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1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本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相关情况

2015-09-21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下午(9月21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副市长赵雯出席新闻发布会并介绍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重点内容、主要特色以及年内主要工作任务等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市发展改革委、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也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在建设体育强市的过程中,上海体育产业乘势而上。体育赛事精彩纷呈、职业体育创新前行、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场馆服务不断改善、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产业集群效应显著、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体育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务院46号文件颁布后,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市政府成立专门班子,经过反复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座谈论证,集思广益,于今年7月1日正式出台了《实施意见》。

  一、《实施意见》的重点内容

  《实施意见》明确了上海体育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总目标"、"四大分目标"以及"四项主要任务"。

  "一个总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充满活力的体育科技创新平台。

  "四大分目标"一是扩大产业规模。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体育产业增加值的60%。二是增强产业优势。基本形成全民健身、职业体育和体育赛事引领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商贸等服务业蓬勃发展;高端体育用品制造业、智慧体育快速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金融、运动与健康促进等新兴体育业态不断壮大。建成一批具有集聚效应和产业特色的重点体育产业基地和项目;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带动性强的骨干体育企业集团。三是优化产业环境。破除行业壁垒,政府购买服务、规划、土地、税收、财政、金融、投资、人才、就业等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备。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消费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四是巩固产业基础。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标准逐步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满意度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其他各类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项任务",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以竞技体育改革为手段,鼓励竞技体育的市场化、职业化发展;以足球运动改革为突破,大力提升足球竞技水平和项目推广力度。以体育社会组织改革为方向,稳步推进体育协会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脱钩。以体育场馆改革为抓手,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二是提升产业功能。上海体育竞赛十分活跃,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举办全国级以上赛事130余次,其中国际赛事占了四成。在发展体育产业时,要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在体育产业发展与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调整产业布局,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用品与装备、体育培训与中介等业态健康、均衡发展。优化体育赛事布局,健全完善大型体育赛事评估体系和科学决策机制,逐步探索建立对体育赛事外部效应的"反哺"机制。三是扩大市场供给。进一步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市民健身活动中心、健身步道、户外休闲运动基地等场地设施,积极培育小微企业、大型体育产业集团等多元市场主体,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科技、教育、会展、传媒等领域的融合。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打造智慧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培养市民群众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生活习惯,积极扶持各类资源交易与商务平台,促进多方主体共同发展。

  二、《实施意见》的主要特色

  1、体育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实施意见》强化体育与城市的充分融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赛事为引领、以供给促消费、以融合寻突破的思路,强化全市协同,做好顶层设计,把发展体育产业作为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作为城市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作为打造世界著名体育城市的重要措施。

  2、体育产业着力推动服务消费。

  《实施意见》紧抓体育服务业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努力推动服务消费成为体育消费的主流,明确2025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0%的发展目标,明确要放大体育竞赛表演业的优势,发挥赛事的溢出效应,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同时鼓励体育制造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3、突出民生体育建设目标。

  《实施意见》充分体现"惠民生"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市民健身活动中心、健身步道、户外休闲运动基地等场地设施,完善15分钟体育生活圈。强调"以人为本",服务全民健身,逐步实现城市社区、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体育需求。

  4、强调扶持保障措施落实、落地。

  《实施意见》立足市情,因地制宜,力求产业扶持政策、保障措施更加精细化、精准化,切实可行,便于落地。设立多种发展专项资金等,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区县发挥优势,发展特色体育产业。鼓励和支持体育企业用好自贸区金融政策,建立政、银、企合作的体育金融服务平台,支持体育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高端体育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

  5、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为主线。

  《实施意见》坚持改革,不断完善政府服务与监管职能,理顺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和项目协会的职能定位和责任划分,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逐步建成"政府监管有力,市场配置资源合理,社会体育组织蓬勃发展的现代体育制度和高效科学的体育管理运行机制"。坚持开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着力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同步、互动发展。坚持创新,改进产业管理方式,将体育工作的重心转向产业培育、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上来。

  三、年内四项主要任务

  1、抓政策配套。围绕《实施意见》全面推进顶层设计,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改革创新、政策保障、平台建设,基本形成"1+X"政策体系。全市相关部门协同完成体育产业相关配套政策,重点推进主要有建立体育行政权力清单,出台《上海市体育设施管理办法》,形成《上海足球改革发展意见》和《上海校园足球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加快上海体育赛事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将体育服务纳入《上海市服务贸易促进指导目录(2015版)》,筹办2015上海(国际)赛事文化及体育用品博览会,完成《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报告》、《上海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创新研究报告》、《上海市建立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调研报告》等研究。同时,充分利用好国家和上海都出台的关于养老、健康、文创、信息、旅游、中小微企业等一系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文件政策,学习借鉴好外省经验。

  2、抓规划制定。通过研究制定《上海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行路径规划、制度设计。对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接《实施意见》发展重点,对接各区县发展优势,做好上海体育产业布局。聚焦赛事、大型体育场馆、职业体育等改革重点,围绕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用品、体育培训、体育中介等业态,提出一批"十三五"期间着力推进的项目。

  3、抓基础工作。研究并加快推进体育资源交易平台、体育产业投融资平台、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扩大开放,打破行政壁垒,加强税费激励,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体育企业进入上海,推进长三角地区在体育产业方面的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包含全民健身、科学健身、赛事文化在内的体育文化教育、宣传、营造工作,构筑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体育文化氛围。完善上海体育产业统计制度,制定统计指标体系及相应标准,逐步形成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的统计机制。

  4、抓组织推进。充分发挥"上海体育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协调组织的作用,重点在战略目标和任务确定、政策和规划制定、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发挥其组织、协调、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区县政府的作用,重点在体育产业政策保障落地、规划布局落地、平台建设落地、重点项目落地等方面发挥其组织、协调、配合作用。建立上海体育产业发展咨询平台,积极发挥外脑作用。按照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行业协会的运作模式,建立社会组织联动机制。

  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挑战与机遇并存。政府将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希望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共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为强健市民体魄、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不懈努力。

分享按钮