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8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19-08-08

  1、劳动报:请问市交通委领导,在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特别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市民出行舒适度和满意度这方面,接下来会有什么具体措施?

  蔡军(市交通委巡视员):谢谢。问了一个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从去年首届进口博览会到今年,包括2018年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以后,我们在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制定了2019年工作计划,我们把侧重点放在了第二届进口博览会的筹备管理工作上,同时我们坚持两个抓,一是抓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二是抓提升城市市民的交通体验舒适度、满意度。

  在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方面,有这么几点:一是打通省界断头路和区区断头路,把肠梗阻的地方打通了。9条和江浙的省界断头路已经打通了一条并通了公交车,叶新公路的桥梁架梁完成,城北路也在推进当中。打通区区断头路今年计划完成11条,目前打通了四条。田林路下穿中环的地道可以把田林路两端连接起来,锦绣东路还有南池路地道等。

  二是对于整个上海交通道路状况进行一些梳理,并且通过技术革新比如拓宽瓶颈路段,增设港湾式车站,设置可变车道,调整优化标线,安全性设施改善等,一共完成296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完成有的可以说立竿见影,比如在殷高西路地区铁路高架以及地面道路,这个地方是一个拥堵点,市民老百姓原来有很多反映,一方面我们在设施上做大量改建的规划已经推进。但是怎么样让群众更快得到体验,我们采用了潮汐式可变车道,在路口进行了渠化,使得很短时间内可以把原来高峰时段,交通通行能力提升了50%,现在那个地方得到了比较大的缓解。大连西路大家原来都反映比较拥堵,把公交车进行港湾式改建,对于其他车辆的影响比较小。这方面的案例比较多。

  在提升市民出行舒适度、满意度方面:一是继续做好道路平整度和百条精品示范路创建工作,道路平整主要是窨井盖和道路,9月30日前计划竣工完成的有166项,各个区共同努力,都有了一些改进,尤其是窨井盖等等都在改进当中。另外开展百条精品示范路创建活动,目前已经完成50条。还有大量将在三季度重点推进。

  二是推进公交站点实时报站信息的预报服务,不断提升城市智慧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到今年8月份已经有258条公交线路涉及3644个站点实现了公交车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市民很亲切的说“小墨水瓶”预报公交车站。

  三是设置分时停车共享泊位,对于市民来讲车子有没有地方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今年到目前完成了104个项目。

  四是做好四好农村路,城乡都要发展,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今年要完成283公里的提档升级,全面使农村道路的平整性和可达性有全面提升。

  2、新华社:请问关于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问题,不知道市里面有没有最新进展以及部署,根据前期调研有些环节可能阻力比较大,比如流程比较繁琐,征询比例不达标等。未来手续有没有可能简化,意愿征询比例有没有可能降低?

  金晨(市住建委副主任):非常感谢新华社记者提了一个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这几年来,上海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不断在往前推进,今年1-6月份一共有380多幢(2012至2017年140幢,2018年188幢)房子开始加装电梯。下一步在相关手续方面再做优化:

  一是进一步明确推进机制,坚持业主为主体,各个街道镇负责项目实施和协调,市相关部门做好政策保障、统筹、协调、指导实施。

  二是进一步优化简化审批流程,首先是减少审批事项,涉及到政府部门的审批事项,将由46项减至15项。第二是减少审批环节,从目前6个环节减少到5个环节,第三是减少审批时间,通过优化审批流程,采用“一网通办”、联合预审、并联审批等方法进一步压缩政府审批时间。我们将在简化审批手续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参与各方责任,保障加装电梯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首先加强项目实施指导。比如引进前期一些评估的机制,制作一些加装电梯的地图,推动加装电梯整体设计和规模化推进,提升加装电梯项目品质。另外发挥专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第三方的作用,引导专业事情由专业单位做的理念,为业主提供一体化服务和政策咨询。有些办理的手续或者前期工作可以请第三方社会组织来帮助实施。另外加强政策引导,比如在退道路红线,退用地边界方面,包括最小建筑间距这些指标计算上进一步做一些合理化合规的制度安排。又比如,对于电力扩容,管线迁移等配套工程,也进一步提供实施便利和收费优惠。

  刚才记者提到关于征询的事情,确实也是这阶段在推动加装电梯方面,业主、社会方面都比较聚焦的问题。我们也在进一步做研究,听取各方意见,总的来说这方面还是体现几个原则:

  第一,依法依规。相关法律对于意愿的征求比例有一定的要求。

  第二,进一步平衡好不同业主利益需求。

  第三,通过完善协商机制来解决一些补偿问题。

  谢谢。

  3、上海电视台:请问住建委领导,一个问题是上海从去年开始已经启动了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的相关工作,现在也是夏季大家都很关注夏天晚上施工扰民的一些问题,请问如何确保文明施工?第二个问题,刚才介绍要加快实施“双迎”市政市容环境整治提升项目,重点加强“19+15”重要通道两侧楼宇外立面的整治,能不能具体展开一下?

