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0
1、上海教育电视台: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陆主任,对小朋友来说,幼儿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非常关心,在这所学校里,小朋友应该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方面技能,需不需要提前学小学的东西,以免自己在起跑线上输了别人一步,在您看来这样的做法有没有必要?家长是否需要这样担心?另外想请教您,如果我们这步真的跑晚了,作为一名小学生,之前他没有得到学科方面的知识获得,是不是他就没有办法适应小学的生活,或者是影响到他今后的人生发展,谢谢。
陆靖(市教委主任):前一段时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经对刚刚我们记者朋友提的问题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原则性要求,就是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昨天在上海的托幼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李强书记要求,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好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提高教师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保育教育能力。我自己也是老师,我想跟你们交流交流。知识的学习有时候就像吃饭,大人觉得好吃的东西,未必孩子能够消化。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幼儿园的学前教育的水平,但不要把提高水平和提前教学划等号。
举个例子,前一段时间,我和学前教育的专家们在讨论的时候说到一件事,我们的幼儿园里,能不能配置一台显微镜,但注意,这里不是要跟孩子去讲凹透镜原理是什么,凸透镜原理是什么,焦距多少焦点在哪里,它们如何组成一台显微镜,这是成人学的东西,或者小学科学要学的。现在显微镜的镜头上都可以装一个数字化的摄像头,我们是否可以设想,不用跟孩子讲什么放大镜的原理,而是把在显微镜下放大到一千倍的东西展示出来,通过数字化摄像头直接投影到一个电视机屏幕上甚至是投影到墙上,然后让我们的孩子对着图像猜一猜,一根头发放大一千倍以后还能猜出来是一根头发吗?因为当头发显示出它的精细结构时,可能就不像一根我们平时熟悉的头发了。我们身边随手沾一点灰尘,显微镜放大一千倍以后看到的是五色斑斓的景象,也很难想象这就是灰尘。让孩子们想象一下日常生活和最后在我们的仪器下显示出来的东西之间的关联性,我想,这样的内容大概对孩子第一是合适的,第二是有利于他的想象力培养的。家长们让孩子多学一点可以理解,但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不等于超前学习,把小学的东西提前到幼儿园里,而是要提供适合孩子的内容。
另外,将来孩子总会进入小学的,这方面幼儿园大班教育的时候,的确也需要为即将进入小学读书的孩子做点准备。但是这个准备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一年级的东西拿到幼儿园来教。我举个例子,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不一样的,越是小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小学里的课大概一节课在半个小时左右,而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从大班进入小学的时候,他未必能在半个小时里坐得定。一年级进来的时候,他们可能还像幼儿园里一样,习惯于蹦蹦跳跳。所以,在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之间,有一个衔接问题。现在在上海,幼儿园大班都有意识地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比方说,老师讲故事或者搞一个集体活动时,有意识地把大班的时间适当延长,能够放到半个小时左右,让孩子逐步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逐渐习惯半个小时左右的注意力的集中。而进入到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能在课堂里安静地坐下来一节课的时间。我们还会提醒孩子,你再过半年一年要进小学了,你是小学生了,不一样了,当然用的活动方式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比如有的幼儿园组织赠送毛笔的活动,给孩子弄支毛笔沾沾东西、写写字,告诉他你现在可以写字了;让已经进入小学一两年级的孩子,组织他们给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写写信,告诉他们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幼儿园的孩子学到东西,当然不是简单地去提前学小学的东西,而是充分地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保护好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又为进入到小学做好准备。
我想同样的道理,作为另外一个衔接的口子上就是小学。大家都知道我们一直在强调,小学“零起点”教学,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教材、教学要求实施教学,这些大家都很熟悉了。但是除了这些还不够,还有一些其他举措。比方说,在幼儿园大班孩子们进入小学前的春季3、4月份,小学老师会主动到幼儿园的大班,给家长讲讲怎么做好进入到小学的准备,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时候,心理状况会发生什么变化,身体状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孩子也会跟着老师或家长到小学参观未来的校园,感受小学的氛围。
小学一年级的课时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也尽量跟幼儿园的活动安排能够衔接。比如说教学进度上,跟二、三年级的进度比,一年级的进度,尤其是第一学期,是有意识放慢的,这也是让这些孩子刚进小学时,能够有一个符合他们年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的适应期。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习惯于游戏式的活动,但是进入小学不可避免会转化到学科学习上来。上海最近几年在小学低年级开展了主题式综合活动的试点,这既结合了小学的学科元素,又糅合进了一部分游戏的元素,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既把知识教下去,但又能让孩子们在一个适应期中,在带有一定游戏成分的活动中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因为有了这样两头的衔接,我们希望家长们不要太焦虑。我们在教学安排上,已经考虑到了有关情况,尽量让孩子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谢谢。
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有个问题想问一下陈市长,我们目前了解到上海3岁以下托育机构需求很多,但是公办的托班资源相对紧缺,我们采访的幼儿园往往出现一位难求的情况,上海将如何进一步扩大普惠性的托幼服务资源?
