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海通报新冠肺炎防控情况

2020-05-20

  郑锦:一、病例情况:今天早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一例在上海的本土疑似病例,今天上午经专家会诊,诊断为确诊病例,并转至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我介绍一下该病例的具体情况。

  柯某某,女,47岁,武汉籍,常住武汉,此次来沪为陪同其丈夫就医。

  5月11日,她与丈夫乘坐高铁于当天11时45分左右抵达上海虹桥火车站,乘坐地铁10号线、8号线至黄浦区七天酒店西藏南路店。期间陪同丈夫至医院就诊,进入医院时测量体温无异常,医院核验其健康码为绿色。因其丈夫需住院手术,5月18日,医院根据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必须进行核酸检测的有关要求,对夫妇二人进行采样检测。5月19日医院检测结果,其丈夫检测结果为核酸阴性,但柯某某为核酸阳性,并且胸部CT显示两肺少许慢性炎症,医院立即对其隔离留观,并按规定报疾控部门复核。5月19日晚23时43分,市疾控中心复核柯某某为核酸阳性。

  5月20日0时49秒,柯某某被作为疑似病例上报国家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因此,该病例没有被列入本市5月19日0至24时的疑似病例。

  5月20日上午,经专家会诊,诊断其为确诊病例,已转至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

  据调查,5月8日柯某某与丈夫在武汉当地医院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目前,本市疾控部门正会同公安部门抓紧核查病例在本市活动轨迹,并对相关场所开展终末消毒,同时追踪排查密切接触者,现已追踪到在本市的4名密切接触者,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另外,大家很关心的湖北潜江病例,截至目前,病人病情平稳,正在接受治疗中。已追踪到在本市的所有密切接触者都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今天上午,又有3位患者出院,其中1位男性、2位女性,均为中国籍。为做好健康管理,医疗机构将对三位患者开展必要的随访观察。

  二、医疗救治情况: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医疗救治。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持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建设。

  各级医疗机构坚持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医疗服务,进一步做好分时段预约,在加强院感防控、严格落实各项措施的基础上,有序开展日常医疗服务,更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市卫生健康委继续开展学校疫情防控督导,做好各类场所的卫生监督检查。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更加精准施策,持续盯紧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严格落实各类学校复学复课防控措施,持续深入做好公共场所消毒通风、文旅行业预约限流、市民健康防护提醒等各项工作,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

  王岚:目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长宁按照“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的要求,积极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阶段性变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疫情防控平稳有序,复工复产工作顺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向好。

  疫情发生以后,长宁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动态防控,全力打出医疗救治、社区防控、通道管控、物资保障等组合拳。长宁发现并治愈了全市第一个病例。截至5月20日零时,经长宁医疗机构报告的确诊病例共39例(含境外输入性病例19例),到2月25日居住在长宁的确诊病人均已治愈出院,无死亡。

  经济发展方面,尽管受疫情影响很大,长宁1-4月仍有部分重点指标逆势上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55亿元,同比增长41.4%;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57个,增长9.6%;新设企业注册资本额为111.54亿元,增长157.8%,户均注册资本额达1400万元,同比增长222%;上当年引进企业产税同比增长100%以上。

  一、毫不松懈做实做细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一是“外防输入”,守好上海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宁是上海连接国内、联系国际的重要门户,也是国际化、开放度最高的城区之一,有着全市1/5的常住境外人口、1/3的外国驻沪领事机构,面临着较大的境外输入压力,在累计落实集中、居家隔离观察的1.2万余人中,境外人员占比约1/3。我们认真做好不同阶段防境外输入工作:

  前阶段,针对长宁境外人员“来沪工作比例高、举家来沪比例高、租赁居住比例高”的特点,我们做好信息排摸;多渠道、多语种开展宣传告知,用多国语言编写防疫宣传栏、融情提示卡和健康小贴士;依法有据、一视同仁落实防控措施,充分调动外籍人士的积极性,形成共同抗疫的良好氛围。

  现阶段,长宁实现境外回沪人员转运零差错,圆满完成本市第三批162位小留学生集中隔离观察的工作任务,动态完善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防范措施,及时调整优化转运流程,绘制流程图,开展工作提示,做好应急处置预案。

