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7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4月27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副局长陈臻介绍了上海推进社区警务改革、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相关情况。市公安局治安总队总队长戴民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早在2014年,市委、市政府就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作为一项重点调研课题,研究形成了"1+6"文件成果,并持续发力抓推进、抓落实。市公安局聚焦社区这一基本单元,持续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改革,推动社区警务深度融入基层组织、融入社区群众,积极构建与社区治理高度融合的现代社区警务机制,全力打造平安上海的牢固"基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获得感。
一、全力推动警力下沉、"重心下移"
加强社区警务工作,首先要有一支沉得下、留得住、扎得深的专职化社区民警队伍。上海通过优化警力配置、创新制度机制、完善考评体系,为深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实现了"一居一警""一村一警"。通过"调整一批、交流一批、叠加一批"等方式,全面配齐配强社区民警队伍。目前,全市已全部完成社区民警"一居一警""一村一警"配置工作,任务重的居(村)委做到了一居(村)多警,共有社区民警5512人,相比改革前同比增加23.5%,为社区警务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让社区民警"沉得下去"。严格落实"两不一严禁"和"5个半天"的刚性措施,即不得将社区民警挪作他用,不得安排社区民警日间参加派出所所里的值班,一有时间就要下社区,严禁减少社区民警在编岗位,常态勤务下社区民警每周不少于5个半天到社区开展工作,保证广大社区民警有充足时间沉入社区。专门制定了勤务规范和考核办法,从制度层面指导督促社区民警沉入社区开展工作。
三是让社区民警"扎得了根"。社区警务是一项细致活和实在活,要求社区民警扎根社区、深入群众开展工作。因此规定,社区民警原则上5年内不允许变动岗位,如确需要调动的,也要做到"先进后出",先补充警力、再办理调动,以保证这支队伍的稳定性。此外,还制定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加大对社区民警的关心力度,进一步提升其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确保社区民警岗位"有人干、愿意干、抢着干"。
二、全力推动社区民警融入社区、融入群众
聚焦社区警务五大职能,即"实有人口管理、掌握社情民意、开展安全防范、维护社会秩序、开展群众工作",积极搭建社区服务窗口,不断深化基础防范管控,加强科技手段创新应用,使社区民警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并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一是推进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在群众家门口搭建服务窗口。按照"有独立成间,有鲜明的标识特征、凸显社区警务室专业服务功能、能体现社区治理主题"的标准,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室建设。目前,全市符合上述标准的社区警务室已达2678个,占总数的52.4%,年内将全面完成达标任务。社区警务室作为社区民警的工作服务站,集政策咨询、纠纷调处、信息采集、户籍办理初审、身份证遗失补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真正让群众不出社区,就能"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二是深化基础防范管控,打造社区安全防范坚固屏障。"平安上海"建设,社区是基础。在推进社区警务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范为先"的理念,要求社区民警加大入户走访、社区巡查力度,高频次开展警情通报、治安防范宣传,逐一回访可防性刑事案件当事人,及时发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协调推进"小技防、小围栏、小铁门"等防范小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社区安全系数,提高社区群众的安全感。据统计,2016年,全市社区民警共开展入户走访193万余户(次),发现、消除各类社区安全隐患40万余处;今年一季度,全市入民宅盗窃案件接报数同比下降25.1%、盗窃车内物案件数同比下降25.4%;电信诈骗案件数同比下降51.8%、涉案金额同比下降63.8%。
三是创新科技手段应用,助力社区民警高效服务群众。主动适应动态化、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深化科技创新应用,既为社区民警"松绑减负",又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服务。为每名社区民警配备了新一代移动警务终端PDA,对采集的信息做到"随采集、随录入",对群众的相关咨询类求助,做到现场查询、当场反馈。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阳光警务"大厅群,其中在派出所"阳光警务"大厅专门设置社区警务模块,方便群众网上查询了解相关法律政策、社区治安状况等信息,并可以预约办事。
三、推动构建多元共建共治社区治理新格局
坚持专群结合的方针,依托社区警务,深度融入基层组织,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全力推动社区共建共治。
一是以党建为抓手推动社区治理。认真贯彻市委组织部和市公安局党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鼓励党员社区民警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落实党员社区民警兼任居(村)委党组织副书记、非党员社区民警兼任居(村)委综治工作站副站长,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组织协调、宣传引导、指导服务的作用,推动各方力量形成"多位一体"的社区治理模式。目前,全市共有党员社区民警3299人,其中2826人兼任居(村)委党组织副书记、占总数的88.9%,通过协调各方齐抓共管,在社区治理尤其是整治"群租"、"黑车"、乱搭建、乱停车等顽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推动居(村)委治保主任专职化提升社区安全防范水平。居(村)委治保会是公安机关依靠群众力量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社区治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市委、市政府加强居(村)委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居(村)委治保主任专职化,使其与社区民警协作配合更加紧密,合力做好社区群防群治、防范宣传、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目前,全市居(村)委治保主任专职化程度已达95%,有效提升了社区安全防范专业化水平。
三是建立完善以社区民警为骨干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一直以来,社区民警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矛盾纠纷调解的"老娘舅"。以公安派出所设立的"人民调解工作室"为平台,通过社区民警与人民调解员、律师等专业社会力量的协作配合,合力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有效提升了化解率。据统计,2016年,共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8万余起,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接下来,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化改革、持续发力,进一步巩固、完善社区警务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获得感。一是系统梳理总结社区警务改革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并上升到制度规范层面。二是围绕社区警务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积极探索实践、破解难题,不断提升社区警务改革成效。三是推动社区警务深度融入基层组织、融入社区群众,全力打造现代化"平安社区",努力在社区治理上有新作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