黄浦江两岸实现新增滨水贯通岸线约20公里,新建滨水大型绿地及公共空间约400公顷。苏州河沿线实现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全面贯通开放,新建滨水绿地及公共空间约80公顷。二是努力打造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共客厅。重点推动20余处高等级公共设施建设,推动“一江一河”沿线约33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及工业遗存保护和更新利用。三是努力打造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加快核心产业和要素集聚,“十四五”期间黄浦江两岸地区推进总量约700万平方米商业、商办楼宇建设及核心产业功能入驻。四是努力打造功能复合的蓝绿生态走廊。全面开展沿江沿河污染整治及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约4平方公里沿线产业区块土地收储;打造“一江一河”上游地区及主要支流生态走廊网络,重点推进苏州河上游地区约35公里及黄浦江-大治河沿线生态走廊建设。五是努力打造滨水地区精细化治理示范区。推进“一江一河”滨水区域公共空间综合管理立法,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重要示范区。
三、关于“一江一河”地区发展的主要任务
关于黄浦江沿岸地区:主要涉及八个方面共140余项具体任务。一是错位协同,构建世界级滨水区基本空间格局。规划形成“两核多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重点区段以集群方式布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创新、文化等核心引领功能。二是重点聚焦,加快各区段主导功能的能级提升。聚焦虹口北外滩、杨浦滨江南段、徐汇滨江、浦东陆家嘴、黄浦外滩、宝山滨江、闵行滨江等重点区块,明确不同发展导向,强化主导功能集聚和能级提升,推动各区段协调发展。三是还江于民,拓展提升开放共享的滨水空间。进一步拓展延伸滨江开放区域,提升滨江公共空间服务品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样、更丰富的活动空间和活动体验。四是特色彰显,打造具有水岸魅力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坚持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并举,加快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有力推进公共文化新地标建设,强化滨江沿线文化功能和特征形象,做强文化旅游体育功能,激发滨江文化旅游发展活力。五是标杆引领,增强城市核心功能集群的辐射带动力。发挥黄浦江沿岸产业集聚和生态绿色优势,聚焦金融、航运、商贸、科创、旅游、文创等主导产业,增强滨江空间城市核心功能的引领示范作用。六是全域共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蓝绿生态网。努力增加滨江生态空间,坚持高标准全流域治理水环境,加强生态空间互联互通,积极开展沿岸海绵城市和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区建设。七是水陆联动,建设顺畅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在滨江及腹地范围构建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水上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等统筹发展的复合公共交通体系。八是共建共治,打造精细化建设与治理的滨水示范区。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建立多方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运用城市大脑和“一网统管”建设成果,打造精细化建设与治理的示范区。
关于苏州河沿岸地区:主要涉及六个方面共90余项具体任务。一是全面统筹,优化完善各区段功能布局。分别确定内环内东段、中心城区其他区段和外环外三个区段的不同主题功能,加快沿线地区城市更新,进一步提升空间品质和商业商务发展能级。二是因地制宜,塑造步移景异的精致滨水空间景观。采用精细化设计,优化公共空间品质,塑造步移景异的精致景观,打造标志性节点空间,形成滨水公共空间新格局。三是提升绿量,整体改善滨河沿岸的生态环境品质。进一步增加生态空间规模,继续开展苏州河全线及其支流水质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促进整体环境改善。四是多元复合,丰富滨河沿岸城市功能。围绕品质生活、休闲游憩、商贸服务、科创文创等功能培育新兴业态,丰富滨河沿岸城市功能。五是激发活力,打造具有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感的生活水岸。充分活化利用滨河工业遗产和历史建筑,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彰显文化内涵,实现城市生活与人文情感回归水岸,打造展示城市活力的舞台。六是以人为本,建设舒适宜人的滨河步行空间。优化公共交通服务,推进跨河桥梁建设,整合滨河绿地与街道空间,提升滨河步行体验。
四、关于《规划》的实施保障
一是加强统筹推进,“一江一河”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部门和各区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区联手、多元合作的工作机制度和资源保障制度。二是完善政策配套,推进“一江一河”滨水地区综合管理立法,加快专项规划编制,完善规划建设、物业管理、服务功能配置等管理标准。三是加强资金保障,形成“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的资金筹措和财政支持体系,鼓励区域内各沿江、沿河单位、开发主体及社会资金参与滨水空间的开发建设。
总的来讲,《规划》为下一步“一江一河”工作明确了目标、方向,上海市将以黄浦江、苏州河公共空间建设两个民心工程为重要抓手和契机,全力抓好贯彻落实,让“一江一河”成为凝聚人气的公共活动新地标,城市的“生活秀带”和“发展绣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