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5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海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全球卓越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相关情况

2017-09-25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9月25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文广影视局局长于秀芬介绍了上海建设一流文化设施、构建全球卓越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等相关情况。

   近年来,上海对标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目标,按照"十三五"全市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启动新一轮的重大文化设施布局和建设。

   一、基本情况

   过去5年,上海的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公共文化基础网络设施基本布局建设到位,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公共文化设施:布点逐步到位,依托"三个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已基本形成涵盖市、区、街道、村居的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共有市区两级群艺馆、文化馆24个,开放运营的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16个,农家书屋1514个,居委活动室3952个,村委活动室1265个。依托"三个体系",逐渐推动各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场馆使用效率,部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部分热门时段实现了"满载运行",由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效能逐步体现。"三个体系"是:一是活动体系。创设并不断做实、做强"市民文化节"等公共文化品牌活动,"国际艺术节"、"国际电影节"等重大文化活动举办惠民活动已成为重大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配送体系。全市公共文化三级配送体系,今年市区人均配送额度2.42元,3个远郊区的人均配送额度比市区高50%,配送总量占市级配送总量的20.3%,资源继续向远郊区倾斜。今年,共有196个各类社会主体、512个产品、540名指导员进入市级配送目录。根据基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广大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为基层场馆配送文艺演出、文化讲座、艺术教育活动,并提供专业的文艺指导员。三是信息化体系。"文化上海云"APP于2016年3月正式上线,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省级区域全覆盖的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目前,"文化上海云"已覆盖市、区、街道乡镇共547个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美术馆和社区文化中心及社会文化机构,注册用户近170万,累计发布各类活动信息22.3万场,服务人次超过2200万。活动体系和配送体系做大、做实、做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内容,信息化体系畅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渠道,使得公共文化设施在硬件、软件上同步提升,在线上、线下两轮驱动。

   "三馆":免费开放力度加大,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美术馆方面,全市共有美术馆77家,其中国有18家、民营59家,均已全部实现免费开放。近5年新建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刘海粟美术馆等国有美术馆,并涌现出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等民办美术馆。每年举办展览数量比五年前翻了一倍,达到每年近500场展览,接待观众人次比五年前翻了三倍,每年超过500万。下一步将积极推动程十发美术馆的建设。博物馆方面,全市博物馆共有125家,其中免费开放102家,80%以上实现了免费开放,全市每20万市民拥有1座博物馆。每年共举办陈列展览数量超过800个,年观众接待量超过2100万人次。图书馆方面,全市共有图书馆240家,其中市级图书馆2家,区级图书馆23家,街镇图书馆216家,每10万市民拥有1.2家图书馆,人均藏书3.27册,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所有图书馆均纳入上海图书馆"一卡通"服务体系,每年图书外借服务7000余万册次,流通服务人次达3400万余人次,都比"十二五"初期有大幅增长。业余时间去"三馆"参观美术展、博物展,去图书馆阅读、参加各类活动已经成为不少市民的生活方式。

   电影院:影院及银幕数量全国第一。2016年以来,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增速逐步放缓、回归稳健。在此大背景下,上海电影产业却逆流而上,各项硬指标迅速增长,特别是电影院建设蓬勃发展。仅去年(2016年)一年,上海就新建影院51家,银幕数增长351块,共有25家院线在上海开设电影院。从去年底开始,上海的影院和银幕数量近年来首次位列全国单列市第一。截至今年8月底的最新数据,全市共有影院293家,银幕1672块,座位数241739个,与五年前相比,分别增长40%、52%、42%。电影院作为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产业发展指标较明显的文化设施,其逆势上涨的态势十分明显。

   剧场:总量稳步增长,布局扩散辐射。"十二五"以来,上海剧场设施建设的总量稳步增长,新建改建或功能拓展后投入使用的专业剧场有20余个,包括上海文化广场剧场、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嘉定保利大剧院、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大宁剧院、市群艺馆星舞台、人民大舞台、喜马拉雅大观舞台、国际舞蹈中心、虹桥艺术中心等大中型剧场,艺海剧院小剧场、新光影艺苑、兰馨悦立方小剧场、佳都剧场、星梦剧场、1933微剧场等小剧场。目前,本市持《营业性演出场所备案证明》的各类剧场141个,其中主营演出的专业剧场69个,兼营演出的影剧院、体育场馆等72个。2016年,全市50个主要专业剧场每年举办演出近9000场,观众近600万人次,演出票房将近10亿元。在这一轮及下一轮的剧场建设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即除了中心城区继续按照规划布局稳步推进专业剧场建设外,随着城市人口分布的变化和百姓文化消费的提升,各郊区也开始积极打造区域性、标志性剧场,鼓励和带动优秀演艺资源向郊区辐射扩散,比如已经建成的有闵行城市剧院、嘉定保利大剧院,正在规划和建设的还有奉贤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青浦虹桥百老汇剧场群、宝山长滩音乐厅、樱花大剧院等。覆盖全市各区的专业剧场布局,也将为市民群众在三年后(2019年),在自己家门口就欣赏到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节目,奠定基础。

   二、关于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

   今年第四季度,上海又有一批即将开放、开工或启动的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其中,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将于10月1日起对外开放,上博东馆、上图东馆、程十发美术馆都将于9月底开工。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建设也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

   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选址位于大渡河路以南、古北路桥以东的普陀区长风板块内,建设用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6000平方米。新馆将根据先进性、适用性、可塑性、生态性、安全性的建设原则,建成外观新颖和谐、内部功能面向未来、运营成本可控的智慧型少年儿童图书馆。目前,新馆正在确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力争于年内开工,其内部功能将随着项目建设不断推进继续深化。比如,阅读区的设计要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少年儿童设置不同的"乐学空间",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的阅读场景和体验空间,让孩子亲近知识、亲近自然、亲近艺术,用多维度的阅读方式,构建一座能让孩子情感与智力同时增长的图书馆。又比如,将设置专为孩子们设计的"乐创空间",通过提供新技术、新设备,鼓励孩子接触新事物,增进创新力,构建一座能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图书馆。再比如,将设置让孩子们自主交流讨论的"乐享空间",鼓励跨文化、跨国界、跨背景的孩子相互学习,彼此交流,构建一座培育开放视野与协作精神的图书馆。

   总体来看,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历经三轮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当前,上海重大文化设施无论是数量还是系统性、专业性等均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与世界著名大都市的建设水平相比,与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目标相比,仍有不少需要补足的"短板"和提升的空间。下一步,上海将继续扎实推进全市文化设施硬件、软件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