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9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7月29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介绍了长宁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城区治理等方面的有关情况。长宁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岚,长宁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书记池捷,长宁区房管局局长邓大伟,长宁区投资促进办公室、长宁区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张源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长宁区位优势独特,开放特征鲜明,是上海连通长三角、面向海内外的重要门户,是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长宁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创新驱动、时尚活力、绿色宜居的国际精品城区。
一、坚持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坚持“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主动改革”的思路,对接服务“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不断强化“四大功能”,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市大局中彰显优势和特长。5年来,长宁区GDP年均增速达到7.9%,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在中心城区位居第一。
一是持续深化改革创新。自2015年起,累计实施254条改革举措,其中包括许多全国、全市首创的改革。主动探索的“一照多址”“一证多址”、跨区域网络市场协同监管、“验放分离、零等待”以及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先后4次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注重用改革的办法应对疫情,比如,在全国率先探索“一址两证”“空餐地享”,帮助企业转型、渡过难关;支持企业拓展酒店、邮轮、码头等区域的防感染标准认证业务,帮助企业危中寻机。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打造家门口、楼门口的一站式服务专区,可自助办理308项业务,目前已完成7个,计划到明年增加到35个。聚焦老百姓就医、医保报销、居住证办理等高频事项,率先实现不带医保卡看病、“不见面”报销医疗费以及居住证随时随地、随申随办。自2016年开始每年开展“访千企”,今年走访1.6万家企业,解决诉求4400多个,解决率97%,全力当好“店小二”。率先设立互联网审判庭,累计受理3515件(其中全流程在线解决338件,近10%),制定长宁版的市场监管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明确10个领域42项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事项,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落到实处。
二是全力做强特色产业。坚持产业高端化特色化发展,支持企业占据产业链核心环节、价值链高端地位,锤炼“真功夫”和“硬实力”,现代服务业成为全区经济的“主力军”,税收占比达82.6%。在线新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从“数字长宁”开始,互联网经济一直是长宁区的重要标志,2015年以来全区信息服务业增加值翻番、税收增长45.5%。今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实现逆势正增长,人工智能重点监测企业税收增长12.34%。当前长宁区集聚4900多家互联网企业,美团点评、拼多多、携程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中国2019年互联网百强企业前20强,对全市互联网经济产值贡献达23.1%,一批富有潜力的新生代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
三是不断强化重点区域功能。长宁区是虹桥品牌的发源地,1986年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诞生在长宁。0.65平方公里的“袖珍”园区面积虽小、能级很高,商贸、会展、商业等功能突出,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3亿元,累计实到外资38.8亿美元。国家级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毗邻虹桥机场,禀赋优势独特,近年来大力发展航空服务、智能互联网等产业,总部型、功能性、平台型企业日益集聚,全市60%的基地航空公司总部,联合利华、博世、江森自控等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及科大讯飞、爱奇艺的上海总部座落其中,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英国皇家航空学会等功能性机构落地。接下来,长宁区将主动融入、积极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持续提升产业能级,加快完善交通配套,在公务机保税展示、飞机融资租赁等领域探索突破。中山公园区域商业发达,“五五购物节”期间发挥电商平台众多优势,推出“嗨购长宁?云享国际”等活动。着力推动载体改造和产业升级,携手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等合作培育引进优质企业,建设华为联通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示范中心,打造“虹桥智谷”。
四是着力放大开放优势。长宁区国际化程度高,全区登记境外人口占全市的1/5;拥有26家驻沪领事机构。对接服务进博会,进一步放大开放优势,做强发展优势。人才服务更加优质,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区建设,率先实施特殊人才引进办法,2017年在全国率先承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区级审批权,累计办理2.5万件,居中心城区首位,办理时间从最多10个工作日压缩到平均不到2个工作日,最快不到1小时。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集聚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海外人才居住证办理、高层次人才服务等七大功能,综合服务优势进一步凸显。涉外经济不断发展,集聚外资企业6600多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今年以来在疫情冲击下,新增4家。实到外资在去年增长57.7%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继续增长7.2%,体现外企在长宁发展的坚定信心。