陈群(副市长):普惠性是上海托育工作的一个基本导向,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今年我们把“新增50个普惠性托育点”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进展非常顺利,目前已经布点56个,建设完成52个,已经开始招生的是47个,增加了1200多个托额,你反映的情况我们是了解的。下一步,我们会从三个方面提高普惠性托育资源的供给,我前面通报的时候有谈到,下面我稍微展开一下。
一个是推进托幼一体化,我们会推进更多公办幼儿园挖掘潜力增设托班,同时要求新建和改扩建的公办幼儿园增加托班配置,鼓励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的托班,或者提供普惠性的托额。
第二方面是继续增加普惠性的托育点和托育机构,我们会鼓励集体办托育机构来扩大托班的规模、增加托育名额,进一步推动街镇举办社区普惠性托育点,争取尽快让每一个街镇都至少有一个普惠性的托育点。支持企事业单位在自有场地内举办托育服务机构,为单位的职工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
第三方面是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托育机构提供公益普惠性的托育服务,今年年底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他们进行评价,对社会力量办的普惠性托育机构给予综合奖补。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进一步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的资源,让更多家庭、更多幼儿就近享受质优价廉的普惠性托育服务。
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谢谢发言人。我想问一下吴主任,上海在早期健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另外,如何做好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防疫工作?
吴乾渝(市卫生健康委巡视员):我们记者提问得非常好,一个关系到儿童的健康发展,一个关系到儿童的安全,确实对这个我们最柔弱的群体要更加呵护。首先从传染病方面来说,我们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和市教委密切合作,完善我们各种制度和规范,这是筑牢传染病防控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
上海建立了很好的制度,我们叫医教结合,一校一医。我们有定人、定时、定职责,每周都有医务人员和托幼机构进行对接,对传染病防控进行指导,同时对我们的保健老师、保育员还有教务人员也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
第二,上海对传染病也有一个针对性的方案,每个传染病我们都制定针对性方案,对整个流程、规范都有非常详细的要求。比如说,我们制订了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方案,里面要求很严格,包括怎么消毒隔离、污染物的处理等。
第三,我们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联防联控、联处联报制度,医疗机构指导托幼机构规范落实晨间健康检查、日间健康巡查,另外还有缺勤缺课的登记报告、预防性消毒等措施。一旦有疫情发生,上海采用属地管理、分级分类,根据制度规范有序进行处置,所以目前来说,上海的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的总体形势是平稳可控的。
同时,上海儿童预防接种策略里,也是市政府要求我们重点关注和推动的,比如水痘疫苗是二类疫苗,上海去年把它纳入一类疫苗,由市政府免费为本市所有儿童提供,防控能力明显加强了。还有一个,我们上海疫苗管理是非常精准化的管理,叫五码联动和全过程可追溯。大家可能记忆犹新,在全国疫苗事件中,上海的管理模式和效果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同时,我们也提供了预防接种信息查询的便民服务,让所有家长市民可以查询到疫苗接种的相关信息,让他放心、安心和舒心,这是涉及到安全的。
在健康方面,我觉得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我们已经把儿童的健康发展,尤其是现在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早期发展,特别是在我们托幼这块,已经放进了健康上海的重要内容里,这块工作我们和教委一起推进。上海除了有妇女儿童规划以外,我们还有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提升的专项规划。这里很重要的内容,一个是我们对儿科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儿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的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提升,都有明确强化。
第二个是我们儿童健康的服务模式,我们现在真正做到预防和治疗的结合,上海现在已经形成了社区、区和市的三级联动。这几年,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儿童健康的服务能力明显加强了,去年1/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提供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现在已经超过一半了。未来两到三年,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能提供儿童的初级保健和初级诊疗服务。同时有一个很强大的支撑,就是“东南西北中”五大儿科医联体,还有最近上海市政府要求我们制定的区域医疗中心,这些机构除了自身发展以外,还要全力支撑基层。这样对儿童健康尤其是儿童早期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强的支撑作用。
