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7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4月27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陈群副市长介绍了推进落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的主要成效,以及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有关情况。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市公安局副局长蔡田、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上海海关副关长张翼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知识产权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则是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2020年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大会召开以来,上海聚焦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目标,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制度供给,推动全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去年,上海在国家首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中获评“优秀”等级。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科学技术集群中的排名上升至第9位),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坚持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一是切实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制化水平。制订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聚焦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目标,明确了一系列制度设计和务实举措。今年3月颁布实施《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完善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规体系。二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2020年全市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案件同比增长70.54%;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分别增长95.50%和40.10%;公安机关侦破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增长15.70%。市场监管、知识产权、文化执法、城管执法、农业农村、海关等部门开展“铁拳”“蓝天”“剑网”“昆仑”“龙腾”等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完善行刑衔接制度,建立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机制。新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室102家,支持浦东新区等11个区开展专利纠纷委托调解试点,知识产权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完善。四是增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中国(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筹建。完善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指引、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等制度。在奉贤区东方美谷等11个重点园区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初步形成市、区、园区三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
第二,坚持质量导向、需求导向,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发展质效。一是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进一步提升。2020年上海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8.28万件和2.42万件,同比分别增长16.01%和6.48%;PCT专利申请量3558件,同比增长29.85%;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56万件,同比增长12.2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0.21件,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二。商标申请量50.53万件,同比增长15.14%,新增商标注册量30.74万件,有效商标注册量173.74万件,同比增长17.98%。作品版权登记数31.89万件,同比增长9.30%。共拥有地理标志商标17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在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评选活动中,共有44个上海项目获奖,其中专利金奖2项。二是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加大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力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入选国务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推动浦东科创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加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运营(上海)试点平台建设,全年完成知识产权成果交易及服务项目128宗,金额10.5亿元。完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技术交易场所管理等规定,加强航天、农业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12家市属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专业化建设。三是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出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扶持政策,搭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新认定一批市级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和园区。复旦大学等7所本市高校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
第三,坚持深化改革、集聚资源,不断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一是主动服务国家和本市重大战略任务。完善科创板拟上市企业专利优先审查推荐服务机制。服务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推动设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窗口、维权援助分中心和新片区全球跨境技术贸易中心。携手苏浙皖深化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地理标志运用,推动长三角知识产权协同发展。二是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出台抗疫惠企知识产权政策,设立涉疫专利、商标、版权申请注册登记快速通道,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强化知识产权“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持续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服务效能。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专利导航、知识产权评议和风险预警等项目。全市高校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总数分别达4家和6家。三是拓展知识产权服务内涵。完善专利、商标代理行政执法和违法举报处理机制,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漕河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完成建设。市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功能持续发挥。四是延伸知识产权服务链条。深入推进“崇明大米”“奉贤黄桃”“亭林雪瓜”等地理标志运用工作。在G60临港松江科技城等6个园区设立上海市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搭建“确权-用权-维权”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第四,坚持扩大开放、凝聚合力,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一是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成功举办第十七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正式启用WIPO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听证设施,成功结案6件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有序推进WIPO全球服务体系有效运用培训班、知识产权暑期学校、远程教育等项目。二是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以“知识产权与健康中国”为主题的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发布年度知识产权白皮书及典型案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不断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三是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加强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建设,首批国际硕士项目学员顺利毕业。将知识产权服务业纳入本市人才引进落户政策重点支持行业范围。
今天上午,上海刚刚召开了2021年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会议,系统部署了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下阶段,本市将高标准落实《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高水平推进《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启动新一轮的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加快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抓好战略布局。启动实施面向2035年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纲要,继续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对标国际最新规则,在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深化政策创新、支持先行先试,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
二是聚焦塑造一流营商环境,健全保护体系。持续完善司法保护、行政执法、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等协同机制,深化跨部门、跨区域保护协作,加快推进中国(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发挥WIPO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功能,力争把上海打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最优、打击侵权最有力的地区。
三是聚焦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运用效益。全面强化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推进职务发明分配、国有无形资产交易等制度创新,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和机构功能,探索投贷联动、信托、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提升“一窗办”“一站式”公共服务,促进知识产权价值更快更好实现。
四是聚焦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WIPO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持续推进国际优质资源和机构集聚,办好高级别涉外知识产权论坛和会议,发挥好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示范作用。完善知识产权对外转让审查、海外维权援助、涉外执法协作、海外纠纷预警应对等机制,助力企业更好“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