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1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6月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长宁区区长顾洪辉介绍了上海设立"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有关情况。市商务委副主任吴星宝、长宁区副区长翁华建共同出席发布会。
(一)
近日,市政府已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上海市"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创新试验区设在长宁区,将由市商务委和长宁区政府共同推进。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介绍了本市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以及设立"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相关背景、总体思路等。
一、本市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上海居民消费正从生存型实物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服务消费升级,经济社会发展正更多地转向依靠消费拉动,生活性服务业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市生活性服务业总体呈现五个特点:一是产业能级和比重不断提升,消费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本市城市居民服务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已达到60%左右,基本接近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二是重点领域加快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本市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餐饮、家政、家电维修、美丽时尚、婚庆等服务业行业规范化、便利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教育等新兴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个性化、多元化、创新性特色鲜明。各服务业门类在保持各自健康发展的同时,跨界融合特征明显,已整合形成有机产业链。三是各类业态布局加快,特色日益凸显。以商贸服务业为代表的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迅速,各类商业设施、特色商业街建设初步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布局,中心城区居民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如菜市场、超市、便利店、药店、大众餐饮店等基本功能完备。四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活力得到增强。发端于"线下"的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流合一",从产品形态、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盈利模式等多个方面打破原有业态,使得传统行业焕发新生。五是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随着上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生活性服务业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已经初步形成国资、民资、外资共同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
但是,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总体仍较粗放,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质量水平不高、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企业在发展中还遇到行业开放度不够、部分行业准入门槛高、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市场监管不完善等问题。
为深入贯彻国家"互联网+"战略和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有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市商务委研究制定了《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工程实施方案(2016-2018年)》,着力解决供需两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聚焦重点行业、区域和项目,重在提升质量、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推进产业规范提升、结构优化,促进服务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转型发展。预计到2018年,实现"生活性服务业的服务业态更加便捷、服务模式更加精准、服务质量和品质得到提高、服务环境得到保障、扩大服务消费取得明显成效,形成2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100家左右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建设的有关考虑
1、设立"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重要意义。"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是以互联网为驱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消费成本,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惠及社会民生。设立"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聚焦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能使本市生活性服务业展现出创新创业活力,显著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是上海积极落实"互联网+"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举措,对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本市"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总体思路。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以放宽准入、创新监管为中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外资开放、登记改革为重点深化投资管理开放,以税费改革、政策扶持为核心落实税制和政策保障,以信息基础、示范工程为抓手探索技术和业态创新,有效破除"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管制税制和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若干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释放消费潜力,激发行业活力,增加就业机会,确立上海"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在全国发展的优势地位,更好发挥示范引领和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
下一步,市商务委将根据各区县不同的发展特点和产业优势,支持开展"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建设。长宁区集聚了上百家相关企业,并涌现出携程、大众点评、格瓦拉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高行业地位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在"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可以作为首批先行先试。市商务委和长宁区政府将会同本市有关部门,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聚焦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重点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管理开放、税费改革和政策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推动上海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
长宁区区长顾洪辉介绍了落实推进"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先行先试的有关情况和下一步的设想。
长宁区生活性服务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形成了较好的积淀,尤其是在社区商业和社区服务等直接面向社会民生的方面始终努力夯实基础。而在互联网方面,长宁区历年来推进"数字长宁"、"智慧高地"建设,积累了一批科技创新资源,拥有自己的品牌特色和比较优势,也使长宁的科技创新在全市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长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互联网+"力量,基于云计算技术,发挥大数据优势,推进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应用、新模式引领、新业态发展为重点,在区域内形成互联网企业集聚的发展态势。2015年,虹桥临空经济园区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长宁信息服务业产值达到707亿元,位居全市前列,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随着科技发展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互联网与生活性服务业的结合已成为长宁区企业和各方的共识,越来越多"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在长宁"落地开花"。目前已经集聚了近百家体现客户认同、资本认同和团队认同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及创新企业。例如:"互联网+本地生活"方向:大众点评、易果生鲜,"互联网+文化娱乐"方向:格瓦拉、蜘蛛网,"互联网+旅游休闲"方向:携程旅行,"互联网+航空服务"方向:春秋航空、东方航空,"互联网+时尚创意"方向:南瓜车,"互联网+金融"方向:银联电子支付等。这些企业的蓬勃发展是长宁区发展"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的基础和动力。
长宁区希望通过推动"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惠及百姓的消费需求,通过更便利、更精细和更高品质的服务,促进市民消费需求的更大释放。同时,也带动提升商业商务环境的优化,吸引和集聚更多的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为长宁区打造"宜商宜居"的"精品城区"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因此,在基础条件具备、发展优势凸显的情况下,长宁区将"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市政府和市商务委的大力支持下,此次上海市"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落户长宁,将成为长宁区加快发展"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的最佳机遇。长宁区将与市商务委紧密合作,积极探索尝试,聚焦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通过5个方面18项内容进行探索,力求突破。
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信用建设,提升行政效能,创新监管模式,继续落实简政放权,探索在放宽事前准入的基础上,完善适应行业特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尝试利用多领域信用数据和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联手进行风险和信用监管,营造衔接有序、协调运作的政府服务环境。
二是深化投资管理开放,进一步扩大外资开放,鼓励外商投资"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深化登记改革,推进行业标准的制定,促进产业融合,探索企业登记住所、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登记等改革,研究推进"一照多址"、健全完善"一址多照",为投资"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营造更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
三是落实税制和政策保障,进一步开展税费改革,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营改增"工作,对接科创政策,研究专项扶持,拓宽融资渠道,集聚优秀人才,为企业减轻负担,鼓励技术创新、突破和转化,引导企业技术投入、模式创新、标准化建设和共性技术平台布局,营造更有利于转型升级的发展环境。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结合国家信息消费城区打造,完善面向终端用户灵活的网络接入,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网络服务能力,为"互联网+"营造高速可靠的基础网络环境。
五是推进示范性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动商圈改造和转型升级,发展社区商业,做强电子商务,探索模式创新,推进互联网向衣食住行等诸多民生领域渗透融合,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建设,提供自由开放协作环境,鼓励跨界交流,培育一批示范基地和企业。
根据上海市"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目标定位和任务,长宁区将与市商务委和相关部门等加强协商衔接,针对企业诉求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落实工作计划,不断创新探索和评估总结,修正完善工作举措和方式方法,力求实现可复制的创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