现在上海有两个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同时每个区都将建一个儿童早期发展基地,目的就是要对儿童早期健康发展进行区域的统筹和推进,早期监测、早期评估、早期预警、早期干预。另外在儿童健康管理方面,上海儿童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和健康管理率都已超过99%,几乎做到了全覆盖。最近按照总书记对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我们已经制定实施了上海市0-6岁儿童眼和视力保护管理方案和技术规范,成立了上海市视觉健康中心。另外,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儿童屈光档案,延伸到托幼机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屈光异常。
另外,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大了对新生儿的救治,依托市、区两级财力,上海将在全国率先配置26辆新生儿专用救护车,它的配备都是针对新生儿的,明年将全部配备到位。同时,在我们家庭医生制度建设过程中,儿童是我们家庭医生签约的重点对象,目前上海已经签约0-6岁的儿童32万。我们和教委对接过,下一步推动在托幼机构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希望接近基本覆盖。
今年还有一个市政府实事项目,就是智慧健康小屋,这个项目今年我们将完成80个,我们要求2-3年时间,每个街镇都有一个,最近这个项目推进非常好,估计明年全市每个街镇都可以覆盖。这里很重要的一个服务模块就是促进儿童健康,还要对儿童生长发育、眼及视力异常等高危因素进行自检。我们很期待,年底将建成体验,我看记者朋友很多都是年轻爸爸妈妈,欢迎带着小朋友去体验,然后给我们提出你们好的意见建议,我们不断进行完善,谢谢。
4、东方网:您好,想请问一下发改委总经济师俞林伟,我们了解到现在上海社会力量办的托幼机构收费是比较高的,五六千甚至上万元都有,如何让市民家庭减轻这方面的负担?
俞林伟(市发改委总经济师):刚才记者朋友讲的这个问题,我们日常工作中也有注意到。按照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社会力量举办的托育机构,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由托育机构根据它的服务成本等因素自行确定。您刚才说的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收费的情况我们也做了一个分析,从目前情况来看,本市社会力量举办的近150家托育机构中,收费在3000元以下的大约占比是30%,收费在3000-6000元的,大约占比是15%,收费在6000-10000元的,大约占比是35%, 10000元以上的也有一定的比例。有些价格较高,确实超出了我们普通家庭的承受范围。
正如刚才陈市长所说的,今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中,将新增50多个托育机构,在更好满足家庭托育需求问题的处理上,我们不是简单地在价格上加大干预力度,因为它本身实行的是市场调节价的管理,而是在供给结构上做文章。按照今年计划,新增加的这批托育机构,绝大部分是依托公办的幼儿园所开设的,他的收费是参照市发改委制定的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的标准。有少量的托育机构虽然是依托民办的幼儿园举办的,但是我们也做了了解和相应的引导,他们的收费大致也能控制在3000元左右。
经过我们的努力,这50多家市政府实事项目完成之后,全市收费低于每月3000元的托育机构的占比有望达到50%左右。当然,上海是一座开放和多元的城市,一些社会力量举办的托育机构虽然收费比较高,但是他提供双语、艺术这样一些特色的教学内容,也受到一部分家庭的欢迎,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再次感谢我们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陆靖:我做个补充,因为托儿所3岁以下的孩子是整个社会最柔软的人群。我们已经发布的“1+2”的文件,托育机构的设置是有要求的。比如教师的数量,18个月以下1:3,一个老师照看3个孩子,24个月以下1:5,3岁以下的1:7。另外,为保障这些孩子的安全,托儿所里专职负责人、保健员、育婴员、保安员,保育员、保洁员等都要配齐。大家知道,如果单独办一个托儿所,一般就是2-3个班的规模,而每个班里因为孩子小,一般不会超过20个人,还不一定天天都来。所以如果按照成本核算,这个成本很容易上去。如果是幼儿园同时开托班的话,比如说像保洁、保安、专职负责人,这类的人员一个幼儿园里都会配备的。这时,再在幼儿园里开设托班,只要为托班配置自己相关的保育人员和老师就行。在托幼一体化的情况下,1个15班左右的幼儿园再办1-2个托班,托班的收费相对就会比较低。在上海的历史上,以前公办幼儿园开托班比例曾达到过30%多,但是最近这几年由于出生婴幼儿人数的增长,幼儿园的资源出现了紧张状况,要首先满足这些小孩读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所以托班的数量就下降了。
面对家长们的托育需求,我们提出,这两年随着新建幼儿园不断增加,有条件的幼儿园要尽量开托班。另外随着上海人口结构的变化,将来很可能有些区域里幼儿园资源会逐渐多出来,多出来的幼儿园资源不能挪作他用,还得用于开设托班。用这样的方式,幼儿园的托幼一体化资源将不断扩大,这是有效地降低市民这方面经济负担非常重要的方面。
5、上海广播电视台:我想请问一下市场监管局许局,因为家长们都非常关心食品安全问题,近两年我们一直在中小学校推进明厨亮灶工程,我们想了解一下这个工程是否会覆盖到幼儿园以及众多托育机构,这个工程已经推进到了什么程度?是否已经在控制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作用?