  黄永平(市住建委主任):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对改善城市市容市貌和保障安全运行的作用非常显著。从去年一开始实施,社会、市民就高度关注,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与一般工程建设项目不同的是,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是线性的。实施过程当中,很难围合、封闭起来,这些施工的作业面往往和交通有矛盾,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有影响。今年我们在推进这项工作过程当中,对去年推进过程当中的一些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提炼出了文明施工的升级版。突出强调管线单位的主体责任,还有发挥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引入社会第三方进行监督。政府主管部门也加强了全过程的监管,初步来看文明施工的状况改善还是比较明显的。从第三方测评来讲,3月份一开始平均不到60分,到现在基本在90分左右,进步还是比较显著的。

  当然,由于施工作业过程当中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影响,仍然有一些路段在施工推进过程中,客观上对交通有影响,特别是给作业面周边小区居民生活带来影响,最近夏天可能影响更加突出。下一步还是要强化今年已经明确的文明施工以及施工组织方面一系列具体要求,强化各级督查,落实好管线单位的主体责任。同时欢迎媒体、广大市民群众对我们进行监督,借这个机会也诚挚地向市民群众一直以来对这项工作推进给予的理解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谢谢。

  金晨:刚才这位记者提出结合“双迎”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对主要道路和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外立面整治,这个整治是综合性的,包括沿线外立面的广告、店招店牌,最重要的内容还是进一步消除建筑外立面的安全隐患。现在建筑外立面上很多附挂了空调外机等附属设施,时间长久之后会产生一些安全隐患。全市来说,空调机外挂等建筑外立面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我们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在加快推进。

  第一,加强对外立面包括附属设施安全隐患的排查,通过多种方式提醒业主自查,物业管理公司组织巡查,包括请专业公司排查等,把隐患点找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安全隐患信息管理的平台,通过信息管理方式加强对风险的智能化管理。

  第二,继续推进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建筑立面是结合各个重大活动、重点事项推进整治,如果安全隐患严重,采用即知即改的方式加强推进。同时有些一般安全隐患,在采取一定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房屋修缮改造推进整治。这方面我们也在鼓励社会做一些设计征集,通过优化房屋修缮和改造的设计方案,进一步把类似于空调外挂机架等纳入房屋修缮改造的内容,整体化进行设计,进一步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谢谢。

  4、央广:请问在打造“美丽街区”方面,接下来结合进博会等重大活动将如何推进?

  朱心军(市绿化市容局总工程师):“美丽街区”建设是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第二届进博会市容环境保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主要通过五项措施予以推进:第一,抓方案制定和分解。制定施行了《本市“美丽街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2018—2020)》,在全市范围内锁定10处“双最”示范区、37处休闲服务功能区域、101条(段)主要道路及两侧区域、126个市民集中居住区域以及79条(段)市民集中居住区内的道路,主要聚焦道路设施、城市家具、沿街绿化、建筑立面、招牌广告以及景观灯光等方面,按照“做减法、全要素、一体化”的要求规划建设。第二,抓设计方案审核。各区、各部门对照“美丽街区”建设创建导则,编制设计方案,组织社会各方面专家和市民代表论证评审,努力做到“一区域一方案、一路一方案、一点一方案。”市城市管理精细化领导小组对于重点区域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把关。第三,抓销项管理。按照“美丽街区”标准要求实施销项式建设和管理,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制度,切实提高环境建设质量。今年以来,已经累计完成公共设施完善提升3827个,拆除指示牌1305处,整治隔离护栏约11.9万米,整治建构筑物外立面约289万平方米,美化围墙约14.3万平方米,整治卷帘门4401扇,建设街景小品624处等。第四,抓机制保障。包括投入保障机制、检查评估机制、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制度等。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市民参与“美丽街区”建设的市民评价工作,努力提升市民满意度。第五,抓示范引领。自施行以来,全市已经完成了国家会展中心周边、南京西路、虹桥路、愚园路等50个示范性的“美丽街区”建设,涉及长宁、静安、徐汇等多个区。

  对于市民来说,“美丽街区”建设的收获都是看得见的、可以感受到的。主要体现在市容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道路环境更加整洁了,街容街貌更加美观了,空间视觉更加靓丽了。比如,黄浦区的江阴路、静安区的彭浦新村等区域,通过对老旧小区道路、绿化、立面进行综合改造,让市民的获得感很强;徐汇区“衡复”地区、长宁区愚园路等按照修旧如旧、挖掘文化内涵的要求,彰显区域特色,也成为了网红“打卡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欢迎我们的媒体朋友到“美丽街区”多走走、多看看,对“美丽街区”的建设展开宣传报道。谢谢。

  5、文汇报:上海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社区更新试点,请问这项工作具体将给市民带来什么样的便利和好处?