  二是“内防反弹”,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抓“五早”。继续坚持发热筛查和发热门诊零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建立健全发热门诊、发热哨点门诊体系,目前全区有5家发热门诊、9家发热哨点门诊,去年同仁医院完成传染病楼的改建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应对大规模发热病人的诊治能力。同仁医院作为全市首个对社会开放的核酸检测机构,从4月8日起开辟核酸检测“快通道”,做到“无须预约、即到即做”。

  抓重点。对社区,长宁充分发挥分类治理优势,确保社区精准防疫,售后公房、普通商品房、涉外商品房、老洋房、动迁安置房五类小区185个居民区因地制宜开展群防群控。对学校,紧盯就餐、户外运动等重点环节,严格执行因病缺勤、缺课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对养老机构,聚焦探视、老年人外出等重点环节,严格落实环境消毒、个人防护、健康监测、异常情况报告处置等各项防控措施。对商务楼宇,督促业主和物业推进保洁、消毒等防控措施常态化,组织专家对中央空调开启方案进行评估。

  抓常态。科技助力常态化,发挥“一网统管”智慧化管理平台作用,在江苏路街道试点基础上,长宁建成并启用全市首个“一网统管”防疫专页模块,实现对疫情发展动态、防疫力量储备、重点人员排查、集中隔离观察人员等信息的全流程、信息化的动态监管。机制建设常态化,研究制定长宁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项目清单,计划用3年时间推进完成45个项目,今年着重开展实验室改扩建和检测能力扩项、单兵流调装备配置等。

  二、有力有效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疫情发生后,长宁在积极落实市各项惠企政策的基础上,针对区域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区惠企“15条”和19项操作细则,涵盖金融帮扶、税费减缓和产业扶持、援企稳岗、企业运营支持及服务、营商环境优化等各个方面,并通过全覆盖走访、全方位支撑、全链条服务,全力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助推企业复工复产达产。

  一是精准施策,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针对企业融资之急,搭建银企平台,推动融资贷款精准匹配、快速到位,区内银行为重点企业发放贷款超过46亿元。借助“银税互动”平台,将企业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助力45家企业获得6857万元的授信额度。针对企业稳岗之急,上线“长宁区企业招聘需求共享平台”,积极推动企业稳岗以及就业稳定。

  出台应对疫情做好人才工作的10条举措,加强特殊时期的人才服务工作。针对企业补链之急,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帮助企业全产业链复工复产。比如,税务大数据助力上海中华药业有限公司匹配原材料供应商,实现境内原材料的替代供应,保障批量生产。

  二是主动创新,助力企业“化危为机”。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因时因势调整政策,不断优化和创新制度供给,帮助企业释放增长潜力、激发发展活力。比如,探索食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帮助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实现“一址两证”“空餐地享”,突破现有食品行政审批机制,改革推出后仅三天就拿到价值1500万元的订单,实施一个多月来,“地享”收入占总收入的1/3。

  加大科技赋能力度。积极研发“营商通”服务系统,建设“一企一档”,为“一网通办”企业专属网页提供数据支撑,持续在载体供给、人才服务、政策支持、场景开放等方面下功夫,为企业发展提供个性化、全链条服务。加大法治保障力度。结合区域经济特色,以法治化保障营商环境建设。积极推广实施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在市级免罚清单的基础上形成区级免罚清单。

  三是全力以赴,推动企业“脱颖而出”。做强在线新经济。对接本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积极打造经济新场景新动能,引导无接触配送、远程办公等疫情催生的新业态发展;鼓励企业将成熟的业态模式转移到线上,促进教育、医疗、展览展示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在线文娱、生鲜电商、直播零售等已有业态模式发展壮大。疫情期间,一批新生代的龙头企业和明日之星发展势头迅猛。

  大力促进新消费。以“五五购物节”为契机,打造“五新五好”的主题特色,即:拥抱新经济、赋能新基建、放大新场景、打造新品牌、推动新消费;好看、好逛、好吃、好玩、好买,在地标性场所推出100多项特色活动,促进线上与线下、实体与平台融合互动。

  积极拓展新业务。推动挪威船级社对独立知识产权“医疗机构感染风险管理标准”进行二次开发,对虹桥迎宾馆进行公共卫生评价标准的符合性认证,颁发首张行业权威证书。

  着力实施城市更新。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空间载体。近日,在国务院对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长宁因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少”方面的突出表现,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