许瑾(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感谢您的提问和对食品安全的关心,学校食品安全事关学生身体健康,事关亿万家庭的幸福,更事关社会和谐和稳定,一直是我们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相关部门按照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件为工作目标,对学校的食品安全在制度建设、日常管理、隐患排查、督促检查、监管执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的食品安全状况不断好转,确保了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
一是在法律法规规定方面。关于在中小学校推进安装“明厨亮灶”,《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倡导餐饮服务提供者公开加工过程。上海制订了《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也明确规定,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采用电子显示屏、透明玻璃墙等方式,公开食品加工过程、食品原料及其来源信息。
特别是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专门有一个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明确要求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保证校园食品安全,防范发生群体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全面推行“明厨亮灶”,鼓励家长参与监督。上半年,国家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又联合制订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这个规定也明确要求学校在校园安全信息化建设中,应当优先在食堂食品库房、烹饪间、备餐间、专间、留样间、餐饮具清洗消毒间等重点场所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有条件的学校食堂应当做到明厨亮灶,通过视频或者是透明玻璃窗、玻璃墙等方式,公开食品加工过程。鼓励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食品来源、采购、加工制作全过程的监管。
这些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对推进学校的“明厨亮灶”工作是很好的抓手和依据。我个人也体会到,推进“明厨亮灶”这项工作非常有作用。第一个作用是能够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明厨亮灶”措施上去以后,能够强化餐饮服务提供者行业自律行为,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规范加工操作过程。第二个作用是有利于加强监管,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现在电子视频也是作为证据材料之一。有一些加工过程存在违法行为,如果没有电子视频证据,稍纵即逝,取证很难。所以有了“明厨亮灶”等措施后,我们还可以事后进行检查监督。第三个作用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共治,我们推进“明厨亮灶”后,可以引导消费者和学生家长来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工作,提高监管效能,帮助我们共同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二是在上海的工作落实方面。近年来,本市在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中,将“明厨亮灶”列为学校“放心食堂”建设工作目标。我们以实行规范管理,实施明厨亮灶、食品信息追溯、信息公开透明、严格餐饮具清洗消毒、环境整洁卫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和畅通投诉评议渠道、妥善处理投诉等八个方面为重点内容来加强管理。
今年年初,为了推进中小学校的“明厨亮灶”工作,我们与市教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本市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明厨亮灶及信息接入市级平台工作的通知》。在今年秋季开学期间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中,将“明厨亮灶”作为专项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检查结果显示,在本市4400多家学校食堂中,公办学校(包括幼儿园)实现了“明厨亮灶”的全覆盖,让家长和社会随时可以进行“看得见”的监督。
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市继续推进落实这项工作举措,当然也包括我们民办幼儿园和托育机构。从目前情况来看,民办幼儿园和托育机构推进这项工作的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不少已经落实了。因为我们要求幼儿园是要有自办食堂,有“明厨亮灶”的要求。但是托幼机构的情况比较多样性,有的是自办食堂,有的是外送,有的还可以自带,我们也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推进。上次我陪陈市长、陆主任一起去调研,看到有不少托幼机构条件都不错,把“明厨亮灶”等食品安全的视频监控工作,放在整个学生公共安全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将食品安全视频监控情况放在整个托幼机构的公共安全的视频监控内容中,做得还是很不错的。此外,我们还要考虑“明厨亮灶”工作已经在全市推进落实,但是“明厨亮灶”技术规范的标准化建设还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在着手制定“明厨亮灶”技术规范的建设标准。将来全市的“明厨亮灶”工作就是有法律法规,也有技术标准可以遵循的。谢谢!