  许健(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实施上海2035总体规划,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2016年以来,市规划资源局制定发布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指导细化详细规划编制,开展城市更新四大行动计划以及行走上海社区微更新计划。积极推进各类社区设施的完善,今年在已经开展规划深化和微更新试点基础上,会同相关区政府和街镇组织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社区更新工作,这项工作从以往微更新为主的单个项目散点式更新,转变成一定区域内通过多种方式多个项目协同推进的系统式提升。

  一方面通过重点推进行动,确保规划落地实施,另一方面强调行动方式多样化,充分调动社区、部门、开发企业和居民等多方面力量,通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新开发项目等多类型联动,提高社区可操作性。通过社区更新,更好为市民完善居住生活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慢行交通设施和城市开放空间,相信通过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上海的街头会出现更多街头绿地、小型广场、社区健身点和跑步道,为市民提供可以休憩观景、运动健身的场所和空间,使城市发展的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市民群众,谢谢。

  6、新民晚报:目前本市大口径供水管线爆管现象还时有发生,请问造成这类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今后如何预防此类事故发生?

  陈远鸣(市水务局副局长):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关系到国计民生,联系着千家万户。上海供水走过了136年的历史。四大水源地已建成,形成了“集中取水,水库供水,集约供应,一网调度”的供水格局。水厂通过这几年升级改造实现了供水集约化,从上海市水务局成立当初有209家水厂归并至现在规模水厂37座,黄浦江原水系统全部实施了深度处理,长江供水系统的深度处理也在努力推进。供水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根据精细化管理要求在推进。因为上海城市比较大,管线比较长,大概有38400公里的75毫米以上的管线,用户水表900多万只,对于我们来说,做好供水安全保障不是完成99%就可以的,99%的话至少还有9万多户用户对我们工作不满意,所以我们工作一定要精细化,要按照99.99%的要求做好城市供水安全保障。

  确实,大口径供水管线爆管时有发生,应该说,这些年和纵向比有进步,但从国际大都市要求来说还是不够的。我们还有一些管线管材比较落后,郊区甚至还有水泥管,这些管线是城市供水安全的隐患。所以我们要优化部分供水管线,同步实施供水管网改造。我们通过几个环节解决:一是加强管线巡检,防患于未然,不能到爆管再检修。传统的检漏技术不能满足要求,我们就现在采用“撒哈拉技术”在水里检测管线漏损情况,这是做好预警工作。二是做好分区计量,比如中心城区一线分区有11个供水区域,我们在此基础上再细分成36个二级供水区域,逐步划小供水计量单元。三是实施管网改造,今年要完成300公里以上旧管网改造,尤其是50年以上的高危管线改造。

  发生爆管因素也很多,一是部分管线陈旧,二是城市深基坑工程施工比较多,三是有些原来是慢车道道路拓宽变成快车道了,管线受到车辆的碾压等等,情况比较复杂。管网改造需要交通部门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结合架空线入地,道路整修和美丽家园的建设,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我相信这项工作会做得越来越好。谢谢。

  7、第一财经:想问目前高新产业和人才比较关心的问题。请问怎么样把精细化管理覆盖到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我们正在做或者设定了哪些规划?

  黄永平:我简单回应一下。前天,国务院新闻办就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引起了广泛关注。总体方案中提出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新片区,这就要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运营过程当中,也应该充分体现精细化要求。

  最近和相关部门在研究,在新片区今后的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当中,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把已经成熟的新技术或者新方法,要在各方面贯穿体现。比如海绵城市,国家海绵城市的试点区域本来就是在临港新片区范围内,接下来在新片区进一步开发建设过程当中,我们更要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比如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就不是整治概念了,而是在建设过程当中就要入地、入廊。还有智慧城市的概念,绿色生态城区的概念等等,这些代表先进方向和高水平的理念、技术、手段,在接下来新片区建设当中一定会得到更好的集成应用。谢谢。

  尹欣(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时间关系,各位如有进一步采访的需求,可以和市住建委或者和市政府新闻办联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