二、激发时尚活力,城区治理的能力水平更加现代。
一是推动社区治理凝聚人心。积极探索基层协商,虹桥街道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参与36部法律的意见征询,29条意见被采纳,架起了最基层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直通车”和“连心桥”,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写照和中国民主制度的生动实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凝聚力工程”品牌效应,“两代表一委员”联合接待机制、“三建”融合、行业党建联盟等创新发展,凝聚各方力量参与治理。“两代表一委员”共接待群众2225人,接受群众反映问题1845个,已解决1431个问题,群众满意率达99.16%。加强居民区分类治理,针对不同小区的特点和需求,实施社区治理“五大计划”,连续两年探索加装电梯服务中心、AI+社区、古北国际社区治理、老年宜居社区等21个社会治理创新“一街一品”项目。
二是推动城区管理温暖人心。加强“一网统管”的实战应用,疫情期间率先开发疾病预防控制智能化系统,率先试点防疫专页,在110非警情、防台防汛、生活垃圾分类等应用场景进行探索。积极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提供更为便捷的生活服务,目前正在新华街道实施居住、就业、出行、服务、休闲、特色等六大行动92个项目,“十四五”期间计划实现各街镇全覆盖,让城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体现更多的善意与温暖。大力开展架空线入地,2018、2019两年累计竣工45.38公里,每年竣工量均占到全市总竣工量的1/4。今年继续开工39.5公里、竣工27.6公里,到今年年底,实现中山公园、虹桥、临空三大片区整区域架空线全面入地、全区主要交通干道架空线全面入地。
三是推动城区面貌振奋人心。攻坚克难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市率先开展破墙开店整治、率先完成户外屋顶广告的全面清除,全区10个街镇全部被评为市无违建创建先进街镇。精雕细琢推进城市更新,“艺术愚园”“静雅武夷”“人文新华”“漫步番禺”美丽街区商旅文更加融合、更有温度、更具品味,幸福里、上生新所、苏州河健身步道等公共空间焕然一新,一批小而美的社区“微更新”让环境有了大提升,“素颜”可发朋友圈。
三、注重绿色宜居,居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更加美好。
一是建设绿色生态的美丽长宁。坚持定时定点源头自觉分类的高标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探索创新沿街面商铺上门收集等方式,创建成为全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资源化利用率达68%,全市排名第一。不断增添城区绿色,2016年以来,累计新增43万平方米公共绿地和立体绿化,绿化覆盖率超过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4平方米,位居中心城区第一,中山公园、新虹桥中心花园等10个公园全天候开放,群众能够更好地休闲游憩。持续优化水环境,区域内河道提前一年全面消除劣Ⅴ类,达到地表景观水标准,联泾港、外环西河获评上海市“最美河道”,展现碧水蓝天、鸢飞鱼跃的城市“山水画”。
二是提供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着力打造幸福养老,高质量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建设,10个街镇全面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有助餐服务点80个,设有养老机构48家,老年人床位拥有率持续位居中心城区首位,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幸福安康的老年生活。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与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办学,推动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加普惠。2018年以来,新增托育机构18家,着力解决3岁以下幼儿看护难问题。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上好开学“第一课”,建好家校“共育网”。优化升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全国第一的成绩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倡议并牵头建立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合作机制,成功举办首届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论坛、优秀原创群众文艺作品展演等。连续多年举办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中国舞蹈最高奖项“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评奖、上海世界音乐季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时尚文化活动,提供多样的文化“大餐”,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模式,加强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建设,现有卫生服务站点40个,发热门诊和哨点10个街镇全覆盖,全科医生300名。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5.32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6岁,达到国际顶尖水准。
三是营造舒心安心的居住环境。更高标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在全市率先完成二级以下旧里改造的基础上,“抬底部”实施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优环境”开展精品小区建设、“提品质”推进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广覆盖”推进“家门口工程”等,不断改善居住条件。更实举措提高居民安全感,加强人防、技防、物防等守护一方平安,今年以来99.5%的居民小区实现入民宅盗窃“零发案”,两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相比全国同类型城区,发案率最低、破案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