6、解放日报:我有个问题想问一下陆主任,现在孩子“有园上”是第一步,更多家长关心幼儿园里是不是有好老师。随着现在的入园高峰,以及上海新建了很多幼儿园,我们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是不是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是否能够达到家长的期待?我们在教师培养上有些什么好的做法?
陆靖:从原来大家先追求“有园上”,到有园可上问题解决后追求“上好园”,体现了社会的进步,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所在。我想,讲到底“上好园”本身就是要有好的老师。这实际上就是追逐好老师,所以核心问题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海一直对学前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很重视,昨天李强书记在托幼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专门提到,要立足育人先育师,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研训体系,提高保育人员专业能力和待遇水平,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我想,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于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视。这里给大家通报一点情况,比方说数量上,2010年我们上海幼儿园的教职工是4.1万人,到去年2018年增加到了7.1万人,增加了3万人,涨幅是73%。与此同时,尽管上海正在经历一个幼儿入园高峰,但在园幼儿数的增长是43%,教职工人数的增长速度已经高于幼儿人数的增长了。
去年,教育、人社部门出台了《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和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上海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查一查,近三年,本市有5所高校新增了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将来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符合条件的会加入到我们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中来。
再举个例子,华东师范大学拥有全中国最好的学前教育专业,华东师大是面向全国招生的,但是学前教育专业每一年的毕业生中,大概有一半的毕业生是留在上海就业的。而在上海就业的学生中,大部分人都进入了我们学前教育系统,进入了我们的幼儿园。我们今后还要进一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不断补充幼儿园师资队伍。估计再过两年,到2021年,全市幼儿园的教职工人数预计将会增加到7.3万人。我同时要说明一句,按照现在幼儿的人数,大概今后几年,我们幼儿园的在园幼儿人数不会出现明显增长,但是我们教职工的人数还会增加。
另外,上海这几年不仅很关注教师队伍的人数体量,同时也很关注质量问题。现在全市所有幼儿园的保教人员都是百分之百持证上岗,百分之百参与在职培训。同时,我们在幼儿园里还诞生了正高级的教师。现在的幼儿园里,老师是本科已成为常态,硕士也不是凤毛麟角。昨天市领导走访了华东师大闵行永德实验幼儿园,他们的老师中已经有6名学前教育的硕士。另外,上海已经建立了市、区、校三级培训网络,所有进入到学前教育这个行当中的新入职教师,除了要有教师资格证外,还必须进行一年的见习培训,经考核合格以后才能上岗。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幼儿园讲究的是“保教结合”,请大家注意,“保”在前面,“教”在后面。换句话说,对幼儿园孩子来讲,他的生存权是我们始终考虑的第一位因素。因为孩子小,格外需要受到保护。为了能够切实做到这一点,最近在市里发布的文件中,已经提高了对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的要求。原来在幼儿园配的是保健员,但按照最近的上海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经要求从现在起,这一类人员应该按照卫生保健老师的标准进行招聘和培训。
保健老师跟保健员是不一样的。保健老师的入职门槛更高。从学历要求来说,保健老师必须达到大专以上,保健员没有那么高的学历要求。保健老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而保健员不需要有教师资格证。要拿到教师资格证就必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校的儿童医学方面的知识,而且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另外,保健老师在学校是一名教师,除了关心保护孩子的卫生健康以外,还要参与到学校课程的设计上,要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学中,要参与到对家长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培训中。这个措施在全国也是领先的。我们通过这样的措施,不断强化幼儿园的教师质量,确保上海学前教育拥有一支保教并重的优秀师资队伍,谢谢。
徐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时间关系,今天发布会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各位记者如有进一步采访的需求,可以和市教委或者和市政府新闻办联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